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CD4+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吴百平;张永刚

关键词:哮喘,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技术, CD4 +细胞亚群
摘要: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发育迟缓社区筛查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法( DDST)对辖区内0~1岁儿童进行发育迟缓筛查,并按工作常规要求网上直报2011、2012、2013年儿童发育迟缓筛查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0~1岁常住人口(户籍+非户籍)发育迟缓筛查率为89.29%,户籍为91.32%,非户籍为85.92%,达到十二五指标,从2011到2013年,筛查率逐年提高(χ2值为1284.582~32504.756,均P<0.001)。有14个区县常住人口、15个区县户籍人口、10个区县非户籍人口筛查率超过85%,城区、近郊已完成十二五指标,远县接近十二五指标。结论各区县筛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远、近郊各区县总体筛查水平较低,下步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大发育筛查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非户籍儿童发育筛查工作的管理力度,并根据地区情况分类管理。

    作者:梁明丽;梁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西宁市部分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探讨季节对出生体重的影响,为做好围产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宁市三家医院2013年1至12月出生的足月单胎活产儿的出生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关系。结果全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86.6±412.7g,平均体重高出现在10月份(3388.9±381.1g),低在7月份(3189.3±395.8g)。男婴在4、5、9、10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t值分别为2.345、2.861、2.013、3.185, P<0.05),也高于其它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女婴各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在4月份(7.9%)和9月份(10.5%)出生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全年(3.0%)水平(χ2值分别为9.130、6.542,均P<0.05)。结论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巨大儿在春、秋季节发生率较高,要加强对预产期为春、秋两季的中晚期孕妇胎儿宫内发育监测,规范产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徐瑜;于学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 F-β-hCG、雌激素及 PRO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人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β-hCG)、雌激素及孕酮( 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接收的40例正常妊娠孕妇以及8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孕妇作为A组,对异位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时仅采用通过检测血清F-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40例患者列入B组,将通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联合检测诊断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记为C组,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确诊时间;同时,分别检测A组和C组孕妇的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1151.4±123.5)IU/mL、(41.2±6.3)ng/mL和(25.4±9.1)ng/mL,C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860.4±93.4)IU/mL、(7.3±2.1)ng/mL和(5.3±3.5)ng/mL,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99、4.34、4.56,均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97.50%,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确诊时间分别为(4.1±1.03)d、(1.36±0.46)d,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49,P<0.05)。结论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缩短确诊的时间,减少一系列相应的不良后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虹;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牙周病与乳腺癌风险升高有关

    牙周病不仅与心脏病、卒中和糖尿病有关,还可能与乳腺癌有关。这是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与预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Prevention”)杂志上的一项美国研究成果。但吸烟状态也对这种关系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来自布法罗大学( University of Buffalo,纽约)的团队分析了73736名绝经后女性的数据,这些人来自于“妇女健康倡议观察研究”,此前未被诊断患有乳腺癌。26.1%报告罹患牙周病。平均随访6.7年后,2124名女性诊断罹患乳腺癌。总体而言,在牙周病女性患者中的乳腺癌风险高14%。更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关系受吸烟影响显著。在过去20年内已经戒烟的女性中,乳腺癌的风险高36%。目前吸烟者的风险高32%,但这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从未吸烟的牙周病女性患者的乳腺癌风险高6%。同样,在戒烟20年以上的人中风险高8%。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当前和过去吸烟者口腔中的细菌与非吸烟者显著不同有关。作者表示,与牙周病有关的解释之一可能是这些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终影响乳腺组织。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母体血清尿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资料,收集孕中期尿酸检测结果、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等数据。结果孕妇检测尿酸平均孕周为21.27±5.67周,平均尿酸水平为246.15±60.17μmol/L,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子痫、早产比例不同,尿酸水平≥335μmol/L组发生子痫、早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χ2值分别为20.95、14.02,均P<0.01)。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羊水过多、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巨大儿、剖宫产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4、0.97、5.57、4.12、5.25,均P>0.05)。结论妊娠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儿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适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程曦;曾慧倩;赖毓冕;邹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妇幼健康科技大会暨首届“妇幼健康研究科技奖”颁奖会的讯息

