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张雪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B)检查对患者生理舒适度的影响和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行FB检查的住院患者60例,采用描述性设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FB检查的不适反应及程度。结果行FB检查的不适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鼻部不适,咽部不适,呛咳,腹部不适,胸闷气促,颈部活动受限。检查期间轻度不适51.7%,中度不适26.7%,重度不适10.0%;进食期间轻度不适40.0%,中度不适18.3%,重度不适3.3%,检查前后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恶心呕吐和鼻咽部不适两项舒适度在禁食期间和进食期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麻醉方式和吸引效果是引起恶心呕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FB检查期间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的不适反应。护士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对 FB检查的耐受性,减轻不愉快的感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改变了患者的恐惧状态,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王芸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73例行介入治疗的老年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加强多方位观察,控制合并症,积极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73例患者均成功实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动脉瘤致密栓塞91.2%(65例),大部栓塞8.8%(8例),患者术中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5例,术后再破裂出血2例,并发肺部感染24例,电解质紊乱9例。出院时GOS评分:完全恢复55例,轻残7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2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老年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菊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5例小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非药物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5例HOCM患儿,术前跨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80 mmHg ,其中例1、2采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 ),而例1在术前4个月因心跳骤停,进行双腔埋葬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置入术。例3、4、5采取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其中例3行PTSMA 2年后再行SM。术前详细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评估手术方式。结果例1患儿SM术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经及时处理后,室性心动过速无发作,例2、3患儿在SM 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其中例3术后1个月后变为心室内阻滞,例2的CLBBB持续存在。例4患儿行PTSMA术后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 RBBB ),1个月后转为心室内阻滞。随诊1~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 HOCM 儿童,应用SM、PTSMA及ICD置入术治疗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理想。护理上注意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心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患儿平稳过渡的关键。
作者:刘超;杨超;严秋萍;张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验证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改变护理模式,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全院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N4)-责任组长(N3)-高级责任护士(N2)-初级责任护士(N1)-助理护士(N0)五层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包干制,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加(P<0.01),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作者:宋晓萍;姜丽萍;盛芝仁;周红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SVF注射移植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12例SVF注射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患者的护理记录实施观察。结果12例患者的创面均大幅缩小,伤口状况均明显改善,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S V F注射移植术前后创面的护理,以及术前术后的心理辅导知识宣教,有助于促进难愈性伤口的愈合。
作者:王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 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参与本研究的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102名分为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2人,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以及对实验组护生采用自制量表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约9分,操作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约6分,两组成绩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护生对PBL教学法满意度高。结论 P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护生综合素质提高。
作者:卞龙艳;潘红宁;宗永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 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的15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的吻合口漏、出血、肺栓塞、呼吸衰竭、脐部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随访,避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爆发急性胰腺炎转院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护理措施得当,大部分并发症是可防可免的,正确认识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马玉华;谢翠媚;杨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 T 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起始于本世纪40年代[2],而真正进入临床阶段,是在1970年以后[3]。由于T KR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使患者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因此,在短短的40年里,无论在国际或在国内,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T KR的发展与成熟,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肺栓塞是 TKR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的致死原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4],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是 PE常见的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美国全髋或膝关节成形术后PTE 发生率为0.9%~28%,致命性PE发生率达0.1%~2%[5]。由于 P E 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漏诊率高,抢救成功率低,病人的猝死不仅给家属带来痛苦,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引起医护人员足够重视。2012年4月,我院矫形骨科病房成功护理了一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0例。结果10例患者切口均痊愈,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间为4~12d,平均7.5d。8例切口自然愈合,2例经二期缝合愈合。结论封闭引流负压吸引,可充分引流切口渗液,促进肉芽生长,疗效可靠。
作者:徐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术后正确指导及护理,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手术后患者恢复快,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晓华;曹岐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根据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的特点,开展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68例行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手术特点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6.2±2.1)h ,早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田晓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出院时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和评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改变情况,同时在患者出院时调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评分为(40.13±8.26)分,低于对照组(46.07±9.01)分,差异有显著意义(t=2.98,P<0.05),治疗后干预组抑郁评分为(38.97±8.23)分,低于对照组(45.60±8.72)分,差异有显著意义( t=3.41,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发病率,降低其发病程度,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潘承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学习1个月~6个月末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在护理本科生进入临床学习后1个月和6个月末发放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问卷,6个月末同时发放护理本科生学习环境评价问卷。结果临床学习环境评价较好的护理本科生,在专业总分及运用护理程序、个体照顾、管理和评判性思维方面,临床学习环境评价越好,护理本科生越能够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结论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章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3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3.2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研究中的应用社区护士不仅是社区居民健康的照顾者,同时又是观察者和研究者。社区护士可以自己主持或与他人合作开展社区疾病及健康问题的研究,运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了解社区各种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基本状况,分析影响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并可应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验证,探讨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方法。结合流行病学研究的步骤,社区护士需要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具体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的工作。
作者:李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质量管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9月在我科行留置胃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1年10月采取个性化质量管理。结果一次性置入胃管的成功率由44.4%上升到83.3%,非计划性拔管率由33.3%下降至6.7%。结论实施个性化质量管理护理,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置入胃管的成功率,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缪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生育期癫痫女性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6月于我科住院分娩的生育期癫痫孕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围产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生育期癫痫女性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柳德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和静脉采血是门诊注射室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常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但是绝大多数患儿在穿刺时因疼痛的刺激或恐惧,出现躁动或用手伸抓穿刺部位,从而影响了穿刺成功率。当不使用约束带穿刺时需要家属或其他护理人员一起协助,但由于经验不足,经常导致穿刺失败,而且浪费时间和人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其他约束带由于设计不针对头皮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因此,不适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我院制作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约束带,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金美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5例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25例患者息肉切除效果满意,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内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朱霞琴;孙英;王敏芬;吴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3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法,观察组65例采用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法,观察两组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和手部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出血、手部肿胀程度及皮肤青紫、麻木、疼痛时间>2h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795,6.290,4.795,9.286,9.119,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法,既减少了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又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郭蕾;王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对36例IPF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36例IPF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中,3例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护理措施及时、得当,能提高IPF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胡小红;夏淑娇;吴巧珍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