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篇,临床对照试验(CCT)1篇,研究对象共416例,其中血液灌流组216例,对照组20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缩短皮疹持续时间,其合并加权均数差(WMD)=-1.13(95%CI:-1.38~-0.87,P<0.00001);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1.23(95%CI:-1.46~-0.99,P<0.00001);缩短关节肿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0.91(95%CI:-1.13~-0.70,P<0.00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药物等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但其疗效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何敏;黄燕萍;廉国利;吴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近5年免费婚检数据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婚检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婚检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芜湖市2009至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表、妇幼卫生年报和民生工程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至2013年,婚检查出患有各类疾病者14562例,检出率占6.87%,其中内科系统疾病检出率高(43.46%),有关精神病低(0.20%),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337.55,P<0.01)。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患者共5448人,占实检的2.57%,其中尊重受检者意愿高,占80.12%,不宜生育低,占0.44%,影响婚育疾病检出率每年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565.69,P<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共检测182035人,确诊HIV阳性19例,阳性率0.01%;男7例,女12例,男女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芜湖市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婚检疾病检出率不断提高,尽早发现育龄男女HIV感染情况,采取咨询和干预,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炜林;曹臻;王睿;芮婷婷;胡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乳腺癌是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了预防,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诸多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该文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相关病史及服药史、环境及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这为制定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作者:何红梅;弥曼;李雪萍;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探讨季节对出生体重的影响,为做好围产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宁市三家医院2013年1至12月出生的足月单胎活产儿的出生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关系。结果全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86.6±412.7g,平均体重高出现在10月份(3388.9±381.1g),低在7月份(3189.3±395.8g)。男婴在4、5、9、10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t值分别为2.345、2.861、2.013、3.185, P<0.05),也高于其它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女婴各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在4月份(7.9%)和9月份(10.5%)出生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全年(3.0%)水平(χ2值分别为9.130、6.542,均P<0.05)。结论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巨大儿在春、秋季节发生率较高,要加强对预产期为春、秋两季的中晚期孕妇胎儿宫内发育监测,规范产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徐瑜;于学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GD)和筛查( PGS)是近年来发展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PGT)方法。 PGD主要适用于父母携带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平衡易位,通过体外受精,在胚胎移植前检测特定的突变以及非平衡染色体异常是否传递到卵子或胚胎。 PGS是运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通过移植正常的胚胎从而提高妊娠率。 PGD/PGS相关检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FISH技术逐渐被取代,更多的新技术也在研发中。但是,PGD/PGS仍存在费用昂贵,无法检测所有胚胎异常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PGD/PGS相关进展和PGD/PGS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茜桐;田莉;师娟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资料,收集孕中期尿酸检测结果、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等数据。结果孕妇检测尿酸平均孕周为21.27±5.67周,平均尿酸水平为246.15±60.17μmol/L,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子痫、早产比例不同,尿酸水平≥335μmol/L组发生子痫、早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χ2值分别为20.95、14.02,均P<0.01)。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羊水过多、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巨大儿、剖宫产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4、0.97、5.57、4.12、5.25,均P>0.05)。结论妊娠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儿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适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程曦;曾慧倩;赖毓冕;邹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 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重症MPP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纤支镜组56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并予以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纤支镜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纤支镜进行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病变部位沐舒坦、布地奈德注药治疗。