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服用抗抑郁药增加婴儿出生缺陷风险

关键词:孕期, 抗抑郁药, 婴儿, 出生缺陷, 帕罗西汀, 风险增加, clinical pharmacology, 孕妇分娩, 心脏功能, 系统问题, 胎儿心脏畸形, 育龄女性, 临床药理学, 中枢神经, 抑郁症状, 药物, 选择方案, 心理疗法, 相关研究, 显示
摘要:《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妇服用抗抑郁药物增加妊娠及后代患病风险。据研究人员介绍,高达1/5的育龄女性出现轻到中度抑郁。此外,近年来,孕期女性获得的抗抑郁药处方增加。2005年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帕罗西汀对孕妇而言是安全的,但有研究显示,帕罗西汀的摄入会增加胎儿心脏畸形的风险。研究人员对1966~2015年发表的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中有23篇研究经筛查后符合标准。结果显示,相比没有使用帕罗西汀的孕妇,妊娠前3个月使用帕罗西汀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风险增加23%,出现心脏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28%。研究者Anick Berard教授认为,需要严格评估帕罗西汀药物的作用以及对胎儿的异常风险。就风险/收益比而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现神经系统问题和心脏功能问题的基线风险分别是3%和1%,但是任何孕期用药都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故孕期有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的女性应阻止其使用抗抑郁药,并为其提供其他选择方案,例如心理疗法或锻炼计划等,以减轻孕妇的困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的研究进展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GD)和筛查( PGS)是近年来发展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PGT)方法。 PGD主要适用于父母携带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平衡易位,通过体外受精,在胚胎移植前检测特定的突变以及非平衡染色体异常是否传递到卵子或胚胎。 PGS是运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通过移植正常的胚胎从而提高妊娠率。 PGD/PGS相关检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FISH技术逐渐被取代,更多的新技术也在研发中。但是,PGD/PGS仍存在费用昂贵,无法检测所有胚胎异常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PGD/PGS相关进展和PGD/PGS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茜桐;田莉;师娟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龙泉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脾氨肽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脾氨肽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4.45,均P<0.05)。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常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Ig)M、IgA及补体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3.11、3.45,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IgM、IgA及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3.67、4.03,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治疗后的IgM、IgA及C4水平均更加明显(t值分别为3.25、3.43、3.56,均P<0.05)。结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改善了免疫学指标,提高了机体抵抗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孔珍;李孔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中氨基酸起始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静脉营养中不同起始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中收治的81例早产儿据氨基酸不同起始剂量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静脉给予氨基酸1.0、1.5、2.0g· kg-1· d-1,3组均按0.5~1.0g· kg-1· d-1递增,1周内达到目标剂量3.5g· kg-1· d-1。收集早产儿生后第1、7、14、21、28天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比较各组的大体重下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等临床有效性指标、临床治疗和早产儿并发症。结果大体重下降C组小于B、A组(F=0.590,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B、A组(F=2.115,P>0.05),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C组大于B、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0.590、2.115、1.064,均P>0.05);宫外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B、A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5);A与B组合并为AB组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8,P<0.05);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临床治疗及早产儿并发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后24小时内输注1.0~2.0g· kg-1· d-1的静脉营养氨基酸并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生理需要和促进生长发育,在液体量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氨基酸起始剂量及速度,当外周静脉液体量及浓度限制氨基酸起始剂量时,可考虑至少从2.0g· kg-1· d-1开始。

    作者:殷大欢;刘俐;樊书娟;肖伟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 ATA)阳性患者的卵泡生成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水平。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优生优育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98名ATA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且ATA阳性的育龄期女性列入阳性组,同时期门诊常规孕前检查者346人为对照组。结果 ATA阳性组的FSH、LH、E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是0.550、0.685、1.079,均P>0.05)。 ATA阳性组妊娠率为78.6%(77/92),低于对照组的87.9%(304/3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5)。 ATA阳性组的流产率为45.46%(35/77),高于对照组的23.7%(72/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7,P<0.01)。结论 ATA阳性患者与正常者之间卵巢储备功能无差异;ATA阳性患者的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者,但流产率高于正常者。

