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黄国伟;梁敏仪;罗健敏;郭跃文

关键词:交叉捆绑缝合术,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产科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24例).研究组采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180,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97、4.749、5.425,均 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32 ± 0.81)天,显著高于研究组(5.60 ± 0.70)天(t=3.670,P<0.05);研究组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有宫腔粘连和子宫肌层坏死各1例.结论 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定坤丹对复苏周期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定坤丹对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于西京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121个周期,按内膜准备过程中是否使用定坤丹分为两组:A组:补佳乐+芬吗通+定坤丹(67个周期),B组:补佳乐+芬吗通(5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复苏周期数、移植胚胎数、基础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激素(E2)、泌乳素(PRL)、睾酮(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16~1.75,均P>0.05),A组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B组(t=2.58,P<0.05).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3、0.31,均P>0.05),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日P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76、0.89,均P>0.05),A组患者中B型子宫内膜比率高于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χ2=4.47,P>0.05),且移植日E2水平高于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t=0.47,P>0.05).结论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添加定坤丹对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无显著影响,但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移植日E2的水平和B型子宫内膜的比例.

    作者:周冬梅;滑玮;黄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症肺炎患儿315例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细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31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痰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15例患儿中,检出明确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71.71% ) ,革兰阳性球菌46株(22.44%).检出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6株(27.32%),肺炎克雷伯菌38株(18.54% ) ,铜绿假单胞菌19株(9.27%),肺炎链球菌18株(8.78% ) ,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7.32% ) .药物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低19.80%)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低16.21%) ;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 、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低60.7%),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度无耐药性.结论 婴幼儿重症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经验首选用药.

    作者:王惠霞;武万良;王维娟;成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生菌对重症肺部感染儿童血糖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益生菌对重症肺部感染儿童血糖水平的影响,评价其在稳定重症肺部感染患儿血糖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台州市妇幼保健院的60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源性给予益生菌治疗,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及D-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入组当天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治疗10天后,与入组当天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水平(t值分别为8.90、5.25)、高波动比例(χ2值分别为17.33、4.44)、胰岛素水平(t值分别为8.49、5.61)均较入组当天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浆D -乳酸水平实验组下降明显(t=3.42,P<0.05),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D -乳酸浓度(t=3.93)、血糖水平(t=5.28)和高波动比例(χ2=4.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重症肺部感染儿童用益生菌可显著加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并稳定血糖水平,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洪燕;阮桂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妊娠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86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4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32例均为阴道分娩,分析双胎妊娠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孕周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窒息率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是双胎妊娠产妇中发生高的并发症(38.37%),其次为子痫前期-子痫(16.28%),脐带脱垂的发生率低(1.16%);孕31~33+6周的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均高,其余依次为孕34~36+6周和孕周≥3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4、15.47,均 P<0.01);两组双胎新生儿中,对照组第二胎新生儿的窒息率均显著高于该组第一胎及研究组的第二胎的窒息率(χ2值分别为5.38、6.72,均 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2.5kg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结论 早产是双胎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子宫下段剖宫产能显著降低双胎新生儿的窒息率,有利于改善双胎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利;杜景云;李怀芳;汪义泳;尹佳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8+CIK细胞表面NKG2D及TCR抗原识别受体的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CD8+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亚群表面T细胞受体(TCR)和NKG2D(即CD314)抗原识别受体在发挥抗肿瘤特别是卵巢癌免疫效应中的功能.方法 CIK细胞由卵巢癌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制备而成,采用磁性细胞分选(MACS)技术从培养1周的CIK细胞中富集CD8+亚群并继续培养扩增,获得高度均质性的CD8+CIK细胞后进行表型检测.将CD8+CIK细胞分别在CD3抗体和NKG2D抗体包被的培养板中进行培养,以CD137为CD8+CIK细胞激活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37表达,评估CD8+CIK细胞的激活状况.并检测经CD3抗体、NKG2D抗体刺激或与红白血病细胞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分子(MIC)A/B+K562细胞共培养对CD8+CIK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选用 K562细胞作为 CD8+CIK 细胞作用的靶细胞,应用 NKG2D 抗体阻断 NKG2D与MICA/B相互作用,测试激活的CD8+CIK细胞在NKG2D阻断状态下对靶细胞K562的杀伤能力.结果 TCR能够提供CD8+CIK细胞的激活信号,而NKG2D不具备该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细胞占24.2%,该细胞群中 NKG2D阳性率为16.3%.CIK培养后CD8+细胞比例增至88.1%,这些CD8+CIK细胞均表达NKG2D,但其中仍含10% 左右的CD8-细胞;CD3抗体组中CD137阳性率为88.8%;CD3抗体刺激后24h,约50% 的CD8+CIK细胞呈IFN-γ染色阳性,而NKG2D抗体刺激后,IFN-γ阳性率(4.8% 和5.6%)高于对照组(2.9%),但明显低于CD3抗体;CD8+CIK细胞经CD3抗体刺激24h后IFN-γ检测阳性率为41.9%,但与K562细胞按1:1比例共培养后阳性率仅为0.5%.CD8+CI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杀伤功能,即能够以HLA非限制的方式杀伤靶细胞.而在CD3-TCR复合物激活的CD8+CIK细胞上阻断NKG2D与 MICA/B相互作用后,CD8+CIK细胞杀伤活性受到抑制.结论 CD8+CIK细胞的激活主要通过CD3-TCR受体复合物,而非通过NKG2D受体.CD8+CIK细胞的NKG2D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以介导 HLA非限制的抗癌功能,但NKG2D受体的此种作用比较有限.

