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

关键词:早期异位妊娠, 诊断, 治疗, 进展
摘要:异位妊娠是早孕期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异位妊娠由于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患者常不予注意,也易被医师漏诊.如何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及给予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该文就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治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植入前诊断在优生方面的应用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是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夫妇、染色体异常夫妇,此外,还可用于肿瘤遗传易感性分析、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对、Rh血型的选择、迟发起痛疾病的诊断和性别选择.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控制出生缺陷以及不孕症的治疗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而且大量临床经验初步表明这项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颈妊娠的诊治进展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其诊断技术的进步使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成为可能,该文就其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以综述,并总结了特殊的宫颈妊娠如官腔妊娠合并宫颈妊娠及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保守性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绝经过渡期与绝经后激素治疗指导国际绝经协会执行委员会的立场声明

    近关于雌激素或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治疗与临床心脏保护作用、乳腺癌风险、大脑衰老关系的讨论在妇女、保健医师及媒体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和关注.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FDA)及其他国家药物安全委员会如欧洲药物评价委员会(EMEA),根据妇女健康基础干预研究(WHI)[1-3]和百万妇女研究(MWS)[4]发布的数据而作出的行动,也增加了人们的关注.国际绝经协会执行委员会(IMS)认真分析了2003年12月IMS第四次研讨会做出的重要声明,回顾了目前所有来自观察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RCTs)及临床前研究的信息,提出如下观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极为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神经内分泌、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卵巢局部调控因素等多方面的异常变化.抵抗素是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可能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异常.该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及与抵抗素关联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隆乳对女性及其子女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隆乳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隆乳术可引起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硅胶肉芽肿、包膜挛缩、假体移位、感染蒙道尔病等已明确的并发症以及继发乳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硅胶的乳汁污染等尚在争议的并发症,该文将阐述隆乳对女性及其子女健康的可能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IV和HCV母婴垂直传播影响因素的比较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有相同的传染途径,在母婴垂直感染中存在着相同因素,也存在着不同因素,共同感染在垂直传播中是常见现象,也产生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两病毒引起的疾病,揭示其机制.该文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从母体因素、分娩因素、婴儿喂养方式和宫内感染方面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对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作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

    异位妊娠是早孕期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异位妊娠由于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患者常不予注意,也易被医师漏诊.如何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及给予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该文就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治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及Ⅰ型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许多学者提出子宫螺旋动脉的重铸不良导致胎盘形成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其在胎盘局部活性的改变被认为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有关.该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妊娠的关系及它们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自然界广泛存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是一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雌激素,由于其类雌激素样作用,大豆异黄酮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肿瘤、老年性痴呆和更年期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该文就大豆异黄酮对这些方面在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睡眠质量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就性激素、躯体症状、5-羟色胺、社会心理因素、绝经状态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作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cl-2蛋白家族与生殖细胞

    自1985年发现Bcl-2基因至现在,对于Bcl-2蛋白及相关蛋白在凋亡中的调节功能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无论胚胎时期或出生后,哺乳动物的许多组织细胞都会出现凋亡,其中哺乳动物的性腺随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是发生凋亡比率高的两个阶段.了解生殖细胞凋亡的出现以及调节机制,对于生物学及临床方面都有重大意义.该综述集中介绍Bcl-2蛋白家族在调节两性生殖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对氧磷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对氧磷酶由355个氨基酸组成,它与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结合,能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修饰,降低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且能破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中的溶血磷脂,与脂代谢有密切关系.因其具有血管保护作用,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比较1998年至2002年期间幼儿园内2 711名3~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情况,以及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前后儿童口腔保健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儿童患龋率从1998年的38.58%降至2002年的18.68%,有显著的下降趋势(P<0.005),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也有明显改善,各种正确口腔保健行为的执行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05).结论口腔综合保健对预防儿童龋齿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种尿绒毛膜促性腺素在促排卵周期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福赐和波热尼乐在控制性促排卵周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4个短方案控制性促排卵周期,分别使用保福赐和波热尼乐各67例,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获卵数(保福赐组平均为12.36±6.72,渡热尼乐组为12.84±6.5),成熟卵子数(保福赐组平均为10.36±5.63,波热尼乐组为10.33±5.58),临床妊娠率(保福赐组平均为51.56%,波热尼乐组为52.46%),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4.48%,5.97%)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促排卵周期中的应用都是安全的、有效的,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β-hCG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β-hCG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实验组)、12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中β-hCG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孕妇血清中β-hCG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β-hCG的水平可反映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病变的严重程度,其水平升高也许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更年期医学:欧洲男女更年期协会2004/2005关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的立场声明

    目前从大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中已得出结论性的证据:对于经历令人痛苦的更年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任何形式的全身HRT均可以缓解症状,没有其它治疗手段能产生相似效果.尽管这种证据与日俱增,但如何提供好的临床医疗以减轻绝经症状和预防较远期的绝经后退化性疾病,仍在争论之中.当提供更年期医药时,HRT的剂量和方案的个体化是基于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绝经时间相关的低有效剂量的原则.然而,在有症状的妇女中,尚没有多少关于长期应用不同HRT方案的资料,同时赖以说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症的基线风险的影响.在大多数病例中,个体化的处方联同生活方式的调整就可能对更年期症状、生活质量、性问题和骨质疏松症产生终有益的作用,罕见严重副反应.基于近的流行病学研究,不少是来自WHI中单用雌激素组的结果,欧洲男女更年期协会(EMAS)支持在有症状的妇女中进行新的HRT方案的研究,以提高临床中受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包括生活质量方面特有的信息;并解释美国和欧洲之间在治疗模式上的传统差异,以及在BMI、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方面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早绝经(<45岁)的妇女,现有的资料支持HRT所特有的总体益处.目前,具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险性的妇女可考虑应用较长期的全身HRT,尤其是当其它治疗措施既不恰当又疗效不佳时,因为此时收益大于风险.而对于泌尿生殖道症状,已认为长期的局部雌激素治疗可能安全和有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抑制素与妊娠

    胎盘是妊娠期间抑制素的主要来源,抑制素水平在不同妊娠相关疾病中有不同的变化,其测定可能对一些妊娠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预后及随访等方面有临床指导意义.该文就抑制素在产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更年期性激素治疗的进展 --介绍国际临床应用新指南

    [编者语]国际绝经学会常委会指出(2003年12月):应用激素及激素替代物,作为男性、女性老龄人口保健的一部份成为日益重要的主题,除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饮食外,激素治疗仍旧是这一人群预防疾病、保持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喂养行为与乳母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喂养行为可影响乳母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少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该文回顾了从不同角度对喂养行为与乳母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多数研究支持两者之间确有明显联系,并且不少研究支持母乳喂养有益于产妇的心理健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母儿甘胆酸水平的测定

    目的测定ICP时母儿胆汁酸水平,探讨围生儿缺氧的可能机理.方法用放免法测定ICP组及对照组母儿血甘胆酸(CG)水平,分析母儿CG与围生儿缺氧的关系.结果ICP组母血CG水平显著高于时照组(P<0.01),并与脐血CG水平呈正相关(rs=0.772,P<0.001).ICP组围生儿缺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1%vs 3.4%,P<0.05).缺氧组脐血CG水平高于无缺氧组,P<0.01.结论ICP时母儿均存在胆汁酸的淤积,过高的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ICP围生儿缺氧的机理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