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尹跟旭;熊梓琪;孙林辉;周文宝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鼻咽癌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而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地是高发病区,发病率比其他国家地区高100倍以上[1].NPC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遗传易感性、EB病毒感染和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姚开泰和曾毅教授等提出三次打击学说来解释鼻咽癌的发生,即:一些家族性病例往往携带种系突变,也称生殖突变(一次打击),再加上EB病毒(二次打击)和环境因素(三次打击)的协同作用,终导致鼻咽癌的发生[2].
作者:张修彦;詹纯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马尼地平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马尼地平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学、粒径、包封率、初步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制备的马尼地平脂质体为均匀的球状或近球状,平均粒径为233.9 nm,包封率为89.6%,脂质体4 ℃放置稳定.结论 选择乙醇注入法优化工艺制备马尼地平脂质体稳定可行,为进一步开发马尼地平新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马婕;于波涛;肖雯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胃镜下套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腔二囊管组(三腔管组)81例和曲张静脉套扎组(套扎组)123例,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等.结果 套扎组72 h止血成功率100%高于三腔管组的84.0%(χ2=21.084,P<0.01);套扎组无死亡患者,三腔管组死亡6例(χ2=9.387,P<0.01);套扎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三腔管组;套扎组并发症为18.7%显著少于三腔管组的63.0%(χ2=41.394,P<0.01);术后2 w复查,套扎组中度为60.0%(χ2=8.499,P<0.01)及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66.2%(χ2=5.343,P<0.05)均显著低于三腔管组.套扎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1次(χ2=30.997,P<0.01)及2次以上比例显著低于三腔管组(χ2=19.088,P<0.01);12个月内病死率显著低于三腔管组(χ2=21.113,P<0.01);4年累计生存率(86.6%)显著高于三腔管组(22.3%).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万晓强;郑紫丹;杨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FAl患者的影像资料,16例患者均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其中1例进行了髋关节CT检查.结果 16例患者X线表现均出现股骨头颈交界处骨性突起,非圆形股骨头4例,股骨头颈交界处皮质下囊性变4例,髋臼边缘骨赘13例,髋臼边缘软骨下囊性变6例,髋臼后倾5例,髋臼过深2例.结论 X线可以显示FAI患者股骨头颈交界处及髋臼解剖异常,有助于提高FAI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中银;彭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是指应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来替代髋膝关节,从而改善由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所致的疼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以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并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1].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对千百万人来说,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缓解、消除关节疼痛,增加肢体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成功手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病人康复效果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东文;刘文清;王红梅;李洁;孙瑛;崔渝敏;李世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分析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始收治的45例骨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分析其采用微创方法(血管介入栓塞囊肿供血动脉、经皮穿刺囊内无水酒精灌洗和醋酸泼尼松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为:长骨干骺端或骨干部位椭圆形溶骨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骨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其囊内的CT值多为水样密度,有出血时密度可升高,MRI 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均匀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经微创治疗后均获有效随访12~76个月,平均23.5个月.依照Chigira的骨囊肿X线愈合评价标准,至末次随访达到Ⅱ级6例,Ⅲ级26例,Ⅳ级13例.全部病例未出现骨囊肿复发及病灶扩大.结论 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明显,总结其特点可提高骨囊肿的早期诊断以防止误漏诊,而微创治疗是治疗骨囊肿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文华;檀臻炜;姚一民;周生林;汪丙昂;万宇;张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胆囊炎通过联合、分期及微创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3年间我科应用单纯内科治疗、内科治疗+PTGD、急诊手术、内科治疗+择期手术及内科治疗+PTGD+择期手术治疗的5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3例患者痊愈出院,89例患者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无胆道损伤.其中单纯内科治疗44例;内科治疗+PTGD治疗45例;急诊手术201例(LC 90例);内科治疗+择期手术122例;内科治疗+PTGD+择期手术治疗100例.共30例患者发生48例次并发症,达9.4%(30/512).并发症主要是胆囊出血21例(4.1%)、漏胆15例(2.9%)及腹腔感染12例(2.3%).结论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首先应遵循的是个体化原则,临床上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联合、分期及微创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胆囊炎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雨;刘湘林;阎勇;戴睿武;杨锁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分离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从临床分离的菌株中共筛选出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奈替米星对多重鲍曼不动杆菌没有抑菌作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约为50%;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西环素、利福平、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小于35%.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的协同作用高于其他抗菌药联合物;多西环素、利福平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时均无协同作用;所有这些联合抗菌药物均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 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应选择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以有效地控制感染,防止耐药株在医院内感染的扩散.
作者:宋洁;余双江;王春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运用热乙醇法提取高纯度猪血白蛋白的改良工艺流程.方法 采用热乙醇法,在合适的恒温时间和pH值的条件下,分离提纯猪血清白蛋白.结果 猪血白蛋白的纯度>97%,回收率>80%.检测结果显示,其理化指标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的要求,适合扩大到中试生产.结论 该法与低温乙醇法、利凡诺法和盐析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纯度和回收率高的特点.