    为了促进妇幼健康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同意,妇幼健康研究会设立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并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对在妇幼健康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进行奖励。2015年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已经评审完毕,并已经完成网上公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中氨基酸起始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静脉营养中不同起始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中收治的81例早产儿据氨基酸不同起始剂量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静脉给予氨基酸1.0、1.5、2.0g· kg-1· d-1,3组均按0.5~1.0g· kg-1· d-1递增,1周内达到目标剂量3.5g· kg-1· d-1。收集早产儿生后第1、7、14、21、28天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比较各组的大体重下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等临床有效性指标、临床治疗和早产儿并发症。结果大体重下降C组小于B、A组(F=0.590,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B、A组(F=2.115,P>0.05),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C组大于B、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0.590、2.115、1.064,均P>0.05);宫外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B、A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5);A与B组合并为AB组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8,P<0.05);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临床治疗及早产儿并发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后24小时内输注1.0~2.0g· kg-1· d-1的静脉营养氨基酸并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生理需要和促进生长发育,在液体量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氨基酸起始剂量及速度,当外周静脉液体量及浓度限制氨基酸起始剂量时,可考虑至少从2.0g· kg-1· d-1开始。

    作者:殷大欢;刘俐;樊书娟;肖伟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了预防,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诸多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该文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相关病史及服药史、环境及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这为制定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作者:何红梅;弥曼;李雪萍;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的研究进展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GD)和筛查( PGS)是近年来发展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PGT)方法。 PGD主要适用于父母携带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平衡易位,通过体外受精,在胚胎移植前检测特定的突变以及非平衡染色体异常是否传递到卵子或胚胎。 PGS是运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通过移植正常的胚胎从而提高妊娠率。 PGD/PGS相关检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FISH技术逐渐被取代,更多的新技术也在研发中。但是,PGD/PGS仍存在费用昂贵,无法检测所有胚胎异常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PGD/PGS相关进展和PGD/PGS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茜桐;田莉;师娟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20例小儿腹痛的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小儿因腹痛行胃镜检查阳性结果者结合其临床原因及症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因腹痛于门诊就诊或收治入院的患儿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个月~14.5岁。参照《上消化道内镜学》中的胃镜操作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小儿电子胃镜检查,详细记录镜下病变情况及结果,同时又进行了病变处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结果320例患儿中浅表性胃炎共检出265例,检出率为82.81%,是腹痛的主要原因,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的检出率(18.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5)。胃镜报告显示,浅表性胃炎的镜下特点以“胃窦小结节”为主,占47.55%,其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型(10.04%)、红斑型(42.26%)、伴糜烂型(6.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23、11.33、13.28,均P<0.05);HP的总体检出率为48.75%,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深,HP检出率增高,在重度胃黏膜炎症中,高达86.67%。结论小儿腹痛以上消化道炎症和溃疡为主,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并且随病程加重,检出率也增高。

    作者:蒋海珍;李艳华;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龙泉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脾氨肽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脾氨肽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4.45,均P<0.05)。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常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Ig)M、IgA及补体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3.11、3.45,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IgM、IgA及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3.67、4.03,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治疗后的IgM、IgA及C4水平均更加明显(t值分别为3.25、3.43、3.56,均P<0.05)。结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改善了免疫学指标,提高了机体抵抗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孔珍;李孔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经济状况在北京地区10个远郊区县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56名健康婴幼儿。对每个婴幼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测试,并填写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问卷表。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北京农村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采用t检验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用相关性分析研究MDI、PDI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农村29个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与中国城市相应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行t检验,智力粗分除3、4、8、16、17、19、21月龄7个年龄组外,其余22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11~4.710,均P>0.05)。运动粗分除2、3、4、8、9、12、15、17月龄8个年龄组外,其余21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07~1.750,均P>0.05)。29个年龄组各组在智力量表与运动量表间的决定系数大多集中在0.4~0.7,且随月龄增大有减弱趋势,说明回归性较好,运动量表对智力量表的贡献随月龄增大逐渐减少。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与MDI相关性的r值分别为0.285、0.261、0.134,均P<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呈弱相关。结论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一致,城市版量表内容基本适合北京农村的婴幼儿,MDI的影响因素有PDI、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