治疗7d后,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d后,纤支镜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U值分别为3.185、2.886、3.882,均P<0.05)。纤支镜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4.681、4.624、5.517、4.111、3.681,均P<0.05)。治疗7d内,纤支镜组转为有创通气比例为3.6%,低于常规组的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83)。两组疗效构成无明显差异(Z=1.681,P=0.093);纤支镜组总体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P=0.044)。结论大环内脂类药物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治疗小儿重症MPP,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显著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苏宇飞;常文毅;王列;余宏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孕晚期B族链球菌( GBS)的定植情况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率,评估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 EOD)的发病趋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南京医学院附属苏州母子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分娩的3487例孕妇进行阴道GBS筛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推荐的培养筛查策略评估孕妇孕晚期GBS的定植率;对1018对孕妇-新生儿配对病例进行垂直传播筛查,追踪新生儿结局,统计母婴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的发病率。结果在培养筛查组,3487例孕妇标本中有142例GBS培养阳性,孕妇阴道GBS定植率为4.07%;在母婴垂直传播筛查组,1018对配对标本中,有52例孕妇GBS培养阳性,其分娩新生儿有4例阳性,垂直传播率为7.69%。在1062例纳入研究的新生儿中有1例发生EOD,其发病率为0.94‰(1/1062)。结论虽然孕妇孕晚期GBS定植率低,但其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发病率均较高。有必要于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行GBS产前筛查和相关治疗。
作者:彭兰;柴利强;陈大立;汪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在新更新的两项指南中,提到了孕期和产后纠正孕妇体重的重要性。 ACOG的第156号关于“孕期肥胖”的实践公告和第650号关于“孕期和产后身体活动和锻炼”的委员会意见刊登在12月刊的《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这两份文件都提出了应对超重和肥胖妇女孕期和孕后进行临床管理的同时,还应通过经常锻练防止或纠正超重或肥胖。在美国超过一半的育龄妇女有超重或肥胖问题,而孕期肥胖将对母儿产生重大风险。妇产科医生可能是唯一一类怀孕女性要定期去见的医生,因此也成为对怀孕女性进行抗肥胖教育的佳角色。研究发现,肥胖妇女在怀孕前即使有一点点的体重减轻,也能改善妊娠结局。更新的建议和推荐等级如下:对饮食和运动同时进行干预优于单独进行运动干预( A级);从初次产检开始,根据ACOG建议通过身体质量指数( BMI)的计算给出体重增加妇女关于饮食和运动的建议(A级);即使是很微小的体重减轻,仍然可以改善妊娠结局(B级);对于想要进行剖宫产的肥胖妇女,分娩前应考虑延长第一产程( B级);对于进行剖宫产的Ⅲ类肥胖妇女,根据体重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剂量可能优于根据BMI指数制定(B级);在怀孕期间体重下降的肥胖妇女可能会降低怀孕后期大于胎龄儿风险的发生(B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 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PN治疗的146例早产儿相关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分为对照组(未出现胆汁淤积,n=110例)与观察组(出现胆汁淤积,n=36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PN营养液配比、感染、抗生素、机械通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禁食时间、糖热卡比、氨基酸热卡比、脂肪乳酸热卡比、奶热卡比、总热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69、12.921、14.802、8.156、9.217、10.108、19.982、14.698,均P<0.05);感染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05、4.891,均P<0.05)。多重逐步进入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PN持续时间长(OR=2.147,95%CI:1.040~3.807),禁食时间长(OR=2.751,95%CI:1.970~4.408)、高葡萄糖热卡比(OR=2.433,95%CI:1.583~3.901)、高脂肪乳热卡比(OR=2.907,95%CI:2.072~5.833)、高氨基酸热卡比(OR=2.779,95%CI:2.018~4.540)、机械通气(OR=1.511,95%CI:1.067~3.908)及感染(OR=1.275,95%CI:1.021~3.460)是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性因素,而高出生体重(OR=0.672,95%CI:0.070~0.759)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早产儿胆汁淤积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临床医师在对早产儿进行PN时应控制早产儿感染、机械通气的使用、早日开奶,减少PN持续时间,且注意PN营养液的合理配比。
作者:吴雅娟;吕庆鹏;李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宫腔镜术前应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华亭县人民医院行宫腔镜检查的102例绝经妇女,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4例)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戊酸雌二醇,B组(34例)仅给予米索前列醇,C组(34例)不做任何处理。观察手术指标、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和C组(t值分别为3.29、6.47、6.10、10.42,均P<0.05),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C组(t值分别为5.89、5.44,均P<0.05)。 A组宫颈软化程度、疼痛评估均显著优于B和C组(χ2值分别为3.61、10.59、2.87、3.36,均P<0.05),B组宫颈软化程度、疼痛评估宫颈软化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χ2值分别为6.98、2.75,均P<0.05),治疗后A组E2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B和C组(t值分别为5.32、5.02、8.79、9.50,均P<0.05)。 A组术中不良反应少于C组(1例vs 8例),3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绝经期妇女行宫腔镜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戊酸雌二醇,有利于宫颈软化,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增加雌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赵玲娥;杜进龙;陈麒翔;高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经济状况在北京地区10个远郊区县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56名健康婴幼儿。