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娟;吕庆鹏;李翠霞
目的:了解孕妇焦虑情绪现状,分析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101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情况信息,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定睡眠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症状。结果1010名孕妇中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44.65%,状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53%,特质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37%。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状态焦虑症状(19.73%)和特质焦虑症状(17.07%)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χ2值分别为9.67、6.0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状态和特质焦虑症状关联的OR估计值分别为1.44(95%CI:1.03~2.03)和1.71(95%CI:1.18~2.47)。结论孕妇睡眠质量与孕期焦虑症状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孕妇妊娠期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作者:汪红霞;蔡传兰;崔时敏;邹奇志;丁秀秀;许韶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近5年免费婚检数据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婚检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婚检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芜湖市2009至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表、妇幼卫生年报和民生工程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至2013年,婚检查出患有各类疾病者14562例,检出率占6.87%,其中内科系统疾病检出率高(43.46%),有关精神病低(0.20%),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337.55,P<0.01)。对婚育有影响的疾病患者共5448人,占实检的2.57%,其中尊重受检者意愿高,占80.12%,不宜生育低,占0.44%,影响婚育疾病检出率每年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565.69,P<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共检测182035人,确诊HIV阳性19例,阳性率0.01%;男7例,女12例,男女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芜湖市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上升,婚检疾病检出率不断提高,尽早发现育龄男女HIV感染情况,采取咨询和干预,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炜林;曹臻;王睿;芮婷婷;胡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镇痛泵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止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和对照组(患者自觉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效果,舒适程度、镇静状态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8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3.912,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程度评分和镇静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57、6.176,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63、-5.776,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87,P>0.05)。结论外周静脉镇痛泵能有效缓解子宫肌瘤介入手术术后疼痛症状,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媛媛;程龙;靳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膳食结构和营养素的摄入水平是否合理,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孕期保健,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6月来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0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膳食调查表分析营养状况。结果不同孕期能量和钙、碘均可满足孕妇需求。孕早期、中期、晚期Va、Vc、Ve及铁、锌的摄入均要高于RNI,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3.94~24.55,均P<0.05)。 Vb1、Vb2孕早期的摄入较适宜,中期、晚期摄入高于RNI,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4.24~10.14,均P<0.05)。而叶酸的摄入量不能满足孕妇的需求,不同时期摄入量均低于R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553.86、-1309.73、-537.27,均P<0.05)。禽肉、水产品、豆类、水果类不吃的孕妇比例分别为4.30%、10.30%、21.00%、1.33%,蔬菜类小于等于每天1次的孕妇比例为20.33%。结论部分孕妇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孕期孕妇补充多种维生素需要在进行个体化营养状况分析后进行,应加强有关孕期营养的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均衡。
作者:赵丽霞;谷丽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为了促进妇幼健康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同意,妇幼健康研究会设立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并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对在妇幼健康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进行奖励。2015年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已经评审完毕,并已经完成网上公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 GBS)的带菌情况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后的母儿结局,并分析GBS带菌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体验门诊就诊的孕妇4959例,于孕35~37周采集阴道下1/3及肛门括约肌上2~3cm处直肠标本(共1份),采用PCR法进行GBS检测,其中278例检测出B族链球菌阳性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检332例检测GBS阴性者为对照组。 GBS阳性者临产后或胎膜早破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分析其妊娠结局及GBS带菌的高危因素。结果 GBS阳性者278例,带菌率为5.61%。 GBS阳性组年龄显著高于GBS阴性组( t=2.941,P<0.05),两组文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χ2=8.108,P<0.05),而两组经产妇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2.593,P>0.05)。新生儿中无GBS感染导致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发生,1例可疑GBS感染,1例新生儿脓疱疹。 GBS阳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χ2=4.809,P<0.05),两组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时发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80、0.009、2.187,均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497、0.529,均P>0.05)。年龄、阴道炎是GBS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71、2.955,均P<0.05),而糖尿病不是GBS定植的高危因素(OR=1.108,P>0.05)。