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进展

张运;张春雷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非骨水泥, 临床应用
摘要: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假体研究、临床应用现状、并发症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展望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水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的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2002年9月~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集秋冬季腹泻患儿便样标本,利用ELISA和PAGE(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作者:赵亚玲;黄永坤;魏群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房间隔缺损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全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胸壁二维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采取经食道动态三维重建,观察重建ASD形态、大小、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且与开胸手术相比较.结果: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三维结构重建能在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作者:杨蓓;倪锐志;顾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强的松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TGF-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儿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31例小儿NS尿TGF-β1水平,观察强的松治疗对患儿TGF-β1的影响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PNS患儿尿TGF-β1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患儿尿TGF-β1与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强的松治疗3个月,尿蛋白转阴的患儿尿TGF-β1显著下降(P<0.01),而未转阴组的患儿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NS患儿尿TGF-β1显著升高,说明TGF-β1参与了患儿的免疫病理过程,强的松降低患儿尿TGF-β1可能是通过使蛋白尿消失来实现的.

    作者:谢云惠;陈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进展

    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假体研究、临床应用现状、并发症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展望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水平.

    作者:张运;张春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集中注意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押韵汉字的分听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相对于健康被试的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特点,以及共病和非共病焦虑障碍抑郁症患者、不同文化水平的抑郁症患者、服药前后的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是否有差别.方法:用集中注意法及两种押韵词,对58名健康被试、115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耳优势测试,同时对34名抑郁症患者在服药6周后再测1次.

    作者:王继才;赵旭东;许秀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模型中的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模型中,观察股静脉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了解创伤性炎症反应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单纯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造模,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检测部分静脉内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CD34.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2、CD34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CD34分子的表达阴性,原因可能为其表达与血栓形成无关所致.

    作者:王兵;吴学梅;王建伟;张春强;贾代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玻璃体手术治疗白化病视网膜脱离1例

    患者男性,54岁,白化病病人,右眼视网膜脱离多年.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伴畏光并逐渐加重,在外院检查发现12点及3点视网膜各一约2PD大小马蹄形裂孔.当时即在外院行视网膜冷凝、硅胶外垫压和环扎手术,术后视力0.02,三面镜检查裂孔在嵴上方,但未紧贴嵴,视网膜脱离未复位.

    作者:唐志萍;茶雪平;袁援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CR-RFLP方法检测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确定PCR-RFLP技术检测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的适实验条件.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设系列浓度梯度分别进行PCR后观察电泳结果.结果:适变性温度为94℃;适退火温度为60℃;适引物浓度为0.4 μ.mol/L;适Mg2+浓度为1.5 mmol/L;适dNTP浓度为0.20 mol/L;以1.0U为适Taq酶量.结论:酶切体系为20uL体系中加5uL产物用4 U的酶消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会芳;刘华;宋滇平;王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化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在双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就双语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目的、课堂设计、评估和教师培训等)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促进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作者:邱开雄;宋一林;付继军;简虹;章小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alpain10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钙蛋白酶10基因(Calpain10基因)的多态性(SNP)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市城市社区居民非超重肥胖者111名及超重肥胖者151名.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双引物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PCR-ASA)检测Calpain10基因SNP43位点(G/A)及SNP44位点(T/C)基因型.结果:(1)GG基因型频率随着BMI值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各组基因型频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BMI>28.00组的T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GG基因型组中,WHR≥0.90者的FPG、FINS、C-P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WHR<0.90者(P<0.05);(4)TT基因型组中,WHR≥0.90者的FPG、FINS、C-P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WHR<0.90者(P<0.05).结论:昆明地区人群中Calpain10基因SNP44的多态性与肥胖有关,同为TT基因型者中具有中心性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SNP43的多态性与肥胖无关,但同为SNP43GG基因型者中具有中心性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作者:龚鹤琴;许冰莹;张茂镕;邱俊;李云涛;杨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线粒体DNA突变糖尿病的特点

    对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nt3243A→G点突变常常是导致MIDD(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癫痫样发作综合征)及肾衰的常见病因.由于mtDNA突变影响ATP生成及可改变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可能导致与mtDNA突变有关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特殊表现.