对每个婴幼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测试,并填写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问卷表。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北京农村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采用t检验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用相关性分析研究MDI、PDI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农村29个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与中国城市相应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行t检验,智力粗分除3、4、8、16、17、19、21月龄7个年龄组外,其余22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11~4.710,均P>0.05)。运动粗分除2、3、4、8、9、12、15、17月龄8个年龄组外,其余21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07~1.750,均P>0.05)。29个年龄组各组在智力量表与运动量表间的决定系数大多集中在0.4~0.7,且随月龄增大有减弱趋势,说明回归性较好,运动量表对智力量表的贡献随月龄增大逐渐减少。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与MDI相关性的r值分别为0.285、0.261、0.134,均P<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呈弱相关。结论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一致,城市版量表内容基本适合北京农村的婴幼儿,MDI的影响因素有PDI、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
作者:杨进;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发育迟缓社区筛查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法( DDST)对辖区内0~1岁儿童进行发育迟缓筛查,并按工作常规要求网上直报2011、2012、2013年儿童发育迟缓筛查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0~1岁常住人口(户籍+非户籍)发育迟缓筛查率为89.29%,户籍为91.32%,非户籍为85.92%,达到十二五指标,从2011到2013年,筛查率逐年提高(χ2值为1284.582~32504.756,均P<0.001)。有14个区县常住人口、15个区县户籍人口、10个区县非户籍人口筛查率超过85%,城区、近郊已完成十二五指标,远县接近十二五指标。结论各区县筛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远、近郊各区县总体筛查水平较低,下步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大发育筛查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非户籍儿童发育筛查工作的管理力度,并根据地区情况分类管理。
作者:梁明丽;梁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2至2014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社区追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保健的儿童中,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儿童共1580人。对其中1480名进行了听力复筛,复筛率为93.67%,230名儿童复筛未通过,复筛未通过率15.54%。复筛未通过儿童中,有127名进行了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查,诊断率55.22%,诊断听力损失37人。在诊断为听力损失的儿童中,男童22人,女童15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本市户籍儿童24人,外地户籍儿童13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结论通过社区对筛查未通过儿童进行追访,是行之有效的追访方式。听力诊断率有待提高,建议拓宽宣传渠道,让家长更多了解听力知识。建立完整的听力筛查和诊断信息系统,对听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韩萍;袁全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60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出血、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难以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照组为30例,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欣母沛子宫下段注射方法止血,部分患者结合传统“8”字间断缝合联合止血。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子宫率、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缺点。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分娩前血红蛋白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0.759、0.000、0.679、0.156,均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697、-4.057,均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17,P<0.05),两组子宫切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069,P>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简单、快速、有效、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逢春;朱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人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β-hCG)、雌激素及孕酮( 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接收的40例正常妊娠孕妇以及8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孕妇作为A组,对异位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时仅采用通过检测血清F-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40例患者列入B组,将通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联合检测诊断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记为C组,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确诊时间;同时,分别检测A组和C组孕妇的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1151.4±123.5)IU/mL、(41.2±6.3)ng/mL和(25.4±9.1)ng/mL,C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860.4±93.4)IU/mL、(7.3±2.1)ng/mL和(5.3±3.5)ng/mL,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99、4.34、4.56,均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97.50%,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确诊时间分别为(4.1±1.03)d、(1.36±0.46)d,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49,P<0.05)。