    作者:黄新林;周瑾;陈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54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结局及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宁波市第一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54例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随机选取的54例正常妊娠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胎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病综合征组血浆总蛋白、终止孕周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9、3.30,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尿蛋白量、尿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2、2.93、4.14、4.09、2.47、10.17、5.44,均P<0.05)。肾病综合征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3,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收缩压的危险系数高( OR=4.36,P<0.05),高肌酐值次之(OR=3.54,P<0.05)。结论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症多,对胎儿影响大,其中高血压及高肌酐值是威胁胎儿的首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霖霖;丁慧青;陈丕平;舒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作者:徐小仙;苏影;朱小平;闫鼎鼎;楼寒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服抗真菌药或增加流产风险

    根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的一项来自丹麦的研究报道,孕妇口服抗真菌药氟康唑可能增加自发性流产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与氟康唑暴露有关的自然流产风险显著增加。在妊娠7~22周暴露于口服氟康唑的3315名女性中,有147名经历了自然流产,而13246名没有接触抗真菌药的女性中,563名经历了自然流产。妊娠7周到分娩期间暴露于氟康唑的5382名女性中,21名经历了死胎,而与之相匹配的21506名未服用氟康唑的女性中,77名经历了死胎,死胎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但这些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孕妇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增加患上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风险较高,在美国,约10%的孕妇会感染该疾病。尽管外用抗真菌药物阴道给药制剂是孕妇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法,但临床实践中还是经常选择口服给药。丹麦哥本哈根国家血清研究所的Ditte Moelgaard-Nielsen和同事们评估了孕妇口服氟康唑暴露量和自然流产及死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这项全国性队列研究中,该研究团队考察了1997~2013年间来自丹麦的1405663名孕妇。与外用抗真菌类药物暴露相比,2823名暴露于口服氟康唑的女性中有130名自然流产,而2823名暴露于外用抗真菌类药物的女性中,118名自然流产;4301名暴露于口服氟康唑的女性中,20名出现死胎,而4301名暴露于外用抗真菌类药物的女性中,22名出现死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妇幼健康科技大会暨首届“妇幼健康研究科技奖”颁奖会的讯息

    为了促进妇幼健康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同意,妇幼健康研究会设立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并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对在妇幼健康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进行奖励。2015年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已经评审完毕,并已经完成网上公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期服用抗抑郁药增加婴儿出生缺陷风险

    《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妇服用抗抑郁药物增加妊娠及后代患病风险。据研究人员介绍,高达1/5的育龄女性出现轻到中度抑郁。此外,近年来,孕期女性获得的抗抑郁药处方增加。2005年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帕罗西汀对孕妇而言是安全的,但有研究显示,帕罗西汀的摄入会增加胎儿心脏畸形的风险。研究人员对1966~2015年发表的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中有23篇研究经筛查后符合标准。结果显示,相比没有使用帕罗西汀的孕妇,妊娠前3个月使用帕罗西汀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风险增加23%,出现心脏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28%。研究者Anick Berard教授认为,需要严格评估帕罗西汀药物的作用以及对胎儿的异常风险。就风险/收益比而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现神经系统问题和心脏功能问题的基线风险分别是3%和1%,但是任何孕期用药都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故孕期有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的女性应阻止其使用抗抑郁药,并为其提供其他选择方案,例如心理疗法或锻炼计划等,以减轻孕妇的困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5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2至2014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社区追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保健的儿童中,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儿童共1580人。对其中1480名进行了听力复筛,复筛率为93.67%,230名儿童复筛未通过,复筛未通过率15.54%。复筛未通过儿童中,有127名进行了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查,诊断率55.22%,诊断听力损失37人。在诊断为听力损失的儿童中,男童22人,女童15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本市户籍儿童24人,外地户籍儿童13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结论通过社区对筛查未通过儿童进行追访,是行之有效的追访方式。听力诊断率有待提高,建议拓宽宣传渠道,让家长更多了解听力知识。建立完整的听力筛查和诊断信息系统,对听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韩萍;袁全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尿病的诊治及其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KCNJ11及ABCC8基因突变相关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约占所有新生儿糖尿病( NDM)患儿的40%,占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患儿( PNDM)的50%;新生儿糖尿病与颅内出血可能存在联系。结论较长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可试验性应用格列本脲治疗;并认为颅内出血可能为渗出性出血,可能与分布于脑部神经元、血管内的ATP敏感钾通道( KATP)病变有关。

