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在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李红;白联缔

关键词:前置型输液报警器, 门急诊患者, 静脉输液, 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在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30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报警组、滴泵组和空白组.报警组将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安装在一次性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上方,并设定滴速;滴泵组将使用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液,空白组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手工调节滴速,比较三组患者残留量、滴速误差、滴空后补液更换时间和堵塞现象.结果 三组患者之间残留量、滴速误差、滴空后补液更换时间和堵塞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警组与滴泵组在补液滴空后更换所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报警组优于滴泵组;报警组与滴泵组在残留量、滴速误差、滴空后堵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效果一样.结论 采用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可减少补液的残留量、降低滴速误差率、减少补液滴空后更换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占脑卒中的7%[1],动脉瘤破裂为常见病因[2],而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1],故前动脉瘤是SAH的首要病因.开颅手术夹闭为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影像学发展、动脉瘤手术的日益成熟及药物治疗的进步,动脉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后遗症明显降低.但国外学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虽然达到了临床康复,但仍存在“前交通动脉瘤综合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语言等认知功能方面的持续性损害[3、4],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前交通动脉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护人员开始关注患者的神经心理康复,笔者就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娜;谭丽萍;陈素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可伸缩腕带在手术安全核查执行中的应用

    2010年卫生部出台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明确规范了参与手术三方(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职责和流程,以保障手术过程中正确的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由于手术患者的上肢已被固定,且有剖腹单覆盖在,手术室护士对腕带的再次核查有一定困难.我们研制了可伸缩腕用于手术患者切皮前的核查.现报介绍如下.1 设计与应用1.1 设计可伸缩医用腕带,包括带体和记录区;记录区分为第一记录区和第二记录区;第一记录区和第二记录区所在带体通过可伸缩弹性体连接.见图1.

    作者:孙建华;蒋永红;邵六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引导式八步操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功能锻炼有效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引导式八步操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功能锻炼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8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引导式八步操干预,观察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及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6个月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进行引导式八步操干预后,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引导式八步操有利于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功能锻炼有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陈奇鸿;陈凌群;龚芬芳;陈木花;陈秀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疗效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收集的9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仪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盆底肌力,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统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产妇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静态盆底肌张力、焦虑、抑郁状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产妇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静态盆底肌张力、焦虑、抑郁状况较对照组产妇比较,改善情况更加明显,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袁光辉;潘思安;包正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基于病友之家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索病友之家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邀请其加入病友之家,参与一系列活动.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jor adverse ca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MACCE的发生率、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病友之家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降低患者MACCE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作者:仲罕婷;陈蕊;刘君;张文杰;严金川;顾海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咀嚼运动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咀嚼运动对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90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腹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进行咀嚼运动可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欢;吕桂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行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的颅内感染患者实施护理综合性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9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术联合鞘内注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护理综合性干预措施.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所选19例患者,治愈1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例.结论 行侧脑室腰大池双向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患者效果显著,配合护理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晨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营养跟踪评估记录单在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营养跟踪评估记录单在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跟踪评估记录单指导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变化、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治疗中断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3周,两组患者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周,观察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TP及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中断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且总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据营养跟踪评估记录单指导鼻咽癌放化疗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放化疗耐受性.

    作者:潘冬梅;廖金莲;韦榕飒;卢佳美;汤秋明;李淑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重症科室培训护士现实性休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改善和降低重症科室培训护士现实性休克发生率的管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5月我院的40名培训护士发生现实性休克的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并进行干预后效果评估.结果 实施对策管理后,培训护士在现实性休克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工作质量及效率等各方面较前均有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策管理使培训护士的现实性休克得到明显改善,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并使辞职率明显下降.

    作者:周婷;洪莉;刘丽丽;姜继芳;唐慧娴;尚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对管腔器械清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720件妇科人流吸引头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常用清洗方法清洗(手工预处理加超声波清洗加全自动喷淋清洗机清洗),试验1组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试验2组采用手工预处理并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用目测及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潜血红蛋白检测和95%酒精检测方法,检测三组清洗质量并将结果作比较.结果 三组清洗方法均可用于管腔类器械清洗,但试验1组、试验2组单人批量处置器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类器械清洗效果有保证,且手工操作步骤少,所需清洗时间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方法.

