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宏图;王熙才
目的 评价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病人10例,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10例,共计2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诱导化疗前后Ki-67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口腔癌中Ki-67蛋白表达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其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较诱导化疗前明显增加.结论 术前诱导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春;武斌;温玉明;王晓毅;李龙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激酶基因-30位启动子G/A变异与中国云南人2型糖尿病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运用PCR-RFLP分析方法在389例无亲缘关系之中国云南汉族人中对GCK基因变异进行检测.结果 在2型糖尿病患者组中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3.1%、31.9%和5.0%;健康对照者组中分别为66.4%、31.8%和1.8%,A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组中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1.0%和17.7%,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中国云南昆明地区的汉族人中存在胰岛β细胞GCK基因启动子-30位G/A变异的多态性,此G/A变异虽然可能对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起促进作用,但在无其它相关基因变异以及糖尿病易感因素的存在下,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不起主要作用,也可以说此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不存在关联.
作者:王玉明;马春宇;段勇;刘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动力取皮机定量削痂并覆盖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Ⅱ度烧伤的方法.方法 本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共用此方法治疗112例深Ⅱ度烧伤病人的148只手.伤后2~72 h手术.根据临床创面判断的深度定量削痂,将动力取皮机固定在0.012 inc、0.016 inc或0.02 inc(0.3 mm、0.4 mm或0.5 mm)的刻度上,削去坏死组织,确切保留基本正常组织.并依据保留下组织的情况将其分为Ⅰ类,真皮深层基本完好并有点状乳头层残留;Ⅱ类,真皮部分网状层存在伴有脂肪珠;Ⅲ类,完整的皮下脂肪存在并伴有毛囊等附属结构.然后分别使用大张表皮、大张韧厚皮、大张中厚皮移植覆盖.结果 112例深Ⅱ度烧伤病人的148只手,削痂部位移植大张表皮的68只手及移植大张韧厚皮、大张中厚皮的80只手皮片存活良好,外形平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图1~3).痂皮厚度调查发现平均厚度0.4~0.8 mm,与设定的动力刀刻度基本一致,组织学检测发现此种状态下表皮、真皮的厚度大于正常状态下真皮厚度的2倍左右.结论 依据烧伤后皮肤增加了的厚度定量削除坏死组织,并依据保留组织的完好程度采用不同厚度的自体覆盖物可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萍;朱志祥;王峰;陈万安;张力勇;杨维琦;张悦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TMD-18-T/GRA1重组质粒.方法 从接种了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RH株、桂弓株、B36株的小鼠腹水中收集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三个不同虫株的致密颗粒蛋白1(GRA1)目的基因片段.将此目的基因片段插入PCR产物克隆专用载体pMD-18-T中,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PCR鉴定其准确性.结果 获得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GRA1目的基因片段为785 bp.构建了pMD-18-T/GRA1重组质粒,经鉴定与预期理论值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了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pMD-18-T/GRA1重组质粒.进行弓形虫不同毒株的GRA1基因测序,为研究其同源性及进一步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贾雪梅;李飞;王红;曾瑾;李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 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选取图像质量1级的22例患者的左冠脉主干(left main,LM),左冠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冠脉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右冠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共计8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的88支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显示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假阴性率13.3%.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阳性预测率为6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假阴性率10%.与选择性冠状动脉相比,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局部中度以上或弥漫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差异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χ2=2.85,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狭窄的评价,尤其是有临床意义的病变(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作者:杨晓;柴汝昌;苏云杉;牛云;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SF内固定器治疗,通过1~7 a的随访,观察了解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在随访期间,52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和医源性神经损伤.椎体前高度完全恢复21例,其余恢复在89%以上,椎体后高度恢复达92%以上,Cobb角均在9°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为86.5%.结论 SF内固定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内固定器,适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作者:雷大林;钟洪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石榴皮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及敏感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对石榴皮水煎剂的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MIC50、MIC75、MIC90.结果 石榴皮对H.pylori的MIC值范围为7.8125~500 mg/mL;石榴皮对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和敏感株的MIC50分别为29.9 mg/mL和28.0 mg/mL,MIC75分别为65.1 mg/mL和59.1 mg/mL,MIC90分别为131.1 mg/mL和115.9 mg/mL;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对石榴皮水煎剂的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中位数潜力1.072,95%的可信区间为0.763~1.513).结论 石榴皮有良好的抑菌效果,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及敏感株都对其敏感.
