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东艳;阎昭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是一种经肘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静脉处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 用于临床国外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 PICC置管的使用仅次于中心静脉治疗[1],被广泛使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儿童及老年患者输液、N IC U 患者治疗等领域,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常见有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栓塞等[2]。相关文献[3]报道,PICC渗液的发生率较低,为2.21%。PICC渗液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经济负担,也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一定困扰,存在护患纠纷隐患,产生不利影响。现就PICC渗液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侯雪琴;季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 PICC置管有效护理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接受PICC的25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实施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PICC置管均取得成功,无1例失败,观察组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内科PICC非计划性拔管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莉;陈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行PC N L治疗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28例患者,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结果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皆在发病早期得到明确诊断并行抗休克治疗和良好护理,患者血压在24~96 h内都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6 d内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术后14 d内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 PCNL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早期密切观察并发现休克的征象,维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抗感染治疗和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有效防治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庞艳;王良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介绍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护理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技能实验-高科技模拟仿真实验-临床实践相统一的特色实践教学,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孙霞;刘化侠;王笑蕾;李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音乐干预对改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护理,音乐干预组(n=56)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音乐干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心率、血压、睡眠质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音乐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心率、血压下降明显(P<0.01),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有所改善(P<0.05),入睡时间无改善(P>0.05)。结论音乐干预能明显改善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音乐干预安全、便利,可作为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恢复过程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赵春娜;付丽;马淑颖;史宝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背景四岁男孩,因患过敏性鼻炎,而在门诊哮喘中心进行过敏原测定。交流护士:您的孩子患了过敏性鼻炎,请去检查一下过敏原,看是什么原因引起过敏的。患儿家属:做这个检查有没有副作用?护士:请放心,就象做皮试一样,没有副作用的。患儿家属:那要刺那么多的点是做什么的?护士(指着抗原液):这是从各种容易产生过敏的动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抗原。孩子若有过敏的话,一接触过15分钟就可以看得出结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构建并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指导的糖尿病专科门诊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院后自我管理”的早期T2DM 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模式,探讨其对早期 T2DM 患者血糖、生活质量及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T2DM患者80例,使用单双号法分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门诊护理的同时,实施全程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血糖、生存质量及知识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进行后6个月,实验组在血糖、生存质量、知识水平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马哈分类系统在评估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临床护理的评估和整体护理的实施,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采用全程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知识水平。
作者:隋伟玉;魏丽丽;闫甜甜;李少玲;胡新林;苗秀欣;杨乃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的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例,并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积极护理,本组患者术前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结论予以系统护理,可以改善改良式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节段脊髓压迫症,加快康复的速率。
作者:梁秋金;王书欣;丘婷;李玉洁;温志玲;梁明;唐亮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例房颤伴脑卒中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前做好各项检查配合、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地处置术中各种情况;术后做好活动、饮食指导及对比剂肾病的预防,重点是用药和随访知识宣教等。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左心耳封堵术,其中1例术中左心耳形成急性血栓,有3例患者随访已超过3次,封堵器在位功能正常,无新的栓塞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对操作者技术和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手术顺利地完成。
作者:王琳;胡玉芳;郦明芳;陈明龙;张凤祥;来菊菊;庄婧;李文静;周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手术前的健康教育及手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对患者、患者家属出院时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准确的评估;手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和家属的防护,及时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出院后如何进行防护的指导。结果通过对30例125Ⅰ粒子植入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充分的心理指导,准确的护理评估,全面的健康教育,手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出院前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并能顺利出院。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前列腺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护理人员细致、耐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争取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的大力配合,可提高患者预后,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韩景璐;陈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为提高双关节咬骨钳的清洗质量,降低院感发生率,确保病人安全,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摆放方法。方法将回收的污染双关节咬骨钳608件,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04件采用传统摆放方式直接放于清洗框中,改进组304件在双关节处夹棉杆,比较两组裸眼目测,带光源放大镜目测及潜血试验的合格率。结果改进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清洗方法,可大大提高咬骨钳的清洗质量,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曾兴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相关知识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调查问卷得分分别为(20.14±3.6)分、(27.69±2.4)分,对照组为(20.01±3.7)分和(23.78±2.4)分,干预后两组得分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升幅度更大( P<0.01);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升,观察组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身体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笑;许艳萍;杨文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总结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所致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1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给予口服阿西替尼治疗,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预防性的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口服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及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皮肤毒性、高血压、蛋白尿、腹泻等,其中轻、中度不良反应较多,经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无1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不良反应较多,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药物毒性可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程东艳;阎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 ,TIVAP)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和血标本采集等[1]。大量研究证明,输液港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2],如白血病、乳腺癌、淋巴瘤患者等。本文就完全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国仁秀;查云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2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乳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 -C30)和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应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社区精神障碍护理实践,提出社区精神科护士要根据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具体情况,在认识期、确认期、进展期和解决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佳勋;杨淑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克纳综合征(Crigler‐Najjar syndrome ,CNS)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以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缺乏所引起的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为表现。临床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CNS患者 UGT1A1酶活性完全缺失,异常增高的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大多在18个月内死亡[1]。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方法[2]。2013年10月,我院移植中心为1例Ⅰ型CNS患儿行亲体肝移植手术,术前快速有效的降黄护理、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及胆道并发症,针对性的进行多元文化护理,使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现将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洁;沈鸣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文版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在ICU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306例ICU患者作为样本,使用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对其施测以行评价者间信度分析和预测效度分析。结果使用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时,评价者间的信度为0.94(P<0.01);预测效度结果表明,当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的阈值取42%时,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9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95% CI:0.910~0.963)(P<0.001)说明工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结论 PRE‐DELIRIC的评价者间信度和预测效度较好,适合对ICU患者进行谵妄发生的预测。
作者:李云;贺婷;吴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 )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1]。其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术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仍是困扰临床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 CSF)引流已在开放的胸主动脉修复术中表现出明显的预防术后脊髓缺血的优势[2]。我科自2013年1月起,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脑脊液引流,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祁世曼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策略及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 NRDS早产儿,所有患儿均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再辅助相应护理策略。记录患儿在用药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及辅助通气时间。结果患儿经机械通气及气管内PS液治疗后,用药后1 h、8 h及24 h的血气分析结果相较于用药前均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在治疗后紫绀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而言,开展系统及全面的护理策略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欣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