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蓓;倪锐志;顾云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提取物青蒿素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response,DTH)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DTH模型,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青蒿素、FK506及青蒿素与FK506联合用药,观测其对小鼠DTH的影响.结果:青蒿素各剂量组[除50 mg/(kg·d)组]、FK506组及FK506与青蒿素联合用药组与溶媒组比较,溶媒组小鼠的耳片肿胀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Ⅰ-CAM-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当剂量在150 mg/(kg·d)以上时,青蒿素对小鼠DTH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加大而增强,同时,青蒿素与FK506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IFN-γ的产生和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反应程度.
作者:莫正魁;李立;王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钙蛋白酶10基因(Calpain10基因)的多态性(SNP)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市城市社区居民非超重肥胖者111名及超重肥胖者151名.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双引物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PCR-ASA)检测Calpain10基因SNP43位点(G/A)及SNP44位点(T/C)基因型.结果:(1)GG基因型频率随着BMI值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各组基因型频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BMI>28.00组的T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GG基因型组中,WHR≥0.90者的FPG、FINS、C-P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WHR<0.90者(P<0.05);(4)TT基因型组中,WHR≥0.90者的FPG、FINS、C-P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WHR<0.90者(P<0.05).结论:昆明地区人群中Calpain10基因SNP44的多态性与肥胖有关,同为TT基因型者中具有中心性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SNP43的多态性与肥胖无关,但同为SNP43GG基因型者中具有中心性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作者:龚鹤琴;许冰莹;张茂镕;邱俊;李云涛;杨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胰蛋白酶活性中心Asp-102、His-57和Ser-195残基的构象与催化之关系.方法:用半经验的构象分析法计算胰蛋白酶的约含800个原子的活性中心场中Asp-102、His-57和Ser-195催化三联体侧链的低能量状态.结果:在胰蛋白酶的结构中,孤立残基构成优势构象,侧链的柔性与酶的催化功能相符.结论:半经验的构象分析法计算结果与用X-线结构分析胰蛋白酶复合物所得资料相一致.
作者:付继军;李映苓;邱开雄;简虹;黄大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假体研究、临床应用现状、并发症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展望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水平.
作者:张运;张春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nt3243A→G点突变常常是导致MIDD(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癫痫样发作综合征)及肾衰的常见病因.由于mtDNA突变影响ATP生成及可改变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可能导致与mtDNA突变有关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特殊表现.
作者:韩睿;宋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偶然发现鼻根右侧包块1 a.起始包块黄豆大小,近1月来渐增大,偶有刺痛感,曾抗感染治疗无效,于1999年1月入我院治疗.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好,血、尿、粪3大常规无异常,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无异常,全身皮肤、皮下未触及肿物及淋巴结.
作者:张莉;陈涌;杨容;庄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伤后8 d内认知障碍改变与不同程度脑震荡(BC)损害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应用自制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B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型脑震荡(SBC)组和复杂型脑震荡(CBC)组(n=12).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SBC组大鼠1~3 d找到平台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CBC组大鼠伤后1~5d找到平台的时间与对照组SBC组相比显著延长.SBC和CBC大鼠在Morris水迷宫无平台探测试验中,在原有平台象限(Ⅲ象限)的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脑震荡损伤程度有关.
作者:于建云;林海英;吴春云;郭泽云;许冰莹;赵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狼疮性肾炎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根据细胞因子谱的偏移程度,分析SLE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血清IFN-、IL-10水平的检测,从而对其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杜鹏;李学平;周晓鸿;冒长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汗管瘤是一种向小汗腺未端汗管分化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发病,多数对称发生于下眼睑或眼眶周围,其他部位偶见如手背、手指、会阴部或胸腹部.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1990年Glayman等[1]首次经腹腔途径成功施行了腹腔镜肾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肾切除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治疗肾癌的主要术式.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月通过后腹腔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炯明;贾万健;莫小华;陈戬;张劲松;刘建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定PCR-RFLP技术检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V(16)A多态性的适实验条件.方法:对影响MnSOD基因PCR反应以及用限制性内切酶BsawI切割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适退火温度为55℃;适引物浓度为0.25μmol/L;适Mg2+浓度为1.5 mmol/L;适dNTP浓度为0.20 mmol/L;以0.6 U为适Taq酶量.酶切体系为15μL体系中加8μL产物用2 U的酶消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杨莹;宋滇平;段勇;杨克;王玉明;刘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阶段病变中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从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增殖角度探讨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肝组织(8例)、慢性肝炎(22例)、肝硬化(24例)、癌周肝硬化(22例)和肝癌(30例)共107例存档石蜡标本中cyclinD1、CDK4、PCNA、p16、p27、蛋白的表达情况.
