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发现Bcl-2基因至现在,对于Bcl-2蛋白及相关蛋白在凋亡中的调节功能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无论胚胎时期或出生后,哺乳动物的许多组织细胞都会出现凋亡,其中哺乳动物的性腺随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是发生凋亡比率高的两个阶段.了解生殖细胞凋亡的出现以及调节机制,对于生物学及临床方面都有重大意义.该综述集中介绍Bcl-2蛋白家族在调节两性生殖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囊肿与性早熟的关系.方法分析新华医院1994~2004 10年来2~12岁20例儿童卵巢囊肿合并性早熟.其中手术的病人12例,内科保守治疗8例.结果12例手术病人中有5例伴假性早熟表现,内科保守病人中8例均有假性早熟的表现.1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囊肿消失1年后转为真性早熟.1例2年后复发再次出现囊肿.结论卵巢囊肿可诱发儿童假性早熟.个别病例可能转为真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低下病人特别是原发性甲低未经治疗易合并卵巢囊肿及性早熟.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病情,使囊肿消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两种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福赐和波热尼乐在控制性促排卵周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4个短方案控制性促排卵周期,分别使用保福赐和波热尼乐各67例,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获卵数(保福赐组平均为12.36±6.72,渡热尼乐组为12.84±6.5),成熟卵子数(保福赐组平均为10.36±5.63,波热尼乐组为10.33±5.58),临床妊娠率(保福赐组平均为51.56%,波热尼乐组为52.46%),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4.48%,5.97%)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促排卵周期中的应用都是安全的、有效的,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比较1998年至2002年期间幼儿园内2 711名3~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情况,以及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前后儿童口腔保健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儿童患龋率从1998年的38.58%降至2002年的18.68%,有显著的下降趋势(P<0.005),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也有明显改善,各种正确口腔保健行为的执行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05).结论口腔综合保健对预防儿童龋齿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儿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但相关病因仍然不清楚.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说明遗传因素、围产儿子宫内外环境暴露与儿童哮喘发生密切相关.该文从遗传因素、母亲孕期吸烟、胎儿宫内生长环境、胚胎发育水平、胎儿的免疫状况等几个角度,对近年来有关围产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编者语]国际绝经学会常委会指出(2003年12月):应用激素及激素替代物,作为男性、女性老龄人口保健的一部份成为日益重要的主题,除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饮食外,激素治疗仍旧是这一人群预防疾病、保持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689例足月妊娠合并脐带异常分娩者与同期足月妊娠分娩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脐带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同期对照组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强产时监护,B超连续追踪,第一产程及时处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睡眠质量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就性激素、躯体症状、5-羟色胺、社会心理因素、绝经状态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作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测定ICP时母儿胆汁酸水平,探讨围生儿缺氧的可能机理.方法用放免法测定ICP组及对照组母儿血甘胆酸(CG)水平,分析母儿CG与围生儿缺氧的关系.结果ICP组母血CG水平显著高于时照组(P<0.01),并与脐血CG水平呈正相关(rs=0.772,P<0.001).ICP组围生儿缺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1%vs 3.4%,P<0.05).缺氧组脐血CG水平高于无缺氧组,P<0.01.结论ICP时母儿均存在胆汁酸的淤积,过高的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ICP围生儿缺氧的机理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有研究表明喂养行为可影响乳母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少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该文回顾了从不同角度对喂养行为与乳母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多数研究支持两者之间确有明显联系,并且不少研究支持母乳喂养有益于产妇的心理健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关于隆乳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隆乳术可引起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硅胶肉芽肿、包膜挛缩、假体移位、感染蒙道尔病等已明确的并发症以及继发乳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硅胶的乳汁污染等尚在争议的并发症,该文将阐述隆乳对女性及其子女健康的可能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83例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经过,总结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对住院治疗的83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早期异位妊娠,采取药物治疗,19例治愈,治愈率83%.结论异位妊娠可以早期发现和早期保守治疗,对保留生育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于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静脉点滴,10mg/天,连用1~2天,对照组无干预措施.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了解颅内出血情况.结果在胎龄小于35周的小胎龄早产儿,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x2=4.739,P=0.029);而在胎龄满35周以上的较大胎龄的早产儿,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111,P=0.740).结论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小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包括IGFs、IGFBP1~6、IGFBP-rP1~9、IGF1R、IGF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参与正常的妊娠过程,同时其系统异常与巨大儿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主要从IGF1、IGF2、IGF1R及IGFBP3 4个方面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在巨大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该文综述了芳香疗法的定义、由来及芳香疗法所使用的精油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禁忌,并深入浅出地列出了芳香疗法在女性各生理期的运用及对各种妇科常见病的防治,预测芳香疗法在未来妇产科临床将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胎盘是妊娠期间抑制素的主要来源,抑制素水平在不同妊娠相关疾病中有不同的变化,其测定可能对一些妊娠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预后及随访等方面有临床指导意义.该文就抑制素在产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是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夫妇、染色体异常夫妇,此外,还可用于肿瘤遗传易感性分析、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对、Rh血型的选择、迟发起痛疾病的诊断和性别选择.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控制出生缺陷以及不孕症的治疗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而且大量临床经验初步表明这项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有相同的传染途径,在母婴垂直感染中存在着相同因素,也存在着不同因素,共同感染在垂直传播中是常见现象,也产生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两病毒引起的疾病,揭示其机制.该文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从母体因素、分娩因素、婴儿喂养方式和宫内感染方面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对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作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异位妊娠是早孕期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异位妊娠由于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患者常不予注意,也易被医师漏诊.如何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及给予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该文就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治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氧磷酶由355个氨基酸组成,它与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结合,能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修饰,降低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且能破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中的溶血磷脂,与脂代谢有密切关系.因其具有血管保护作用,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