学术投稿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

冯早明;汤敏;黄茂涛

关键词:十二指肠癌, 诊断, 治疗, 手术
摘要: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 2011年诊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例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黄疸、上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其中多由胃十二指肠镜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手术治疗13例,7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6例,5年生存2例;8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生存4例,余4例均1年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区为主要发病区,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对可疑患者尽可能完善内镜检查及结合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治疗仍是其基本治疗方法.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异常表达与血液疾病的关系

    1995年,日本学者Sakaguchi等[1]首次分离出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现其是一群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可通过细胞直接接触或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来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是Tregs的标志性分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Tregs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是导致人类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Tregs与血液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颜斌;钟国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蚂蝗寄生致鼻腔反复出血3例

    病例 (1)男,24岁,农民,因反复右侧鼻腔间断性出血3个月余入院.患者诉3个月前于野外劳动时有饮用山泉水史,3个月来右侧鼻腔反复出血,每次出血量少,可自止.曾于当地县医院治疗,给予鼻腔填塞及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出血症状无明显好转后.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8.9 ×109/L,血红蛋白76 g/L;查体:贫血貌;鼻镜检查:前段鼻黏膜未见糜烂及出血点,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4ml棉片,充分麻醉收敛鼻道黏膜后,用鼻内镜检查,见右侧后鼻孔顶部有一蚂蝗附着,用鼻钳将蚂蝗取出约3 cm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头对蚂蝗吸盘附着部进行凝固、烧灼后,用明胶止血海绵贴附于创面.术后给予抗炎及针对失血性贫血治疗.1 w后患者鼻腔无出血,治愈出院.(2)男,18岁,战士,因反复左侧鼻腔出血伴异物爬痒感12 d就诊.患者12 d来左侧鼻腔反复出血,每天均有,出血量不等,有时为多量鲜血,有时为暗红色血性涕有腥味.

    作者:张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勤部队小散远单位医疗保障问题与对策

    目前,联勤部队中存在着一些小散远单位,这些单位的医疗保障状况值得关注.本文对联勤部队小散远单位的医疗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时期联勤部队实际,初步研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改善这些单位的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基层官兵看病就医难的问题.1 现状及问题1.1 医务人员匮乏,保障力量不足据调查得知,目前联勤部队多数小散远单位的医务人员极度匮乏.大多数单位只配备1名所长兼军医,带领1名卫生员,除担负日常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要负责卫勤训练、卫生监督监测、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等多项任务,工作任务繁重,保障力量相对不足.还有一部分单位甚至没有一名军医,仅由1~2名未经正规医学院校培训的卫生员负责上述工作,保障力量更加匮乏.

    作者:任常群;严永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 分析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入选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疗的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研究组(n=35)患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1次/晚;而对照组(n=30)患者口服安慰剂,1次/晚,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w.治疗后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流涕、鼻塞、喷嚏、鼻痒以及下鼻甲肿胀等症状体征积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上述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也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研究组有6例出现轻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7.14%.结论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琪;袁伟;白杨;张学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驻3600 m高原士兵越野训练后心肺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了解长期驻高原军人有氧运动训练后机体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长驻海拔3600 m高原某部士兵32人,平时身体健康,能完成各项军训课目,体能测试达标.本次测试项目为3km徒手越野长跑,于长跑前静息状态和长跑后现场测定受试者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运动后,受试者HR较运动前显著增加(P<0.05),平均增加幅度为53.0%;SaO2较运动前明显降低(P<0.01),平均降低幅度为3.2%.结论 长期驻高原人员均获得了稳定低氧习服,表现为亚极量有氧运动时HR增高,SaO2无剧烈变化.

    作者:匡红;龚红武;冯怀志;呼永河;孙薏;李硕;钟国成;周龙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亚高原地区高血压与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城镇高血压与血清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的关系.方法 在2009年10月~2010年4月昆明城镇企事业单位到我院体检中心例行健康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中,根据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高血压和血压正常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检测结果.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t=7.0、19.7、18.8,P<0.01).结论 昆明地区高血压发病与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有关,3种脂肪因子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预防应重视一级预防,控制体重可以预防由脂肪因子分泌及代谢的紊乱引发或加重的高血压,同时可据此探索新的治疗高血压的途径.