作者:邹琼;章宗籍;金克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胸壁二维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采取经食道动态三维重建,观察重建ASD形态、大小、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且与开胸手术相比较.结果: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三维结构重建能在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作者:杨蓓;倪锐志;顾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虚拟现实(VR)技术兴起10余年以来,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就虚拟人体、虚拟医疗系统、虚拟实验室和药物研究几个方面介绍了虚拟现实在医学上的应用,并从计算机软硬件、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及3D浏览器方面介绍了医学虚拟现实背后图形学的支持.
作者:王媛;雷宇靖;邵建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EPT2(peptide transporter 2)mRNA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健康SD大鼠56只(20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10),不作任何处理;②生理盐水组(n=10),气管内一次性滴入0.2 mL生理盐水,14 d后放血处死,检测羟脯氨酸含量;③博莱霉素(BLM)组(n=36),将BLM(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按5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配成浓度为0.5%的BLM溶液,气管内一次性滴入0.2 mL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给药后7 d、14 d和28d检测羟脯氨酸含量.
作者:李莉;张旋;贺国洋;王殿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4岁,白化病病人,右眼视网膜脱离多年.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伴畏光并逐渐加重,在外院检查发现12点及3点视网膜各一约2PD大小马蹄形裂孔.当时即在外院行视网膜冷凝、硅胶外垫压和环扎手术,术后视力0.02,三面镜检查裂孔在嵴上方,但未紧贴嵴,视网膜脱离未复位.
作者:唐志萍;茶雪平;袁援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肝脏动静脉瘘(AVF)的CT表现,并与DSA作对照,评价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1)和非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2)诊断AVF的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89例临床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55例行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4例只行平扫和门脉期扫描.DSA诊断AVF采用的标准是: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
作者:彭万军;闫东;袁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EPT2(Peptide transporter 2)mRNA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表达.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随机将健康SD大鼠60只[200±20)g,雌雄各半]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12),不作任何处理;②生理盐水组(n=12),气管内滴入0.2mL生理盐水,2h后放血处死,检测各项指标;③LPS组(n=36),气管内滴入0.5 mg/kg LPS(E.coli O111:B4,Sigma公司),溶于0.2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给药后2、4、8 h放血处死,观测各项指标.
作者:张旋;李莉;薛凤麟;王殿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清香桂提取成分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和对急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大鼠离体胃底条和十二指肠实验,活性碳法观察对小鼠的肠推进作用,应用盐酸-乙醇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对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和对急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结果: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强烈收缩无明显抑制作用,而药物本身可引起回肠平滑肌收缩,并呈浓度依赖性,EC50分别为9.9×10-6和7.3×10-6g/L;对离体大鼠胃肌条亦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其ECs0分别为1.65×10-5和4.3×10-6g/L;此外,清香桂总碱尚能增加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幅度,对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而正丁醇提取物对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影响.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均明显促进小鼠肠蠕动,而对盐酸-乙醇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提示清香桂提取成分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促进胃肠蠕动,所含甾体生物碱可能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作者:马加;陈鹏;杨建华;吴婉玲;李玲;陈植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定PCR-RFLP技术检测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的适实验条件.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设系列浓度梯度分别进行PCR后观察电泳结果.结果:适变性温度为94℃;适退火温度为60℃;适引物浓度为0.4 μ.mol/L;适Mg2+浓度为1.5 mmol/L;适dNTP浓度为0.20 mol/L;以1.0U为适Taq酶量.结论:酶切体系为20uL体系中加5uL产物用4 U的酶消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会芳;刘华;宋滇平;王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