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梁菲;宋艳;王瑜

关键词:药物流产, 妇康丸, 阴道出血时间, 完全流产率, 阴道出血量
摘要: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治疗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药物流产的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抽签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囊排出后6h内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妇康丸,对照组患者不用药,观察病情,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89.58%,阴道少量出血率为72.92%,阴道出血时间为(7.06 ± 1.01)d,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75.00%,阴道少量出血率为41.67%,阴道出血时间为(12.14 ± 1.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262、9.519、14.484,均 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药物流产并发症发生率为4.1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能够促进子宫复旧,有效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并能预防药物流产并发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60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孕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宫缩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t值分别为-32.817、-47.221,均 P<0.001).观察组中患者总出血量>1L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8.9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χ2=45.972,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明显,止血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音力;李彩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子痫前期孕妇血尿酸及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包括早发型、晚发型及重度、轻度的子痫前期孕妇的血尿酸并探讨其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桐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至2017年期间收治的100例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根据孕妇的发病孕周,将孕妇分为早发型组(48例)、晚发型组(52例);根据孕妇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将孕妇分为重度组(57例)、轻度组(43例).观察并记录孕妇分娩前1个月病情严重血尿酸水平;妊娠后母体结局,包括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如胸腹腔积液、严重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围生儿结局如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 早发型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型患者(t=7.400,P<0.05),重度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患者(t=6.660,P<0.05).将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血尿酸>357μmol/L组和血尿酸≤357μmol/L组,血尿酸>357μmol/L组子痫前期妊娠母体结局妊娠并发症、胸腹腔积液、严重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357μmol/L组(χ2值分别为10.191、11.213、17.735、12.452、18.443、9.436,均 P<0.05).血尿酸>357μmol/L组子痫前期妊娠围生儿医源性早产、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357μmoL/组(χ2值分别为11.211、15.912、15.561、9.434、10.194,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对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胸腹腔积液、严重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有重要预测作用(OR值为1.008~1.027,均 P<0.05).血尿酸水平对医源性早产、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有重要预测作用(OR值为1.008~1.015,均P<0.05).约登指数高的界值确定血清中血尿酸测定胸腹腔积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医源性早产、新生儿窒息和多个妊娠并发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5.31%、76.50%、80.03%、75.03%、91.70% 和92.89%,特异度分别为69.10%、64.62%、76.54%、72.64%、61.56% 和74.94%.子痫前期孕妇不良母胎和围生儿结局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3, P=0.000).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引发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而不同类型的子痫前期孕妇的血尿酸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孕妇的血尿酸水平预估可能出现的妊娠结局,并对妊娠时机的终止适时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与广泛推行.

    作者:陈晓炎;潘惠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F-κB和pAKT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细胞核因子-kappaB(NF-κB)、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收集的82例卵巢上皮性癌标本(卵巢癌组)、4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织标本(良性组)、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NF-κB、pAKT 蛋白的表达程度,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的NF-κB、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66%、69.51%,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 NF-κB、pAKT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22.50%,正常卵巢组织中 NF-κB、pAKT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0.00%,卵巢癌组织中的NF-κB、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的卵巢组织(χ2值分别为26.581、27.765,均 P<0.05);Ⅲ期+ Ⅳ期卵巢癌组织、低分化卵巢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的NF-κB、pAKT 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Ⅰ期+ Ⅱ期、高+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χ2=5.061~26.888,均 P<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NF-κB、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升高,并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路晓琳;成艳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民族大一新生青少年人格障碍筛查

    目的 了解中国多民族大一新生的人格障碍分布、严重程度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9月在北京某高校,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2014年新入学的2823名大一新生.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作为人格障碍筛查工具,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一般情况.结果 多民族大一新生PDQ-4总分为(23.34±10.44);分量表分值中,分裂型(t=15.46,P=0.000)、偏执型(t=12.49,P=0.000)、依赖型(t=6.69,P=0.000)、表演型(t=12.92,P=0.000)、边缘型(t=2.83,P=0.005)分值高于普通人群,且差异有显著性.总体人格障碍阳性检出率为25.67%(666),检出率高的前三项是强迫型44.29%(1149)、回避型31.84%(826)和偏执型30.30%(786),低是边缘型5.74%(149).男性总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6.42, P=0.011);男性在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和反社会型的检出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12.61、4.79、27.85、17.19、75.48,均P<0.05);女性回避型检出率高于男性(χ2=17.65,P<0.05);偏执型检出率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χ2=4.76,P=0.029),表演型检出率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χ2=5.75,P=0.016),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在中国大一新生、不同民族和男性是人格障碍发生的重点人群,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研究,在人格尚未终形成的关键时期减少人格障碍的发生,避免后续影响.

