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国;方慧云;蒋犁
目的:研究E-cad、MMP-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16例对照组子宫内膜E-cad、MMP-2的表达.结果:E-cad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cad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P<0.01).M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1,P<0.01).结论:E-cad、MMP-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韩雪松;徐琳;普苹;付红梅;单朝萍;董文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4岁,白化病病人,右眼视网膜脱离多年.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伴畏光并逐渐加重,在外院检查发现12点及3点视网膜各一约2PD大小马蹄形裂孔.当时即在外院行视网膜冷凝、硅胶外垫压和环扎手术,术后视力0.02,三面镜检查裂孔在嵴上方,但未紧贴嵴,视网膜脱离未复位.
作者:唐志萍;茶雪平;袁援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肝脏动静脉瘘(AVF)的CT表现,并与DSA作对照,评价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1)和非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2)诊断AVF的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89例临床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55例行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4例只行平扫和门脉期扫描.DSA诊断AVF采用的标准是: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
作者:彭万军;闫东;袁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特征与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M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性疼痛、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发热、肺部感染和全身乏力等.32例患者不同部位X线摄片的阳性率分别为颅骨85%、肋骨56%、脊椎53%、肩胛骨46.1%、骨盆43%、股骨37.5%、胫骨33.3%,15例脊椎CT均显示明显骨质破坏,12例脊椎MRI中有10例示明显信号改变,18例ECT全身骨扫描全部出现多骨的浓聚灶.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征性,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穿凿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广泛的骨质疏松;X线平片检查尤其是头颅、骨盆、腰椎、肋骨及骨痛部位,应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初诊的常规筛查,CT、MRI及ECT检查对早期和不典型多发骨髓瘤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作者:黄斌;钟醒怀;黄永杰;江万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胸壁二维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采取经食道动态三维重建,观察重建ASD形态、大小、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且与开胸手术相比较.结果: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三维结构重建能在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作者:杨蓓;倪锐志;顾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汗管瘤是一种向小汗腺未端汗管分化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发病,多数对称发生于下眼睑或眼眶周围,其他部位偶见如手背、手指、会阴部或胸腹部.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栖稻黄色单孢菌(flavimonas oryzihabitans)为一种机会致病菌,自1977年首次被报道后,相继有少量临床报道且多以呼吸道内栖稻黄色单孢菌感染为主[1],而骨髓培养检出栖稻黄色单孢菌,经文献检索,国内外未见类似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鸥;黄东;郝青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EPT2(peptide transporter 2)mRNA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表达.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健康SD大鼠56只(20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10),不作任何处理;②生理盐水组(n=10),气管内一次性滴入0.2 mL生理盐水,14 d后放血处死,检测羟脯氨酸含量;③博莱霉素(BLM)组(n=36),将BLM(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按5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配成浓度为0.5%的BLM溶液,气管内一次性滴入0.2 mL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给药后7 d、14 d和28d检测羟脯氨酸含量.
作者:李莉;张旋;贺国洋;王殿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且应用各种检查均未能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占70%~80%.传统的治疗方法常易复发或难以奏效.2003年4月到2005年2月,我们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孙亮;王军;曹洪明;宋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各类肿瘤的第三位、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一般认为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下的青年人少见,但随着纤维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青年人早期胃癌的诊断比例有所提高,我院2000年至2004年病理确诊青年人胃癌45例,笔者就确诊的青年人胃癌进行临床及病理学分析,以探讨青年人胃癌的病理学特点.
作者:樊永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超促排卵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致使多胎妊娠发生率增加,使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甚至影响到出生人口质量,因此,多胎妊娠减胎技术也应运而生,我们对13例多胎妊娠患者施行阴道B超引导下行选择性减胎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昱时;章晓梅;武泽;钟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定PCR-RFLP技术检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V(16)A多态性的适实验条件.方法:对影响MnSOD基因PCR反应以及用限制性内切酶BsawI切割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适退火温度为55℃;适引物浓度为0.25μmol/L;适Mg2+浓度为1.5 mmol/L;适dNTP浓度为0.20 mmol/L;以0.6 U为适Taq酶量.酶切体系为15μL体系中加8μL产物用2 U的酶消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杨莹;宋滇平;段勇;杨克;王玉明;刘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检测常用染发剂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为指导消费、保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对国内外的10种知名品牌染发剂进行致突变性检验.结果:所检测的10种国内外知名品牌染发剂均具有阳性致突变作用,其中8种染发剂具有移码突变致突变作用,2种染发剂同时具有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致突变作用.结论:所检测的染发剂具有致突变作用,可对健康产生危害.
作者:贺小琼;陈彦红;吴双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定PCR-RFLP技术检测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的适实验条件.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设系列浓度梯度分别进行PCR后观察电泳结果.结果:适变性温度为94℃;适退火温度为60℃;适引物浓度为0.4 μ.mol/L;适Mg2+浓度为1.5 mmol/L;适dNTP浓度为0.20 mol/L;以1.0U为适Taq酶量.结论:酶切体系为20uL体系中加5uL产物用4 U的酶消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会芳;刘华;宋滇平;王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CT的广泛应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许林峰;赵宁辉;高永军;徐蔚;方绍龙;唐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相对于健康被试的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特点,以及共病和非共病焦虑障碍抑郁症患者、不同文化水平的抑郁症患者、服药前后的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是否有差别.方法:用集中注意法及两种押韵词,对58名健康被试、115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耳优势测试,同时对34名抑郁症患者在服药6周后再测1次.
作者:王继才;赵旭东;许秀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2002年9月~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集秋冬季腹泻患儿便样标本,利用ELISA和PAGE(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作者:赵亚玲;黄永坤;魏群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受精卵原核显微DNA注射是转基因动物制备的常用、可靠的方法.研究技术上更为简易的受精卵原核显微穿刺导入DNA制备转基因兔的可行性.方法:重组转基因载体pCA-CHA,采用细胞原核显微穿刺将DNA导入兔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用PCR和Southern Blot方法鉴定转基因兔.结果:转基因处理后获得仔兔92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63%~2.40%,整合率为11.54%~16.13%;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27%,整合率为1.92%.结论:受精卵原核显微穿刺导入DNA与受精卵原核显微DNA注射制备转基因兔的结果相当.
作者:曹西南;熊亚隆;纳冬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缺损模型,并植入bFGF/PDP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以探bFGF对股骨头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切开关节囊,在头颈交界处开窗,建立缺损模型.
作者:李晓辉;龚跃昆;李世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狼疮性肾炎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根据细胞因子谱的偏移程度,分析SLE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血清IFN-、IL-10水平的检测,从而对其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杜鹏;李学平;周晓鸿;冒长峙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