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童欣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 儿童, 酪酸梭菌活菌散, 乳果糖口服液, 肠神经递质
摘要: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对小儿功能性便秘( FC)的疗效。方法将92例儿童FC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多饮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训练排便习惯和进行适量活动等基础治疗。实验组患儿加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2次/d,温水冲服)联合乳果糖口服液(5mL/次,2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相同用法及剂量的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均连用6周。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和粪便性状分级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管活性肠肽( VI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97、2.16,均P<0.05),粪便性状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3.67、2.42,均P<0.05),且实验组便秘症状评分、粪便性状分级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8、2.43,均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5例(10.87%)和3例(6.52%),症状均较轻,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血清NO和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实验组:t值分别为2.89、3.27,均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2.19、2.39;均P<0.05),且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值分别为2.21、2.32,均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明显改善其粪便性状,降低便秘症状评分,降低血清NO和VIP水平,改善肠动力障碍,且安全性亦较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的 Meta分析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篇,临床对照试验(CCT)1篇,研究对象共416例,其中血液灌流组216例,对照组20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缩短皮疹持续时间,其合并加权均数差(WMD)=-1.13(95%CI:-1.38~-0.87,P<0.00001);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1.23(95%CI:-1.46~-0.99,P<0.00001);缩短关节肿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0.91(95%CI:-1.13~-0.70,P<0.00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药物等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但其疗效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何敏;黄燕萍;廉国利;吴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服抗真菌药或增加流产风险

    根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的一项来自丹麦的研究报道,孕妇口服抗真菌药氟康唑可能增加自发性流产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与氟康唑暴露有关的自然流产风险显著增加。在妊娠7~22周暴露于口服氟康唑的3315名女性中,有147名经历了自然流产,而13246名没有接触抗真菌药的女性中,563名经历了自然流产。妊娠7周到分娩期间暴露于氟康唑的5382名女性中,21名经历了死胎,而与之相匹配的21506名未服用氟康唑的女性中,77名经历了死胎,死胎的风险有增高的趋势,但这些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孕妇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增加患上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风险较高,在美国,约10%的孕妇会感染该疾病。尽管外用抗真菌药物阴道给药制剂是孕妇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法,但临床实践中还是经常选择口服给药。丹麦哥本哈根国家血清研究所的Ditte Moelgaard-Nielsen和同事们评估了孕妇口服氟康唑暴露量和自然流产及死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这项全国性队列研究中,该研究团队考察了1997~2013年间来自丹麦的1405663名孕妇。与外用抗真菌类药物暴露相比,2823名暴露于口服氟康唑的女性中有130名自然流产,而2823名暴露于外用抗真菌类药物的女性中,118名自然流产;4301名暴露于口服氟康唑的女性中,20名出现死胎,而4301名暴露于外用抗真菌类药物的女性中,22名出现死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晚期 B族链球菌带菌者母儿结局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 GBS)的带菌情况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后的母儿结局,并分析GBS带菌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体验门诊就诊的孕妇4959例,于孕35~37周采集阴道下1/3及肛门括约肌上2~3cm处直肠标本(共1份),采用PCR法进行GBS检测,其中278例检测出B族链球菌阳性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检332例检测GBS阴性者为对照组。 GBS阳性者临产后或胎膜早破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分析其妊娠结局及GBS带菌的高危因素。结果 GBS阳性者278例,带菌率为5.61%。 GBS阳性组年龄显著高于GBS阴性组( t=2.941,P<0.05),两组文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χ2=8.108,P<0.05),而两组经产妇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2.593,P>0.05)。新生儿中无GBS感染导致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发生,1例可疑GBS感染,1例新生儿脓疱疹。 GBS阳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χ2=4.809,P<0.05),两组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时发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80、0.009、2.187,均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497、0.529,均P>0.05)。年龄、阴道炎是GBS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71、2.955,均P<0.05),而糖尿病不是GBS定植的高危因素(OR=1.108,P>0.05)。结论 GBS阳性孕妇临产后使用抗生素规范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建议对GBS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作者:尉建霞;范玲;陈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LD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 ALDH1)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ALDH1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CaSki和HT-3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DH1蛋白在100例正常宫颈组织、10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100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ALDH1的表达与10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LDH1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C33A中的阳性率为42.24%,在HT-3细胞系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2.39%,而在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和CaSki中均未检测到ALDH1蛋白的表达。随着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到宫颈浸润癌的进展,ALDH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00%、38.00%和65.00%,ALDH1蛋白的阳性率和评分均逐渐增加(χ2=29.785,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DH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ALDH1蛋白随着宫颈癌的进展表达逐渐增加,提示其可能作为癌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丽;杨文婷;郑鹏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合素链接激酶(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湖南省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的59例宫颈上皮瘤变( CIN)标本、44例术后病例确诊的宫颈癌标本及30例病理检查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ILK在上述几种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K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ILK表达阳性率(86.36%)显著的高于CIN I级标本的(62.5%)、CIN Ⅱ~Ⅲ级标本的(65.71%)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23.33%)(χ2值分别为5.144、4.725、29.737,均P<0.05)。 CINⅠ级标本患者的ILK表达阳性率(62.5%)、CINⅡ~Ⅲ级标本的(75.71%)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3.33%)(χ2值分别为8.472、11.675,均P<0.05)。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5.173、4.810、4.020,均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75、1.991、0.129,均P>0.05)。结论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的高表达,同时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

