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李孔珍;李孔英

关键词: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学指标,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龙泉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脾氨肽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脾氨肽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4.45,均P<0.05)。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常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Ig)M、IgA及补体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3.11、3.45,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IgM、IgA及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3.67、4.03,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治疗后的IgM、IgA及C4水平均更加明显(t值分别为3.25、3.43、3.56,均P<0.05)。结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改善了免疫学指标,提高了机体抵抗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母体血清尿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资料,收集孕中期尿酸检测结果、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等数据。结果孕妇检测尿酸平均孕周为21.27±5.67周,平均尿酸水平为246.15±60.17μmol/L,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子痫、早产比例不同,尿酸水平≥335μmol/L组发生子痫、早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χ2值分别为20.95、14.02,均P<0.01)。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羊水过多、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巨大儿、剖宫产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4、0.97、5.57、4.12、5.25,均P>0.05)。结论妊娠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儿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适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程曦;曾慧倩;赖毓冕;邹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5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2至2014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社区追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保健的儿童中,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儿童共1580人。对其中1480名进行了听力复筛,复筛率为93.67%,230名儿童复筛未通过,复筛未通过率15.54%。复筛未通过儿童中,有127名进行了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查,诊断率55.22%,诊断听力损失37人。在诊断为听力损失的儿童中,男童22人,女童15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本市户籍儿童24人,外地户籍儿童13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结论通过社区对筛查未通过儿童进行追访,是行之有效的追访方式。听力诊断率有待提高,建议拓宽宣传渠道,让家长更多了解听力知识。建立完整的听力筛查和诊断信息系统,对听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韩萍;袁全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85例急性中毒患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PICU)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85例急性中毒病例资料,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85例急性中毒病例按中毒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分类、治疗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预见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①285例中毒患儿中意外中毒234例,以1~3岁为中毒的主要年龄段(47.7%),且男童发生率高。6、7、8月份为发病高峰。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93.3%),其中农村(85.9%)发生率较城市高。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误服为主,其中农村以非药物中毒为主(77.1%),城市以药物中毒为主(70%);②中毒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③血液净化治疗的抢救成功率97.9%。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关键,应加强药品市场管理,家庭对农药与药物的监管和宣教,重视儿童的心理变化,避免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中毒治疗中是重要的手段,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媛;王娟;邓阳彬;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作者:徐小仙;苏影;朱小平;闫鼎鼎;楼寒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尿病的诊治及其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KCNJ11及ABCC8基因突变相关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约占所有新生儿糖尿病( NDM)患儿的40%,占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患儿( PNDM)的50%;新生儿糖尿病与颅内出血可能存在联系。结论较长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可试验性应用格列本脲治疗;并认为颅内出血可能为渗出性出血,可能与分布于脑部神经元、血管内的ATP敏感钾通道( KATP)病变有关。

