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步筛查法增加妊娠糖尿病诊断率和治疗率

关键词:筛查法, 妊娠糖尿病, 诊断率,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空腹血糖水平, 孕妇, 一步法, 两步法, 糖尿病治疗, 新生儿, 糖化血红蛋白, 界限值, 两步处理法, 加利福尼亚, 子痫前期, 转换研究, 孕前体重, 医疗机构, 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摘要:《妇产科》( Obstet Gynec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更普遍的两步筛查法,妊娠糖尿病( GDM)一步筛查法增加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但并不改善新生儿结局。加利福尼亚凯萨医疗机构开展了一项检测方式转换研究。该研究机构以前采用GDM两步法诊断,但在2011年改为IADPSG一步法。研究人员对2010年7月和2013年12月医院和附属诊所治疗过的孕妇数据进行了对比,以确定哪种方法的结局更好。根据两步处理法,在第一次产检,高危孕妇或24~28周的孕妇接受1h/50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高于130 mg/dL的孕妇接受3h/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GDM的确定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95 mg/dL或符合以下3个数值的两项: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5mg/dL及3h血糖≥140mg/dL。一步检测法为在首次产检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HbA1c≤6.4%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那些HbA1c≥6.4%的孕妇诊断为孕前糖尿病。 HbA1c<5.7%的孕妇在24~28孕周接受2h/75m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92 mg/dL,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3 mg/dL。所有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接受了强化教育、家庭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分析包括6066名孕妇(两步法组2972名;一步法组3094名)数据。结果表明,在一步法组被诊断为GDM的孕妇多于两步法组(27% vs 17%)。一步法组首次剖宫产率显著高于两步法组(20% vs 16%)。LGA儿比例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两步法组为10%,一步法组为9%。巨大儿、新生儿ICU接诊、早产、子痫前期、肩难产或高胆红素校正后的OR,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研究人员认为,IADPSG选定的界限值可能太低,因此导致有太多的患者被当做妊娠糖尿病治疗。我们需要评估不同的界限值,并且应更加关注孕前体重( BMI)的控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孕期服用抗抑郁药增加婴儿出生缺陷风险

    《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妇服用抗抑郁药物增加妊娠及后代患病风险。据研究人员介绍,高达1/5的育龄女性出现轻到中度抑郁。此外,近年来,孕期女性获得的抗抑郁药处方增加。2005年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帕罗西汀对孕妇而言是安全的,但有研究显示,帕罗西汀的摄入会增加胎儿心脏畸形的风险。研究人员对1966~2015年发表的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中有23篇研究经筛查后符合标准。结果显示,相比没有使用帕罗西汀的孕妇,妊娠前3个月使用帕罗西汀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风险增加23%,出现心脏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28%。研究者Anick Berard教授认为,需要严格评估帕罗西汀药物的作用以及对胎儿的异常风险。就风险/收益比而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现神经系统问题和心脏功能问题的基线风险分别是3%和1%,但是任何孕期用药都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故孕期有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的女性应阻止其使用抗抑郁药,并为其提供其他选择方案,例如心理疗法或锻炼计划等,以减轻孕妇的困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经济状况在北京地区10个远郊区县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56名健康婴幼儿。对每个婴幼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测试,并填写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问卷表。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北京农村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采用t检验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用相关性分析研究MDI、PDI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农村29个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与中国城市相应年龄组婴幼儿智力、运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行t检验,智力粗分除3、4、8、16、17、19、21月龄7个年龄组外,其余22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11~4.710,均P>0.05)。运动粗分除2、3、4、8、9、12、15、17月龄8个年龄组外,其余21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0.007~1.750,均P>0.05)。29个年龄组各组在智力量表与运动量表间的决定系数大多集中在0.4~0.7,且随月龄增大有减弱趋势,说明回归性较好,运动量表对智力量表的贡献随月龄增大逐渐减少。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与MDI相关性的r值分别为0.285、0.261、0.134,均P<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呈弱相关。结论北京农村地区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与中国城市婴幼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一致,城市版量表内容基本适合北京农村的婴幼儿,MDI的影响因素有PDI、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知识性。