    作者:罗晓敏;郑睿敏;陈静宜;吴久玲;孙文墅;陈瑛;马兰;王淑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CP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IL-18、TNF-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血小板(PLT)、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90例ICP患者纳入本研究,作为实验组,并以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 FIB、D-D、PLT、IL-18、TNF-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孕妇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5、10.04、7.35、16.22、20.45,均 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的FIB、D-D均明显较高,而PLT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4、12.73、18.62,均 P<0.01).另外,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PT)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91、1.65,均P>0.05).实验组产妇的IL-12、IL-1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0.29、48.76、29.93,均 P<0.01);实验组孕妇早产、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13、19.74、4.81、5.71、4.06,均P<0.05).结论 ICP患者的血液明显高黏、高凝,且炎症因子高表达,与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陈雅娟;陈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对复发流产相关因子的研究

    目的 探讨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7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7例,试验组给予其丈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黄体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黄体酮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12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 -8(IL-8)、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调节蛋白(RANTES)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9、0.284、0.984、0.909,均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t=6.268,P<0.05),IL-8、IL-4、RANTES因子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36,6.137,4.210,均 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试验组的封闭抗体(BA)阳转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χ2值分别为8.339、48.512,均 P<0.05);试验组的妊娠成功率、活胎分娩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540、4.535,均P<0.05).结论 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效果显著,同时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

    作者:曹井贺;杨爱军;位玲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8+CIK细胞表面NKG2D及TCR抗原识别受体的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CD8+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亚群表面T细胞受体(TCR)和NKG2D(即CD314)抗原识别受体在发挥抗肿瘤特别是卵巢癌免疫效应中的功能.方法 CIK细胞由卵巢癌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制备而成,采用磁性细胞分选(MACS)技术从培养1周的CIK细胞中富集CD8+亚群并继续培养扩增,获得高度均质性的CD8+CIK细胞后进行表型检测.将CD8+CIK细胞分别在CD3抗体和NKG2D抗体包被的培养板中进行培养,以CD137为CD8+CIK细胞激活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37表达,评估CD8+CIK细胞的激活状况.并检测经CD3抗体、NKG2D抗体刺激或与红白血病细胞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分子(MIC)A/B+K562细胞共培养对CD8+CIK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选用 K562细胞作为 CD8+CIK 细胞作用的靶细胞,应用 NKG2D 抗体阻断 NKG2D与MICA/B相互作用,测试激活的CD8+CIK细胞在NKG2D阻断状态下对靶细胞K562的杀伤能力.结果 TCR能够提供CD8+CIK细胞的激活信号,而NKG2D不具备该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细胞占24.2%,该细胞群中 NKG2D阳性率为16.3%.CIK培养后CD8+细胞比例增至88.1%,这些CD8+CIK细胞均表达NKG2D,但其中仍含10% 左右的CD8-细胞;CD3抗体组中CD137阳性率为88.8%;CD3抗体刺激后24h,约50% 的CD8+CIK细胞呈IFN-γ染色阳性,而NKG2D抗体刺激后,IFN-γ阳性率(4.8% 和5.6%)高于对照组(2.9%),但明显低于CD3抗体;CD8+CIK细胞经CD3抗体刺激24h后IFN-γ检测阳性率为41.9%,但与K562细胞按1:1比例共培养后阳性率仅为0.5%.CD8+CI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杀伤功能,即能够以HLA非限制的方式杀伤靶细胞.而在CD3-TCR复合物激活的CD8+CIK细胞上阻断NKG2D与 MICA/B相互作用后,CD8+CIK细胞杀伤活性受到抑制.结论 CD8+CIK细胞的激活主要通过CD3-TCR受体复合物,而非通过NKG2D受体.CD8+CIK细胞的NKG2D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以介导 HLA非限制的抗癌功能,但NKG2D受体的此种作用比较有限.

    作者:王耀玲;刘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GDM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及影响因素问卷,于2017年10月至12月,对就诊于北京地区5家公立医院产科的158例GDM 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GDM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定期产检7分、膳食控制(46.38±10.64)分、药物治疗(8.16±3.49)分、体重管理(7.85±4.44)分、血糖监测(11.29±5.42)分、运动管理(16.66±7.34)分.多元回归显示文化程度、本次受孕方式、焦虑、自我效能、疾病知识可以解释饮食自我管理总变异的31.01%;受孕方式、社会支持可以解释运动自我管理总变异的5.54%.孕期工作状态、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住院控糖经历、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疾病知识解释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总变异的15.64%.年龄、孕期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焦虑、疾病知识可以解释体重自我管理总变异的11.71%;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控糖经历、疾病知识可以解释遵医嘱服药自我管理总变异的50.33%.结论 G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不是很理想.定期复查自我管理好,运动自我管理差.疾病知识、家庭收入、住院控糖经历、孕期工作状态及社会支持是影响G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