结论 GBS阳性孕妇临产后使用抗生素规范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建议对GBS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作者:尉建霞;范玲;陈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篇,临床对照试验(CCT)1篇,研究对象共416例,其中血液灌流组216例,对照组20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缩短皮疹持续时间,其合并加权均数差(WMD)=-1.13(95%CI:-1.38~-0.87,P<0.00001);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1.23(95%CI:-1.46~-0.99,P<0.00001);缩短关节肿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0.91(95%CI:-1.13~-0.70,P<0.00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药物等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但其疗效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何敏;黄燕萍;廉国利;吴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在新更新的两项指南中,提到了孕期和产后纠正孕妇体重的重要性。 ACOG的第156号关于“孕期肥胖”的实践公告和第650号关于“孕期和产后身体活动和锻炼”的委员会意见刊登在12月刊的《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这两份文件都提出了应对超重和肥胖妇女孕期和孕后进行临床管理的同时,还应通过经常锻练防止或纠正超重或肥胖。在美国超过一半的育龄妇女有超重或肥胖问题,而孕期肥胖将对母儿产生重大风险。妇产科医生可能是唯一一类怀孕女性要定期去见的医生,因此也成为对怀孕女性进行抗肥胖教育的佳角色。研究发现,肥胖妇女在怀孕前即使有一点点的体重减轻,也能改善妊娠结局。更新的建议和推荐等级如下:对饮食和运动同时进行干预优于单独进行运动干预( A级);从初次产检开始,根据ACOG建议通过身体质量指数( BMI)的计算给出体重增加妇女关于饮食和运动的建议(A级);即使是很微小的体重减轻,仍然可以改善妊娠结局(B级);对于想要进行剖宫产的肥胖妇女,分娩前应考虑延长第一产程( B级);对于进行剖宫产的Ⅲ类肥胖妇女,根据体重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剂量可能优于根据BMI指数制定(B级);在怀孕期间体重下降的肥胖妇女可能会降低怀孕后期大于胎龄儿风险的发生(B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龙泉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脾氨肽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基础治疗,脾氨肽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4.45,均P<0.05)。脾氨肽组较常规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常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Ig)M、IgA及补体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3.11、3.45,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IgM、IgA及C4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3.67、4.03,均P<0.05)。脾氨肽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治疗后的IgM、IgA及C4水平均更加明显(t值分别为3.25、3.43、3.56,均P<0.05)。结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改善了免疫学指标,提高了机体抵抗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孔珍;李孔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160例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8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80例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以及观察组中动态心电图组与常规心电图组的检测结果。结果①观察组的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升高发生率及异常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171、8.3502、9.6274,均P<0.05);②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所占的比例是2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0,P<0.05);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持续性心动过速所占的比例是27.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7,P<0.05);动态心电图组的患者中出现异常所占的比例是52.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53,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可将动态心电图作为川崎病的常规检测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丽霞;赵丽萍;沈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02例儿童抽动症儿童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120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资料,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C)、未结合胆红素(UCB)、白蛋白(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S-100蛋白含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分娩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396、5.127、4.973、6.015、4.963,均P<0.05);两组TBC、UCB、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接状态(B/A值)、NSE和S-100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159、7.894、6.755、2.311、2.325,均P<0.05)。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TBC、UCB、B/A值、NSE和S-100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3.392、1.842、3.102、3.012、2.012、1.698、2.018、2.013、1.993,均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志飞;汤晶晶;邹英杰;徐军;吕慧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因腹痛行胃镜检查阳性结果者结合其临床原因及症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因腹痛于门诊就诊或收治入院的患儿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个月~14.5岁。参照《上消化道内镜学》中的胃镜操作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小儿电子胃镜检查,详细记录镜下病变情况及结果,同时又进行了病变处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结果320例患儿中浅表性胃炎共检出265例,检出率为82.81%,是腹痛的主要原因,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的检出率(18.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5)。胃镜报告显示,浅表性胃炎的镜下特点以“胃窦小结节”为主,占47.55%,其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型(10.04%)、红斑型(42.26%)、伴糜烂型(6.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23、11.33、13.28,均P<0.05);HP的总体检出率为48.75%,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深,HP检出率增高,在重度胃黏膜炎症中,高达86.67%。结论小儿腹痛以上消化道炎症和溃疡为主,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并且随病程加重,检出率也增高。
作者:蒋海珍;李艳华;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aspase7蛋白在羊水量异常和正常的产妇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30例羊水过少、30例羊水过多和30例羊水量正常产妇脐带血中Caspase7蛋白表达水平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Caspase7蛋白在3组产妇血清中均有阳性表达。羊水过少组血清中Caspase7蛋白平均浓度(160.2±25.8ng/mL)比对照组高(142.9±1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5)。羊水过多组血清中Caspase7蛋白平均浓度(119.2±21.5ng/mL)比对照组低(142.9±18.4ng/m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5)。