    作者:朱向阳;王香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配伍戊酸雌二醇在宫腔镜术前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宫腔镜术前应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华亭县人民医院行宫腔镜检查的102例绝经妇女,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4例)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戊酸雌二醇,B组(34例)仅给予米索前列醇,C组(34例)不做任何处理。观察手术指标、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和C组(t值分别为3.29、6.47、6.10、10.42,均P<0.05),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C组(t值分别为5.89、5.44,均P<0.05)。 A组宫颈软化程度、疼痛评估均显著优于B和C组(χ2值分别为3.61、10.59、2.87、3.36,均P<0.05),B组宫颈软化程度、疼痛评估宫颈软化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χ2值分别为6.98、2.75,均P<0.05),治疗后A组E2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B和C组(t值分别为5.32、5.02、8.79、9.50,均P<0.05)。 A组术中不良反应少于C组(1例vs 8例),3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绝经期妇女行宫腔镜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戊酸雌二醇,有利于宫颈软化,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增加雌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赵玲娥;杜进龙;陈麒翔;高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85例急性中毒患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PICU)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85例急性中毒病例资料,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85例急性中毒病例按中毒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分类、治疗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预见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①285例中毒患儿中意外中毒234例,以1~3岁为中毒的主要年龄段(47.7%),且男童发生率高。6、7、8月份为发病高峰。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93.3%),其中农村(85.9%)发生率较城市高。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误服为主,其中农村以非药物中毒为主(77.1%),城市以药物中毒为主(70%);②中毒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③血液净化治疗的抢救成功率97.9%。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关键,应加强药品市场管理,家庭对农药与药物的监管和宣教,重视儿童的心理变化,避免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中毒治疗中是重要的手段,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媛;王娟;邓阳彬;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发育迟缓社区筛查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法( DDST)对辖区内0~1岁儿童进行发育迟缓筛查,并按工作常规要求网上直报2011、2012、2013年儿童发育迟缓筛查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0~1岁常住人口(户籍+非户籍)发育迟缓筛查率为89.29%,户籍为91.32%,非户籍为85.92%,达到十二五指标,从2011到2013年,筛查率逐年提高(χ2值为1284.582~32504.756,均P<0.001)。有14个区县常住人口、15个区县户籍人口、10个区县非户籍人口筛查率超过85%,城区、近郊已完成十二五指标,远县接近十二五指标。结论各区县筛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远、近郊各区县总体筛查水平较低,下步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大发育筛查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非户籍儿童发育筛查工作的管理力度,并根据地区情况分类管理。