    作者:李丽娟;魏玲;李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藏族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我院地处西北地区,收治偏远地区藏族患者较多,藏族人民因其生活习惯等的特殊性,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藏族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愈率,本科对藏族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2006年9月~2011年9月收治青海、甘肃等地30例藏族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宣教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涛;李亚妹;张凤萍;孟莉莎;郭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特拉唑嗪治疗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索盐酸特拉唑嗪治疗终末期尿毒症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效果、使用剂量、不良反应等.方法 将40例在我院行血透治疗的终末期尿毒症伴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盐酸特拉唑嗪联合其他3种降压药进行降压治疗6w,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观察不良反应等.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达到92.5%,而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特拉唑嗪联合多种降压药治疗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靖;舒勇;孙丹宁;王勤;胡威;孙道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苦参软膏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苦参软膏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宫颈HP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苦参软膏阴道内置药,分别于治疗3、6、9个月后复查;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3、6、9个月后复查.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的HPV转阴率为36.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自然消退率(13.59%,P<0.05).6个月后,对照组HPV转阴65例,转阴率为36.89%;治疗组HPV转阴94例,转阴率为78.33%,两组HPV转阴率有显著差异(P<0.05).9个月后,对照组HPV转阴25例,转阴率为75.72%;治疗组HPV转阴112例,转阴率为93.33%,两组HPV转阴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苦参软膏具有抗宫颈HPV感染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欢;王芳;李妍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例特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疗

    目的 提高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认识.方法 报道3例少见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病例1发生于腮腺;病例2以发热、腹痛为首发症状,曾行剖腹探查术而未能确诊;病例3合并有双侧胸腔积液.结果 3例患者均经手术活检得到正确的诊断,从而获得及时的治疗.结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尽早采取淋巴结活检是避免延误诊疗的关键手段;对于某些严重病例,皮质激素治疗仍是首选,但疗程、剂量的选择有待改进.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王四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测定,了解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6月来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儿童6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 25-(OH)D的平均测定值为(66.78±1.27) nmol/L;25-(OH)D缺乏及严重缺乏的为220例,占33.43%;25-(OH)D水平不足的为231例,占35.11%;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207例,占31.46%,前两者占总人数的68.54%.维生素营养状态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营养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下,应增加此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的补充量及户外活动.

    作者:郝新忠;白淑蓉;黄之杰;陈新敏;程莹;游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传统离心穿刺与改良向心离心交替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充分性及穿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24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12)采用向心离心交替穿刺法,对照组(n=12)采用常规的离心穿刺法,以透析12个月内肌酐、KT/V值的检测结果评估透析充分性,并比较两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穿刺法对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内瘘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的穿刺方法比较,改良的交替穿刺法并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却能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时间.

    作者:张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不仅存在于骨髓、脂肪、脐血和外周血中,还存在于软骨膜、骨膜、肌肉及骨小梁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nlal stem cells,BMSCs).其基本特性有:(1)自我更新能力,在体内可增殖形成组织并维持自身的数量,在体外可克隆性生长.(2)增殖分化能力,在一定环境和特定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肌肉、神经、软骨、骨、脂肪、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由于BMSCs具有可多向分化、体外扩增能力强、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目前常用的种子细胞.其在体外分化需要适宜的培养条件或诱导剂,相关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其增殖与分化,并依赖于细胞因子的调节.

    作者:侯成玉;李晨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挤压伤后心室壁运动状态与整体功能转归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心脏超声技术评估挤压伤伤员心室壁运动状态及整体功能的变化.方法 地震挤压伤伤员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应用多功能心脏超声技术对抗心衰治疗前后心室壁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变化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治疗前左室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弱,同时伴有短轴切面左室壁局部或较大范围的向心性收缩与离心性舒张呈现不协调状态,甚至呈现左室壁的矛盾运动.治疗1个月后,伤员心室壁运动协调状态明显,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周径缩短率(FS)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伤员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指标(EF、FS、△T及CO)及舒张功能指标(PFVE、PFVA、PFVE/PFVA及PFR)测值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1),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挤压伤可致心肌组织继发损伤,多功能心脏超声技术能客观、及时评估挤压伤后心脏继发受损的情况.

