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云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加味五苓散冷热浸泡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病例8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良肢位设计、针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免煎中药加味五苓散冷热交替浸泡患手,并同时对患手进行按摩、拍打、活动掌手指关节,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消肿止痛效果、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免煎中药加味五苓散冷热浸泡结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包艳;刘海兰;周晓燕;陈晓峰;蔡超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家庭负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 ,ZBI)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对2012年7~12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顾者100人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总分为(35.330±19.588)分,76例(76%)照顾者存在照顾负担,其中轻度负担38%、中度负担24%、重度负担14%。50岁以上照顾者负担高于50岁以下者,身体健康状况好者负担低于身体健康状况不好者。照顾者负担中个人负担、责任负担、ZBI总表负担和家庭关怀度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5、-0.346、-0.44),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顾者普遍存在照顾负担,负担程度以轻中度为主,照顾者年龄、身体状况、患者的关系以及家庭关怀度等因素影响照顾者负担水平。
作者:王珍宝;吴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MI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调查,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果46.43%(78/168)的患者有焦虑情绪,49.40%(83/168)的患者有抑郁情绪,28.57%(48/168)的患者同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差、自费治疗、工作压力大、存在睡眠问题;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有:工作压力大和睡眠问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焦虑抑郁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心理干预为主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傅燕飞;马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术后正确指导及护理,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手术后患者恢复快,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晓华;曹岐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12月开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23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PO 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德花;石秀菊;王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间护士留职意愿、护理组织公正和组织信任的现状与差异;分析护理组织公正和组织信任对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方法对北京某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313名护士进行护理组织公正、组织信任与护士留职意愿的调查。结果在不同体制医院中,护士留职意愿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民营医院护士在人际关系公正、信息公正、上级信任、同事和下级信任方面低于公立医院;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满意度和程序公正感。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在制度、程序的制定与其执行方面,鼓励护士更多地参与管理与分享权力,并重视护士薪酬的合理分配。在民营医院,管理者尤其要注重维护人际关系和谐,以增强护士与组织的紧密联系,稳定队伍。
作者:王维;王黎;叶世清;谢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3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3.2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研究中的应用社区护士不仅是社区居民健康的照顾者,同时又是观察者和研究者。社区护士可以自己主持或与他人合作开展社区疾病及健康问题的研究,运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了解社区各种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基本状况,分析影响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防治措施和护理对策,并可应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验证,探讨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方法。结合流行病学研究的步骤,社区护士需要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具体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的工作。
作者:李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 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参与本研究的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102名分为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2人,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以及对实验组护生采用自制量表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约9分,操作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约6分,两组成绩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护生对PBL教学法满意度高。结论 P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护生综合素质提高。
作者:卞龙艳;潘红宁;宗永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2例患者安装植入式深静脉置管后引起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例住院患者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伤口护理过程。结果加强深静脉置管输液的护理,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发生局部感染的危险性。结论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深静脉置管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出现局部感染并发症后,能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进一步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赵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GPM 病房创建后对癌症患者实施规范化诊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GPM 病房创建前后入院的癌症患者共计100例(创建前47例,创建后53例),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为工具,对比分析癌痛控制程度及便秘和爆发痛次数情况。结果 GPM病房创建后,癌症患者躯体疼痛程度比创建前显著减轻(P<0.05),用药后疼痛缓解程度显著提高(P<0.05),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影响度显著降低(P<0.05),便秘程度和爆发痛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GPM病房创建后,通过对癌痛规范化诊疗和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减轻疼痛、便秘、爆发痛等的影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张昆;付虹;钟丽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管性痴呆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巴氏指数(BI)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前MMSE评分、B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MMSE评分、B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B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胡秀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5例小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非药物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5例HOCM患儿,术前跨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80 mmHg ,其中例1、2采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 ),而例1在术前4个月因心跳骤停,进行双腔埋葬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置入术。例3、4、5采取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其中例3行PTSMA 2年后再行SM。术前详细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评估手术方式。结果例1患儿SM术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经及时处理后,室性心动过速无发作,例2、3患儿在SM 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其中例3术后1个月后变为心室内阻滞,例2的CLBBB持续存在。例4患儿行PTSMA术后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 RBBB ),1个月后转为心室内阻滞。随诊1~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 HOCM 儿童,应用SM、PTSMA及ICD置入术治疗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理想。护理上注意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心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患儿平稳过渡的关键。
作者:刘超;杨超;严秋萍;张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根据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的特点,开展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68例行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手术特点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6.2±2.1)h ,早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田晓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 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的15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的吻合口漏、出血、肺栓塞、呼吸衰竭、脐部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随访,避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爆发急性胰腺炎转院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护理措施得当,大部分并发症是可防可免的,正确认识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马玉华;谢翠媚;杨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Braden量表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的相关性,为护理干预提供指导,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入院时对患者进行Braden评分及一般资料调查,入院次日采集空腹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查。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每日进行鼻面部压疮危险的评估,直至患者停机。以发生压疮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44例患者中13例(29.5%)发生压疮,发生压疮的患者在Braden量表及其感觉、潮湿、活动、移动及营养维度方面得分均低于未发生压疮者,差异有显著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只有Braden评分进入回归方程,评分每增加1分,发生压疮的概率降低19.6%。结论 Braden评分可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风险的评估,可根据评估结果,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依从性。
作者:曾奕华;崔金波;梁国鹏;吴小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低半卧位联合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在神经外科患者 PICC置管时预防导管异位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6~12月收治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2013年1~4月收治的79例患者为观察组,在置管前取低半坐卧位(床头抬高20°~30°),送管至肩膀时,让助手采用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置管后,通过床边超声探测或胸片结果,比较两者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结论低半坐卧位(抬高床头20°~30°)联合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瑛;吴玉琴;苏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坏死性筋膜炎(N F )是一种罕见的、潜在威胁生命的进行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感染沿深浅筋膜播散,在累及的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相应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组织坏死,多伴有毒血症[1]。N F可继发于任何皮肤损伤或血源性传播,之后快速扩展至整个肢体。因此,早期控制感染,正确处理伤口,是保住患者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玉兰;代琴玲;朱元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SVF注射移植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12例SVF注射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患者的护理记录实施观察。结果12例患者的创面均大幅缩小,伤口状况均明显改善,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S V F注射移植术前后创面的护理,以及术前术后的心理辅导知识宣教,有助于促进难愈性伤口的愈合。
作者:王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 T 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起始于本世纪40年代[2],而真正进入临床阶段,是在1970年以后[3]。由于T KR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使患者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因此,在短短的40年里,无论在国际或在国内,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T KR的发展与成熟,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肺栓塞是 TKR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的致死原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4],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是 PE常见的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美国全髋或膝关节成形术后PTE 发生率为0.9%~28%,致命性PE发生率达0.1%~2%[5]。由于 P E 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漏诊率高,抢救成功率低,病人的猝死不仅给家属带来痛苦,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引起医护人员足够重视。2012年4月,我院矫形骨科病房成功护理了一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l)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9例AM 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结果29例应用IABP的患者好转25例,因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猝死、二尖瓣腱索断裂原因导致死亡4例。结论IABP治疗尽早施行,有明显的循环支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及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孔令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