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 F-β-hCG、雌激素及 PRO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朱虹;张瑞

关键词:血清人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 孕酮, 异位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清人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β-hCG)、雌激素及孕酮( 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接收的40例正常妊娠孕妇以及8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孕妇作为A组,对异位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时仅采用通过检测血清F-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40例患者列入B组,将通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联合检测诊断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记为C组,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确诊时间;同时,分别检测A组和C组孕妇的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1151.4±123.5)IU/mL、(41.2±6.3)ng/mL和(25.4±9.1)ng/mL,C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860.4±93.4)IU/mL、(7.3±2.1)ng/mL和(5.3±3.5)ng/mL,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99、4.34、4.56,均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97.50%,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确诊时间分别为(4.1±1.03)d、(1.36±0.46)d,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49,P<0.05)。结论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缩短确诊的时间,减少一系列相应的不良后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调查

    目的:通过对上海徐汇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调查,探讨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KMI)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年龄在40~60岁的中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妇女204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1.23±7.00岁。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6.9%( KMI总分>6分)。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增加,绝经状态的递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为疲乏(83.38%)、性生活困难(55.67%)、骨关节痛(50.29%)、失眠(48.29%)和情绪波动(40.7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收入越低、初潮年龄越晚、流产次数越多、合并冠心病是围绝经期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 t 值分别为22.533、-4.055、-2.088、2.709、5.522、4.203,均P<0.05)。结论上海徐汇地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卫生医疗机构应针对上海中年妇女围绝经期特点提供更多的保健措施。

    作者:朱晓璐;李萍;孙东梅;陶敏芳;滕银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抽动症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02例儿童抽动症儿童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120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资料,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C)、未结合胆红素(UCB)、白蛋白(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S-100蛋白含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分娩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396、5.127、4.973、6.015、4.963,均P<0.05);两组TBC、UCB、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接状态(B/A值)、NSE和S-100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159、7.894、6.755、2.311、2.325,均P<0.05)。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TBC、UCB、B/A值、NSE和S-100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3.392、1.842、3.102、3.012、2.012、1.698、2.018、2.013、1.993,均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志飞;汤晶晶;邹英杰;徐军;吕慧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300名孕妇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膳食结构和营养素的摄入水平是否合理,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孕期保健,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6月来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0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膳食调查表分析营养状况。结果不同孕期能量和钙、碘均可满足孕妇需求。孕早期、中期、晚期Va、Vc、Ve及铁、锌的摄入均要高于RNI,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3.94~24.55,均P<0.05)。 Vb1、Vb2孕早期的摄入较适宜,中期、晚期摄入高于RNI,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4.24~10.14,均P<0.05)。而叶酸的摄入量不能满足孕妇的需求,不同时期摄入量均低于R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553.86、-1309.73、-537.27,均P<0.05)。禽肉、水产品、豆类、水果类不吃的孕妇比例分别为4.30%、10.30%、21.00%、1.33%,蔬菜类小于等于每天1次的孕妇比例为20.33%。结论部分孕妇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孕期孕妇补充多种维生素需要在进行个体化营养状况分析后进行,应加强有关孕期营养的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均衡。

    作者:赵丽霞;谷丽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作者:徐小仙;苏影;朱小平;闫鼎鼎;楼寒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妇孕晚期 GBS定植及新生儿早发型 GBS感染趋势

    目的:观察孕晚期B族链球菌( GBS)的定植情况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率,评估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 EOD)的发病趋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南京医学院附属苏州母子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分娩的3487例孕妇进行阴道GBS筛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推荐的培养筛查策略评估孕妇孕晚期GBS的定植率;对1018对孕妇-新生儿配对病例进行垂直传播筛查,追踪新生儿结局,统计母婴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的发病率。结果在培养筛查组,3487例孕妇标本中有142例GBS培养阳性,孕妇阴道GBS定植率为4.07%;在母婴垂直传播筛查组,1018对配对标本中,有52例孕妇GBS培养阳性,其分娩新生儿有4例阳性,垂直传播率为7.69%。在1062例纳入研究的新生儿中有1例发生EOD,其发病率为0.94‰(1/1062)。结论虽然孕妇孕晚期GBS定植率低,但其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发病率均较高。有必要于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行GBS产前筛查和相关治疗。