    作者:梁明丽;梁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芜湖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近5年免费婚检数据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婚检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婚检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芜湖市2009至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表、妇幼卫生年报和民生工程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至2013年,婚检查出患有各类疾病者14562例,检出率占6.87%,其中内科系统疾病检出率高(43.46%),有关精神病低(0.20%),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337.55,P<0.01)。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患者共5448人,占实检的2.57%,其中尊重受检者意愿高,占80.12%,不宜生育低,占0.44%,影响婚育疾病检出率每年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565.69,P<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共检测182035人,确诊HIV阳性19例,阳性率0.01%;男7例,女12例,男女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芜湖市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婚检疾病检出率不断提高,尽早发现育龄男女HIV感染情况,采取咨询和干预,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炜林;曹臻;王睿;芮婷婷;胡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高龄、职业为农民、不良妊娠史、早孕期异常、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29、13.512、10.134、4.465、11.586、31.562,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为农民( OR=2.298,95%CI:1.202~4.396)、不良妊娠史(OR=1.612,95%CI:1.150~2.260)、早孕期异常(OR=1.897,95%CI:1.142~3.152)、胎位不正(OR=3.067,95%CI:1.536~6.126)、妊娠合并症(OR=2.539,95%CI:1.764~3.656)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鼓励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应定期产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魏小华;雷春梅;闫慧;李姗姗;屈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中氨基酸起始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静脉营养中不同起始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中收治的81例早产儿据氨基酸不同起始剂量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静脉给予氨基酸1.0、1.5、2.0g· kg-1· d-1,3组均按0.5~1.0g· kg-1· d-1递增,1周内达到目标剂量3.5g· kg-1· d-1。收集早产儿生后第1、7、14、21、28天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比较各组的大体重下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等临床有效性指标、临床治疗和早产儿并发症。结果大体重下降C组小于B、A组(F=0.590,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B、A组(F=2.115,P>0.05),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C组大于B、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0.590、2.115、1.064,均P>0.05);宫外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B、A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5);A与B组合并为AB组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8,P<0.05);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临床治疗及早产儿并发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后24小时内输注1.0~2.0g· kg-1· d-1的静脉营养氨基酸并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生理需要和促进生长发育,在液体量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氨基酸起始剂量及速度,当外周静脉液体量及浓度限制氨基酸起始剂量时,可考虑至少从2.0g· kg-1· d-1开始。

    作者:殷大欢;刘俐;樊书娟;肖伟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妇幼健康科技大会暨首届“妇幼健康研究科技奖”颁奖会的讯息

    为了促进妇幼健康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同意,妇幼健康研究会设立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并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对在妇幼健康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进行奖励。2015年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已经评审完毕,并已经完成网上公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妇孕晚期 GBS定植及新生儿早发型 GBS感染趋势

    目的:观察孕晚期B族链球菌( GBS)的定植情况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率,评估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 EOD)的发病趋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南京医学院附属苏州母子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分娩的3487例孕妇进行阴道GBS筛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推荐的培养筛查策略评估孕妇孕晚期GBS的定植率;对1018对孕妇-新生儿配对病例进行垂直传播筛查,追踪新生儿结局,统计母婴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的发病率。结果在培养筛查组,3487例孕妇标本中有142例GBS培养阳性,孕妇阴道GBS定植率为4.07%;在母婴垂直传播筛查组,1018对配对标本中,有52例孕妇GBS培养阳性,其分娩新生儿有4例阳性,垂直传播率为7.69%。在1062例纳入研究的新生儿中有1例发生EOD,其发病率为0.94‰(1/1062)。结论虽然孕妇孕晚期GBS定植率低,但其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发病率均较高。有必要于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行GBS产前筛查和相关治疗。

