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红兵;欧炯光
对2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持续漏气的气胸患者,采用放置双管,闭式引流加间断负压吸引,并经高位微管注入高聚金葡素的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患侧肺完全复张,治愈出院.结果说明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顽固性气胸,采用该种疗法,效果确切,简单易行.
作者:叶卫华;杨鸿生;奎宏;孙洪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Sav株感染的Hep-2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提取HSV-II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取胸苷激酶(TK)基因,将获取的DNA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 本研究所获取的HSV-Ⅱ-TK基因全部编码区为1 128 bp,编码376个氨基酸.结果表明:本研究扩增出HSV-ⅡTK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TK.
作者:王琳;郭永章;李立;张小文;李晓;崔江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探讨脉冲Nd: YAG激光与氟化钠联合应用后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选择24颗健康恒双尖牙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随机分为6组(A,B,C,D,E,F组).每组4个牙,A,B,C,D组均用75% NaF糊剂涂擦; B组再用电动牙刷刷洗;C,D组再用脉冲Nd: YAG激光照射;D组激光照射后再用电动牙刷刷洗;E组仅用脉冲Nd: YAG激光照射;F组为空白对照组.SEM观察牙本质小管形貌特征及微细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药物涂抹氟化钠的方法易受机械性刷洗的影响,不能持久保留对小管的封闭效果.75%氟化钠与激光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阻塞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用激光处理,或单用氟化物处理.其封闭效果能够耐受机械性刷洗.
作者:和红兵;欧炯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母子Rh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中,由抗-D引起为多见,抗-c、抗-E次之,而近来作者遇到1例抗-c抗-E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毅;董伟群;张翔凌;高鹤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特别是IL-8以及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测定30例健康人和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中的IL-1β,IL-6,IL-8,TNF-α水平、痰细胞分类以及FEV1%,比较两组人群各参数的差异及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健康人组痰细胞分类中,巨噬细胞占(55.5±3.6)%,而COPD组中性粒细胞占(61.7±1.9)%,皆明显高于同组其他细胞(P<0.05, P<0.01),COPD组痰液中IL-1β,IL-6,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项 P值均小于0.001);其中以IL-8的升高为突出(q=8.544 , P<0.01).COPD组患者痰中IL-8与痰中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88 ,P<0.001);COPD组患者痰中IL-8与患者FEV1%呈显著负相关(r=-0.90 ,P<0.001).结论:诱导痰中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COPD稳定期气道炎症的特征,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作者:方利洲;李兴文;杨玉萍;戴路明;刘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分析昆明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 缺乏症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探讨发生新生儿黄疸的诱因、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的原因.利用经皮测黄疸仪测定14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及28例正常新生儿第1,3,5 d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围产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1,3 d黄疸指数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5 d黄疸指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因素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昆明地区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低,且黄疸程度较轻,但进展快,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到核黄疸.进行G6PD缺乏症新生儿的脐血筛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及时治疗是减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和核黄疸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耿力;冯玉昆;樊明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过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模型造模前、后β-EP测定,以探讨β-EP在内异症不孕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制备内异症不孕和内异症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造模前、后血β-EP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内异症和内异症不孕兔血β-EP水平分别升高1.72倍和1.42倍(P<0.05),造模后,内异症不孕兔β-EP水平高于内异症兔(P<0.05).结论:内异症状态下,可能出现β-EP的高分泌,高水平的β-EP可能与不孕的发生有关.
作者:徐琳;王秀丽;单朝屏;张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探讨NT-3与局灶性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修复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脑缺血1 h后大鼠大脑皮质NT-3的变化.结果:NT-3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1 h后,NT-3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提示NT-3可能通过不同于其它生长因子的调节方式参与脑缺血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
作者:高礼;王廷华;曾兢;张晓;米兰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将bFGF基因克隆于原核系统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杆菌pBV220-bFGF)/DH5α,经诱导表达后超声破碎,上清液经过CM-Sepharose阳离子交换程序及Heparin-Sepharose亲和程序两步纯化,得到纯度高达99%的rhbFGF,透析出盐、滤菌后备用.将自制的rhbFGF蛋白,直接四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通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电镜及冠脉造影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术后不同时间描记的ECG变化及术后24 h,48 h心肌酶的改变均证实兔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制作成功.(2)结扎LAD后6周(短期)及12周以上(长期),rhbFGF组与生理盐水(NS)对照组病理切片,随机观察10个高倍视野无平滑肌小血管计数分别为6周:41.13±10.04,30.33±3.21,P<0.01;12周以上:50.50±9.20,32.63±7.25,P<0.01;20周:52.44±6.59,32.00±3.06,P<0.01;有平滑肌血管计数分别为6周:16.25±5.23,10.75±4.25,P<0.01;12周以上:16.88±4.87,11.25±5.09,P<0.01;20周:16.25±2.22,11.00±3.35,P<0.01.