    作者:于飞;苏杭;祝婕;方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85例急性中毒患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PICU)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85例急性中毒病例资料,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85例急性中毒病例按中毒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分类、治疗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预见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①285例中毒患儿中意外中毒234例,以1~3岁为中毒的主要年龄段(47.7%),且男童发生率高。6、7、8月份为发病高峰。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93.3%),其中农村(85.9%)发生率较城市高。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误服为主,其中农村以非药物中毒为主(77.1%),城市以药物中毒为主(70%);②中毒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③血液净化治疗的抢救成功率97.9%。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关键,应加强药品市场管理,家庭对农药与药物的监管和宣教,重视儿童的心理变化,避免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中毒治疗中是重要的手段,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媛;王娟;邓阳彬;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血糖通过HBP途径增加 SD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内β-catenin稳定性

    目的:探讨高血糖通过HBP途径增加子宫内膜细胞内β-catenin稳定性的相关机制。方法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禁食组、高糖高脂组、葡萄糖胺组和葡萄糖组。高糖高脂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其他组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将高糖高脂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处死;禁食组禁食24h后处死;葡萄糖胺组禁食24h后给予葡萄糖胺2.50g/kg灌胃,3h后处死;葡萄糖组禁食24 h后给予葡萄糖5 g/kg灌胃,3 h后处死。分别取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检测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HSHF组和NC组相比,各饲养周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t值2.34~2.78,均P<0.05)。 GLU组和FASTING组相比,血糖水平明显升高(t=3.46,P<0.05),而GLN组和FASTING组相比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0.84,P>0.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相对表达量分析显示, GLN组和GLU组子宫内膜组织内β-catenin、O-GlcNAc表达量均明显高于FASTING组( t值3.44~5.08,均P<0.05),而GLN组和GLU组之间β-catenin、O-GlcNAc表达量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75、0.66,均P>0.05)。 RT-PCR检测HSHF组Ctnnb1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 =0.43,P>0.05),而β-catenin特异性靶基因CyclinD1和Axin2表达水平HSHF组明显高于NC组(t值分别为4.48、5.26,均P<0.05)。结论高血糖能够通过HBP途径,使β-catenin的O-GlcNAc化增加,从而增加其稳定性,使进入细胞核内的β-catenin增多,持续作用于下游靶基因引起细胞异常增殖分化。