    作者:杨进;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脐血中 Caspase7蛋白在羊水量异常产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aspase7蛋白在羊水量异常和正常的产妇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30例羊水过少、30例羊水过多和30例羊水量正常产妇脐带血中Caspase7蛋白表达水平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Caspase7蛋白在3组产妇血清中均有阳性表达。羊水过少组血清中Caspase7蛋白平均浓度(160.2±25.8ng/mL)比对照组高(142.9±1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5)。羊水过多组血清中Caspase7蛋白平均浓度(119.2±21.5ng/mL)比对照组低(142.9±18.4ng/m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5)。结论羊水过少或过多产妇血清中Caspase7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与羊水量异常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小琴;白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LD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 ALDH1)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ALDH1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CaSki和HT-3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DH1蛋白在100例正常宫颈组织、10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100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ALDH1的表达与10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LDH1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C33A中的阳性率为42.24%,在HT-3细胞系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2.39%,而在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和CaSki中均未检测到ALDH1蛋白的表达。随着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到宫颈浸润癌的进展,ALDH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00%、38.00%和65.00%,ALDH1蛋白的阳性率和评分均逐渐增加(χ2=29.785,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DH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ALDH1蛋白随着宫颈癌的进展表达逐渐增加,提示其可能作为癌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丽;杨文婷;郑鹏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合素链接激酶(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湖南省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的59例宫颈上皮瘤变( CIN)标本、44例术后病例确诊的宫颈癌标本及30例病理检查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ILK在上述几种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K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ILK表达阳性率(86.36%)显著的高于CIN I级标本的(62.5%)、CIN Ⅱ~Ⅲ级标本的(65.71%)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23.33%)(χ2值分别为5.144、4.725、29.737,均P<0.05)。 CINⅠ级标本患者的ILK表达阳性率(62.5%)、CINⅡ~Ⅲ级标本的(75.71%)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3.33%)(χ2值分别为8.472、11.675,均P<0.05)。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5.173、4.810、4.020,均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75、1.991、0.129,均P>0.05)。结论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的高表达,同时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

    作者:朱向阳;王香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的 Meta分析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篇,临床对照试验(CCT)1篇,研究对象共416例,其中血液灌流组216例,对照组20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缩短皮疹持续时间,其合并加权均数差(WMD)=-1.13(95%CI:-1.38~-0.87,P<0.00001);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1.23(95%CI:-1.46~-0.99,P<0.00001);缩短关节肿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0.91(95%CI:-1.13~-0.70,P<0.00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药物等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但其疗效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何敏;黄燕萍;廉国利;吴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高龄、职业为农民、不良妊娠史、早孕期异常、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29、13.512、10.134、4.465、11.586、31.562,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为农民( OR=2.298,95%CI:1.202~4.396)、不良妊娠史(OR=1.612,95%CI:1.150~2.260)、早孕期异常(OR=1.897,95%CI:1.142~3.152)、胎位不正(OR=3.067,95%CI:1.536~6.126)、妊娠合并症(OR=2.539,95%CI:1.764~3.656)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鼓励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应定期产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魏小华;雷春梅;闫慧;李姗姗;屈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调查

    目的:通过对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调查,探讨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KMI)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年龄在40~60岁的中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妇女204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1.23±7.00岁。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6.9%( KMI总分>6分)。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增加,绝经状态的递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为疲乏(83.38%)、性生活困难(55.67%)、骨关节痛(50.29%)、失眠(48.29%)和情绪波动(40.7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收入越低、初潮年龄越晚、流产次数越多、合并冠心病是围绝经期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 t 值分别为22.533、-4.055、-2.088、2.709、5.522、4.203,均P<0.05)。结论上海徐汇地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卫生医疗机构应针对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特点提供更多的保健措施。

    作者:朱晓璐;李萍;孙东梅;陶敏芳;滕银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5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2至2014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社区追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保健的儿童中,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儿童共1580人。对其中1480名进行了听力复筛,复筛率为93.67%,230名儿童复筛未通过,复筛未通过率15.54%。复筛未通过儿童中,有127名进行了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查,诊断率55.22%,诊断听力损失37人。在诊断为听力损失的儿童中,男童22人,女童15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本市户籍儿童24人,外地户籍儿童13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结论通过社区对筛查未通过儿童进行追访,是行之有效的追访方式。听力诊断率有待提高,建议拓宽宣传渠道,让家长更多了解听力知识。建立完整的听力筛查和诊断信息系统,对听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韩萍;袁全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抽动症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02例儿童抽动症儿童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120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资料,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C)、未结合胆红素(UCB)、白蛋白(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S-100蛋白含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分娩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396、5.127、4.973、6.015、4.963,均P<0.05);两组TBC、UCB、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接状态(B/A值)、NSE和S-100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159、7.894、6.755、2.311、2.325,均P<0.05)。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TBC、UCB、B/A值、NSE和S-100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3.392、1.842、3.102、3.012、2.012、1.698、2.018、2.013、1.993,均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志飞;汤晶晶;邹英杰;徐军;吕慧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