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彩珍;李惠兰;张荣平;胡建林
采用Langendorff 离体豚鼠心脏灌流法,观察滇产3种唇形科鼠尾属药物扩张冠脉作用并与标准丹参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种药物在高剂量可明显增加正常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P<0.05,P<0.01),甘西鼠尾低剂量即能增加冠脉流量(P<0.05), 4种药物高、低剂量均能够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冠脉流量的减少和心肌收缩力的减弱(P<0.05,P<0.01).结果表明,滇产3种丹参均能够增加正常离体豚鼠冠脉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冠脉流量的减少.
作者:闫彩珍;李惠兰;张荣平;胡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c-myc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表达以及c-myc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链酶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7例消化道肿瘤及15例消化道良性病变的c-myc蛋白表达进行研究.并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系数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织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c-myc蛋白表达,肿瘤组与非肿瘤组c-myc双样本方差分析 P>0.05;不同组织间c-myc双样本方差分析 P<0.05.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及中分化癌统计结果分别为 P<0.05, P<0.001.c-myc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系数=0.31,端粒酶阳性与阴性组c-myc表达 P>0.05,但端粒酶阳性组c-myc表达平均积分高于阴性组.结果表明:(1)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c-myc蛋白表达渐弱;(2)c-myc蛋白表达可能为组织增生的标志并非肿瘤特异性标志物;(3)c-myc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杨红玲;伍欣星;张有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分析昆明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 缺乏症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探讨发生新生儿黄疸的诱因、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的原因.利用经皮测黄疸仪测定14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及28例正常新生儿第1,3,5 d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围产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1,3 d黄疸指数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5 d黄疸指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因素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昆明地区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低,且黄疸程度较轻,但进展快,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到核黄疸.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的脐血筛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及时治疗是减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和核黄疸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耿力;冯玉昆;樊明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寻找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3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 000 g)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周期(2日内)分娩的153例正常足月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作对照;结果:观察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产次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身高、分娩前体重指数(BMI)、腹围、宫高、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率为70.6%,高于对照组39.9%.结论:产妇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孕产次对产前诊断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作者:蒋爱梅;钱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探讨NT-3与局灶性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修复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脑缺血1 h后大鼠大脑皮质NT-3的变化.结果:NT-3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1 h后,NT-3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提示NT-3可能通过不同于其它生长因子的调节方式参与脑缺血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
作者:高礼;王廷华;曾兢;张晓;米兰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就Fas-FasL系统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免疫反应及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黎明;田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用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组化反应常有细胞脱落现象.这是大多数实验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一种细胞涂片固定法以用于免疫组化反应.
作者:李明;王廷华;罗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M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20份标本中错配修复基因MSH2,MLH1,PMS1和PMS2的表达,分析了其与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结果:这4种MMR基因在肿瘤区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MS1在肿瘤细胞中大部分缺失或降低,在肿瘤区的表达率依次为MLH1>MSH2>PMS2>PMS1.结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PMS1和PMS2蛋白表达的丢失在MMR突变中是占主导的, 其不同的丢失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剑松;赵庆华;陈戬;杨德林;左毅刚;陈裔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回顾近8 a来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的17例病例,对其形成脑梗塞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7例颅脑损伤后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病例中,7例死亡,2例植物状态生存,5例神经功能严重损害-重残(GOS评分),3例中残(其中1例偏瘫,1例视力障碍,1例共济运动障碍).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塞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其一旦发生,加重对脑功能损害,且目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极差.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血肿直接压迫是并发大面积脑梗塞的第一位因素,其它导致脑灌注压下降的因素可能诱发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生.尽快清除颅内血肿或病灶,解除其对脑组织的直接压迫,充分减压,消除影响脑灌注的因素,是预防大面积脑梗塞发生的关键.
作者:董辉;罗志伟;董建平;张晖;顾伟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促凋亡基因Bax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3例肺癌标本中Bax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13例肺癌Bax表达的阳性率为60.2%(68/113),其中鳞癌61.2%(30/49),腺癌57.8%(26/45),腺鳞癌50.0%(3/6),大细胞癌71.4%(5/7),小细胞癌66.7%(4/6).Bax阳性率在非小细胞肺癌(59.8%)与小细胞肺癌(66.7%)之间无差异的显著性(P>0.05),与病人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与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及P<0.05).结果表明,促凋亡基因Bax在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说明其参与了肺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高金莉;金克炜;高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并殖吸虫由于其成虫通常寄生于终宿主的肺脏,亦称肺吸虫.如果在肺脏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则称并殖吸虫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本文报道小睾、丰宫并殖吸虫实验感染大鼠异位寄生2例.
