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内科护士对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

熊倩;赵庆华;田义华;肖明朝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质性研究, 心内科护士
摘要:目的:了解心内科护士对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认识及体验。方法对1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位心内科护士及护士长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23例受访者均认为有必要且已经实施了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并提出应构建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量表的建议:构建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量表,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结论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选择合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实施者,以构建简单、适用、科学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量表,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胰腺炎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4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在入院第1天、第7天进行APACHEⅡ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干预组入院第7天的APACHE Ⅱ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李颖;孙雪梅;陆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方法及临床满意度调查。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由科室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家属满意度由患者家属在病人转出重症医学科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结果护理合格率为91.89%(34/3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4.59%(35/37),实现了护理零投诉。结论注重基础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窦丽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 VS 13.8%,P<0.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郑冬香;卢婉娴;谢佩卿;欧秀琴;成嫣;张玉生;蔡叶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治疗巾在保护腔镜器械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腔镜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此类手术与其他手术相比,对器械的使用要求更高,再加上一些手术部位及体位的特殊性,若常规将器械放置在手术区,因腔镜器械管道长而细、结构精致,若未保护好,极易导致器械的损坏及污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科采用治疗巾固定腔镜器械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肠内营养对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住院60例艾滋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谷氨酰胺[0.3 g/(kg · d)]。分别测定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两组患儿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3月后,观察组患儿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可改善艾滋病患儿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指标。

    作者:陈爱民;袁双凤;陈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巧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塑料保护套

    临床上转运患者时常会用到便携式氧气袋,充气后的氧气袋输出软管开关末端需要与一次性鼻导管连接使用,但现有的氧气袋输出软管末端常常配置的是一种玻璃材质接头。这种玻璃材质接头在充气携带时易于摔碎导致无法使用,且存在易伤及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隐患。再者玻璃材质接头表面光滑,长时间使用易与氧气袋输出软管接头发生松动脱落,一旦摔碎或脱落常不易配到,影响临床使用。鉴于此,我科2011年以来,采用临床上常用的7号、9号、12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塑料保护套代替现有的玻璃材质接头,使其分别与氧气袋输出软管和鼻导管连接,临床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项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并总结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高压氧治疗及综合护理支持,3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比64.4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9.522,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 )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消除症状与体征,加速觉醒反应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脑外伤并发症及降低高压氧引起的不良反应,且能保证高压氧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彩色警示牌的制作及在外科的应用

    在护理外科病人当中常常带有多种管路,放置引流需要冲洗和置入胃肠营养液的病人也为数不少,冲洗液经常为生理盐水,链接冲洗液的管路为输液器,用时也需要悬挂在输液架上,极易与静脉管路混淆,如何与静脉管路加以区别,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护士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动脑筋设计了不同颜色的彩色警示牌,悬挂在所用液体旁,临床应用876例,无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病人的安全。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春美;刘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巧用弹力帽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方法

    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婴幼儿哭闹躁动,满头大汗,传统的胶布及留置贴在输液的过程中粘性会下降,针头容易滑出,液体出现渗漏,肿胀。对于头发浓密的婴幼儿取针时,头皮会产生毛发的牵拉痛,增加婴幼儿的痛苦,甚至引发家长的不满,导致护患双方的矛盾。为此,我们将脑外科常用弹力网帽剪为大小合适的弹力网套应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

    作者:姜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提出护理管理重点和难点,通过严格管理,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种类、感染发生部位、科室来源及标本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床边督查防控措施的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改进。结果2012年我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46例,病原菌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128例(28.7%),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39例(76%),分布科室主要为重症医学科102例(22.9%)。结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感染监测与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作者:梁燕宓;黄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管夹钢丝串连器的设计与使用

