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骶骨螺钉固定治疗Tile C1.3型骨盆骨折的护理

牛志霞;孟庆真

关键词:骨盆骨折, 微创治疗, 经皮内固定,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Tile C1.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术前大重量牵引复位,部分残留旋转移位者术中斯氏针或外固定架辅助复位,C型臂透视机引导下经皮微创骶1、2椎体植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专科护理方法.结果 24例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7个月,平均27.1个月,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及盆腔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患肢短缩,短缩小于2 cm;根据Majeed[1]评分标准,术后评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通过透视引导下行Tile C1.3型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术前做好大重量骨牵引治疗复位骨折的护理,使垂直移位在牵引下得到复位,以及利用其他相应的临床护理,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和舒适护理组40例,常规护理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增加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1)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比20%,x2=6.135(P<0.05);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满意率分别97.5%比75%,x2=8.618(P<0.05);(2)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 =22.969(P<0.01);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3.4)h比(16.2±3.2)h,(4.2±1.8)d比(6.9±2.4)d,(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能使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作者:鱼莉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患者体温变化及护理对策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体温变化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将60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在相同室温下进行,观察组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保温,冲洗液用水浴箱加温到37℃,循环水变温毯保持体表温度,吸入气体加热湿化等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体温变化.结果 与术前基础值和保温组相比: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后90、120、150 min及术毕各时间点体温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保温组术中及术毕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患者体温会显著降低,采用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体温正常.

    作者:许敏;方茜;陈幼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0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抢救流程进行抢救.对两组病患的抢救成功率及病患的满意度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病患的满意度都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于急诊危重病患者而言,若对其进行全程护理的抢救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钱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方法 在消化科病区内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全面改善护理服务的环境及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并对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后,消化科护士的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消化科病区内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显著降低,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实施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并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钱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根管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器械取出根管内断针中四手操作护理运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根管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器械下采用四手操作的护理方法,在根管内断针取出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根管内断针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显微镜下根管内断针取出术,其中观察组实施四手操作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管内取出断针的操作极其精细,耗时长,采用成熟的四手操作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包年香;于莹;周利文;张志娟;黄丽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在血液透析中低血糖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糖的风险.方法 选取125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监测透析中血糖情况,分析透析前暂停胰岛素和减半胰岛素后并发低血糖有无差异;同时,对使用动物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R、门冬胰岛素三组间并发低血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透析前暂停胰岛素者低血糖7/57(12.3%)例,胰岛素剂量减半者36/68(52.9%)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暂停胰岛素组透析过程中血糖波动较大;使用动物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R、门冬胰岛素并发低血糖分别为:9/12(75.00%)、19/31(61.26%)、8/25(32.00%)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前暂停胰岛素能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但血糖波动明显增高;门冬胰岛素可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且血糖波动较小.

    作者:张艳丽;马静静;张红杰;李亭亭;马惠敏;孟令荣;张云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4例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症状多、感染细菌种类多、死亡率高.结论 加强对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护理与管理,实施无菌操作,创造无菌的环境,科学用药,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ICU设置兼职护理质控小组长的做法与成效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ICU按管理内容设置质控小组长的做法与成效.方法 在原有层级模式护士长—护理组长—带班护士—责任护士的基础上,按管理内容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采用护理部季度质量检查分数和问卷调查法,对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职业承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前后,患者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5,P<0.01);医生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23.13,P<0.01);护士职业承诺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566,P<0.01),护理质量分数提高.结论 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后,医护患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

    作者:张晓梅;邓逃生;肖瑞;陈琼;赖琳艳;谭庙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目的 开展综合ICU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教育并评价成效.方法 对我院综合ICU 32名护士进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对培训前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系统护理培训后,护士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培训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教育,促使他们不断了解和认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性,从而加入到自主进行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的队伍中来,降低病区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张慧;吉凤华;刘卫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睡眠干预对风湿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眠于预对风湿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风湿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睡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睡眠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干预有利于改善风湿内科患者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田春萍;王建玲;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我国飞行护士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目的 结合飞行护士能力标准指标体系,探讨我国飞行护士必须学习和具备的知识,以尝试构建我国飞行护士的核心知识体系,为我国培养专业的飞行护士提供培训依据.方法 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来自不同领域的16名专家进行了两轮问卷咨询,综合专家意见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改.结果 在两轮问卷中,专家对评价指标的权威系数均在0.77以上,同时指标体系的层次单(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均满足逻辑一致性要求,终确立了我国飞行护士核心知识体系.结论 飞行护士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通过借鉴和研究欧美飞行护士的培训内容及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飞行护士核心知识体系,为设置飞行护士培训课程教学内容提供理论参考,为未来飞行护士的培养与考核提供依据.