    作者:王耀玲;刘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199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文献.应用Rev 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将15个研究结果加权合并,累计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者903例,阴性者36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7.38,95% CI:4.41~12.36)、早产(OR=4.17,95% CI:3.14~5.54)、低出生体重儿(OR=4.12,95% CI:2.92~5.80)、新生儿肺炎(OR=8.07,95% CI:4.52~14.41)、新生儿结膜炎(OR=26.69,95% CI:9.07~78.49)、新生儿感染(OR=22.58,95% CI:11.45~44.56)、产褥病率(OR=5.58,95% CI:2.90~10.76)和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目前国内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一定关系,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治疗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药物流产的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抽签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囊排出后6h内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妇康丸,对照组患者不用药,观察病情,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89.58%,阴道少量出血率为72.92%,阴道出血时间为(7.06 ± 1.01)d,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75.00%,阴道少量出血率为41.67%,阴道出血时间为(12.14 ± 1.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262、9.519、14.484,均 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药物流产并发症发生率为4.1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能够促进子宫复旧,有效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并能预防药物流产并发症.

    作者:梁菲;宋艳;王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孕中晚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

    目的 探索孕中晚期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对母亲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按孕中晚期是否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将研究对象(n=600)分为复合维生素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早产发生率的差异,以分层卡方检验分析复合维生素补充对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初步探索了复合维生素补充影响早产发生风险的机制.结果 复合维生素组孕妇早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6.636,P<0.01);孕中晚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可降低早产发生风险(OR=0.246,95% CI:0.138~0.439);复合维生素组孕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 -3.964、3.552,均 P<0.01).结论 孕中晚期复合维生素补充是早产的保护性因子;复合维生素可提升孕妇外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计数,从而可能通过改善血液环境达到降低早产发生风险的作用.

    作者:侯晓静;吴莉萍;张蓉蓉;王志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反加疗法在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联合GnRH-α和替勃龙治疗的探讨

    目的 研究反加疗法在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患者83例,分为两组,A组48例为GnRH-α组,B组35例为GnRH-α+替勃龙组.检测A、B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并记录各组术后3个月改良Kupperma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的FSH、E2水平和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4.21、5.07,均 P<0.05);A组中年龄>35岁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BGP水平和术前相比显著升高(t=3.81,P<0.05),年龄≤35岁的患者和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t=0.81,P>0.05),B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和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76、0.62,均P>0.05).A、B两组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血清E2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t=2.83,P<0.05);血清FSH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t=2.68,P<0.05);术后3个月,Kupperman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t=3.99,P<0.05);VAS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53,P>0.05).结论 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GnRH-α治疗时,予以替勃龙反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使用GnRH-α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保护骨量,尤其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苏悦;顾扬;黄永生;尹香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山市儿科医务人员对孤独症认识度的调查