    作者:于飞;苏杭;祝婕;方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 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重症MPP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纤支镜组56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并予以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纤支镜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纤支镜进行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病变部位沐舒坦、布地奈德注药治疗。治疗7d后,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d后,纤支镜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U值分别为3.185、2.886、3.882,均P<0.05)。纤支镜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4.681、4.624、5.517、4.111、3.681,均P<0.05)。治疗7d内,纤支镜组转为有创通气比例为3.6%,低于常规组的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83)。两组疗效构成无明显差异(Z=1.681,P=0.093);纤支镜组总体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P=0.044)。结论大环内脂类药物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治疗小儿重症MPP,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显著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苏宇飞;常文毅;王列;余宏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60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出血、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难以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照组为30例,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欣母沛子宫下段注射方法止血,部分患者结合传统“8”字间断缝合联合止血。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子宫率、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缺点。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分娩前血红蛋白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0.759、0.000、0.679、0.156,均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697、-4.057,均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17,P<0.05),两组子宫切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069,P>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简单、快速、有效、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逢春;朱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 F-β-hCG、雌激素及 PRO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人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β-hCG)、雌激素及孕酮( 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接收的40例正常妊娠孕妇以及8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孕妇作为A组,对异位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时仅采用通过检测血清F-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40例患者列入B组,将通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联合检测诊断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记为C组,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确诊时间;同时,分别检测A组和C组孕妇的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1151.4±123.5)IU/mL、(41.2±6.3)ng/mL和(25.4±9.1)ng/mL,C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860.4±93.4)IU/mL、(7.3±2.1)ng/mL和(5.3±3.5)ng/mL,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99、4.34、4.56,均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97.50%,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确诊时间分别为(4.1±1.03)d、(1.36±0.46)d,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49,P<0.05)。结论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缩短确诊的时间,减少一系列相应的不良后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虹;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对小儿功能性便秘( FC)的疗效。方法将92例儿童FC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多饮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训练排便习惯和进行适量活动等基础治疗。实验组患儿加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2次/d,温水冲服)联合乳果糖口服液(5mL/次,2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相同用法及剂量的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均连用6周。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和粪便性状分级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管活性肠肽( VI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97、2.16,均P<0.05),粪便性状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3.67、2.42,均P<0.05),且实验组便秘症状评分、粪便性状分级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8、2.43,均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5例(10.87%)和3例(6.52%),症状均较轻,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血清NO和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实验组:t值分别为2.89、3.27,均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2.19、2.39;均P<0.05),且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值分别为2.21、2.32,均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明显改善其粪便性状,降低便秘症状评分,降低血清NO和VIP水平,改善肠动力障碍,且安全性亦较好。

    作者:童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调查

    目的:通过对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调查,探讨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KMI)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年龄在40~60岁的中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妇女204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1.23±7.00岁。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6.9%( KMI总分>6分)。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增加,绝经状态的递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为疲乏(83.38%)、性生活困难(55.67%)、骨关节痛(50.29%)、失眠(48.29%)和情绪波动(40.7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收入越低、初潮年龄越晚、流产次数越多、合并冠心病是围绝经期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 t 值分别为22.533、-4.055、-2.088、2.709、5.522、4.203,均P<0.05)。结论上海徐汇地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卫生医疗机构应针对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特点提供更多的保健措施。

    作者:朱晓璐;李萍;孙东梅;陶敏芳;滕银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术前化疗+手术治疗,47例)和手术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差异。结果化疗组不同病理分期化疗总有效率为Ⅰb2期92.86%、Ⅱa期80.00%、Ⅱb期69.23%,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化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χ2=2.447,P=0.294)。化疗组鳞癌化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腺癌类型(χ2=5.738,P=0.017)。化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化疗组和手术组患者术后的标本检查中,阴道切缘阳性率为4.26%和2.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浸润率分别为12.77%、17.02%,均显著的低于手术组(χ2值分别为4.369、8.957,均P<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78.72%(3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χ2=8.062,P=0.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为88.23%(41/47),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660,P=0.416)。结论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作者:江翠兰;刘美华;黄锦梅;陈中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究CD4+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百平;张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状的关联研究

    目的:了解孕妇焦虑情绪现状,分析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101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情况信息,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定睡眠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症状。结果1010名孕妇中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44.65%,状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53%,特质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37%。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状态焦虑症状(19.73%)和特质焦虑症状(17.07%)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χ2值分别为9.67、6.0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状态和特质焦虑症状关联的OR估计值分别为1.44(95%CI:1.03~2.03)和1.71(95%CI:1.18~2.47)。结论孕妇睡眠质量与孕期焦虑症状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孕妇妊娠期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作者:汪红霞;蔡传兰;崔时敏;邹奇志;丁秀秀;许韶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的研究进展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GD)和筛查( PGS)是近年来发展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PGT)方法。 PGD主要适用于父母携带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平衡易位,通过体外受精,在胚胎移植前检测特定的突变以及非平衡染色体异常是否传递到卵子或胚胎。 PGS是运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通过移植正常的胚胎从而提高妊娠率。 PGD/PGS相关检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FISH技术逐渐被取代,更多的新技术也在研发中。但是,PGD/PGS仍存在费用昂贵,无法检测所有胚胎异常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PGD/PGS相关进展和PGD/PGS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茜桐;田莉;师娟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周静脉镇痛泵用于子宫肌瘤介入手术后观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镇痛泵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止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和对照组(患者自觉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效果,舒适程度、镇静状态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8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3.912,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程度评分和镇静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57、6.176,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63、-5.776,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87,P>0.05)。结论外周静脉镇痛泵能有效缓解子宫肌瘤介入手术术后疼痛症状,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媛媛;程龙;靳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5年新宫颈癌筛查指南发布