    作者:沈亚平;马良坤;赵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疗政府机构制定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1.1±4.3)岁;84.2% 的调查者已婚.对治疗前后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发现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疾病症状得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各项得分(t值分别为1.85、2.12、2.87、3.75,均P<0.05).对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居住情况对其有影响(χ2值分别为12.34、13.23、21.20、19.21,均P<0.05).结论 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低收入、活动状态差、无医保和晚期患者的干预及心理辅导,做好预防和有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芳;张伟华;王媛;梁秀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市安琪儿妇产医院产检的72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GDM组123例和对照组606例,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并分析GDM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8、2.87、2.99,均 P<0.05),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26,P<0.05),而孕期服用维生素D和坚持每天走步运动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9.69、28.51,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35岁)、孕前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9、4.59、6.36、2.45,均 P<0.05),孕期服用维生素D、坚持每天走步运动是GDM 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8、0.47,均 P<0.05).结论 高龄、孕前超重、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服用维生素D、坚持每天走步运动是其保护因素,产科医生应该重视相关因素,以预防和减少不良结局.

    作者:常姣娥;张芳;陈佳妮;杨勉蓉;苟文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镇痛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镇痛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120例择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镇痛,B组给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C组给予罗哌卡因胸部神经阻滞,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NK)和 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3组患者术后3h、6h、12h和24h的疼痛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10.119、9.925、14.237、14.756,均 P<0.05).术前3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138、0.263、0.916、0.085,均 P>0.05);术后3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水平具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4.278、6.461、13.734、6.581,均 P<0.05).结论 胸部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的镇痛效果优异,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和胸部神经阻滞两种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郎宏杰;林素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WI对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的研究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的价值.方法 对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宫颈癌5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DWI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结果 MRI平扫与MRI平扫联合DWI对宫颈癌诊断价值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803、0.309、0.712、0.826,均P>0.05),MRI增强扫描联合DWI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MRI平扫(χ2值分别为3.736、3.791、3.939,均 P<0.05),MRI平扫联合DWI与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对宫颈癌诊断价值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358、1.640、1.448、0.528,均 P>0.05).不同检查方法对于宫颈癌不同分期诊断符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145、4.482、3.741,均P>0.05),但MRI平扫符合率低,MRI增强扫描联合DWI符合率高.MRI平扫检出转移淋巴结57个(68.67%),MRI平扫联合DWI检出转移淋巴结62个(74.70%),MRI增强扫描联合DWI检出转移淋巴结77个(92.77%),3种检查方法对于转移淋巴结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5.580,P=0.000).结论 DWI对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尤其适合于早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营;刘健;朱建忠;闫呈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妊娠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86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4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32例均为阴道分娩,分析双胎妊娠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孕周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窒息率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是双胎妊娠产妇中发生高的并发症(38.37%),其次为子痫前期-子痫(16.28%),脐带脱垂的发生率低(1.16%);孕31~33+6周的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均高,其余依次为孕34~36+6周和孕周≥3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4、15.47,均 P<0.01);两组双胎新生儿中,对照组第二胎新生儿的窒息率均显著高于该组第一胎及研究组的第二胎的窒息率(χ2值分别为5.38、6.72,均 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2.5kg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结论 早产是双胎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子宫下段剖宫产能显著降低双胎新生儿的窒息率,有利于改善双胎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利;杜景云;李怀芳;汪义泳;尹佳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反加疗法在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联合GnRH-α和替勃龙治疗的探讨

    目的 研究反加疗法在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患者83例,分为两组,A组48例为GnRH-α组,B组35例为GnRH-α+替勃龙组.检测A、B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并记录各组术后3个月改良Kupperma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的FSH、E2水平和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4.21、5.07,均 P<0.05);A组中年龄>35岁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BGP水平和术前相比显著升高(t=3.81,P<0.05),年龄≤35岁的患者和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t=0.81,P>0.05),B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和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76、0.62,均P>0.05).A、B两组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血清E2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t=2.83,P<0.05);血清FSH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t=2.68,P<0.05);术后3个月,Kupperman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t=3.99,P<0.05);VAS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53,P>0.05).结论 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GnRH-α治疗时,予以替勃龙反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使用GnRH-α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保护骨量,尤其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苏悦;顾扬;黄永生;尹香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交流能力及想象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交流能力及想象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儿保科收治的儿童孤独症49例,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5例,前者接受常规综合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加沙盘游戏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发展状况、特征性症状改善情况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不爱讲话、缺乏主动语言、不理解指令、主动回避眼光接触、缺乏想象性游戏、缺乏模仿性动作、完全依赖他人照顾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24.747,均P<0.05),在词汇量少、混用、不与外人交往、注意力涣散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2、3.432、1.647,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人际关系、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等13项中的评分及CARS总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1~19.437,均 P<0.05),而在情感反应、总体印象及智力水平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84、1.768、0.853,均P>0.05).结论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技术,可有效改善其交流能力及想象力.