    作者:郑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新型约束背心及护膝的设计及应用

    临床上对病人进行约束时,手腕、足踝部的约束对一些狂躁的病人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必须对其肩部、膝部进行约束.传统的约束方法是采用床单对角折叠加棉垫进行约束.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带会随着病人的扭动而下滑,直接影响病人腋部的血液循环;且约束部位放置的棉垫也容易因病人的躁动而脱落;同时,由于床单不够长,也容易滑脱.另外,用床单将病人绑在床上,病人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为了更好地对狂躁的病人进行约束,我们设计了“新型约束背心及护膝”,使患者更加安全、舒适,维护患者的尊严,使家属心理上得以安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琴;孙兰珍;奚玲;王小兰;吴燕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应用ROC曲线确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的界值

    目的 应用ROC曲线确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得分的佳界值,预测母乳喂养行为的不足人群,为尽早实施母乳喂养的支持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方法 选取2016年1-4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在妊娠36周至分娩前、产后48~72 h分别进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ESE)的测定,根据产后2个月的喂养方式绘制ROC曲线,从而确定佳界值.结果 妊娠36周的BSES分值和分娩后48~72 h的BSES分值ROC曲线下有效面积分别为0.709和0.701;在妊娠36周至分娩前测量的佳界值为100.5;在产后48~72 h测量的佳界值为100(P<0.05).结论 妊娠36周的和分娩后48~72 h两个时间点的BSES分值对预测产后的母乳喂养行为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可将测量时间提前到妊娠36周至分娩前时这一区间,提供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改善母乳喂养行为.同时加强对得分小于100分的人群的实绝护理干预,以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持续时间.

    作者:周晖;王义婷;王新雅;田莹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性结果指标的监测

    目的 通过监测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性结果的相关指标,有效识别并控制护理风险,提高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质量.方法 确立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性结果指标,并应用于临床,收集季度和年度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2015年收治的67例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梗阻5例,发生率7.46%;2014年收治的59例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梗阻9例,发生率15.25%.通过监测有效地控制了护理风险,降低了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结论 监测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性结果指标,能有效降低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为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提供参照性信息.

    作者:徐冬梅;杨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医—护—患沙龙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医—护—患沙龙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患沙龙模式,包括电话跟踪、家庭上门访视、医生门诊随访、患者联谊会等;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评估两组患者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等指标.结果 采用医—护—患沙龙模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指标均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沙龙模式有助于稳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加强自我护理行为.

    作者:杨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的2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22例患者共行内镜下气囊扩张23次,其中1例患者扩张2次,一个月后随访21例,1例失访.术后均无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随访8个月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的特点.术前评估充分、准备完善,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罗璐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健腰导引十二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自编健腰导引十二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应用JOA评分、ODI评分进行护理前后效果评价.结果 两组术后两周JOA、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6周、12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能够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戴金花;陆静波;张孝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风湿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

    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7-12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 经心脏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服药依从性.

    作者:谢贵华;杨静;张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在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在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30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报警组、滴泵组和空白组.报警组将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安装在一次性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上方,并设定滴速;滴泵组将使用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液,空白组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手工调节滴速,比较三组患者残留量、滴速误差、滴空后补液更换时间和堵塞现象.结果 三组患者之间残留量、滴速误差、滴空后补液更换时间和堵塞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警组与滴泵组在补液滴空后更换所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报警组优于滴泵组;报警组与滴泵组在残留量、滴速误差、滴空后堵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效果一样.结论 采用前置型输液报警器,可减少补液的残留量、降低滴速误差率、减少补液滴空后更换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作者:李红;白联缔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方案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硕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方案设置的建议.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采用便利抽样,对全国部分省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50名、专科护士250名和护理专家50名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型硕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对并轨培养方案中的生源要求、学制、导师制、专业方向设置、学位授予条件设置方法的倾向和建议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的部分培养环节存在差异,求同存异是实现两者并轨培养的关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与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并轨,并轨培养模式可先在部分院校试行,与现行培养模式共存.

    作者:李熹雯;杨美芳;钟清玲;唐龙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头面颈部烧伤患者枕芯细菌污染的调查及消毒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头面颈部烧伤患者枕芯的细菌污染状况及采用臭氧消毒机干预的消毒效果.方法 对40例符合头面颈部Ⅱ~Ⅲ.烧伤诊断患者的枕芯进行微生物学采样、细菌定量和菌种鉴定的检测.按照临床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曝晒,观察两组枕芯细菌污染程度、细菌种类、创面感染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枕芯入院时、入院后3d、5d、10d、15d、20 d、出院时在细菌的污染率及菌种分布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面颈部烧伤患者的枕芯入院时已存在较严重的污染,且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细菌量与菌种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臭氧消毒机对枕芯进行干预性的消毒具有较好的效果,可降低头面颈部患者创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毛媛;方贵蓉;朱芸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