作者:姜恒;韩威;刘彦华;曾德权;黎敏;赵燕;马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探讨截肢患者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56例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干预组(n=29),对照组按常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SF)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两组心理特点及生活质量.结果 经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对截肢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晨;于丽娜;宋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我院是全军首批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单位之一.多年来,医院以战区军事斗争卫勤保障任务为牵引,立足现有条件,不等不靠,加大投入,使应急机动卫勤分队各项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整体建设水平上了新台阶[1].新的历史时期,军委胡主席提出加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战略思想,给卫勤保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同时也要求医院必须及时认清形势,准确把握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应对挑战.以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牵引机动卫勤分队建设.我院结合担负的使命任务和保障任务的特点,着眼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机动卫勤分队卫勤保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唐伟革;蔡铜山;杨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共聚焦内镜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范围确定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 选择经普通胃镜检查加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并经超声胃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的患者25例.用共聚焦内镜对病灶黏膜进行多部位扫描,找到正常黏膜与癌变黏膜的分界线,并对分界线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进行标记,沿APC标记界限行ESD治疗,将剥离黏膜送病理科,对病灶组织由浅至深逐层切片,对所有组织切片进行逐层观察,并检查病灶切除的完整性.结果 经共聚焦内镜标记的早期胃癌黏膜切除完整,癌灶边缘有一圈少许正常黏膜组织,深层癌灶剥离完全.结论 共聚焦内镜能清晰地区分癌变胃黏膜和正常黏膜结构,为早期胃癌的ESD提供有效的治疗界限,为早期胃癌的完整切除提供安全保障,避免了单纯在普通胃镜下靠经验估计的盲目性.
作者:吕黄勇;李政文;何俊堂;尧登华;侯文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战(现)场急救是分级救治的首要环节,其基本技术范围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础生命支持6项内容,新版<战伤救治规则>要求全军卫生人员都应当掌握这些技术[1].急救训练是基层部队必须实施的训练科目,更是建制卫勤力量和机动卫勤力量训练的重要内容.然在训练过程中,受训练方式、器材配备、教材滞后等因素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笔者试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陶发胜;曹金军;方立;刘晓明;雷权;姜文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病例男,52岁,无药物过敏史.于2010年9月11日行左全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左肺)复合性大细胞癌(内见少部分腺癌);隆突下、主动脉旁、肺内淋巴结未见癌组织转移(0/4、0/6、0/2),支气管旁、主动脉窗淋巴结内见癌组织转移(1/1、1/2).术后于2010年10月19日、11月9日、12月1日、12月21日,先后采用TP方案(紫杉醇240 mg,d 1,顺铂40 mg,d 1~3)行4周期静脉化疗.2011年4月5日复查腹部CT发现双肾上腺转移,于4月8日开始采用GP方案行静脉化疗,吉西他滨(GEM,湖北一半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602)化疗.
作者:葛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烧伤后创面瘙痒是烧伤愈合过程中及愈合后的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创面瘙痒多在创面愈合的早期出现,随后逐渐缓解;夜间显著,下肢比上肢及面部创面为重;热液烫伤后易引起瘙痒,其次是火焰烧伤[1].烧伤后创面瘙痒目前尚无理想的止痒方法.笔者对近年来烧伤后创面瘙痒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文东;刘涛;刘秀峰;文大江;庄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部队伤病员管理一直是部队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我院于1999年1月创立军人病区以来,军人病区已发展为军人病区内科、外科、精神卫生中心3个专科,拥有床位220张,收治武警四川总队和川内警种部队伤病员以及滇、黔、渝、藏等地区武警部队精神病员.我们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军人病区管理的科学方法,在积极为住院伤病员诊治的同时,加强对军人伤病员的管理,病区实现了连续12年安全无事故.
作者:王艳萍;朱飒飒;周建丽;张晓霞;陈燕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相关实验室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52 例MM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52例MM中,45例表现不同程度贫血,51例血沉明显增快,蛋白尿31例,尿本周蛋白阳性11例;血清蛋白电泳46例γ区带见单克隆峰,24例行免疫固定电泳,其中IgG-κ型7例,IgG-λ型6例,IgA-κ型4例,IgA-λ型3例,IgM-λ型2例,轻链λ1例,正常1例;TP>80 g/L 28例,GLO>30 g/L 36例,白球比A/G<1.0 39例,血清钙>2.7 mmol/L 12例;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4.5%~76.5%(平均40.5%).结论 MM实验室检查结果复杂多变,综合分析各项实验室指标,有利于提高MM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铁牛;陈要朋;黄丽;钱无暇;黄贵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从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来看,可将患者对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后果认识不一致而发生的纠纷分为两类:一是治疗尚未终结,患方对诊疗提出异议的;二是治疗已终结或阶段性终结后,患方对诊疗提出异议的.虽然二者在纠纷的性质上无差异,但在实际处理工作中仍有不同之处.
作者:唐斌;尹跟旭;熊梓琪;孙林辉;周文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PCI联合运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从2008~2010年因AMI急诊入住我科的高危人群,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8例,根据是否使用IABP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血管病变情况、术后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等.结果 IABP组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IABP在高危AMI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劲松;李刚;速晓华;朱峻;唐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汀联合丹参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3组,即:常规治疗组(A组)11例,乌司他汀治疗组(B组)12例,乌司他汀联合丹参治疗组(C组)12例.观察3组患者腹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第5 d和第10 d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在改善腹部症状、体征,降低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方面疗效显著.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乌司他汀和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有利于控制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静;吴维宇;张雪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