    作者:彭兰;柴利强;陈大立;汪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西宁市部分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探讨季节对出生体重的影响,为做好围产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宁市三家医院2013年1至12月出生的足月单胎活产儿的出生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关系。结果全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86.6±412.7g,平均体重高出现在10月份(3388.9±381.1g),低在7月份(3189.3±395.8g)。男婴在4、5、9、10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t值分别为2.345、2.861、2.013、3.185, P<0.05),也高于其它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女婴各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在4月份(7.9%)和9月份(10.5%)出生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全年(3.0%)水平(χ2值分别为9.130、6.542,均P<0.05)。结论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巨大儿在春、秋季节发生率较高,要加强对预产期为春、秋两季的中晚期孕妇胎儿宫内发育监测,规范产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徐瑜;于学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了预防,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诸多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该文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相关病史及服药史、环境及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这为制定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作者:何红梅;弥曼;李雪萍;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160例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80例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以及观察组中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的检测结果。结果①观察组的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升高发生率及异常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171、8.3502、9.6274,均P<0.05);②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所占的比例是2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0,P<0.05);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持续性心动过速所占的比例是27.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7,P<0.05);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出现异常所占的比例是52.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53,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可将动态心电图作为川崎病的常规检测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丽霞;赵丽萍;沈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 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重症MPP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纤支镜组56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并予以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纤支镜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纤支镜进行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病变部位沐舒坦、布地奈德注药治疗。治疗7d后,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d后,纤支镜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U值分别为3.185、2.886、3.882,均P<0.05)。纤支镜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4.681、4.624、5.517、4.111、3.681,均P<0.05)。治疗7d内,纤支镜组转为有创通气比例为3.6%,低于常规组的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83)。两组疗效构成无明显差异(Z=1.681,P=0.093);纤支镜组总体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P=0.044)。结论大环内脂类药物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治疗小儿重症MPP,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显著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苏宇飞;常文毅;王列;余宏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更年期潮热妇女睡眠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更年期潮热的妇女睡眠状况,以及潮热程度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06名40~60岁妇女分为潮热组、无潮热组,分别完成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潮热状况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潮热组妇女PSQI总分平均值高于无潮热组妇女(8.03±4.28 vs 5.58±3.56,t=-2.359,P<0.05);潮热妇女发生睡眠质量差的风险是无潮热妇女的4.172倍(OR=4.172,95%CI:1.26~13.80,P<0.05)。 PSQI表中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项,潮热组妇女均高于无潮热组妇女(t值分别为-1.936、-2.556、-2.217,均P<0.05)。重度潮热妇女的PSQI得分显著高于轻度潮热的妇女(9.85±3.72 vs 7.96±3.92,F=12.316,P<0.05),亦显著高于中度潮热的妇女(9.85±3.72 vs 8.31±4.08,F=4.261,P<0.05)。结论更年期潮热影响妇女的睡眠,其中以重度潮热为显著,导致妇女出现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下降。

    作者:张巧利;张丽娟;李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 F-β-hCG、雌激素及 PRO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人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β-hCG)、雌激素及孕酮( 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接收的40例正常妊娠孕妇以及8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孕妇作为A组,对异位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时仅采用通过检测血清F-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40例患者列入B组,将通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联合检测诊断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记为C组,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确诊时间;同时,分别检测A组和C组孕妇的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1151.4±123.5)IU/mL、(41.2±6.3)ng/mL和(25.4±9.1)ng/mL,C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860.4±93.4)IU/mL、(7.3±2.1)ng/mL和(5.3±3.5)ng/mL,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99、4.34、4.56,均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97.50%,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确诊时间分别为(4.1±1.03)d、(1.36±0.46)d,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49,P<0.05)。结论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缩短确诊的时间,减少一系列相应的不良后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虹;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 ATA)阳性患者的卵泡生成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水平。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优生优育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98名ATA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且ATA阳性的育龄期女性列入阳性组,同时期门诊常规孕前检查者346人为对照组。结果 ATA阳性组的FSH、LH、E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是0.550、0.685、1.079,均P>0.05)。 ATA阳性组妊娠率为78.6%(77/92),低于对照组的87.9%(304/3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5)。 ATA阳性组的流产率为45.46%(35/77),高于对照组的23.7%(72/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7,P<0.01)。结论 ATA阳性患者与正常者之间卵巢储备功能无差异;ATA阳性患者的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者,但流产率高于正常者。

    作者:黄新林;周瑾;陈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