    作者:刘桂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对甲状腺功能与Hb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干预癫痫患儿后甲状腺功能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台州市立医院门诊和住院单独服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干预的癫痫患儿55例为癫痫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对象甲状腺功能及 Hb相关指标.结果 癫痫组患儿治疗后1年总甲状腺素(T4)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后1年比较q=3.040,P<0.05;治疗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t=-2.010,P<0.05.癫痫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年的血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提示患儿治疗前水平低于治疗后6个月(q=4.525,P<0.05);治疗前水平高于治疗后1年水平(q=7.361,P<0.05),治疗后6个月水平也高于治疗后1年水平(q=2.836,P<0.05).癫痫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年的血清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提示治疗前水平低于治疗后6个月(q=4.265,P<0.05);治疗前水平高于治疗后1年水平(q=2.992,P<0.05).治疗后1年Hb水平与 T4呈正相关(rs=0.27,P<0.05).血药浓度≥50μg/mL的患儿治疗1年随访T4水平与Hb水平呈正相关(rs=0.33,P<0.05);年龄<7岁的患儿T4水平与Hb水平也呈正相关(rs=0.36,P<0.05).结论 丙戊酸钠治疗后癫痫患儿的甲状腺功能略有减低,且Hb水平也出现相应轻微减低;同时血药浓度高和年龄小的患儿更应关注其甲状腺功能状态以及 Hb、血清铁水平.

    作者:苏群燕;王英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症肺炎患儿315例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细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31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痰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15例患儿中,检出明确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71.71% ) ,革兰阳性球菌46株(22.44%).检出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6株(27.32%),肺炎克雷伯菌38株(18.54% ) ,铜绿假单胞菌19株(9.27%),肺炎链球菌18株(8.78% ) ,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7.32% ) .药物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低19.80%)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低16.21%) ;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 、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低60.7%),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度无耐药性.结论 婴幼儿重症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经验首选用药.

    作者:王惠霞;武万良;王维娟;成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儿童胰岛素皮下注射及胰岛素泵治疗方法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 评价糖尿病儿童胰岛素皮下注射及胰岛素泵治疗方法的药物经济学.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儿童7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观察两组儿童血糖水平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经济学指标(成本 -效果比、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100.000%,高于对照组的8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0,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4.621 ± 1.402)d、住院时间(6.312 ± 1.454)d、胰岛素用量(24.614 ± 5.307)U/d、胰岛素费用(73.382 ± 3.573)元、成本效果敏感度(0.732 ± 0.042)、低血糖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7.929 ± 2.671)d、(10.043 ± 2.113)d、(37.135 ± 8.112)U/d、(103.284 ± 5.109)元、1.223 ± 0.064、10.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20、3.194、3.005、3.548、3.002,χ2=4.000,均 P<0.05).结论 糖尿病儿童应用胰岛素泵治疗优于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疗效显著、安全、经济,利于平衡疗效与成本间关系,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建议优先使用.

    作者:王建军;赵德运;张剑霄;刘玲;刘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治疗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药物流产的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抽签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囊排出后6h内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妇康丸,对照组患者不用药,观察病情,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89.58%,阴道少量出血率为72.92%,阴道出血时间为(7.06 ± 1.01)d,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75.00%,阴道少量出血率为41.67%,阴道出血时间为(12.14 ± 1.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262、9.519、14.484,均 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药物流产并发症发生率为4.1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能够促进子宫复旧,有效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并能预防药物流产并发症.

    作者:梁菲;宋艳;王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199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文献.应用Rev 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将15个研究结果加权合并,累计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者903例,阴性者36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7.38,95% CI:4.41~12.36)、早产(OR=4.17,95% CI:3.14~5.54)、低出生体重儿(OR=4.12,95% CI:2.92~5.80)、新生儿肺炎(OR=8.07,95% CI:4.52~14.41)、新生儿结膜炎(OR=26.69,95% CI:9.07~78.49)、新生儿感染(OR=22.58,95% CI:11.45~44.56)、产褥病率(OR=5.58,95% CI:2.90~10.76)和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目前国内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一定关系,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