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刘晓鲁;刘学文
中药现代化是指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科属种源、成分分析、炮制研究、组方原理、制剂开发、制剂标准、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工作.让中医药学冲出国门,奔向世界,广为世人所接受,就必须走中药现代化的路子,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阐释、开发中医药宝库的巨大潜力,创造出高效优质的中药产品.
作者:唐斌;刘江;刘艳萍;张青;邹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战争应激环境状态下,单一和复合应激条件对胃运动和胃粘膜损伤的变化情况.研究应激对胃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即而形成枪击音应激组(A组);睡眠剥夺应激组(B组);枪击音和睡眠剥夺联合应激组(C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D组).在给予不同的应激条件干预下,在不同的时间内,分别采用浆膜法检测大鼠胃电的变化,采用Chen法对胃粘膜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对不同应激组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胃粘膜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随着应激时间的不断增加,不同条件的应激组其胃运动的变化呈现抑制状态,而复合应激因素的影响较单一应激因素的影响明显;不同条件的应激组其胃粘膜损伤和病理变化,随着应激时间的不断增加,粘膜损伤加重,病理变化愈加明显.复合应激因素对胃粘膜的损伤影响更加显著.结论:战争环境因素应激对胃的运动和胃粘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而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和损伤更为严重.
作者:王景杰;黄裕新;秦明;王旭霞;赵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细菌DNA是否参与诱导了SIRS的发生及可能机制.方法:抽提大肠杆菌DNA,60Co辐照去除内毒素;分别以10mg/kg 60Co DNA和LPS注射Wistar大鼠(n=4),ELISA法检测药后1、3、6、12、24 h血浆TNF-α、IL-6水平.结果:大鼠60Co DNA与内毒素组血浆TNF-α、IL-6的变化趋势相似,TNF-α分别于1和3 h达高峰,为27.162 u/ml和44.96 u/ml(P<0.05);IL-6于3 h达到峰值,持续至6 h,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杆菌DNA可介导SIRS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启动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
作者:潘文东;周红;郑江;夏培元;秦孝建;肖光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早在1994年WHO就已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yi,HP)确认为一级致癌因子.但长期以来对HP感染的药物治疗一直受到根除率低、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差以及耐药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制约,使现阶段全球感染人数仍呈上升趋势.HP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有效控制及降低HP感染率、发病率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有关HP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以及疫苗有效投递途径的问题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能否成功解决这类问题也成为疫苗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近国内外有关HP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以及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作者:王毅超;邹全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创建安徽省卫生厅要求的诚信医院,我院对临床医药费用前10位药品进行病历调查,对其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及胃癌、肺癌、食道癌、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试剂检测血清LAP的活性,选择25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63例肝病患者和64例其它癌症患者血清LAP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肝病组中肝癌LAP活性升高大,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胃癌、肺癌、食道癌组中,LA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胰腺癌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3例中11例升高(P<0.05).结论:LAP活性在肝病中普遍升高,肝癌尤高,差异显著,为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LAP活性在胰腺癌中的升高对其诊断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男,21岁,农民,述畏寒、发热、头昏、乏力1个月,经院外发热待查治疗无效,未明确诊断入我所.否认有结核、伤寒、疟疾、肝炎、血液病史.查体:体温38.3 ℃、脉搏108 次/min,呼吸23 次/min,BP13.6/8.3 kPa,神志清,精神差,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瘀斑,颈软,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8 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肝肋下1.5 cm,质软.脾肋下2.0 cm,质中.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压力稍高,糖增高,蛋白质正常,氯化物降低.
作者:蔡忠凤;吕立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亚甲蓝(MB)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保护作用.方法:含15μmol/L MB的血液样本在40000Lu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 mmol/L的芸香苷(Rutin),作用40min,通过自动生化检测、SDS-PAGE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检测血浆成份的变化.结果:在未加入芸香苷的情况下,血浆球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加入芸香苷作为保护剂后,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含量和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有效灭活细菌的MB光化学效应条件下,血浆成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作者:胡小兵;翟庆燕;熊鸿燕;宋建勇;王思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急性胰腺炎发病有上升趋势,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并发感染对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影响.随着危重病救治技术的提高,早期SAP的发病率已经有所降低,后期并发感染成为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重症急性胰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而手术后创伤大,其中感染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危及患者生命.有效的护理对提高SAP生存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感染的病态和体征包括持续性高热等,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延误病情,所以加强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1998~2003年共收治SAP18例,并发感染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住院高原病患者的预后.方法:以医院(海拔3658m)40年间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9118例住院病历为样本,随访1~15年,样本中以高原病首次住院为病例组,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对照组.随访两组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总体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增加且呈正相关(r急=0.8259,P<0.01,r总=0.6815,P<0.05);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减低,且呈负相关(r急1~7=-0.8993,P<0.01;r慢1~9=0.9068,P<0.001).(2)病例组总体高原病逐年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R=11.29.(3)各型高原病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高原肺水肿发病率高,达17.12%和27.66%,RR=7.59;慢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Monge's病发病率高,达12.84%和11.19%,RR=5.31.结论:高原病患者再发生高原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适宜长期滞留高原地区.