    作者:杨进;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作者:徐小仙;苏影;朱小平;闫鼎鼎;楼寒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乐蓓尔分娩镇痛仪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仪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各46例,镇痛仪组采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进行镇痛,硬膜外镇痛组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差异及分娩结局。结果镇痛仪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t值分别为3.739、2.634、4.303,均P<0.05)。镇痛仪组的轻度疼痛率(84.78%)高于硬膜外镇痛组(65.22%),中度疼痛率(15.22%)低于硬膜外镇痛组(34.78%),镇痛仪组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组(χ2=4.696,P<0.05)。镇痛仪组的1、5、10min Apgar评分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仪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 t=11.770,P<0.05)。结论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较硬膜外持续镇痛具有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分娩疼痛的优势,同时不会影响新生儿及产妇的分娩方式。

    作者:邓琼;黄利川;陈耀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 ATA)阳性患者的卵泡生成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水平。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优生优育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98名ATA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且ATA阳性的育龄期女性列入阳性组,同时期门诊常规孕前检查者346人为对照组。结果 ATA阳性组的FSH、LH、E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是0.550、0.685、1.079,均P>0.05)。 ATA阳性组妊娠率为78.6%(77/92),低于对照组的87.9%(304/3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5)。 ATA阳性组的流产率为45.46%(35/77),高于对照组的23.7%(72/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7,P<0.01)。结论 ATA阳性患者与正常者之间卵巢储备功能无差异;ATA阳性患者的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者,但流产率高于正常者。

    作者:黄新林;周瑾;陈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85例急性中毒患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PICU)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85例急性中毒病例资料,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85例急性中毒病例按中毒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分类、治疗等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预见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①285例中毒患儿中意外中毒234例,以1~3岁为中毒的主要年龄段(47.7%),且男童发生率高。6、7、8月份为发病高峰。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93.3%),其中农村(85.9%)发生率较城市高。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误服为主,其中农村以非药物中毒为主(77.1%),城市以药物中毒为主(70%);②中毒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③血液净化治疗的抢救成功率97.9%。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关键,应加强药品市场管理,家庭对农药与药物的监管和宣教,重视儿童的心理变化,避免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中毒治疗中是重要的手段,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媛;王娟;邓阳彬;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晚期 B族链球菌带菌者母儿结局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 GBS)的带菌情况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后的母儿结局,并分析GBS带菌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体验门诊就诊的孕妇4959例,于孕35~37周采集阴道下1/3及肛门括约肌上2~3cm处直肠标本(共1份),采用PCR法进行GBS检测,其中278例检测出B族链球菌阳性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检332例检测GBS阴性者为对照组。 GBS阳性者临产后或胎膜早破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分析其妊娠结局及GBS带菌的高危因素。结果 GBS阳性者278例,带菌率为5.61%。 GBS阳性组年龄显著高于GBS阴性组( t=2.941,P<0.05),两组文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χ2=8.108,P<0.05),而两组经产妇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2.593,P>0.05)。新生儿中无GBS感染导致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发生,1例可疑GBS感染,1例新生儿脓疱疹。 GBS阳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χ2=4.809,P<0.05),两组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时发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80、0.009、2.187,均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497、0.529,均P>0.05)。年龄、阴道炎是GBS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71、2.955,均P<0.05),而糖尿病不是GBS定植的高危因素(OR=1.108,P>0.05)。结论 GBS阳性孕妇临产后使用抗生素规范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建议对GBS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作者:尉建霞;范玲;陈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与脓毒血症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差异,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对判断脓毒症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为(15.37±7.16)ng/L、CRP为(39.82±11.75)mg/L、WBC为(15.8±3.17)×109/L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的PCT:(0.84±0.72)ng/L、CRP:(1.96±1.35)mg/L、WBC:(9.4±2.1)×109/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8、20.28、11.75,均P<0.05)。非危重患儿有36例、危重患儿33例、极度危重患儿29例,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的组间比较结果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F值分别为14.09、14.18、10.05、7.88,均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均P<0.05)。 PCT≥14.86μg/L组患儿43例中有21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8.84%,显著高于<14.86μg/L组的14.5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均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大于0.800。结论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患儿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CT作为一种对脓毒血症患儿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金志彪;柳锡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5年新宫颈癌筛查指南发布

