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刘超;杜万红;郑桃林

关键词:丁苯酞, 软胶囊, 血管性痴呆,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1mg/次,3次/d.疗程均为12 w.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听觉诱发电位P30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后胰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进而引发多系统和器官衰竭(multisystem and organ failure,MSOF),目前尚无理想的临床治疗应对措施.毫无疑问,胰腺是胰腺炎发病的初始部位,因此,弄清胰腺炎后胰腺损伤的机制,对了解胰腺炎的起病进而控制其病情的进展尤为重要.本文拟对AP后胰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陈光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上呼吸道枪伤3例的救治

    口、鼻、咽喉、头颈、颌面部位于呼吸道上端,是人体的暴露部分,战时容易遭受枪伤,和平时期临床上较少见,一旦遇到,伤情常很严重,致残、致死率高.如何及时救治显得尤为重要[1-2].本文收集2002年以来本院成功救治的3例上呼吸道枪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灵;聂解初;潘明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苦参软膏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苦参软膏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宫颈HP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苦参软膏阴道内置药,分别于治疗3、6、9个月后复查;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3、6、9个月后复查.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的HPV转阴率为36.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自然消退率(13.59%,P<0.05).6个月后,对照组HPV转阴65例,转阴率为36.89%;治疗组HPV转阴94例,转阴率为78.33%,两组HPV转阴率有显著差异(P<0.05).9个月后,对照组HPV转阴25例,转阴率为75.72%;治疗组HPV转阴112例,转阴率为93.33%,两组HPV转阴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苦参软膏具有抗宫颈HPV感染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欢;王芳;李妍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不仅存在于骨髓、脂肪、脐血和外周血中,还存在于软骨膜、骨膜、肌肉及骨小梁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nlal stem cells,BMSCs).其基本特性有:(1)自我更新能力,在体内可增殖形成组织并维持自身的数量,在体外可克隆性生长.(2)增殖分化能力,在一定环境和特定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肌肉、神经、软骨、骨、脂肪、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由于BMSCs具有可多向分化、体外扩增能力强、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目前常用的种子细胞.其在体外分化需要适宜的培养条件或诱导剂,相关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其增殖与分化,并依赖于细胞因子的调节.

    作者:侯成玉;李晨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驻3600 m高原士兵越野训练后心肺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了解长期驻高原军人有氧运动训练后机体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长驻海拔3600 m高原某部士兵32人,平时身体健康,能完成各项军训课目,体能测试达标.本次测试项目为3km徒手越野长跑,于长跑前静息状态和长跑后现场测定受试者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运动后,受试者HR较运动前显著增加(P<0.05),平均增加幅度为53.0%;SaO2较运动前明显降低(P<0.01),平均降低幅度为3.2%.结论 长期驻高原人员均获得了稳定低氧习服,表现为亚极量有氧运动时HR增高,SaO2无剧烈变化.

    作者:匡红;龚红武;冯怀志;呼永河;孙薏;李硕;钟国成;周龙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成功救治严重多发伤及迟发性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病例 男,47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疼痛伴腹胀、左下肢活动受限25 h,由当地卫生院转送我院.查体:T 37.6℃,P 120次/min,BP 126/70 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畅,无头痛,无恶心及呕吐.腹肌紧,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血常规:WBC 13.05×109/L,RBC 2.51×1012/L,HGB69 g/L.X线示左侧骨盆骨折;左髋臼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左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左胫腓骨中段粉碎性骨折.B超示腹腔中等积液.在输血的同时行剖腹探查,腹腔积血约1500 ml,术中见后腹膜大血肿,回肠距回盲部80 cm处破裂,给予回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后继续输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行左跟骨骨牵引治疗,病情平稳.

    作者:字灿忠;周雄辉;曹加兴;刘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清AFP、CA199、CA50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AFP、CA199及CA50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105例)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患者(93例)外周血中AFP、CA199及CA50的表达水平.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CA199及CA5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患者(P<0.01);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和CA199、CA50的表达水平进行联合检测,105例AFP升高的同时伴有CA50的升高,占总例数100%.提示两者的表达水平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CA50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董菊子;宋淼;胡秦妮;杨淑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传统离心穿刺与改良向心离心交替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充分性及穿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24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12)采用向心离心交替穿刺法,对照组(n=12)采用常规的离心穿刺法,以透析12个月内肌酐、KT/V值的检测结果评估透析充分性,并比较两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穿刺法对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内瘘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的穿刺方法比较,改良的交替穿刺法并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却能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时间.

