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汪虹;刘军;严刚;马克娴

关键词:成批烧伤, 特点, 救治
摘要:为进一步做好成批烧伤的防治工作,对以往接收和参加救治的16批烧伤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成批烧伤多发生于缺医少药的基层,存在早期补液不充分、多以晶体液为主、创面污染严重、容易忽略吸入性损伤、病人过于集中耽误功能部位的早期手术治疗等特点.吸入性损伤是第一位致死原因,其次是败血症和高钠血症.认为应建立自上而下的烧伤医疗网络以增加烧伤治疗的覆盖面,强调要重视吸入性损伤并改进其现场急救措施,转送时补液要充分,创面要包扎,转到后要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补充蛋白制品,加强创面处理和抗生素的使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凋亡的形态学发生

    无血清培养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常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KMB17)在无血清培养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发生过程.结果:无血清诱导后1h,光镜下可见致密单层的成纤维状细胞出现疏松状态;3h后,少数细胞(1%~5%)出现圆缩;6h后,成纤维细胞全部由长梭形收缩为圆形,体积缩小.荧光及电镜下可将细胞凋亡从形态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细胞圆缩、出芽、核染色质凝缩、成块状或新月状分布于核膜边缘;第二阶段,在细胞凋亡晚期出现坏死症状:电镜下整个细胞崩解成碎片.结果表明:无血清培养诱导的凋亡在凋亡的晚期由于营养过度缺乏易出现二次坏死现象.首次报道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在无血清诱导下凋亡发生的形态学特征.

    作者:邵聪文;胡云章;何继红;杨净思;王晓辉;柯华昕;梁燕;瞿素;段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左侧非融合型横过异位肾并左肾旋转不良结石1例

    患者,男,41岁.1980年体检时发现左侧横过异位肾,无特殊不适.1985年因肾绞痛行IVU再次证实左侧横过异位肾并左肾小结石,后结石自排.以后又多次出现肾绞痛,于1999年9月30日以左侧横过异位肾并左肾结石收住院.查体:血压120/80mmHg,左侧腹可及一实性包块,约12cm×8cm,活动欠佳,边界清,表面光滑,无明显触痛.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右肾缺如,左侧有2肾呈上下关系,上肾明显增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有2.8cm×2.5cm×2cm结石一枚,肾盂积水,下肾小,约7cm×3cm×2cm.X线检查:平片见左肾轮廓外方有2.8cm×2.5cm致密影,右肾区无肾影;IVU见:左肾明显积水,肾盂朝向外侧.结石位于肾盂内,输尿管向外下方绕过异位肾于同侧进入膀胱;左肾下方可见一较小的肾影,肾盂朝向脊柱,输尿管斜向内下方经骶前至右侧盆腔入膀胱,上下两肾间似有间隙.X线诊断:左侧横过异位肾并左肾旋转不良,左肾结石积水.于1999年10月13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上肾明显增大,肾盂朝向前方,输尿管向外下方走行并绕过下肾,下肾体积小,约7cm×3cm×2cm,两肾无融合,单纯做了肾盂切开取石.讨论:横过异位肾是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分融合型和非融合型两类,均十分罕见[1].本例为非融合型横过异位肾并上肾旋转不良,并发结石积水.横过异位肾病因未明,有学者认为可能为输尿管芽的发育异常及某种因素的梗阻,旋转方向变异或反常血管的限制等有关[2].横过异位肾多无症状,一般无需治疗,有并发症时可考虑对症处理.横过异位肾多有误诊为腹腔包块而行手术者,应引起注意,IVU多可确诊.

    作者:王剑松;左毅刚;康元上;陈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异紫堇定预防大鼠急性肺水肿中镁离子的测定

    采用异紫堇定预防大鼠急性肺水肿,测定肺组织和心脏组织镁离子的变化.实验分组: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异紫堇定对照组;肺水肿实验组和异紫堇定药物预防组.结果表明:肺水肿组的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两种组织中镁离子含量显著降低,而异紫堇定可以明显地阻止其变化.对其预防机制进行了探讨.

