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湘宁;王凤秋
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 简称L-THP),亦称罗通定(Rotundine),是中药延胡索的主要有效成份-延胡索乙素的左旋物,是一种良好的中枢抑制剂,国内过去常用于胃肠道的疼痛、月经痛及紧张性失眠等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在电生理、动物实验及临床中的研究表明:L-THP对心脏及血压亦有一定的作用[1],兹综述如下.
作者:李清福;董蜀华;梁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 NF-kB)是一类能与许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kB位点发生特异结合,并促进转录的蛋白质总称[1].在许多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基因的启动部位含有kB位点,而且体内外实验显示,NF-kB活化与上述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包括中性粒细胞活化,多种因子及黏附分子过度表达,伴有多种炎性介质及信号传导分子参加的复杂操作过程.由于NF-kB调控多种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推测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唐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宫腔粘连在妇科疾病中并非少见,且因其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该病临床诊断较难,但如能早诊早治,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子宫输卵管造影是目前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CT、超声波所不能代替的.本文根据笔者收治30例,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谢湘宁;王凤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和疾病带来了进行手术治疗的机会.但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医疗要求的逐步提高,患者在手术前的不良心理反应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积极做好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对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和术后的康复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艾滋病(AIDS)是本世纪出现的新型传染病,自1981年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确认以来[1],迅速在全世界蔓延,目前艾滋病正在以每分钟140个感染者的速度发展.由于艾滋病病毒的多变性及与人体细胞的整合,以致迄今既没有疫苗又无法治愈,所以艾滋病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难治之病,被称为“世界瘟疫”、“超级癌症”.更为严重的是它可以通过母婴传播而直接影响下一代.各国都在竭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研究,虽说已正式批准有8种抗艾滋病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具有一优三缺点的性质,即有一定的疗效,价格昂贵,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因而都不是理想的抗艾滋病药物.1991年在佛罗伦萨召开的第四届国际AIDS大会上,与会者认为中医药是攻克艾滋病的关键[2],因此近十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者:汪品力;黄小虹;张素蓉;谭宏;刘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使我们的护理工作与国际护理科技接轨,我院拟定2000年在全院实施整体护理,并在我科先行试点.在学习外单位整体护理经验的基础上,我科用了近4个月时间对整体护理的试点进行了全面筹备.由于准备充分,工作踏实,全院整体护理工作开展顺利,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向秀芳;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医院开展.早期统计资料表明,在开展LC的初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0C),主要并发症为漏胆、出血、内脏损伤等.LC术中置放的肝下间隙引流管为术后观察这些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窗口”,因此术后对腹腔引流物的观察和对引流管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樊晋;何玲萍;王丽莎;张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几十年来,肝硬化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关注.早在1934年,Schnotker和Hass就注意到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1946年,Jahn等提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早期研究主要立足于肝功能障碍方面,然而迄今尚无确凿依据表明肝功能障碍在肝硬化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作用.多数研究证实门脉高压可以通过影响胃功能、削弱胃粘膜保护机制,促使溃疡的发生[1].
作者:解方为;蒋明德;曾维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有资料统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占住院新生儿的1~7.5%,但在有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却高达70~90%,其原因与窒息新生儿生后病理特点及一些抢救措施有关,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我科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窒息新生儿共34例进行总结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降低围产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
作者:张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终护理是指生命晚期病人提供周到、全面的护理,以使病人的痛苦减少到小程度,缓和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精神处于平和的状态.即使生命离去,对尸体的料理也要像对有生命的人一样认真负责,还应对病人家属予以同情和安慰[1].本文根椐多年临床经验将临终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汪群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体外循环是中断人体自身血循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肺功能,以维持身体组织的正常代谢,在心肺处于暂时休息的状态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如畸形矫正、缺损修补、病灶清除、血管移植、瓣膜置换等.我科从1997-01~2000-01共做体外循环手术5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陈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冠心病是老年常见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近年来尽管射频消融等介人疗法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老年病人.鉴于老年病人生理和病理因素影响,药代动力学与青年人有明显差别,临床发生副作用即药物不良反应(ADR)机率高.为了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治疗中发生ADR的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对184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ADR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临床合理用药引起重视.
作者:刘绍华;余德文;苏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极不典型,主要是脑内小血管穿通支动脉病变而非大血管,且具有独特的病理改变.易反复发作,但致死率低,有可能发展成痴呆.
作者:刘晓东;田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磁共振以其先进的扫描技术和丰富的脉冲序列、多方位、多参数地将磁化了的人体组织激励后发射的信号转变为图像,反映被检组织的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但是,由于磁共振扫描技术十分复杂,其影像质量的高低受众多因素的支配,如何正确选择有利参数,在佳条件下获得好影像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如何提高磁共振影像质量做初部分析和探讨,以提高磁共振的影像质量和应用水平.我们分析了本院自1995-02~2000-08以来,连续10500人次的MRI图像资料,对其图像质量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马宗黎;罗来华;王健中;柯振武;胡朝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多种心电图改变.我院1994-01~1999-12共收治60岁以上脑卒中308例住院患者,弃除心源性脑卒中96例,对其中212例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脑卒中和心电图改变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张莉;张道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创伤性脑干损伤临床上并非少见,因为直接威胁到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中枢,而且往往同时合并有其它颅内损伤,所以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由于早期临床诊断困难,因此CT扫描则具有重要的价值[1、2].我院近8年来经CT和临床证实者92例,现对其CT征象、CT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高正今;吴宗萍;郑西;吴志红;乔清;李锦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倍他乐克是β受体阻滞剂(β-A)第二代,对心脏的β受体有较大的选择性作用.早在1973年有人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晚期心衰取得良好效果,以后逐渐有类似报道.本文将8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倍他乐克组给常规抗心衰药加小剂量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对照组给常规抗心衰药治疗.观察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文学;李斌;刘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1996-06~1999-12,采用泰素(Taxol)、足叶乙甙(Vp-16)、顺铂(DDP)治疗晚期肺癌28例,收到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西;张正伟;吴康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胆管癌细胞内氧自由基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胆管癌细胞内微量元素与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胞培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先进设备检测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中氧自由基中间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氧自由基对QB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胆管癌细胞存在凋亡现象,高浓度的氧自由基可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胆管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水平可影响胆管癌细胞凋亡.
作者:王立明;郑灵;罗云生;葛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目前无特殊治疗.为探索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针刺疗法与超短波疗法进行疗效比较,针刺疗法效果满意.对4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与超短波治疗组.针刺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9~47岁,病程3~720d.超短波组:男8例,女12例,年龄22~46岁,病程5~683d.临床表现为下颌运动时关节区疼痛,可有弹响或摩擦音,局部无红肿,一般有耳前区压痛,患者咀嚼困难,张口受限.
作者:骆路明;刘葵;欧阳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