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胡秀英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康复护理, 日常活动能力,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管性痴呆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巴氏指数(BI)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前MMSE评分、B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MMSE评分、B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B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5例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25例患者息肉切除效果满意,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内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朱霞琴;孙英;王敏芬;吴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100例脑梗死患者为我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病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根据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疗效评定后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疗效评定后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潘贤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组织公正和组织信任对护士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间护士留职意愿、护理组织公正和组织信任的现状与差异;分析护理组织公正和组织信任对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方法对北京某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313名护士进行护理组织公正、组织信任与护士留职意愿的调查。结果在不同体制医院中,护士留职意愿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民营医院护士在人际关系公正、信息公正、上级信任、同事和下级信任方面低于公立医院;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满意度和程序公正感。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在制度、程序的制定与其执行方面,鼓励护士更多地参与管理与分享权力,并重视护士薪酬的合理分配。在民营医院,管理者尤其要注重维护人际关系和谐,以增强护士与组织的紧密联系,稳定队伍。

    作者:王维;王黎;叶世清;谢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深静脉置管感染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2例患者安装植入式深静脉置管后引起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例住院患者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伤口护理过程。结果加强深静脉置管输液的护理,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发生局部感染的危险性。结论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深静脉置管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出现局部感染并发症后,能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进一步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赵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生理舒适度的影响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B)检查对患者生理舒适度的影响和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行FB检查的住院患者60例,采用描述性设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FB检查的不适反应及程度。结果行FB检查的不适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鼻部不适,咽部不适,呛咳,腹部不适,胸闷气促,颈部活动受限。检查期间轻度不适51.7%,中度不适26.7%,重度不适10.0%;进食期间轻度不适40.0%,中度不适18.3%,重度不适3.3%,检查前后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恶心呕吐和鼻咽部不适两项舒适度在禁食期间和进食期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麻醉方式和吸引效果是引起恶心呕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FB检查期间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的不适反应。护士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对 FB检查的耐受性,减轻不愉快的感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改变了患者的恐惧状态,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王芸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和静脉采血是门诊注射室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常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但是绝大多数患儿在穿刺时因疼痛的刺激或恐惧,出现躁动或用手伸抓穿刺部位,从而影响了穿刺成功率。当不使用约束带穿刺时需要家属或其他护理人员一起协助,但由于经验不足,经常导致穿刺失败,而且浪费时间和人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其他约束带由于设计不针对头皮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因此,不适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我院制作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约束带,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金美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出院时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和评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改变情况,同时在患者出院时调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评分为(40.13±8.26)分,低于对照组(46.07±9.01)分,差异有显著意义(t=2.98,P<0.05),治疗后干预组抑郁评分为(38.97±8.23)分,低于对照组(45.60±8.72)分,差异有显著意义( t=3.41,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发病率,降低其发病程度,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潘承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SVF注射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SVF注射移植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12例SVF注射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患者的护理记录实施观察。结果12例患者的创面均大幅缩小,伤口状况均明显改善,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S V F注射移植术前后创面的护理,以及术前术后的心理辅导知识宣教,有助于促进难愈性伤口的愈合。

    作者:王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学习1个月~6个月末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在护理本科生进入临床学习后1个月和6个月末发放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问卷,6个月末同时发放护理本科生学习环境评价问卷。结果临床学习环境评价较好的护理本科生,在专业总分及运用护理程序、个体照顾、管理和评判性思维方面,临床学习环境评价越好,护理本科生越能够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结论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章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分层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验证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改变护理模式,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全院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N4)-责任组长(N3)-高级责任护士(N2)-初级责任护士(N1)-助理护士(N0)五层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包干制,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加(P<0.01),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作者:宋晓萍;姜丽萍;盛芝仁;周红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小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非药物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5例小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非药物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5例HOCM患儿,术前跨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80 mmHg ,其中例1、2采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 ),而例1在术前4个月因心跳骤停,进行双腔埋葬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置入术。例3、4、5采取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其中例3行PTSMA 2年后再行SM。术前详细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评估手术方式。结果例1患儿SM术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经及时处理后,室性心动过速无发作,例2、3患儿在SM 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其中例3术后1个月后变为心室内阻滞,例2的CLBBB持续存在。例4患儿行PTSMA术后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 RBBB ),1个月后转为心室内阻滞。随诊1~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 HOCM 儿童,应用SM、PTSMA及ICD置入术治疗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理想。护理上注意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心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患儿平稳过渡的关键。

    作者:刘超;杨超;严秋萍;张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管性痴呆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巴氏指数(BI)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前MMSE评分、B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MMSE评分、B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B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胡秀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术后正确指导及护理,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手术后患者恢复快,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支架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晓华;曹岐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术后动态稳定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 , DCI)是美国新思维脊柱公司设计生产的一种 U 形钛合金颈椎植入稳定装置。该器械在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功能的同时,还加强了颈椎的稳定性[1],是介于ACDF和CDP之间的一种椎体间固定装置,手术操作方便快捷,适应症广[2]。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15例患者行颈前路DCI植入术,效果良好。该手术属于新技术,存在一定风险,如颈部血肿将导致窒息,硬膜外血肿可引起四肢瘫痪,对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张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护理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0例。结果10例患者切口均痊愈,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间为4~12d,平均7.5d。8例切口自然愈合,2例经二期缝合愈合。结论封闭引流负压吸引,可充分引流切口渗液,促进肉芽生长,疗效可靠。

    作者:徐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MI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调查,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果46.43%(78/168)的患者有焦虑情绪,49.40%(83/168)的患者有抑郁情绪,28.57%(48/168)的患者同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差、自费治疗、工作压力大、存在睡眠问题;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有:工作压力大和睡眠问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焦虑抑郁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心理干预为主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傅燕飞;马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腔镜 Ro ux-en-Y 胃旁路减肥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 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的15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的吻合口漏、出血、肺栓塞、呼吸衰竭、脐部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随访,避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爆发急性胰腺炎转院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减肥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护理措施得当,大部分并发症是可防可免的,正确认识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马玉华;谢翠媚;杨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在全麻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探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2月~2012年12月使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与常规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行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为600人。平均年龄分别为[(49.8±13.0)岁、(50.5±12.3)岁,P=0.34)],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9.1±3.5)、(28.6±6.3),P=0.09)],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1.5)h、(3.2±1.3)h ,P=0.22)],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人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19)。干预组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结论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能够有效预防全麻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肇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PBL教学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 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参与本研究的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102名分为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2人,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以及对实验组护生采用自制量表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约9分,操作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约6分,两组成绩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护生对PBL教学法满意度高。结论 P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护生综合素质提高。

    作者:卞龙艳;潘红宁;宗永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一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 T 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起始于本世纪40年代[2],而真正进入临床阶段,是在1970年以后[3]。由于T KR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使患者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因此,在短短的40年里,无论在国际或在国内,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T KR的发展与成熟,其并发症的防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肺栓塞是 TKR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的致死原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4],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是 PE常见的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美国全髋或膝关节成形术后PTE 发生率为0.9%~28%,致命性PE发生率达0.1%~2%[5]。由于 P E 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漏诊率高,抢救成功率低,病人的猝死不仅给家属带来痛苦,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引起医护人员足够重视。2012年4月,我院矫形骨科病房成功护理了一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