    目的 调查中山市医护人员对孤独症的认识,为更好地发现和管理此类患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包括参与人员的一般情况(医院等级、职业方向医生/护士、工作年限、职称、年龄)、儿童孤独症相关知识(症状学、起病年龄、病因学、治疗学)和首选转诊医生对象.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将中山市医院分为基层、一甲、二甲、三甲4个层次抽取,医院指定负责人联系专科医生解答问卷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并监视儿科和儿童保健的全体医护工作者闭卷完成.结果 调查共抽取10家医院,共273名医护人员参与.常见症状通过率:症状2为25.6%、症状3为31.9%、症状5为55.2%、症状11为54.1%、症状16为58.5%(相对偏低),症状14为69.6%,其余条目通过率均>70%.起病年龄认为在0~3岁的医护人员占45.2%,4~6岁的占42.9%,7~12岁的占9.7%,12岁以上的占2.3%;病因学24.2% 的医护人员认为与经常看电视有关,61.3% 认为与家人没时间管有关,46.5% 认为与遗传有关,80.7% 认为不明确,60.2% 认为是脑功能发育异常.治疗方法中94.5% 的医护人员认为无特效药, 98.5% 认为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各项治疗方法的选择均在85% 以上;首选转诊医生对象:61.8% 的医护人员认为选儿童心理专科医生,20.1% 选普通儿科医生,7.6% 选精神科医生,4.5% 选特殊教育人员,4.2% 选神经科医生,1.8% 选康复科医生.结论 医护人员对孤独症的病因学、症状学、治疗方法有基本认识,对起病年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员能及时将患儿转诊到儿童心理专科诊治,但仍需要加强对起病年龄、语言发育异常、刻板行为表现的认识,加强和相关兄弟科室的合作交流.

    作者:顾莉萍;叶春红;何淑华;邓成;廖艳;吴巧珍;何婉懿;韦婉俭;高建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浏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妊娠期甲减或者亚临床甲减患者共120例(甲减组50例,亚临床甲减组70例),并收集甲功正常的对照组50例,记录年龄、孕周、妊娠次数、合并症和以往流产史等并进行统计、归纳,分析这几种因素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关系.结果 ①甲减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t=8.52,P<0.04);亚甲减组与其他两组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73,P>0.05);甲减组初产妇例数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20,P<0.05);亚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70,P>0.05);三组之间孕周无显著性差异(F=0.85,P>0.05);②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低下有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4.029、2.3274,均 P<0.05).结论 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是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对具有两种危险因素的妊娠妇女尽早做甲状腺功能筛查.

    作者:杨小燕;文丽;张桂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交流能力及想象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交流能力及想象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儿保科收治的儿童孤独症49例,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5例,前者接受常规综合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加沙盘游戏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发展状况、特征性症状改善情况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不爱讲话、缺乏主动语言、不理解指令、主动回避眼光接触、缺乏想象性游戏、缺乏模仿性动作、完全依赖他人照顾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24.747,均P<0.05),在词汇量少、混用、不与外人交往、注意力涣散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2、3.432、1.647,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人际关系、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等13项中的评分及CARS总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1~19.437,均 P<0.05),而在情感反应、总体印象及智力水平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84、1.768、0.853,均P>0.05).结论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技术,可有效改善其交流能力及想象力.

    作者:刘桂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对复发流产相关因子的研究

    目的 探讨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7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7例,试验组给予其丈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黄体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黄体酮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12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 -8(IL-8)、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调节蛋白(RANTES)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9、0.284、0.984、0.909,均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t=6.268,P<0.05),IL-8、IL-4、RANTES因子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36,6.137,4.210,均 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试验组的封闭抗体(BA)阳转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χ2值分别为8.339、48.512,均 P<0.05);试验组的妊娠成功率、活胎分娩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540、4.535,均P<0.05).结论 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效果显著,同时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

    作者:曹井贺;杨爱军;位玲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840例矮身材儿童骨龄分析

    目的 研究矮身材儿童骨龄发育情况,为确诊矮身材病因及治疗效果提供证据.方法 对2007年1月至4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的840例矮身材儿童骨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童和女童的骨龄与体质量指数、年龄、体重、身高均呈正相关(男:r值分别为0.43、0.96、0.87、0.96;女:r值分别为0.33、0.96、0.87、0.96,均 P<0.01);矮身材患儿平均骨龄落后于平均年龄.女童骨龄落后191例(48.97%),其中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者56例(14.36%),骨龄提前者7例(17.94%),其中提前于实际年龄2岁者1例(0.25%);男童骨龄落后254例(56.44%),其中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者88例(19.56%),骨龄提前者4例(89.00%),其中提前于实际年龄2岁者为0例.结论 骨龄对矮身材儿童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婷;郑荣秀;刘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胎和双胎妊娠女性盆底肌形态特征的三维超声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单胎和双胎妊娠女性盆底肌形态特征的三维盆底超声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丽水市中医院检查的96例妊娠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50例单胎妊娠者设为对照组,46例双胎妊娠者设为研究组,均予以晚孕期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盆底肌收缩,Valsalva动作及静息状态下的冠状径、矢状径及肛提裂孔面积.结果 两组Valsalva动作状态下冠状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746,P>0.05),研究组盆底肌收缩、静息状态下冠状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078、24.679,均 P<0.01).两组孕妇盆底肌收缩、Valsalva动作及静息状态下矢状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354、0.691、0.132,均 P>0.05).研究组在Valsalva动作、盆底肌收缩及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148、6.534、8.379,均 P<0.05).结论 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显示,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者在盆底肌形态方面具显著性差异,双胎妊娠女性骨盆变化更大.