    《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2016年月刊发布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制定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指南中强调了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推荐中的改变,包括讨论了单一使用HPV测试筛查的角色,HPV疫苗的药效更新,以及修改了HIV阳性女性的癌症筛查指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步筛查法增加妊娠糖尿病诊断率和治疗率

    《妇产科》( Obstet Gynec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更普遍的两步筛查法,妊娠糖尿病( GDM)一步筛查法增加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但并不改善新生儿结局。加利福尼亚凯萨医疗机构开展了一项检测方式转换研究。该研究机构以前采用GDM两步法诊断,但在2011年改为IADPSG一步法。研究人员对2010年7月和2013年12月医院和附属诊所治疗过的孕妇数据进行了对比,以确定哪种方法的结局更好。根据两步处理法,在第一次产检,高危孕妇或24~28周的孕妇接受1h/50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高于130 mg/dL的孕妇接受3h/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GDM的确定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95 mg/dL或符合以下3个数值的两项: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5mg/dL及3h血糖≥140mg/dL。一步检测法为在首次产检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HbA1c≤6.4%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那些HbA1c≥6.4%的孕妇诊断为孕前糖尿病。 HbA1c<5.7%的孕妇在24~28孕周接受2h/75m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92 mg/dL,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3 mg/dL。所有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接受了强化教育、家庭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分析包括6066名孕妇(两步法组2972名;一步法组3094名)数据。结果表明,在一步法组被诊断为GDM的孕妇多于两步法组(27% vs 17%)。一步法组首次剖宫产率显著高于两步法组(20% vs 16%)。LGA儿比例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两步法组为10%,一步法组为9%。巨大儿、新生儿ICU接诊、早产、子痫前期、肩难产或高胆红素校正后的OR,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研究人员认为,IADPSG选定的界限值可能太低,因此导致有太多的患者被当做妊娠糖尿病治疗。我们需要评估不同的界限值,并且应更加关注孕前体重( BMI)的控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抽动症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02例儿童抽动症儿童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120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资料,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C)、未结合胆红素(UCB)、白蛋白(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S-100蛋白含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分娩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396、5.127、4.973、6.015、4.963,均P<0.05);两组TBC、UCB、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接状态(B/A值)、NSE和S-100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159、7.894、6.755、2.311、2.325,均P<0.05)。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TBC、UCB、B/A值、NSE和S-100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3.392、1.842、3.102、3.012、2.012、1.698、2.018、2.013、1.993,均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志飞;汤晶晶;邹英杰;徐军;吕慧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160例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80例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以及观察组中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的检测结果。结果①观察组的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升高发生率及异常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171、8.3502、9.6274,均P<0.05);②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所占的比例是2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0,P<0.05);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持续性心动过速所占的比例是27.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7,P<0.05);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出现异常所占的比例是52.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53,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可将动态心电图作为川崎病的常规检测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丽霞;赵丽萍;沈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妇幼健康科技大会暨首届“妇幼健康研究科技奖”颁奖会的讯息

    为了促进妇幼健康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同意,妇幼健康研究会设立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并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对在妇幼健康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进行奖励。2015年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已经评审完毕,并已经完成网上公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