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颖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和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4年2-3月(实施前)与2014年9-10月(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率及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高低进行比较。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率从36%升至79%;同时,洗手率分别在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无菌操作前及脱手套后这4个层面上均明显高于QCC实施前。并且,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持续改进后也有很大改善。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文红;莫蓓蓉;杨华露;贾秀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应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社区精神障碍护理实践,提出社区精神科护士要根据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具体情况,在认识期、确认期、进展期和解决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佳勋;杨淑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背景四岁男孩,因患过敏性鼻炎,而在门诊哮喘中心进行过敏原测定。交流护士:您的孩子患了过敏性鼻炎,请去检查一下过敏原,看是什么原因引起过敏的。患儿家属:做这个检查有没有副作用?护士:请放心,就象做皮试一样,没有副作用的。患儿家属:那要刺那么多的点是做什么的?护士(指着抗原液):这是从各种容易产生过敏的动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抗原。孩子若有过敏的话,一接触过15分钟就可以看得出结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介绍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护理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技能实验-高科技模拟仿真实验-临床实践相统一的特色实践教学,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孙霞;刘化侠;王笑蕾;李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总结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所致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1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给予口服阿西替尼治疗,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预防性的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口服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及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皮肤毒性、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等,其中轻、中度不良反应较多,经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无1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不良反应较多,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药物毒性可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程东艳;阎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吴茱萸肉桂粉醋调后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吴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治疗组给予吴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均于治疗前第1天、治疗后第3天、第7天评效。结果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后肠鸣音评分、胃潴留、大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茱萸肉桂贴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能促进肠鸣音恢复,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效促进脓毒症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名桂;王小菊;邝淑莹;黄丽霞;张晓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与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测上肢疼痛和水肿程度。结果完成实验80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袁小毛;陈培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克纳综合征(Crigler‐Najjar syndrome ,CNS)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以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缺乏所引起的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为表现。临床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CNS患者 UGT1A1酶活性完全缺失,异常增高的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大多在18个月内死亡[1]。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方法[2]。2013年10月,我院移植中心为1例Ⅰ型CNS患儿行亲体肝移植手术,术前快速有效的降黄护理、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及胆道并发症,针对性的进行多元文化护理,使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现将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洁;沈鸣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运行。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从入住评估、制订并实施照护计划、动态评价照护效果几个阶段践行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结果我院老年护养中心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成功运行,老人对中心的服务满意度达98%。结论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能够成功运行,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童立纺;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骨牵引术用于骨折病人的复位、固定,在骨科是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应用非常普遍。在患者更换体位或功能锻炼时,外露部分的牵引针不仅容易受到触碰引起疼痛或移位,影响牵引效果,而且容易意外划伤病人的皮肤及衣、被等。为避免骨牵引针所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我科采用输液器排气管制作骨牵引针的防护套代替传统的抗生素空瓶,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桂平;江雪莲;郭晓玲;黄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总结32例癌性疼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 )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护理经验。方法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建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项目,提高患者滴定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准确的疼痛评估,保证剂量调整的准确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2例患者中27例滴定成功,5例滴定失败。结论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滴定多瑞吉基本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能迅速缓解爆发痛,值得临床推广。护理人员在滴定过程中有效的护理管理,对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准确的剂量调整、并发症的预防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云;孟爱凤;马圣香;王叶苹;羊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的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例,并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积极护理,本组患者术前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结论予以系统护理,可以改善改良式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节段脊髓压迫症,加快康复的速率。
作者:梁秋金;王书欣;丘婷;李玉洁;温志玲;梁明;唐亮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2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乳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 -C30)和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车祸、工伤、重大疾病等创伤性事件,以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后果严重等特点,不仅造成创伤者躯体及功能的损伤或障碍,且引发其认知、情绪、行为等异常;其中尤以意外创伤者认知不当所致心理残障为此类人群身心康复的大阻碍,甚至给其家庭、社会造成重负。鉴于 T edeschi等提出“认知评价是促使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个体实现积极心理调适(如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心理机制”[1‐2],已有更多研究关注创伤者的认知评价。认知评价是一个过程,与个体及其所处环境、所拥有资源或个人需求有关,对个体的情绪体验起关键作用。个体是否面临困境,取决其怎样看待所遭遇的事件。认知评价有3种具体形式:(1)初级评价:个体主观感知到创伤事件对其的威胁。(2)次级评价:个体发现已有资源无法妥善处理该事件时即处于创伤事件所致困境中。(3)再评价:指个体再评价自己的情绪、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通常,拥有充足资源者对创伤事件初级评价时感知到的威胁较小,其次级评价时即体现较高的自我效能,较适应的再评价则是其对整个创伤事件的反馈性行为[3‐5]。本文综述创伤者认知评价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以期为深入开展创伤者创伤后成长等适应性认知评价的干预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作者:尹秋馨;徐晓燕;林颖超;李颖;郑真;刘晓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编制糖尿病前期人群知信行问卷,并测试其信效度。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糖尿病前期人群知信行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医院门诊体检筛查出来的325名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调查,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测。结果问卷各条目的内容效度(CVI)值为0.763~1.000,知信行三个子问卷全部条目平均CVI值为0.866、0.879和0.835。对三个子问卷进行因子分析累积解释变异量分别为80.347%、82.449%、80.075%,因子负荷在0.405~0.985,与设计问卷的结构基本吻合。三个子问卷间的相关系数为0.773~0.972,这些指标均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较好。三个子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1、0.949和0.803。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知信行问卷的信效度较好,可作为评估糖尿病前期人群知信行的状况,并指导和评价知信行干预的效果。
作者:张利霞;赵姜楠;郑蔚;孙萌;余钫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例房颤伴脑卒中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前做好各项检查配合、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地处置术中各种情况;术后做好活动、饮食指导及对比剂肾病的预防,重点是用药和随访知识宣教等。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左心耳封堵术,其中1例术中左心耳形成急性血栓,有3例患者随访已超过3次,封堵器在位功能正常,无新的栓塞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对操作者技术和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手术顺利地完成。
作者:王琳;胡玉芳;郦明芳;陈明龙;张凤祥;来菊菊;庄婧;李文静;周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患者连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订流程图,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进行严重度、可能性、危机值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发生率由6.34%下降至0.88%,( P=0.002)。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细化髋关节置换连续护理流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梁瑛琳;杨红梅;陈海花;王静;郑青;王晓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为提高双关节咬骨钳的清洗质量,降低院感发生率,确保病人安全,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摆放方法。方法将回收的污染双关节咬骨钳608件,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04件采用传统摆放方式直接放于清洗框中,改进组304件在双关节处夹棉杆,比较两组裸眼目测,带光源放大镜目测及潜血试验的合格率。结果改进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清洗方法,可大大提高咬骨钳的清洗质量,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曾兴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文版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在ICU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306例ICU患者作为样本,使用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对其施测以行评价者间信度分析和预测效度分析。结果使用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时,评价者间的信度为0.94(P<0.01);预测效度结果表明,当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的阈值取42%时,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9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95% CI:0.910~0.963)(P<0.001)说明工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结论 PRE‐DELIRIC的评价者间信度和预测效度较好,适合对ICU患者进行谵妄发生的预测。
作者:李云;贺婷;吴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在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方案实施8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肩部疼痛情况(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 FM A 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肩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被动前屈、被动外展、被动外旋)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脑卒中患者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降低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岚;阿依古丽?阿不都瓦依提;李娥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