    作者:余开选;赖小今;宋晓峰;陈重;张晓慧;郭进春;邓旦;廖明松;梁燕;陶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后胰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进而引发多系统和器官衰竭(multisystem and organ failure,MSOF),目前尚无理想的临床治疗应对措施.毫无疑问,胰腺是胰腺炎发病的初始部位,因此,弄清胰腺炎后胰腺损伤的机制,对了解胰腺炎的起病进而控制其病情的进展尤为重要.本文拟对AP后胰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陈光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局部非小细胞肺癌序列化放疗与同期化放疗对比研究

    目的 对于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同期化放疗与序列化放疗生存率的差别.方法 选择2007年1月~ 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ⅢB期,均不愿行手术治疗.其中45例行序列化放疗,先行4周期化疗,后行肺部包块放疗;27例行同期化放疗,2周期化疗与放疗同时进行,放疗结束后再行2~3周期化疗.化疗方案均为NP方案(顺铂60 mg/m2,d1~3;长春瑞滨25 mg/m2,d1,8),肺部肿块放疗均采用普通放疗(6 MV照射,2 Gy/次,5次/w,共30次).结果 同期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2个月;无病存活期17个月,序列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无病存活期9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同期化疗组为85.2%、66.7%,序列化疗组为48.9%、37.8%;急性食管炎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同期化疗组分别为29.6%、81.5%,序列化疗组为6.7%、44.4%,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局部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与序列化放疗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但副反应相对较大.

    作者:薛耀辉;陈连生;余胜珠;付相建;杨光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刨吸刀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附43例分析)

    目的 探讨刨吸术联合应用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43例(49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联合应用大隐藏静脉高位结扎术、大隐静脉主干腔内激光治疗、小腿曲张的大隐静脉属支及小隐静脉行刨吸治疗.结果 43例患者共49条患肢手术均获成功.单条肢体手术时间30~60 min,皮肤切口数3~5个,住院时间8~11d.出院时患肢刨吸部位出现皮下瘀血38条,血肿4条.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肢皮下瘀血及血肿均消失.25条患肢术前小腿及踝部皮肤色素沉着有所减轻,8条患肢术前有踝部肿胀者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腔内激光治疗、小腿曲张的大隐静脉属支及小隐静脉行刨吸治疗,3种方法联合应用效果较好.优点是疗效确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患肢切口少,较传统剥脱术美观;缺点是患肢术后加压包扎不力易形成皮下血肿.

    作者:喻俊彪;耿协强;张力峰;胡梦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354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病例的特点.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43例,发生率为3.18%,其中以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率高,达3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发生率为1.36%;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较长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化疗、并发症等.结论 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病种种类、感染部位、患者年龄、较长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治疗模式、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作者:郑桃晓;漆晓俐;邹文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545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545例住院MPP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1个月~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6岁),比较不同年龄组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C反应蛋白(CRP)和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545例MPP患儿中,婴幼儿组占30.09%,学龄前组占31.01%,学龄组占38.90%;婴幼儿气促、喘息症状及肺部的干、湿性啰音均明显多于年长儿(P<0.05).婴幼儿组中,CRP增高者占23.2%,而学龄前组、学龄组分别占39.6%、62.7% (P <0.05).196例有肺外并发症,占36.0%,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有消化系统疾病、渗出性胸膜炎、心肌炎及肝功能损害.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大年龄组以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为主,婴幼儿组以双侧病变为主.结论 不同年龄MPP患儿在临床症状、CRP水平、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且MPP肺外表现多样,须结合其他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作者:黄志英;薛强;万瑜;蒋斐;吴彤彤;程宝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资料作为病例组,70例正常孕妇资料为对照组,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ICP的5个可能危险因素(ICP家族史、乙肝病毒感染、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低硒摄入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低硒摄入量是ICP的危险因素,其中高雌激素水平是ICP重要的危险因素(OR=2.996).结论 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低硒摄入量是ICP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敏;许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