作者:胡伟;代薇;杨宇梅;周曾芬;李晓燕;段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云南广泛使用的雀嘴茶[lyonia ovalifolia(W.)drude]对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病理变化,以及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为雀嘴茶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菊;胡炜彦;张荣平;邹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脏瓣膜病在心脏疾患中的发病率较高,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除心功能的恢复外,抗凝治疗是应予足够重视的问题之一.以下总结了我科75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经验.
作者:龚丽明;王忠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睑缘和眉弓及前庭切口在颧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本组42例额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睑下缘、眉弓外1/3及上颌前庭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使颧颌段、眶下缘、颧颞段及颧牙槽嵴充分复位,选用合适的微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结果 4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经3月~2 a复诊,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局部无明显瘢痕遗留.结论 局部眶周小切口行颧骨骨折复位并作坚强内固定,创伤小,径路短,能有效恢复颧部外形和口腔功能.
作者:肖文芝;陈涌;张莉;杨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结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后门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18例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进行结肠肿瘤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和以肝转移灶为中心的不规则肝切除术,并进行术中和术后的门静脉化疗.结果 18例中生存1 a者15例(83.3%),3 a者10例(55.6%).结论 对结肠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同期行根治术及不规则肝切除术后,采用术中术后门静脉插管化疗,可明显提高肝转移癌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作者:魏晓岗;赵海剑;程若川;田衍;罗华友;李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4种细胞毒素(CTX-10、CTX-11、CTX-12和CTX-13)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EJ)的抑制增殖作用.方法 用结晶紫法检测CTX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 4种CTX对BIU-87和EJ细胞株均有抑制增殖的活性,并有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CTX-10、CTX-11、CTX-12和CTX-13对BIU-87细胞作用6 h的IC50分别是6.03,6.27,2.25和2.89 mg/L;对EJ细胞作用6 h的IC50分别是8.02,7.89,3.05和2.76 mg/L.结论 4种CTX对膀胱癌细胞株均有抑制增殖的活性,都有潜力成为新的抗膀胱癌药物.
作者:丁明霞;王剑松;王婉瑜;李翀;谢蜀生;徐鸿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家兔部分胰腺移植早期TNF-α,ICAM-1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乌司他丁保护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糖尿病模型,成模后进行家兔同种异体原位部分胰腺移植手术建立家兔部分胰腺移植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胰腺移植组、移植+乌司他丁干预组,分别检测受体移植术后3 h,6 h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TNF-α浓度,测定移植物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移植物组织中ICAM-lmRNA的表达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廖陈;谭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嗜酸细胞类癌,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但主要发生在唾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及肾脏.自Sklar于1980年首例报道肺内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来,据文献报道共有18例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生在腮腺的只有1例.作为一种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仍不清楚.
作者:王春艳;聂志;崔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考虑到N-乙酰基-L-赖氨酸-甲酰胺的非键及静电相互作用、拓扑能、键角的弯曲和氢键,研究了它的空间结构即分析它的主链理论构象.方法 当主链的大构象可能性确定时,侧链的键角和两面角ψ,Ψ在每一点变化的情况下,用能量低化的方法得到了构象图,评价了主链和侧链的空间的相互制约性.当主链为低能式而侧链具有大拓朴势时,ψ,Ψ,χ1-χ5角的所有组合作为初始近似的情况下,计算了分子的优势构象.结果 N-乙酰基-L赖氨酸-甲酰胺的稳定构象与赖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中的已知结构的几何构型相符合.
作者:邱开雄;谢惠定;付继军;黄大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周期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斜视,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戴红梅;李兰;李云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和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9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09名正常对照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 A多态性.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和对照组之间的上述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 I 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无关联.
作者:徐振波;徐丹;张杰;林勇;陈晓刚;陈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伤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与增生,一直困扰着人们,是整形美容外科急需解决的难题.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产生的内因,形成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多和胶原纤维沉积,但缺乏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未从根本上解决防治瘢痕的问题.现对瘢痕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南汉族人群中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肝素结合区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这种多态性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临床表型的影响.
作者:魏明霞;戴路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结膜变性疾病,对进行期及复发性胬肉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2004年初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胬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林红;皇甫昌涛;杨瑛;陈萍;赵祝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