    作者:韩睿;宋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临床矫治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治疗.方法:采用Broussard双力矫治技术,分别选择正畸关闭间隙及正畸集中间隙后义齿修复缺牙两种方法,对8例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主要错(牙合)畸形得以纠正,对美观、功能改善满意,尖牙改形随访无异常.结论:(1)间隙集中法适合青少年安氏Ⅰ类、安氏Ⅲ类错(牙合)及所有成年患者;(2)关闭间隙法适合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颌前突病例.尖牙改形替代侧切牙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沈绍莹;胡江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特征与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M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性疼痛、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发热、肺部感染和全身乏力等.32例患者不同部位X线摄片的阳性率分别为颅骨85%、肋骨56%、脊椎53%、肩胛骨46.1%、骨盆43%、股骨37.5%、胫骨33.3%,15例脊椎CT均显示明显骨质破坏,12例脊椎MRI中有10例示明显信号改变,18例ECT全身骨扫描全部出现多骨的浓聚灶.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征性,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穿凿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广泛的骨质疏松;X线平片检查尤其是头颅、骨盆、腰椎、肋骨及骨痛部位,应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初诊的常规筛查,CT、MRI及ECT检查对早期和不典型多发骨髓瘤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作者:黄斌;钟醒怀;黄永杰;江万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鼠脑震荡后8天不同损伤程度空间认知行为的变化

    目的:探讨伤后8 d内认知障碍改变与不同程度脑震荡(BC)损害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应用自制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B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型脑震荡(SBC)组和复杂型脑震荡(CBC)组(n=12).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SBC组大鼠1~3 d找到平台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CBC组大鼠伤后1~5d找到平台的时间与对照组SBC组相比显著延长.SBC和CBC大鼠在Morris水迷宫无平台探测试验中,在原有平台象限(Ⅲ象限)的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脑震荡损伤程度有关.

    作者:于建云;林海英;吴春云;郭泽云;许冰莹;赵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床旁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快速床旁定量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S患者,其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做cTnI定量及CK-MB测定,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TnI、CK-MB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01).UAP组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K-MB无显著差异(P>0.05);UAPⅢ级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结论:cTnI床旁快速定量测定方便、省时,对AC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晓霞;刘燕;郝应禄;李燕萍;潘云席;梁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0种常用染发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检测常用染发剂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为指导消费、保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对国内外的10种知名品牌染发剂进行致突变性检验.结果:所检测的10种国内外知名品牌染发剂均具有阳性致突变作用,其中8种染发剂具有移码突变致突变作用,2种染发剂同时具有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致突变作用.结论:所检测的染发剂具有致突变作用,可对健康产生危害.

    作者:贺小琼;陈彦红;吴双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蛋白酶活性中心Asp-102、His-57和Ser-195残基的构象

    目的:分析胰蛋白酶活性中心Asp-102、His-57和Ser-195残基的构象与催化之关系.方法:用半经验的构象分析法计算胰蛋白酶的约含800个原子的活性中心场中Asp-102、His-57和Ser-195催化三联体侧链的低能量状态.结果:在胰蛋白酶的结构中,孤立残基构成优势构象,侧链的柔性与酶的催化功能相符.结论:半经验的构象分析法计算结果与用X-线结构分析胰蛋白酶复合物所得资料相一致.

    作者:付继军;李映苓;邱开雄;简虹;黄大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IL-6、几-8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32例H.pylori感染患儿和34例无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IL-8在H.pylori感染组和无H.pylori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292.40±252.14)和(155.55±144.40)pg/mL,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IL-6在H.pylori感染组和无H.pylori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10.62±3.54)和(10.59±3.89)pg/mL,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患儿的血清IL-8水平会升高,而血清IL-6的水平不升高,IL-8可能参与了H.pylori感染的致病过程.

    作者:王美芬;戚勤;李海林;文革生;周丽芳;黄永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例报告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且应用各种检查均未能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占70%~80%.传统的治疗方法常易复发或难以奏效.2003年4月到2005年2月,我们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孙亮;王军;曹洪明;宋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清香桂提取物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清香桂提取成分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和对急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大鼠离体胃底条和十二指肠实验,活性碳法观察对小鼠的肠推进作用,应用盐酸-乙醇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对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和对急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结果: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强烈收缩无明显抑制作用,而药物本身可引起回肠平滑肌收缩,并呈浓度依赖性,EC50分别为9.9×10-6和7.3×10-6g/L;对离体大鼠胃肌条亦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其ECs0分别为1.65×10-5和4.3×10-6g/L;此外,清香桂总碱尚能增加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幅度,对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而正丁醇提取物对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影响.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均明显促进小鼠肠蠕动,而对盐酸-乙醇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提示清香桂提取成分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促进胃肠蠕动,所含甾体生物碱可能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作者:马加;陈鹏;杨建华;吴婉玲;李玲;陈植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