    作者:周福兴;陈颖;刘高伟;刘海霞;李娜;马芮;陈必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COG更新产前肥胖、运动指南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在新更新的两项指南中,提到了孕期和产后纠正孕妇体重的重要性。 ACOG的第156号关于“孕期肥胖”的实践公告和第650号关于“孕期和产后身体活动和锻炼”的委员会意见刊登在12月刊的《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这两份文件都提出了应对超重和肥胖妇女孕期和孕后进行临床管理的同时,还应通过经常锻练防止或纠正超重或肥胖。在美国超过一半的育龄妇女有超重或肥胖问题,而孕期肥胖将对母儿产生重大风险。妇产科医生可能是唯一一类怀孕女性要定期去见的医生,因此也成为对怀孕女性进行抗肥胖教育的佳角色。研究发现,肥胖妇女在怀孕前即使有一点点的体重减轻,也能改善妊娠结局。更新的建议和推荐等级如下:对饮食和运动同时进行干预优于单独进行运动干预( A级);从初次产检开始,根据ACOG建议通过身体质量指数( BMI)的计算给出体重增加妇女关于饮食和运动的建议(A级);即使是很微小的体重减轻,仍然可以改善妊娠结局(B级);对于想要进行剖宫产的肥胖妇女,分娩前应考虑延长第一产程( B级);对于进行剖宫产的Ⅲ类肥胖妇女,根据体重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剂量可能优于根据BMI指数制定(B级);在怀孕期间体重下降的肥胖妇女可能会降低怀孕后期大于胎龄儿风险的发生(B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芜湖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近5年免费婚检数据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婚检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婚检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芜湖市2009至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表、妇幼卫生年报和民生工程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至2013年,婚检查出患有各类疾病者14562例,检出率占6.87%,其中内科系统疾病检出率高(43.46%),有关精神病低(0.20%),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337.55,P<0.01)。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患者共5448人,占实检的2.57%,其中尊重受检者意愿高,占80.12%,不宜生育低,占0.44%,影响婚育疾病检出率每年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565.69,P<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共检测182035人,确诊HIV阳性19例,阳性率0.01%;男7例,女12例,男女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芜湖市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婚检疾病检出率不断提高,尽早发现育龄男女HIV感染情况,采取咨询和干预,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炜林;曹臻;王睿;芮婷婷;胡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高龄、职业为农民、不良妊娠史、早孕期异常、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29、13.512、10.134、4.465、11.586、31.562,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为农民( OR=2.298,95%CI:1.202~4.396)、不良妊娠史(OR=1.612,95%CI:1.150~2.260)、早孕期异常(OR=1.897,95%CI:1.142~3.152)、胎位不正(OR=3.067,95%CI:1.536~6.126)、妊娠合并症(OR=2.539,95%CI:1.764~3.656)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鼓励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应定期产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魏小华;雷春梅;闫慧;李姗姗;屈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的 Meta分析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篇,临床对照试验(CCT)1篇,研究对象共416例,其中血液灌流组216例,对照组20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缩短皮疹持续时间,其合并加权均数差(WMD)=-1.13(95%CI:-1.38~-0.87,P<0.00001);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1.23(95%CI:-1.46~-0.99,P<0.00001);缩短关节肿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0.91(95%CI:-1.13~-0.70,P<0.00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药物等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但其疗效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何敏;黄燕萍;廉国利;吴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发育迟缓社区筛查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法( DDST)对辖区内0~1岁儿童进行发育迟缓筛查,并按工作常规要求网上直报2011、2012、2013年儿童发育迟缓筛查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0~1岁常住人口(户籍+非户籍)发育迟缓筛查率为89.29%,户籍为91.32%,非户籍为85.92%,达到十二五指标,从2011到2013年,筛查率逐年提高(χ2值为1284.582~32504.756,均P<0.001)。有14个区县常住人口、15个区县户籍人口、10个区县非户籍人口筛查率超过85%,城区、近郊已完成十二五指标,远县接近十二五指标。结论各区县筛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远、近郊各区县总体筛查水平较低,下步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大发育筛查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非户籍儿童发育筛查工作的管理力度,并根据地区情况分类管理。

    作者:梁明丽;梁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 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PN治疗的146例早产儿相关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分为对照组(未出现胆汁淤积,n=110例)与观察组(出现胆汁淤积,n=36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PN营养液配比、感染、抗生素、机械通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禁食时间、糖热卡比、氨基酸热卡比、脂肪乳酸热卡比、奶热卡比、总热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69、12.921、14.802、8.156、9.217、10.108、19.982、14.698,均P<0.05);感染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05、4.891,均P<0.05)。多重逐步进入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PN持续时间长(OR=2.147,95%CI:1.040~3.807),禁食时间长(OR=2.751,95%CI:1.970~4.408)、高葡萄糖热卡比(OR=2.433,95%CI:1.583~3.901)、高脂肪乳热卡比(OR=2.907,95%CI:2.072~5.833)、高氨基酸热卡比(OR=2.779,95%CI:2.018~4.540)、机械通气(OR=1.511,95%CI:1.067~3.908)及感染(OR=1.275,95%CI:1.021~3.460)是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性因素,而高出生体重(OR=0.672,95%CI:0.070~0.759)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早产儿胆汁淤积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临床医师在对早产儿进行PN时应控制早产儿感染、机械通气的使用、早日开奶,减少PN持续时间,且注意PN营养液的合理配比。

    作者:吴雅娟;吕庆鹏;李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调查

    目的:通过对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调查,探讨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KMI)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年龄在40~60岁的中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妇女204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1.23±7.00岁。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6.9%( KMI总分>6分)。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增加,绝经状态的递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为疲乏(83.38%)、性生活困难(55.67%)、骨关节痛(50.29%)、失眠(48.29%)和情绪波动(40.7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收入越低、初潮年龄越晚、流产次数越多、合并冠心病是围绝经期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 t 值分别为22.533、-4.055、-2.088、2.709、5.522、4.203,均P<0.05)。结论上海徐汇地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卫生医疗机构应针对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特点提供更多的保健措施。

    作者:朱晓璐;李萍;孙东梅;陶敏芳;滕银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