    作者:金晓可;陈丽婷;叶咏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儿童胰岛素皮下注射及胰岛素泵治疗方法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 评价糖尿病儿童胰岛素皮下注射及胰岛素泵治疗方法的药物经济学.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儿童7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观察两组儿童血糖水平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经济学指标(成本 -效果比、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100.000%,高于对照组的8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0,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4.621 ± 1.402)d、住院时间(6.312 ± 1.454)d、胰岛素用量(24.614 ± 5.307)U/d、胰岛素费用(73.382 ± 3.573)元、成本效果敏感度(0.732 ± 0.042)、低血糖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7.929 ± 2.671)d、(10.043 ± 2.113)d、(37.135 ± 8.112)U/d、(103.284 ± 5.109)元、1.223 ± 0.064、10.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20、3.194、3.005、3.548、3.002,χ2=4.000,均 P<0.05).结论 糖尿病儿童应用胰岛素泵治疗优于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疗效显著、安全、经济,利于平衡疗效与成本间关系,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建议优先使用.

    作者:王建军;赵德运;张剑霄;刘玲;刘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产科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24例).研究组采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180,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97、4.749、5.425,均 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32 ± 0.81)天,显著高于研究组(5.60 ± 0.70)天(t=3.670,P<0.05);研究组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有宫腔粘连和子宫肌层坏死各1例.结论 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伟;梁敏仪;罗健敏;郭跃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染色体微阵列联合核型分析在NT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研究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联合核型分析对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病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孕11~13+6周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患者(NT ≥2.5mm)51例,行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获取胎儿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检测,联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结果 51例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1例,阳性率21.57%,SNP异常20例,阳性率39.22%.SNP异常而核型检测正常10例,其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3例,临床意义不明的CNV 5例,可能良性CNV 2例.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SN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05).颈项透明层增厚合并超声其他异常、终止妊娠胎儿的SNP异常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8,24.32,均 P<0.05).结论 对NT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采用染色体核型+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模式,能覆盖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敏;王昊;毛爱芬;张艳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市安琪儿妇产医院产检的72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GDM组123例和对照组606例,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并分析GDM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8、2.87、2.99,均 P<0.05),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26,P<0.05),而孕期服用维生素D和坚持每天走步运动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9.69、28.51,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35岁)、孕前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9、4.59、6.36、2.45,均 P<0.05),孕期服用维生素D、坚持每天走步运动是GDM 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8、0.47,均 P<0.05).结论 高龄、孕前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服用维生素D、坚持每天走步运动是其保护因素,产科医生应该重视相关因素,以预防和减少不良结局.

    作者:常姣娥;张芳;陈佳妮;杨勉蓉;苟文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青年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其分子分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与其分子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14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青年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钼靶X线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子分型间的关系.结果 青年乳腺癌免疫组化分子分型常见为Luminal B型(58/145,40.00%),其次分别为三阴性(32/145,22.06%)、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9/145,20.00%)和Luminal A型(26/145,17.94%).Luminal B型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肿块伴钙化(28/58,48.28%)(χ2=23.997,P<0.01),钙化X线特征多表现为线样及节段样分布(17/33,51.52%)(χ2=13.165,P<0.01).三阴性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边缘光滑(18/26,69.23%)(χ2=26.247,P<0.01)的单纯肿块(25/32,78.13%)(χ2=33.617,P<0.01),肿块直径多>5cm(16/26,61.54%)(χ2=10.664,P<0.05).HER-2过表达型常见的X表现为单纯钙化(16/29,55.17%)(χ2= 25.948,P<0.01),钙化 X线特征多表现为簇状钙化(13/22,59.09%)(χ2=17.803,P<0.01).Luminal A型乳腺癌常见的X表现为边缘毛刺征的肿块(9/15,60.00%)(χ2=21.234,P<0.01).结论 青年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分子分型间有一定的关系,能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涛;闵智乾;刘辉;周理乾;黄范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