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肝病及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王超

关键词: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肝病, 癌症
摘要:目的:了解肝病患者及胃癌、肺癌、食道癌、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试剂检测血清LAP的活性,选择25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63例肝病患者和64例其它癌症患者血清LAP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肝病组中肝癌LAP活性升高大,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胃癌、肺癌、食道癌组中,LA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胰腺癌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3例中11例升高(P<0.05).结论:LAP活性在肝病中普遍升高,肝癌尤高,差异显著,为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LAP活性在胰腺癌中的升高对其诊断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误诊为癫痫的巨大胰岛素瘤1例报告

    病例男,9岁,学生.因反复四肢抽动、意识丧失1年2个月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动,数天1次,每次发作持续约十余分钟,伴短暂意识丧失.

    作者:王军武;刘冬生;陈登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3698例分析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方法:经皮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建立血液净化通路.结果:总的穿刺插管成功率为97.78%,导管平均留置天数为(46.56±55.97)d,平均血流量为(198.74±31.57)mg/ml,双腔管的重复循环率平均为(7.61±1.98)%.结论: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术,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及能满足治疗需要的特点,而且创伤小,痛苦小,易被医、患者接受;尤其适于仅需短期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例,以及有紧急透析指征又无内瘘使用前的过渡措施.

    作者:卓红爱;段建;王柏青;余开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胸腹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和摆位的体会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定位和摆位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对389例胸腹部肿瘤的定位和摆位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病人因精神紧张或不自主运动致定位困难或不能定位;4例因真空褥垫漏气变形无法重复定位;152例肺部肿瘤因其活动度达5~10 mm而不能定位;3例因CT扫描时参数变动成为无效信息而影响三维计划设计;7例因推注造影剂对扫描前后标记点偏移;5例因CT扫描时双手抱头而进入扫描隧道而限.结论:保证精确的体位固定技术、定位和重复摆位是实现三维适形放疗的根本措施.作者针对放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王永刚;刘跃;刘均;陈宏;丁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军队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国务院确定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医疗机构药品公开招标采购是防止不正之风、降低药品价格虚高、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还利于民的一种行之有效办法.为适应国家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规范军队医院药品招标采购活动,我院积极参加了成都战区(云贵川藏渝)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现将一年来的实践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芳;吴秀芝;李明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介入放射治疗的进展对护理的新要求

    介入放射治疗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由美国著名放射学家Margulis 1967年首先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沿综合性学科,它是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造影和治疗,或采集组织、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此技术因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特有的诊断、治疗价值,而受到医学界普遍重视,现发展迅速.

    作者:任丽;沈彩虹;李明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夏季高原军事作业中卫勤保障的难点及对策

    青藏高原的很大部分位于西北地区,且该地区与中亚和南亚多国接壤,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近年来,部队高原适应性训练多在夏季进行,其卫勤保障工作与以往的冬训有较大区别,而相应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近年来多次跟随部队进驻高原地域开展卫生防病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针对西北高原夏季酷暑的环境因素,浅析夏训卫勤保障工作中常见之难点及对策.

    作者:于晟;肖永良;胡军;解好群;吴明言;张示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模拟战争环境应激对胃粘膜损伤及对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战争应激环境状态下,单一和复合应激条件对胃运动和胃粘膜损伤的变化情况.研究应激对胃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即而形成枪击音应激组(A组);睡眠剥夺应激组(B组);枪击音和睡眠剥夺联合应激组(C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D组).在给予不同的应激条件干预下,在不同的时间内,分别采用浆膜法检测大鼠胃电的变化,采用Chen法对胃粘膜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对不同应激组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胃粘膜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随着应激时间的不断增加,不同条件的应激组其胃运动的变化呈现抑制状态,而复合应激因素的影响较单一应激因素的影响明显;不同条件的应激组其胃粘膜损伤和病理变化,随着应激时间的不断增加,粘膜损伤加重,病理变化愈加明显.复合应激因素对胃粘膜的损伤影响更加显著.结论:战争环境因素应激对胃的运动和胃粘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而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和损伤更为严重.

    作者:王景杰;黄裕新;秦明;王旭霞;赵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席汉氏综合征4例报告

    目的: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查意识.方法:对有生育后的妇女,产后出现闭经、畏寒、怕冷、无性欲、全身毛发脱落、贫血等症状和行垂体前叶相关功能检查、头颅CT等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垂体前叶功能检测及头颅CT检查,可确诊为席汉氏综合征.结论:席汉氏综合征很少见,但边疆落后地区尚有少数病例发生,尤其是边疆地区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故应加强边疆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增强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警惕性,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王少华;王乃俊;曹亚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斯奇康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目的:评价斯奇康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14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及对照组,预防组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0.5 mg,3次/周,共18次;对照组用胸腺肽肌注,10 mg/次,3次/周,共18次.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两组患者每2周门诊随访,登记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观察时间为12个月.结果:12个月的观察中,预防组的感染人次及感染天数均比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斯奇康注射液能提高COPD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减少发病次数,降低患病严重程度.