    作者:彭兰;柴利强;陈大立;汪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85例急性中毒患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PICU)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85例急性中毒病例资料,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85例急性中毒病例按中毒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分类、治疗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预见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①285例中毒患儿中意外中毒234例,以1~3岁为中毒的主要年龄段(47.7%),且男童发生率高。6、7、8月份为发病高峰。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93.3%),其中农村(85.9%)发生率较城市高。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误服为主,其中农村以非药物中毒为主(77.1%),城市以药物中毒为主(70%);②中毒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③血液净化治疗的抢救成功率97.9%。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关键,应加强药品市场管理,家庭对农药与药物的监管和宣教,重视儿童的心理变化,避免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中毒治疗中是重要的手段,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媛;王娟;邓阳彬;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经济状况在北京地区10个远郊区县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56名健康婴幼儿。对每个婴幼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测试,并填写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问卷表。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北京农村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采用t检验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用相关性分析研究MDI、PDI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农村29个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与中国城市相应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行t检验,智力粗分除3、4、8、16、17、19、21月龄7个年龄组外,其余22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11~4.710,均P>0.05)。运动粗分除2、3、4、8、9、12、15、17月龄8个年龄组外,其余21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07~1.750,均P>0.05)。29个年龄组各组在智力量表与运动量表间的决定系数大多集中在0.4~0.7,且随月龄增大有减弱趋势,说明回归性较好,运动量表对智力量表的贡献随月龄增大逐渐减少。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与MDI相关性的r值分别为0.285、0.261、0.134,均P<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呈弱相关。结论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一致,城市版量表内容基本适合北京农村的婴幼儿,MDI的影响因素有PDI、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

    作者:杨进;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牙周病与乳腺癌风险升高有关

    牙周病不仅与心脏病、卒中和糖尿病有关,还可能与乳腺癌有关。这是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与预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Prevention”)杂志上的一项美国研究成果。但吸烟状态也对这种关系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来自布法罗大学( University of Buffalo,纽约)的团队分析了73736名绝经后女性的数据,这些人来自于“妇女健康倡议观察研究”,此前未被诊断患有乳腺癌。26.1%报告罹患牙周病。平均随访6.7年后,2124名女性诊断罹患乳腺癌。总体而言,在牙周病女性患者中的乳腺癌风险高14%。更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关系受吸烟影响显著。在过去20年内已经戒烟的女性中,乳腺癌的风险高36%。目前吸烟者的风险高32%,但这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从未吸烟的牙周病女性患者的乳腺癌风险高6%。同样,在戒烟20年以上的人中风险高8%。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当前和过去吸烟者口腔中的细菌与非吸烟者显著不同有关。作者表示,与牙周病有关的解释之一可能是这些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终影响乳腺组织。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芜湖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近5年免费婚检数据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婚检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婚检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芜湖市2009至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表、妇幼卫生年报和民生工程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至2013年,婚检查出患有各类疾病者14562例,检出率占6.87%,其中内科系统疾病检出率高(43.46%),有关精神病低(0.20%),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337.55,P<0.01)。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患者共5448人,占实检的2.57%,其中尊重受检者意愿高,占80.12%,不宜生育低,占0.44%,影响婚育疾病检出率每年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565.69,P<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共检测182035人,确诊HIV阳性19例,阳性率0.01%;男7例,女12例,男女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芜湖市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婚检疾病检出率不断提高,尽早发现育龄男女HIV感染情况,采取咨询和干预,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炜林;曹臻;王睿;芮婷婷;胡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5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5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经死亡评审讨论的158例围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3.24‰。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缺陷(32.28%)、脐带因素(27.85%)、不明原因死胎(9.50%)、早产(8.86%)、胎盘早剥(6.96%)、早发型子痫前期(5.06%)。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孕前以及孕期保健意识;严格孕期管理,加强产前筛查与诊断,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有效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作者:张丽欣;张爱青;高素红;赵银珠;周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妇多吃鱼能让小孩更聪明吗?