    作者:郭亚东;曹跃华;李番;熊文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神经营养因子-3的研究现况

    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神经营养因子-3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简介其发现、生化特点、分布和生物学作用,并重点探讨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朱兴宝;马以骝;王廷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在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为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在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效果,对104例122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其中伴网脱者103眼),根据不同对象具体情况行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玻切术)及联合手术.结果:122眼术后视力提高79眼(64.8%),103眼网脱复位72眼(69.9%),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表明:玻切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姚静瑜;马林昆;袁援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云南个旧市大屯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效果报告

    个旧市大屯地区是云南东南部高原上唯一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共有3个行政村 的18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8?496人,流行区范围475km2 .从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确定有此病流行至1982年达 到消灭血吸虫病,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04884m2,查出病人538 例.1966年经防治消除了传染源,1973年未查见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 作一次对螺情和低年龄组儿童血吸虫抗原皮试检查.1999年2月经我们了 [JP3]解并调查大屯地区无新感染病人和钉螺存在.大屯地区33?a[JP]无新感染病人,26? a无钉螺存在,表明其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是显著的,有必要对该地区的血吸虫 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作者:王文林;雷霖;夏代光;秦绍银;吴兴平;万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侧声带肌麻痹的神经吻合治疗术研究

    喉麻痹的外科治疗主要有各型甲状软骨成形术及声带注射术等,近几年开展的 神经吻合术为大限度地恢复麻痹喉内肌的电生理功能提供了研究方向.本文 旨在对麻痹甲杓肌的神经吻合治疗术效果进行功能学及形态学分析,为临床应 用提供研究依据.

    作者:何晓光;孙俊;翁敏;俞志成;王文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18例床旁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中毒的应用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行血液灌流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为我院急诊科病人.男7例,女11例,年龄29~73岁.所服用中毒药物分别为鲁米那、阿米替林、苯巴比妥、多虑平、敌克松,其余13例均为服安定患者.服药后到抢救时间4~12h.所有患者均处于持续性深昏迷状态,其中12例血压低于正常,3例呼吸抑制.全部病例血灌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49.72±16.56)G/L.

    作者:王坚;马宝栋;杨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nm23蛋白在纤支镜活检中的表达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SP法,通过纤支镜取材或刷片研究肺癌及肺良性病的nm23蛋白表达情况,以探索nm23在肺癌中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癌组nm23蛋白阳性率低于肺良性病组(P<0.05),肺癌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m23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表明:nm23蛋白的表达可为术前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书聆;余庆鹤;陆桂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模拟克隆病的肉芽肿性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40只地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腹腔接种副结核杆菌;对照组:20只分别接种生理盐水和死菌(各10只),8个月后处死动物,作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80%(16/20)的地鼠出现肉芽肿性肠炎,而对照组未见肉芽肿性肠炎和溃疡形成.两组肉芽肿性肠炎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利用副结核杆菌接种地鼠,建立了一个模拟克隆病的肉芽肿性肠炎小动物模型.

    作者:缪应雷;杜艳;欧阳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为评价非甲状腺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用放免法测定68例心功能Ⅲ~Ⅳ级、72例心功能Ⅰ~Ⅱ级的心脏病患者血清T3,T4,rT3,TSH,FT4,FT3值.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T3,T4低于心功能Ⅰ~II级组(P<0.05),rT3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FT4,FT3,TSH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时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特征为T3,T4降低,rT3增高,FT4,FT3,TSH均正常,T3的持续低下提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周乐今;孙银崧;薛兰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adigan手术与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动力学比较

    为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尿动力学改善的差异,将26例Madigan手术与随机抽取的同期35例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进行尿动力学比较,术后拔尿管后1周进行第1次尿动力学检查,术后4~6个月进行第2次检查.结果:(1)初次尿意容量(FD):第1次检查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Madigan组大于经膀胱组(P<0.01);第2次检查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第1次检查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Madigan组低于经膀胱组(P<0.01);第2次检查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第1次检查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次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逼尿肌不稳定是引起BPH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Madigan手术由于保持了膀胱颈及后尿道的完整性,其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作者:左毅刚;王剑松;徐鸿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颜面部Ⅲ度烧伤早期切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

    就颜面部Ⅲ度烧伤早期切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进行探讨.认为颜面部早期切痂中厚皮片移植,无论从皮色、挛缩程度和功能状态来说,都容易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手术应按整形的原则进行,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切痂平面和止血问题.颜面部早期切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可以减少创面感染机会,提高植皮成活率,缩短病程,其远期效果良好,对减轻毁容和面部功能恢复有利.