作者:王文林;雷霖;周本江;陈元晓;张闻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9例肝细胞癌p21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两者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21在癌周肝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癌组织的分化降低,p21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p21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27,P<0.01).提示:p21 的缺失表达可能促进PCNA合成的增加,对肝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耘;申丽娟;张华献;章宗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Sav株感染的Hep-2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提取HSV-II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取胸苷激酶(TK)基因,将获取的DNA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 本研究所获取的HSV-Ⅱ-TK基因全部编码区为1 128 bp,编码376个氨基酸.结果表明:本研究扩增出HSV-ⅡTK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TK.
作者:王琳;郭永章;李立;张小文;李晓;崔江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29例经过Mismatch-PCR/酶切法进行已知突变筛查后余下的9例云南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进行外显子2-12的PCR-SSCP分析,初步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未知基因突变.在9例未定型标本中检出1例外显子12异常,1例外显子3-4异常,1例外显子5异常,1例外显子9异常,其余5例在所有外显子均未见SSCP异常.应用PCR-SSCP可初步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未知基因突变.
作者:何永蜀;杨一平;和丽军;周翔;曾慧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过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模型造模前、后β-EP测定,以探讨β-EP在内异症不孕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制备内异症不孕和内异症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造模前、后血β-EP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内异症和内异症不孕兔血β-EP水平分别升高1.72倍和1.42倍(P<0.05),造模后,内异症不孕兔β-EP水平高于内异症兔(P<0.05).结论:内异症状态下,可能出现β-EP的高分泌,高水平的β-EP可能与不孕的发生有关.
作者:徐琳;王秀丽;单朝屏;张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2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持续漏气的气胸患者,采用放置双管,闭式引流加间断负压吸引,并经高位微管注入高聚金葡素的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患侧肺完全复张,治愈出院.结果说明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顽固性气胸,采用该种疗法,效果确切,简单易行.
作者:叶卫华;杨鸿生;奎宏;孙洪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聂胜洁;景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比较NGF,BDNF在成年大鼠大脑皮质的分布.结果,NGF, 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均见于大鼠大脑皮质第3,5层的锥体细胞.NGF者主要分布于第三层,第五层相对少.阳性反应物位于核周质,而BDNF者主要分布于第五层,除神经元胞体染色外,主树突亦有明显阳性反应,但两者各有侧重.结果表明,在大脑皮质存在NGF, BDNF,但两者的分布有差异,提示NGF,BDNF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的生理功能.
作者:米兰兰;王廷华;曾兢;张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特别是IL-8以及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测定30例健康人和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中的IL-1β,IL-6,IL-8,TNF-α水平、痰细胞分类以及FEV1%,比较两组人群各参数的差异及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健康人组痰细胞分类中,巨噬细胞占(55.5±3.6)%,而COPD组中性粒细胞占(61.7±1.9)%,皆明显高于同组其他细胞(P<0.05, P<0.01),COPD组痰液中IL-1β,IL-6,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项 P值均小于0.001);其中以IL-8的升高为突出(q=8.544 , P<0.01).COPD组患者痰中IL-8与痰中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88 ,P<0.001);COPD组患者痰中IL-8与患者FEV1%呈显著负相关(r=-0.90 ,P<0.001).结论:诱导痰中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COPD稳定期气道炎症的特征,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作者:方利洲;李兴文;杨玉萍;戴路明;刘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探讨脉冲Nd: YAG激光与氟化钠联合应用后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选择24颗健康恒双尖牙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随机分为6组(A,B,C,D,E,F组).每组4个牙,A,B,C,D组均用75% NaF糊剂涂擦; B组再用电动牙刷刷洗;C,D组再用脉冲Nd: YAG激光照射;D组激光照射后再用电动牙刷刷洗;E组仅用脉冲Nd: YAG激光照射;F组为空白对照组.SEM观察牙本质小管形貌特征及微细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药物涂抹氟化钠的方法易受机械性刷洗的影响,不能持久保留对小管的封闭效果.75%氟化钠与激光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阻塞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用激光处理,或单用氟化物处理.其封闭效果能够耐受机械性刷洗.
作者:和红兵;欧炯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