作者:黄跃;姜泗元;彭东;罗群;刘智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女,46岁,因右上腹隐痛3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 d来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良好,神志清,心肺(-),腹平坦,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Murphy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肠鸣音减弱.
作者:梅良斌;何世国;朱敬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由于军事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军事变革.军事变革对军事领域中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必将对军队卫勤保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军队医科院校必须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需要,培养高素质的21世纪合格的卫勤人才.
作者:曾艳;张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激引起大鼠脑卒中时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刺激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作为模型,应用抑制性差减克隆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每组随机挑取288个克隆,进行测序及GenBank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两组共有456个可用序列,经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分类,发现大鼠卒中后脑组织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卒中组的288个克隆中未发现运输蛋白/膜转运及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脑组织运输蛋白/膜转运及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可能是脑卒中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王先梅;严睿;杨丽霞;郭传明;齐峰;魏玲;石燕昆;王燕;赵斌;惠汝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介入放射治疗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由美国著名放射学家Margulis 1967年首先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沿综合性学科,它是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造影和治疗,或采集组织、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此技术因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特有的诊断、治疗价值,而受到医学界普遍重视,现发展迅速.
作者:任丽;沈彩虹;李明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本世纪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上重大进展的里程碑之一.应用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已有30余年的历史,许多医疗中心已将其列为治疗高血压的第一线药物,其地位逐渐得到巩固.近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受体阻滞剂相继问世,它克服了一般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长,出现不良反应时不易及时终止其药理作用的缺陷,解决了静脉使用受体阻滞剂的问题.艾司洛尔就是这类药中的代表药物.其药理作用为:选择性地阻断受体.其特点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现将超短效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在临床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龚科鳌;甘喜;马廷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HAAR)的疗效.方法:采用红景天口服液治疗空运进驻海拔3600 m以上地区引起的急性高原反应(治疗组)100例,并与100例口服氨茶碱(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红景天与氨茶碱治疗急性高原反应均有效.治疗组3、5 d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且无其它副作用.结论:红景天是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药.
作者:杜飒英;缪士平;王克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前应用广泛的降血糖药是磺酰脲类药(Sus),应用几十年来,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很大帮助,但未能完全阻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是主要死因.自从发现优降糖能抑制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后,Sus在伴有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受到质疑.
作者:游志清;张琴;金小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甘草泻心汤和西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2例ROU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6例,中药组用甘草泻心汤治疗,2剂/d,90 d为1疗程;西药组用维生素B2口服,10 mg/次,外敷冰硼散,均3次/d,疗程同前.结果:中药组显效24例(52.2%),有效16例(34.8%),无效6例(13.0%),总有效40例(86.9%);西药组显效12例(26.0%),有效18例(39.2%),无效16例(34.8),总有效30例(65.2%).两组比较,中药组在显效、总有效率和3 d痊愈率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甘草泻心汤可作ROU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周文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Internet上著名的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3721、Yahoo、新浪、搜弧等,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对医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它们没有针对医学专业进行优化,检索得来的信息往往重复过多,利用率太低,不适合医学专业领域的使用.网上的医学资源内容极其丰富,且变化很快.因此,善于利用网上专门的医学搜索引擎是高效获取所需医学信息和资料的捷径.
作者:曹利;刘晓鲁;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清火排毒化肿胶囊的清火排毒消肿效果.方法:口服清火排毒胶囊3粒/次,3次/d,7 d为1疗程,连服6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25例中,显效200例(88.89%),有效14例(6.22%),无效11例(4.89%).结论:清火排毒化肿胶囊具有清火解毒、化肿消结之功效,无不良反应,适于老人、儿童及体弱多病患者应用.
作者:李宝鸿;徐宝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