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跃;姜泗元;彭东;罗群;刘智广
目的:总结非战时开放性心脏外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3例非战时心脏外伤病人的救治过程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手术治愈18例,占78.0%;死亡5例,占22.0%,死亡原因主要是入院前救治延误.结论:伤后及早入院,早处理,早手术,是心脏开放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石云;张利;赵青;李献武;陈瑜;罗国军;张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亚热带丛林地区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要求战伤救护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变化与卫勤保障模式的转变.为此,积极探索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特殊环境中的战伤救治难点及与之相适应的救护训练对策,对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十分必要.
作者:钟玲;杨顺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对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机械通气在临床上救治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和减少呼吸能量消耗,以达到改善或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平衡的作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亚健康(Sub-Health,SH)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提出仅数年,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作者对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及家属1200人进行了SH流行病学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进军;袁志丹;林波;栗朝明;夏怡;叶美英;杨海伟;张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介入放射治疗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由美国著名放射学家Margulis 1967年首先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沿综合性学科,它是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造影和治疗,或采集组织、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此技术因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特有的诊断、治疗价值,而受到医学界普遍重视,现发展迅速.
作者:任丽;沈彩虹;李明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发生于真皮的较为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易向周围组织浸润,术后复发率高,但预后良好,极少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来源不明.现报告2例.
作者:付尚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Internet上著名的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3721、Yahoo、新浪、搜弧等,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对医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它们没有针对医学专业进行优化,检索得来的信息往往重复过多,利用率太低,不适合医学专业领域的使用.网上的医学资源内容极其丰富,且变化很快.因此,善于利用网上专门的医学搜索引擎是高效获取所需医学信息和资料的捷径.
作者:曹利;刘晓鲁;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耳廓软骨开窗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步骤、优点和操作体会.方法: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切口均选在耳廓前面,沿与耳轮大致平行方向作一贯穿囊肿之切口,将皮肤与囊肿表层软骨分离,切开囊肿表层软骨,吸净囊液,再以眼科剪将表层囊壁软骨大部分切除,以碘伏棉签轻拭囊腔,酒精棉签脱碘,缝合皮肤切口,适度加压包扎.术后换药1~2次,6~8 d拆线.结果:2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或其它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均无复发,耳廓无增厚硬化或其他畸形,外观效果满意.结论:耳廓软骨开窗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
作者:付文元;陶树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气管狭窄或堵塞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导致原因可由肿瘤、外伤、手术等引起,尤其是对无手术条件的肿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置入支架治疗,有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实、无创伤、痛苦小等优点.我科自2002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纤支镜直视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4例,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存活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珍;任和芬;史军霞;段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女性,81岁,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10 d,于2002年10月9日18∶00入院.入院检查: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侧鼻腔通气正常,嗅觉正常,鼻中隔右侧中下份轻度偏曲,黏膜表面有8 mm×8 mm糜烂创面,局部少量渗血,双侧上中下鼻甲不肿大,各鼻道内未见新生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鼻出血.
作者:高红;许立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就医观念已发生变革,医患之间的矛盾也随之突出.认识当前医患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医务人员为主导、患者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以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陈自强;孙梯业;陈燕凌;郭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以肿节风联合青霉素静滴与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加利巴韦林静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达70.0%;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达5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尤其是抗生素所致的耐药菌出现时,本药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和提供一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霞;刘力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HAAR)的疗效.方法:采用红景天口服液治疗空运进驻海拔3600 m以上地区引起的急性高原反应(治疗组)100例,并与100例口服氨茶碱(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红景天与氨茶碱治疗急性高原反应均有效.治疗组3、5 d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且无其它副作用.结论:红景天是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药.
作者:杜飒英;缪士平;王克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部地处重庆璧山,部队训练强度大,每逢夏季,部队重大军事活动或参加地方抢险救灾时,中暑人员多,自2001~2004年,我队共收治重症中暑病人16例,现将急救体会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文;杨弩;陈富雄;朱伟忠;申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灼口综合症舌神经封闭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VitB1、VitB12注射液及2.0%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注射于口内两侧舌神经组织周围,行两侧舌神经局部封闭治疗,1次/5~7 d,1个疗程行4~6次,1~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1年随访复查.结果:72例患者中,痊愈42例(58.3%),好转24例(33.3%),有效共6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1.6%.结论:局部封闭治疗灼口综合征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对治疗口腔粘膜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马斌;江珉;刘玉柱;锁云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住院高原病患者的预后.方法:以医院(海拔3658m)40年间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9118例住院病历为样本,随访1~15年,样本中以高原病首次住院为病例组,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对照组.随访两组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总体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增加且呈正相关(r急=0.8259,P<0.01,r总=0.6815,P<0.05);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减低,且呈负相关(r急1~7=-0.8993,P<0.01;r慢1~9=0.9068,P<0.001).(2)病例组总体高原病逐年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R=11.29.(3)各型高原病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高原肺水肿发病率高,达17.12%和27.66%,RR=7.59;慢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Monge's病发病率高,达12.84%和11.19%,RR=5.31.结论:高原病患者再发生高原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适宜长期滞留高原地区.
作者:黄跃;姜泗元;彭东;罗群;刘智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查意识.方法:对有生育后的妇女,产后出现闭经、畏寒、怕冷、无性欲、全身毛发脱落、贫血等症状和行垂体前叶相关功能检查、头颅CT等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垂体前叶功能检测及头颅CT检查,可确诊为席汉氏综合征.结论:席汉氏综合征很少见,但边疆落后地区尚有少数病例发生,尤其是边疆地区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故应加强边疆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增强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警惕性,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王少华;王乃俊;曹亚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早在1994年WHO就已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yi,HP)确认为一级致癌因子.但长期以来对HP感染的药物治疗一直受到根除率低、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差以及耐药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制约,使现阶段全球感染人数仍呈上升趋势.HP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有效控制及降低HP感染率、发病率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有关HP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以及疫苗有效投递途径的问题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能否成功解决这类问题也成为疫苗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近国内外有关HP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以及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作者:王毅超;邹全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是目前治疗近视理想和有前途的手术方法之一[1].表现为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安全性及有效性[2].但因该手术无需住院,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复查治疗均在门诊进行,故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至关重要.现将我科近年来展开健康教育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定位和摆位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对389例胸腹部肿瘤的定位和摆位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病人因精神紧张或不自主运动致定位困难或不能定位;4例因真空褥垫漏气变形无法重复定位;152例肺部肿瘤因其活动度达5~10 mm而不能定位;3例因CT扫描时参数变动成为无效信息而影响三维计划设计;7例因推注造影剂对扫描前后标记点偏移;5例因CT扫描时双手抱头而进入扫描隧道而限.结论:保证精确的体位固定技术、定位和重复摆位是实现三维适形放疗的根本措施.作者针对放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王永刚;刘跃;刘均;陈宏;丁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