    来自西班牙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每周吃3个相当大份量的鱼可能在未来几年受益于儿童的大脑。研究人员随访近2000对母子,自孕初期随访至孩子的第5个生日,发现其母孕期吃鱼多者,孩子脑功能改善显著(与母亲吃鱼少的孩子相比)。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西宁市部分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探讨季节对出生体重的影响,为做好围产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宁市三家医院2013年1至12月出生的足月单胎活产儿的出生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关系。结果全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86.6±412.7g,平均体重高出现在10月份(3388.9±381.1g),低在7月份(3189.3±395.8g)。男婴在4、5、9、10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t值分别为2.345、2.861、2.013、3.185, P<0.05),也高于其它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女婴各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在4月份(7.9%)和9月份(10.5%)出生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全年(3.0%)水平(χ2值分别为9.130、6.542,均P<0.05)。结论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巨大儿在春、秋季节发生率较高,要加强对预产期为春、秋两季的中晚期孕妇胎儿宫内发育监测,规范产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徐瑜;于学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COG更新产前肥胖、运动指南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在新更新的两项指南中,提到了孕期和产后纠正孕妇体重的重要性。 ACOG的第156号关于“孕期肥胖”的实践公告和第650号关于“孕期和产后身体活动和锻炼”的委员会意见刊登在12月刊的《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这两份文件都提出了应对超重和肥胖妇女孕期和孕后进行临床管理的同时,还应通过经常锻练防止或纠正超重或肥胖。在美国超过一半的育龄妇女有超重或肥胖问题,而孕期肥胖将对母儿产生重大风险。妇产科医生可能是唯一一类怀孕女性要定期去见的医生,因此也成为对怀孕女性进行抗肥胖教育的佳角色。研究发现,肥胖妇女在怀孕前即使有一点点的体重减轻,也能改善妊娠结局。更新的建议和推荐等级如下:对饮食和运动同时进行干预优于单独进行运动干预( A级);从初次产检开始,根据ACOG建议通过身体质量指数( BMI)的计算给出体重增加妇女关于饮食和运动的建议(A级);即使是很微小的体重减轻,仍然可以改善妊娠结局(B级);对于想要进行剖宫产的肥胖妇女,分娩前应考虑延长第一产程( B级);对于进行剖宫产的Ⅲ类肥胖妇女,根据体重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剂量可能优于根据BMI指数制定(B级);在怀孕期间体重下降的肥胖妇女可能会降低怀孕后期大于胎龄儿风险的发生(B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的研究进展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GD)和筛查( PGS)是近年来发展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PGT)方法。 PGD主要适用于父母携带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平衡易位,通过体外受精,在胚胎移植前检测特定的突变以及非平衡染色体异常是否传递到卵子或胚胎。 PGS是运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通过移植正常的胚胎从而提高妊娠率。 PGD/PGS相关检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FISH技术逐渐被取代,更多的新技术也在研发中。但是,PGD/PGS仍存在费用昂贵,无法检测所有胚胎异常等不足之处。该文综述PGD/PGS相关进展和PGD/PGS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茜桐;田莉;师娟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了预防,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诸多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该文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相关病史及服药史、环境及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这为制定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作者:何红梅;弥曼;李雪萍;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 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PN治疗的146例早产儿相关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分为对照组(未出现胆汁淤积,n=110例)与观察组(出现胆汁淤积,n=36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PN营养液配比、感染、抗生素、机械通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禁食时间、糖热卡比、氨基酸热卡比、脂肪乳酸热卡比、奶热卡比、总热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69、12.921、14.802、8.156、9.217、10.108、19.982、14.698,均P<0.05);感染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05、4.891,均P<0.05)。多重逐步进入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PN持续时间长(OR=2.147,95%CI:1.040~3.807),禁食时间长(OR=2.751,95%CI:1.970~4.408)、高葡萄糖热卡比(OR=2.433,95%CI:1.583~3.901)、高脂肪乳热卡比(OR=2.907,95%CI:2.072~5.833)、高氨基酸热卡比(OR=2.779,95%CI:2.018~4.540)、机械通气(OR=1.511,95%CI:1.067~3.908)及感染(OR=1.275,95%CI:1.021~3.460)是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性因素,而高出生体重(OR=0.672,95%CI:0.070~0.759)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早产儿胆汁淤积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临床医师在对早产儿进行PN时应控制早产儿感染、机械通气的使用、早日开奶,减少PN持续时间,且注意PN营养液的合理配比。

    作者:吴雅娟;吕庆鹏;李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脐血中 Caspase7蛋白在羊水量异常产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aspase7蛋白在羊水量异常和正常的产妇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30例羊水过少、30例羊水过多和30例羊水量正常产妇脐带血中Caspase7蛋白表达水平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Caspase7蛋白在3组产妇血清中均有阳性表达。羊水过少组血清中Caspase7蛋白平均浓度(160.2±25.8ng/mL)比对照组高(142.9±1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5)。羊水过多组血清中Caspase7蛋白平均浓度(119.2±21.5ng/mL)比对照组低(142.9±18.4ng/m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5)。结论羊水过少或过多产妇血清中Caspase7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与羊水量异常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小琴;白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5年新宫颈癌筛查指南发布

    《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2016年月刊发布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制定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指南中强调了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推荐中的改变,包括讨论了单一使用HPV测试筛查的角色,HPV疫苗的药效更新,以及修改了HIV阳性女性的癌症筛查指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与脓毒血症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差异,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对判断脓毒症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为(15.37±7.16)ng/L、CRP为(39.82±11.75)mg/L、WBC为(15.8±3.17)×109/L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的PCT:(0.84±0.72)ng/L、CRP:(1.96±1.35)mg/L、WBC:(9.4±2.1)×109/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8、20.28、11.75,均P<0.05)。非危重患儿有36例、危重患儿33例、极度危重患儿29例,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的组间比较结果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F值分别为14.09、14.18、10.05、7.88,均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均P<0.05)。 PCT≥14.86μg/L组患儿43例中有21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8.84%,显著高于<14.86μg/L组的14.5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均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大于0.800。结论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患儿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CT作为一种对脓毒血症患儿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金志彪;柳锡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合素链接激酶(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湖南省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的59例宫颈上皮瘤变( CIN)标本、44例术后病例确诊的宫颈癌标本及30例病理检查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ILK在上述几种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K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ILK表达阳性率(86.36%)显著的高于CIN I级标本的(62.5%)、CIN Ⅱ~Ⅲ级标本的(65.71%)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23.33%)(χ2值分别为5.144、4.725、29.737,均P<0.05)。 CINⅠ级标本患者的ILK表达阳性率(62.5%)、CINⅡ~Ⅲ级标本的(75.71%)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3.33%)(χ2值分别为8.472、11.675,均P<0.05)。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5.173、4.810、4.020,均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75、1.991、0.129,均P>0.05)。结论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的高表达,同时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

    作者:朱向阳;王香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