    作者:唐宗联;黄斌;李建伟;张劲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 PAF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摘要)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受体的消长变化,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白,并用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受体),结果:树鼠句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其亲和力(Kd)分别为(3.61±0.72)nM和(17.04±2.41)*#nM,相应的大结合容量(max)分别为(1457.94±168.01)fmol/mg蛋白和(5017.40±742.16)fmol/mg蛋白.脑缺血4,24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中心区及半暗区下降尤为明显,其中以缺血后24h的变化为显著.结果表明:PAF受体在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机能代谢的不同与PAF受体亲和特性及大结合容量改变不同有关,亦是PAF介导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分子基础.

    作者:杨丽君;李树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用苏木精染色显示培养中凋亡的上皮细胞

    苏木精染色是组织学HE染色法中的一个基本步骤,其与伊红染色相结合被广 泛应用于组织学切片的常规染色.苏木精是碱性染料,易与组织中的嗜碱性物 结合,主要用于显示细胞核.此外,近年对苏木精染色的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展 ,一些文献已报道还可将其用于显示神经元内的尼氏体,本文介绍将其用于显 示培养中凋亡的上皮细胞.

    作者:陈彦红;王廷华;李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

    为探讨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特点,通过医生观察评定法与患者自我报告法对51例糖尿病病人进行治疗依从性的调查.结果显示:病人自评分明显高于医生评分(P<0.001),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者.

    作者:陈孜慧;赵旭东;徐玉善;朱崇昭;张海燕;季明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一氧化氮与牙齿敏感症关系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XDH治疗牙齿敏感症的机理,选取12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32名我院门诊龈炎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Gress法测试受试者用药前后唾液内NO2-含量,从而简接反映唾液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唾液内NO水平均有升高,且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01).提示:XDH能在口腔微环境中产生NO,使敏感区开放的小管内牙髓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迅速达到脱敏效果.

    作者:徐立平;任萍;李新芬;张丽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兔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为探讨兔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用胰酶及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获取软骨细胞,并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软骨细胞的贴壁率、生长曲线及表型等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所获软骨细胞主要呈多角形,第3代软骨细胞12h贴壁率达95%,软骨细胞倍增时间约55.1h,6代以内软骨细胞的II型胶原蛋白稳定表达.结果表明:本方法所获软骨细胞具有稳定、良好的生长特性.

    作者:李松;沈丽宁;税艳青;吕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海马神经毯内线粒体和突触小泡的定量研究

    用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对5个不同年龄组(2d,8d,18d,30d,42d)的沙士鼠脑海马CA1区神经毯内的线粒体、突触小泡和突触进行了研究.分别测量了线粒体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外膜比表面和嵴膜面密度;测量了突触小泡和突触的面数密度.研究结果与对枕叶视皮质区的研究结果相似.

    作者:刘宗良;李力燕;李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分析

    为了解诱导排痰法计数细胞的重现性以及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痰液中细胞特点.23例CB,23例CO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雾化吸入3%高张盐水诱导排痰,其中20例(CB,COPD组各10例)次日重复试验一次.收集痰液及雾化前的唾液,经还原剂及恒温旋涡振荡处理使痰液均匀,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连续两次测定痰细胞总数稳定系数R=0.87,巨噬细胞R=0.91,中性粒细胞R=0.95,CB与COPD组细胞分类比较:巨噬细胞在CB显著高于控制组(67.8%,55.5%),而中性粒细胞在COPD组显著高于控制组(61.7%,33.4%).结果表明:诱导排痰方法是可重复的,CB及COPD气道表层分别以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诱导排痰可作为了解慢性气道炎症的有用方法.

    作者:戴路明;杨玉萍;方利洲;刘凌;李兴文;郑圆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