(3)图像分析计算较大血管(管径≥100 μm)平均管壁厚度,rhbFGF组与NS对照组术后6周分别为:(19.70±9.94)μm,(18.88±9.65)μm,P>0.05;12周以上分别为:(29.87±12.96)μm,(24.13±11.33)μm,P<0.01;20周分别为:(28.48±12.13)μm,(23.25±10.02)μm,P<0.01;平均管壁厚度与管腔大小的比值rhbFGF组与NS对照组6周分别为:0.32±0.18,0.24±0.12,P<0.01;12周以上分别为:0.33±0.14,0.25±0.09,P<0.01.20周分别为:0.32±0.11,0.25±0.16,P<0.01;(4)电镜观察:与NS对照组相比rhbFGF组心肌细胞间可见大量毛细血管生长;(5)结扎LAD6周rhbFGF组冠脉造影可见侧枝血管形成.结论:rhbFGF有急性扩张冠脉及限制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缺血心肌内注射rhbFGF能促进冠状动脉血管新生,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作者:孙林;徐章;光雪峰;李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聂胜洁;景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准确的HLA 配型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成功的关键之一, 经典的血清学方法用于HLA-II 类抗原的配型因存在诸多不足可导致漏配或错配,为了克服血清学方法的种种不足,我们建立了HLA-II类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配型方法.此方法可避开血清学方法的种种干扰,直接从基因水平检测HLA的个体遗传学差异.结果表明:PCR-SSP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实验结果易于判断等特点,对于Allo-HSCT选择理想供者,减少或减轻Allo-HSCT时GVHD 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满足Allo-HSCT对HLA 配型准确性高的要求,为在同胞兄弟姐妹间和无血缘关系供-受者之间选择理想供者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魏彩霞;杨绵本;李玛琳;景强;黎承萍;杨弘;肖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并殖吸虫由于其成虫通常寄生于终宿主的肺脏,亦称肺吸虫.如果在肺脏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则称并殖吸虫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本文报道小睾、丰宫并殖吸虫实验感染大鼠异位寄生2例.
作者:王文林;雷霖;周本江;陈元晓;张闻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Trk受体家族基因的非同源区中分别设计对TrkA,TrkB和TrkC受体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小脑神经细胞系R2和转染并表达了神经营养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R2细胞系R2L1细胞中Trk受体家族基因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T-PCR产物表明,TrkA和TrkB受体基因在R2和R2L1细胞中均有表达,而无TrkC受体基因的表达.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RT-PCR的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准确地检测Trk受体家族基因的表达.
作者:明洪;张闻;李京昆;曾惠芳;黄秉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探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不同时间腹角运动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变化,建立脊髓挤压伤模型,取挤压伤位点尾侧段T13节段脊髓制作冰冻切片,运用NGF,BDNF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观察并计数腹角NGF和BDNF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损伤后21 d,NGF的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损伤1 d及7 d组均明显增多(P<0.01). 与NGF比较,对照组脊髓腹角亦见BDNF免疫阳性神经元,胞浆染色、胞核不着色.损伤后24 h,BDNF阳性神经元数已较正常者有显著增加(P<0.05),此后维持该水平至21 d.结论:脊髓挤压伤后腹角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GF和BDNF可能在脊髓损伤修复的早期反应中发挥作用.
作者:王廷华;路华;马以骝;杨志敏;冯忠堂;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研究人发角蛋白人工腱(human hair keratin artifical tendon,HHKAT)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在脊旁肌埋藏不同处理程度的人发角蛋白人工腱试件F及Z,用正常人发O做对照.分别在2,6,12,24周取材,观察人发角蛋白的降解及其周围的组织反应.结果:实验中发现不同程度处理的HHKAT其降解速度不同,其中降解快的F组在24周时已完全吸收,而Z组在24周时只有部分降解,O组未见降解.HHKAT及人发在肌肉组织内无明显的炎症排斥反应,随着HHKAT材料的降解吸收,其周围的组织反应逐渐降低.研究表明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能够被降解吸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其降解速度,是良好的肌腱替代材料.
作者:陆声;李涛;梁崇礼;李其训;林月秋;徐永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16岁,因腰部酸痛4个月、双下肢牵扯性疼痛伴乏力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强迫体位,按压、扣击L1~2棘突,双下肢出现疼痛,四肢活动正常,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左膝、跟腱反射亢进,L1~5脊髓节段痛觉减退,腰部正中有一三角形多毛区,大小约20 cm×10 cm.MRI检查显示:L1~2椎体平面脊髓圆锥内可见一类圆形约3.8 cm×2 cm×2.1 cm的肿块信号.其位于髓内、边界清楚、内部信号不均匀,T1加权呈稍长及短T1信号,T2加权呈长T2信号.
作者:严琪;谭建华;余化霖;赵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采用Langendorff 离体豚鼠心脏灌流法,观察滇产3种唇形科鼠尾属药物扩张冠脉作用并与标准丹参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种药物在高剂量可明显增加正常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P<0.05,P<0.01),甘西鼠尾低剂量即能增加冠脉流量(P<0.05), 4种药物高、低剂量均能够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冠脉流量的减少和心肌收缩力的减弱(P<0.05,P<0.01).结果表明,滇产3种丹参均能够增加正常离体豚鼠冠脉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致冠脉流量的减少.
作者:闫彩珍;李惠兰;张荣平;胡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王如兴;赵淮;王松丽;郭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9例肝细胞癌p21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两者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21在癌周肝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癌组织的分化降低,p21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p21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27,P<0.01).提示:p21 的缺失表达可能促进PCNA合成的增加,对肝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耘;申丽娟;张华献;章宗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就Fas-FasL系统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细胞凋亡、免疫反应及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黎明;田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