    作者:钟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低氧应激肽氢谱特征及急进高原的含量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组,以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 h及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实验组: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 h和1周后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和(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 h及72 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 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 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作者:王超;胡娟;曾平;胡宗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肠杆菌DNA诱导大鼠TNF-α IL-6释放的初步研究及意义

    目的:了解细菌DNA是否参与诱导了SIRS的发生及可能机制.方法:抽提大肠杆菌DNA,60Co辐照去除内毒素;分别以10mg/kg 60Co DNA和LPS注射Wistar大鼠(n=4),ELISA法检测药后1、3、6、12、24 h血浆TNF-α、IL-6水平.结果:大鼠60Co DNA与内毒素组血浆TNF-α、IL-6的变化趋势相似,TNF-α分别于1和3 h达高峰,为27.162 u/ml和44.96 u/ml(P<0.05);IL-6于3 h达到峰值,持续至6 h,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杆菌DNA可介导SIRS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启动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

    作者:潘文东;周红;郑江;夏培元;秦孝建;肖光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56例胸腔积液病因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误诊原因.方法:随机对327例胸腔积液病人中56例病因不明者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56例中,结核性胸膜炎37例,恶性胸腔积液16例,待诊3例;其中右侧胸腔积液25例,左侧胸腔积液22例,双侧胸腔积液9例.结论:在仔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除对胸水做常规检查外,同时应做生化免疫、细胞病理学及病原学检查,结合胸部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明胸水病因.

    作者:沈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都地区军队老年人亚健康调查

    亚健康(Sub-Health,SH)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提出仅数年,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作者对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及家属1200人进行了SH流行病学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进军;袁志丹;林波;栗朝明;夏怡;叶美英;杨海伟;张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4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型糖尿病98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39%和89.8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庄国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次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的疾病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门诊分诊不当,专科医生的专业性强,临床知识不全面,容易造成误诊,延误病情或危及生命.病人多次反复来院诊疗,浪费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经费,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一次诊,是指对来院初诊一次即明确诊断或是经过初诊检查,复诊时即明确诊断者,要做到一次诊,医生必须有认真负责的精神,过硬的基本功,周密而迅速地分析判断能力和做出决断的决心[1].本文就临床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兰德辉;聂正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清火排毒化肿胶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火排毒化肿胶囊的清火排毒消肿效果.方法:口服清火排毒胶囊3粒/次,3次/d,7 d为1疗程,连服6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25例中,显效200例(88.89%),有效14例(6.22%),无效11例(4.89%).结论:清火排毒化肿胶囊具有清火解毒、化肿消结之功效,无不良反应,适于老人、儿童及体弱多病患者应用.

    作者:李宝鸿;徐宝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现代科学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是指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科属种源、成分分析、炮制研究、组方原理、制剂开发、制剂标准、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工作.让中医药学冲出国门,奔向世界,广为世人所接受,就必须走中药现代化的路子,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阐释、开发中医药宝库的巨大潜力,创造出高效优质的中药产品.

    作者:唐斌;刘江;刘艳萍;张青;邹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药费前10位药品病历调查

    为创建安徽省卫生厅要求的诚信医院,我院对临床医药费用前10位药品进行病历调查,对其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亚甲蓝(MB)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保护作用.方法:含15μmol/L MB的血液样本在40000Lu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 mmol/L的芸香苷(Rutin),作用40min,通过自动生化检测、SDS-PAGE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检测血浆成份的变化.结果:在未加入芸香苷的情况下,血浆球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加入芸香苷作为保护剂后,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含量和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有效灭活细菌的MB光化学效应条件下,血浆成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作者:胡小兵;翟庆燕;熊鸿燕;宋建勇;王思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利用互联网上中文医学搜索引擎获取医学信息

    Internet上著名的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3721、Yahoo、新浪、搜弧等,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对医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它们没有针对医学专业进行优化,检索得来的信息往往重复过多,利用率太低,不适合医学专业领域的使用.网上的医学资源内容极其丰富,且变化很快.因此,善于利用网上专门的医学搜索引擎是高效获取所需医学信息和资料的捷径.

    作者:曹利;刘晓鲁;刘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