    作者:张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资料作为病例组,70例正常孕妇资料为对照组,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ICP的5个可能危险因素(ICP家族史、乙肝病毒感染、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低硒摄入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低硒摄入量是ICP的危险因素,其中高雌激素水平是ICP重要的危险因素(OR=2.996).结论 ICP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低硒摄入量是ICP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敏;许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勤部队小散远单位医疗保障问题与对策

    目前,联勤部队中存在着一些小散远单位,这些单位的医疗保障状况值得关注.本文对联勤部队小散远单位的医疗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时期联勤部队实际,初步研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改善这些单位的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基层官兵看病就医难的问题.1 现状及问题1.1 医务人员匮乏,保障力量不足据调查得知,目前联勤部队多数小散远单位的医务人员极度匮乏.大多数单位只配备1名所长兼军医,带领1名卫生员,除担负日常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要负责卫勤训练、卫生监督监测、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等多项任务,工作任务繁重,保障力量相对不足.还有一部分单位甚至没有一名军医,仅由1~2名未经正规医学院校培训的卫生员负责上述工作,保障力量更加匮乏.

    作者:任常群;严永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1mg/次,3次/d.疗程均为12 w.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听觉诱发电位P30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刘超;杜万红;郑桃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354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病例的特点.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43例,发生率为3.18%,其中以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率高,达3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发生率为1.36%;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较长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化疗、并发症等.结论 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病种种类、感染部位、患者年龄、较长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治疗模式、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作者:郑桃晓;漆晓俐;邹文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肱三头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投掷骨折的探讨

    目的 讨论肱骨投掷骨折内固定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6年7月~2011年7月住院军人肱骨投掷骨折46例,采取经肱三头肌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46例患者无神经损伤,术后康复好,患肢术后功能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行上臂后侧入路治疗肱骨投掷骨折避免了术中解剖桡神经,减少了桡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陈泽彬;孙文敏;黄庆雄;张超;黄敢;刘建强;孙勇;曹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军区机关门诊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当前,随着国家医疗体制调整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行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的压力增大.军区机关门诊部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机构,既不同于地方医院,也有别于军队医院,要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寻求自身全面发展,如何把握好当前新形势,尽快适应医改及军队政策新变化,强化门诊部内涵建设,降低医疗成本,促进门诊部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门诊部在医疗行业的竞争力,这是各军区机关门诊部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对此进行了初略的探讨.

    作者:李华斌;杨云云;李玲;卢蕊;郭冀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

    目的 开展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 ~ 12月份每月第2w周一、周二的门、急诊处方共2032张,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审核点评及统计分析.结果 2032张被抽查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36张(21.5%),其中不合理处方241张,不合格率为55.3%,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132张(48.5%),用药不适宜处方104张(38.2%),超常处方36张(13.2%).结论 应加强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核力度,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唐利群;龙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 分析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入选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疗的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研究组(n=35)患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1次/晚;而对照组(n=30)患者口服安慰剂,1次/晚,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w.治疗后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流涕、鼻塞、喷嚏、鼻痒以及下鼻甲肿胀等症状体征积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上述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也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研究组有6例出现轻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7.14%.结论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琪;袁伟;白杨;张学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例特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疗

    目的 提高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认识.方法 报道3例少见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病例1发生于腮腺;病例2以发热、腹痛为首发症状,曾行剖腹探查术而未能确诊;病例3合并有双侧胸腔积液.结果 3例患者均经手术活检得到正确的诊断,从而获得及时的治疗.结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尽早采取淋巴结活检是避免延误诊疗的关键手段;对于某些严重病例,皮质激素治疗仍是首选,但疗程、剂量的选择有待改进.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王四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方法 临床入选12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组与疗效欠佳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疗效满意组有77例(63.11%),疗效欠佳组有45例(36.89%).疗效满意组的年龄明显较疗效欠佳组大[(49.32±11.62)岁vs.(45.27±11.95)岁,P<0.05],疗效满意组的病程较疗效欠佳组短[(46.56±61.28)月vs.(70.12±83.75)月,P<0.05].治疗后,疗效满意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胸痛发生率均较疗效欠佳组明显降低(P<0.05).疗效满意组的咳嗽发生率较疗效欠佳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满意患者具有年龄较大、病程短、胸痛和咳嗽发生率高的特点.

    作者:武桂琴;张选平;陈怡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测定,了解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6月来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儿童6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 25-(OH)D的平均测定值为(66.78±1.27) nmol/L;25-(OH)D缺乏及严重缺乏的为220例,占33.43%;25-(OH)D水平不足的为231例,占35.11%;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207例,占31.46%,前两者占总人数的68.54%.维生素营养状态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营养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下,应增加此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的补充量及户外活动.

    作者:郝新忠;白淑蓉;黄之杰;陈新敏;程莹;游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 2011年诊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例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黄疸、上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其中多由胃十二指肠镜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手术治疗13例,7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6例,5年生存2例;8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生存4例,余4例均1年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区为主要发病区,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对可疑患者尽可能完善内镜检查及结合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治疗仍是其基本治疗方法.

    作者:冯早明;汤敏;黄茂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