    作者:夏季清;苏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多媒体健康教育防止人工关节脱位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多媒体健康教育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实验组借助多媒体教学设施,使用power poInt,word等软件,结合图片和视频将教学内容,直接、形象生动地展现给教育对象.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满意率、健康知晓率高,人工关节脱位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实施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的能力,达到了预防脱位、恢复功能、享有健康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士素质.

    作者:常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皮骶骨螺钉固定治疗Tile C1.3型骨盆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Tile C1.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术前大重量牵引复位,部分残留旋转移位者术中斯氏针或外固定架辅助复位,C型臂透视机引导下经皮微创骶1、2椎体植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专科护理方法.结果 24例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7个月,平均27.1个月,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及盆腔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患肢短缩,短缩小于2 cm;根据Majeed[1]评分标准,术后评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通过透视引导下行Tile C1.3型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术前做好大重量骨牵引治疗复位骨折的护理,使垂直移位在牵引下得到复位,以及利用其他相应的临床护理,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牛志霞;孟庆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国内外ICU专科护士发展概况

    重症医学是20世纪中期在欧洲出现,随后在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2009年被卫生部规定为新增一级诊疗科目,收治对象为各种危重症患者.随着重症医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各个医院相继设置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ICU专科护士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由于ICU工作的复杂性,刚毕业的护士很难胜任该项工作,于是国内各大医疗机构先后开始组织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ICU专科护士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我国护理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云琳;李焕;王银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职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索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的体验.方法 通过对8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索其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体验,为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经验及借鉴.结果 受访护生在实习期间均发生过职业暴露,暴露发生后护生经历了恐惧、担忧、无奈和无助感、后怕,且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结论 学校应重视对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医院应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减少职业暴露对护生的危害.

    作者:陈燕;程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内镜消毒效果及耐用性比较

    目的 比较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对内镜的消毒效果及其耐用性.方法 比较内镜使用3种消毒剂消毒后内镜外表面和内腔的菌落总数;并比较3种消毒剂在小有效浓度内消毒内镜的条数.结果 邻苯二甲醛与碱性戊二醛、万福金安消毒内镜后,内镜外表面与腔内菌落总数均符合标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小有效浓度内邻苯二甲醛能够消毒内镜的条数多于戊二醛和万福金安;平均每天邻苯二甲醛消毒内镜的条数高于戊二醛组和万福金安组.结论 邻苯二甲醛具有与传统消毒剂相当的消毒效果并更具耐用性.

    作者:林江;高姗;徐海莉;李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8例置管患者中,用于增强剂团注98次,持续化疗泵注射190次,中心静脉压监测3人次,静脉高营养输注4例.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能满足肿瘤患者反复多次团注增强剂、双通道联合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输注等需求.在患者治疗初期,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早期为患者留置导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吴婉英;杨方英;高利琴;邵秋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医疗护理工具包的设计与应用

    剪刀、胶布、笔、尺、棉签袋、静脉敷贴、警示标签卡等医疗护理工具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为方便床边操作,避免遗漏工作项目,我们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设计并制作一款医疗护理工具包,可将各种医疗护理用具和物品分类放置,随时携带,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1 设计医疗护理工具包(图1)包括包体和固定连接在包体的腰带.包体包括主袋、第一附袋、第二附袋和侧方胶带固定环.其中主袋为上部开口的矩形包结构,其外侧正面并排固定设置3个第一附袋和第二附袋,第一附袋和第二附袋之间错层排列,且均为上部敞口.包体侧方胶带固定环为带状物,其中一端可暗扣拆卸,方便套上胶布圆孔.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住院患者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的效果评价.方法 2011年5月开始,对住院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导管滑脱评估,对应危险度的分值,采取针对性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并进行每周评分和督查.结果 住院留置导管的患者280例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减少,与2010年同期相比,高危导管拔管减少到2例,住院时间缩短到8.7d,病人满意度提高到1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导管滑脱危险度评估表的临床应用,使我科的导管护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护士对留置导管的危险评估和预测能力,加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大限度地降低了导管脱落的发生率.

    作者:李谆;朱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便调式标尺在腰大池持续引流流量控制中的应用

    置腰大池引流管引流脑脊液是神经外科常见诊疗技术,匀速引流脑脊液和准确控制引流液总量,可使颅内压保持稳定状态.临床通过调整穿刺平面与引流瓶高度来控制引流液流速,但多使用传统标尺(软尺)进行测量,存在标准不统一、误差较大、耗时多等缺点.为精准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及流速,方便护士观察记录,我科设计并制作了便于测量操作的便调式标尺.现将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霞;谭丽萍;陈香凤;张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