    外科血管夹在手术使用过程中常存在易丢失,难以拿取的问题,影响医生手术、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及包装,影响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自发研制血管夹串联器,将血管夹串联在一起,成串的血管夹不易丢失,手术中医生护士易取用,方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刷洗。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傅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解除病人因疾病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心理护理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心理护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护患交往,观察分析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采取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病人的感觉,改变其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保持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佳心身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 )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112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护理疗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加饮食疗法;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加运动疗法。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三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妊娠结局的早产率、羊水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三餐前、餐后、睡前血糖比观察组和照组下降明显(P<0.01),妊娠结局的早产率、羊水情况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加运动疗法能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早产率,方法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林艳玲;杨文莉;李萍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进行手术后的外科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普外科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止痛用药、睡眠质量、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止痛药物使用、睡眠、住院时间等情况都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过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可以得到有效的减轻,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作者:谢素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降低PICC堵管率的护理

    目的:探讨改良方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方法设计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的改良方法,在伊曲康唑注射液输注前后,分别用自带专用溶媒2 m l进行脉冲式冲管。结果2012年1~12月采取改良方法后,经 PICC导管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21例患者中,无1例因药物结晶而导致堵管,堵管率0%(0/21),较之前按常规法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导致药物性堵管率85%(6/7)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00)。结论采用改良法经PICC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能有效降低PICC药物性堵管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输注方法。

    作者:李红梅;王洁;胡娟;缪英霞;毛燕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婴幼儿手足部静脉留置针8字型固定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8字型固定法在婴幼儿手足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00例住院患儿,分常规固定法(组)、纸板固定法(组)、8字型固定法(组),每种方法(组)100例。常规固定法: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穿刺部位贴上透明敷贴,于针尾分叉处用一条输液贴固定,然后将侧枝延长管妥善固定好;纸板固定法:在常规固定法的基础上,手掌或足底下垫上小纸板,并用2条长胶布绕手或足一周固定;8字型固定法:在常规固定法的基础上,用4.8 cm宽的医用纱布绷带绕留置针两周后,以腕或踝关节为中心,按“8”字走向缠绕一周,绷带末端用胶布固定。比较3组固定效果。结果8字型固定法在留置管保留时间和在脱管、渗出、堵管方面均优于纸板固定法和常规固定法(P<0.01)。结论8字型固定法不仅固定效果好,同时减少患儿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利梅芬;陈进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集束化护理理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包括内行患者计划、每日目标表、建立大无菌屏障、互助小组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管通路的感染率、狭窄/阻塞发生率、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再循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根据集束化护理理念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

    作者:倪耀华;黄惠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延伸护理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在延伸护理的理念指导下,采用的院内外联合的认知训练方式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M C I患者40例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出院前均进行认知训练。出院后,实验组继续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而对照组停止认知功能训练,并在入院时、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这4个时间点,两组的每一个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评价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入院及3个月时,两组的MMSE及ADL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6个月时两组MMSE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MMSE:P<0.05;ADL :P<0.01);12个月时两组MMSE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认知训练后与自身入院时比较,MMSE及ADL评分于第3个月时均较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6个月至12个月时,差异更加明显(P<0.01)。结论在延伸护理的指导下,对MCI患者进行院内外联合的认知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较仅有院内认知训练的效果更佳。

    作者:蒋园园;邓晓岚;罗一烽;王春;曹志宏;王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PD患者健康素养量表(COPD-Q)、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及自制的一般调查问卷对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9例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得分分别为(6.07±2.41)分和(145.76±32.25)分。COPD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长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换血术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按就诊的顺序编号,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选择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实验组用改良换血术,对照组用输液泵自动换血术。对两组患儿换血前、中、后血总胆红素值、平均换血时间、换血前、中、后 T、HR、B P、R变化、堵管、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前、中、后血总胆红素值,经 t检验,P均<0.01,对照组换血前、中、后 H R经 t检验,P<0.05,对照组发生堵管5例,并发症2例。结论改良换血术血液循环系统稳定、安全,操作简便,无并发症,可减轻患儿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戴月映;孙盛兰;吕艳梅;陈伟贤;苏莉洁;尹小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