结论羊水过少或过多产妇血清中Caspase7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与羊水量异常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小琴;白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乳腺癌是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了预防,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诸多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该文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相关病史及服药史、环境及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这为制定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作者:何红梅;弥曼;李雪萍;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仪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各46例,镇痛仪组采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进行镇痛,硬膜外镇痛组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差异及分娩结局。结果镇痛仪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t值分别为3.739、2.634、4.303,均P<0.05)。镇痛仪组的轻度疼痛率(84.78%)高于硬膜外镇痛组(65.22%),中度疼痛率(15.22%)低于硬膜外镇痛组(34.78%),镇痛仪组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组(χ2=4.696,P<0.05)。镇痛仪组的1、5、10min Apgar评分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仪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 t=11.770,P<0.05)。结论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较硬膜外持续镇痛具有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分娩疼痛的优势,同时不会影响新生儿及产妇的分娩方式。
作者:邓琼;黄利川;陈耀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孕晚期B族链球菌( GBS)的定植情况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率,评估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 EOD)的发病趋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南京医学院附属苏州母子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分娩的3487例孕妇进行阴道GBS筛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推荐的培养筛查策略评估孕妇孕晚期GBS的定植率;对1018对孕妇-新生儿配对病例进行垂直传播筛查,追踪新生儿结局,统计母婴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的发病率。结果在培养筛查组,3487例孕妇标本中有142例GBS培养阳性,孕妇阴道GBS定植率为4.07%;在母婴垂直传播筛查组,1018对配对标本中,有52例孕妇GBS培养阳性,其分娩新生儿有4例阳性,垂直传播率为7.69%。在1062例纳入研究的新生儿中有1例发生EOD,其发病率为0.94‰(1/1062)。结论虽然孕妇孕晚期GBS定植率低,但其垂直传播率及新生儿EOD发病率均较高。有必要于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推行GBS产前筛查和相关治疗。
作者:彭兰;柴利强;陈大立;汪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60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出血、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难以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照组为30例,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欣母沛子宫下段注射方法止血,部分患者结合传统“8”字间断缝合联合止血。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子宫率、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缺点。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分娩前血红蛋白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0.759、0.000、0.679、0.156,均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697、-4.057,均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17,P<0.05),两组子宫切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069,P>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简单、快速、有效、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逢春;朱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尿病的诊治及其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KCNJ11及ABCC8基因突变相关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约占所有新生儿糖尿病( NDM)患儿的40%,占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患儿( PNDM)的50%;新生儿糖尿病与颅内出血可能存在联系。结论较长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可试验性应用格列本脲治疗;并认为颅内出血可能为渗出性出血,可能与分布于脑部神经元、血管内的ATP敏感钾通道( KATP)病变有关。
作者:于飞;苏杭;祝婕;方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血清人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F-β-hCG)、雌激素及孕酮( 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接收的40例正常妊娠孕妇以及8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孕妇作为A组,对异位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时仅采用通过检测血清F-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40例患者列入B组,将通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联合检测诊断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记为C组,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确诊时间;同时,分别检测A组和C组孕妇的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1151.4±123.5)IU/mL、(41.2±6.3)ng/mL和(25.4±9.1)ng/mL,C组孕妇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含量分别为(860.4±93.4)IU/mL、(7.3±2.1)ng/mL和(5.3±3.5)ng/mL,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99、4.34、4.56,均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97.50%,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5)。对B组、C组孕妇诊断的确诊时间分别为(4.1±1.03)d、(1.36±0.46)d,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49,P<0.05)。结论血清F-β-hCG、雌激素及PROG的测定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缩短确诊的时间,减少一系列相应的不良后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虹;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术前化疗+手术治疗,47例)和手术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差异。结果化疗组不同病理分期化疗总有效率为Ⅰb2期92.86%、Ⅱa期80.00%、Ⅱb期69.23%,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化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χ2=2.447,P=0.294)。化疗组鳞癌化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腺癌类型(χ2=5.738,P=0.017)。化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化疗组和手术组患者术后的标本检查中,阴道切缘阳性率为4.26%和2.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浸润率分别为12.77%、17.02%,均显著的低于手术组(χ2值分别为4.369、8.957,均P<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78.72%(3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χ2=8.062,P=0.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为88.23%(41/47),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660,P=0.416)。结论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作者:江翠兰;刘美华;黄锦梅;陈中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