    《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2016年月刊发布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制定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指南中强调了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推荐中的改变,包括讨论了单一使用HPV测试筛查的角色,HPV疫苗的药效更新,以及修改了HIV阳性女性的癌症筛查指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牙周病与乳腺癌风险升高有关

    牙周病不仅与心脏病、卒中和糖尿病有关,还可能与乳腺癌有关。这是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与预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Prevention”)杂志上的一项美国研究成果。但吸烟状态也对这种关系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来自布法罗大学( University of Buffalo,纽约)的团队分析了73736名绝经后女性的数据,这些人来自于“妇女健康倡议观察研究”,此前未被诊断患有乳腺癌。26.1%报告罹患牙周病。平均随访6.7年后,2124名女性诊断罹患乳腺癌。总体而言,在牙周病女性患者中的乳腺癌风险高14%。更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关系受吸烟影响显著。在过去20年内已经戒烟的女性中,乳腺癌的风险高36%。目前吸烟者的风险高32%,但这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从未吸烟的牙周病女性患者的乳腺癌风险高6%。同样,在戒烟20年以上的人中风险高8%。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当前和过去吸烟者口腔中的细菌与非吸烟者显著不同有关。作者表示,与牙周病有关的解释之一可能是这些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终影响乳腺组织。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2011至2013年北京市0~1岁儿童发育迟缓社区筛查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法( DDST)对辖区内0~1岁儿童进行发育迟缓筛查,并按工作常规要求网上直报2011、2012、2013年儿童发育迟缓筛查数据。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0~1岁常住人口(户籍+非户籍)发育迟缓筛查率为89.29%,户籍为91.32%,非户籍为85.92%,达到十二五指标,从2011到2013年,筛查率逐年提高(χ2值为1284.582~32504.756,均P<0.001)。有14个区县常住人口、15个区县户籍人口、10个区县非户籍人口筛查率超过85%,城区、近郊已完成十二五指标,远县接近十二五指标。结论各区县筛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远、近郊各区县总体筛查水平较低,下步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大发育筛查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非户籍儿童发育筛查工作的管理力度,并根据地区情况分类管理。

    作者:梁明丽;梁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状的关联研究

    目的:了解孕妇焦虑情绪现状,分析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101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情况信息,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定睡眠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症状。结果1010名孕妇中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44.65%,状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53%,特质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37%。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状态焦虑症状(19.73%)和特质焦虑症状(17.07%)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χ2值分别为9.67、6.0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状态和特质焦虑症状关联的OR估计值分别为1.44(95%CI:1.03~2.03)和1.71(95%CI:1.18~2.47)。结论孕妇睡眠质量与孕期焦虑症状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孕妇妊娠期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作者:汪红霞;蔡传兰;崔时敏;邹奇志;丁秀秀;许韶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步筛查法增加妊娠糖尿病诊断率和治疗率