结论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缩短确诊的时间,减少一系列相应的不良后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虹;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妇产科》( Obstet Gynec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更普遍的两步筛查法,妊娠糖尿病( GDM)一步筛查法增加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但并不改善新生儿结局。加利福尼亚凯萨医疗机构开展了一项检测方式转换研究。该研究机构以前采用GDM两步法诊断,但在2011年改为IADPSG一步法。研究人员对2010年7月和2013年12月医院和附属诊所治疗过的孕妇数据进行了对比,以确定哪种方法的结局更好。根据两步处理法,在第一次产检,高危孕妇或24~28周的孕妇接受1h/50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高于130 mg/dL的孕妇接受3h/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GDM的确定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95 mg/dL或符合以下3个数值的两项: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5mg/dL及3h血糖≥140mg/dL。一步检测法为在首次产检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HbA1c≤6.4%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那些HbA1c≥6.4%的孕妇诊断为孕前糖尿病。 HbA1c<5.7%的孕妇在24~28孕周接受2h/75m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92 mg/dL,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3 mg/dL。所有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接受了强化教育、家庭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分析包括6066名孕妇(两步法组2972名;一步法组3094名)数据。结果表明,在一步法组被诊断为GDM的孕妇多于两步法组(27% vs 17%)。一步法组首次剖宫产率显著高于两步法组(20% vs 16%)。LGA儿比例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两步法组为10%,一步法组为9%。巨大儿、新生儿ICU接诊、早产、子痫前期、肩难产或高胆红素校正后的OR,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研究人员认为,IADPSG选定的界限值可能太低,因此导致有太多的患者被当做妊娠糖尿病治疗。我们需要评估不同的界限值,并且应更加关注孕前体重( BMI)的控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对小儿功能性便秘( FC)的疗效。方法将92例儿童FC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多饮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训练排便习惯和进行适量活动等基础治疗。实验组患儿加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2次/d,温水冲服)联合乳果糖口服液(5mL/次,2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相同用法及剂量的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均连用6周。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和粪便性状分级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管活性肠肽( VI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97、2.16,均P<0.05),粪便性状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3.67、2.42,均P<0.05),且实验组便秘症状评分、粪便性状分级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8、2.43,均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5例(10.87%)和3例(6.52%),症状均较轻,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血清NO和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实验组:t值分别为2.89、3.27,均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2.19、2.39;均P<0.05),且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值分别为2.21、2.32,均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明显改善其粪便性状,降低便秘症状评分,降低血清NO和VIP水平,改善肠动力障碍,且安全性亦较好。
作者:童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因腹痛行胃镜检查阳性结果者结合其临床原因及症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因腹痛于门诊就诊或收治入院的患儿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个月~14.5岁。参照《上消化道内镜学》中的胃镜操作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小儿电子胃镜检查,详细记录镜下病变情况及结果,同时又进行了病变处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结果320例患儿中浅表性胃炎共检出265例,检出率为82.81%,是腹痛的主要原因,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的检出率(18.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5)。胃镜报告显示,浅表性胃炎的镜下特点以“胃窦小结节”为主,占47.55%,其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型(10.04%)、红斑型(42.26%)、伴糜烂型(6.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23、11.33、13.28,均P<0.05);HP的总体检出率为48.75%,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深,HP检出率增高,在重度胃黏膜炎症中,高达86.67%。结论小儿腹痛以上消化道炎症和溃疡为主,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并且随病程加重,检出率也增高。
作者:蒋海珍;李艳华;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微生态研究在国际上的纵深发展,国内在微生态与妊娠早产、微生态与糖尿病、微生态与肠道炎性疾病等方面也开展了诸多研究。2015年初始,在我国进行了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第六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15家医院参与的全国阴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并于2015年12月19日在北京蟹岛会议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微生态试验总结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