    《妇产科》( Obstet Gynec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更普遍的两步筛查法,妊娠糖尿病( GDM)一步筛查法增加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但并不改善新生儿结局。加利福尼亚凯萨医疗机构开展了一项检测方式转换研究。该研究机构以前采用GDM两步法诊断,但在2011年改为IADPSG一步法。研究人员对2010年7月和2013年12月医院和附属诊所治疗过的孕妇数据进行了对比,以确定哪种方法的结局更好。根据两步处理法,在第一次产检,高危孕妇或24~28周的孕妇接受1h/50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高于130 mg/dL的孕妇接受3h/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GDM的确定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95 mg/dL或符合以下3个数值的两项: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5mg/dL及3h血糖≥140mg/dL。一步检测法为在首次产检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HbA1c≤6.4%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那些HbA1c≥6.4%的孕妇诊断为孕前糖尿病。 HbA1c<5.7%的孕妇在24~28孕周接受2h/75m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92 mg/dL,1h血糖≥180 mg/dL,2h血糖≥153 mg/dL。所有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接受了强化教育、家庭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分析包括6066名孕妇(两步法组2972名;一步法组3094名)数据。结果表明,在一步法组被诊断为GDM的孕妇多于两步法组(27% vs 17%)。一步法组首次剖宫产率显著高于两步法组(20% vs 16%)。LGA儿比例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两步法组为10%,一步法组为9%。巨大儿、新生儿ICU接诊、早产、子痫前期、肩难产或高胆红素校正后的OR,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研究人员认为,IADPSG选定的界限值可能太低,因此导致有太多的患者被当做妊娠糖尿病治疗。我们需要评估不同的界限值,并且应更加关注孕前体重( BMI)的控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高龄、职业为农民、不良妊娠史、早孕期异常、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29、13.512、10.134、4.465、11.586、31.562,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为农民( OR=2.298,95%CI:1.202~4.396)、不良妊娠史(OR=1.612,95%CI:1.150~2.260)、早孕期异常(OR=1.897,95%CI:1.142~3.152)、胎位不正(OR=3.067,95%CI:1.536~6.126)、妊娠合并症(OR=2.539,95%CI:1.764~3.656)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鼓励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应定期产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魏小华;雷春梅;闫慧;李姗姗;屈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究CD4+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百平;张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周静脉镇痛泵用于子宫肌瘤介入手术后观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镇痛泵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止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和对照组(患者自觉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效果,舒适程度、镇静状态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8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3.912,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程度评分和镇静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57、6.176,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63、-5.776,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87,P>0.05)。结论外周静脉镇痛泵能有效缓解子宫肌瘤介入手术术后疼痛症状,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媛媛;程龙;靳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抽动症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02例儿童抽动症儿童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120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资料,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C)、未结合胆红素(UCB)、白蛋白(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S-100蛋白含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分娩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396、5.127、4.973、6.015、4.963,均P<0.05);两组TBC、UCB、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接状态(B/A值)、NSE和S-100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159、7.894、6.755、2.311、2.325,均P<0.05)。家族抽动史、生理性黄疸史史、病理性黄疸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TBC、UCB、B/A值、NSE和S-100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3.392、1.842、3.102、3.012、2.012、1.698、2.018、2.013、1.993,均P<0.05)。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志飞;汤晶晶;邹英杰;徐军;吕慧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了预防,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诸多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该文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相关病史及服药史、环境及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这为制定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作者:何红梅;弥曼;李雪萍;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母体血清尿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资料,收集孕中期尿酸检测结果、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等数据。结果孕妇检测尿酸平均孕周为21.27±5.67周,平均尿酸水平为246.15±60.17μmol/L,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子痫、早产比例不同,尿酸水平≥335μmol/L组发生子痫、早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χ2值分别为20.95、14.02,均P<0.01)。不同尿酸水平组孕妇发生羊水过多、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巨大儿、剖宫产比例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4、0.97、5.57、4.12、5.25,均P>0.05)。结论妊娠中期血清尿酸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儿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适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程曦;曾慧倩;赖毓冕;邹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尿病的诊治及其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KCNJ11及ABCC8基因突变相关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约占所有新生儿糖尿病( NDM)患儿的40%,占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患儿( PNDM)的50%;新生儿糖尿病与颅内出血可能存在联系。结论较长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可试验性应用格列本脲治疗;并认为颅内出血可能为渗出性出血,可能与分布于脑部神经元、血管内的ATP敏感钾通道( KATP)病变有关。

    作者:于飞;苏杭;祝婕;方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