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岗;赵海剑;程若川;田衍;罗华友;李清
目的 构建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TMD-18-T/GRA1重组质粒.方法 从接种了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RH株、桂弓株、B36株的小鼠腹水中收集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三个不同虫株的致密颗粒蛋白1(GRA1)目的基因片段.将此目的基因片段插入PCR产物克隆专用载体pMD-18-T中,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PCR鉴定其准确性.结果 获得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GRA1目的基因片段为785 bp.构建了pMD-18-T/GRA1重组质粒,经鉴定与预期理论值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了弓形虫三种不同毒株pMD-18-T/GRA1重组质粒.进行弓形虫不同毒株的GRA1基因测序,为研究其同源性及进一步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贾雪梅;李飞;王红;曾瑾;李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在膀胱癌Ⅳ级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膀胱癌Ⅰ、Ⅱ、Ⅲ级及正常膀胱粘膜组织(P<0.05).表浅性膀胱癌(Ta~T1期)与浸润性膀胱癌(T2~T4期)中TGF-β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的高水平表达是高度恶性表型膀胱癌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的关系不大.
作者:刘立伟;李泽惠;王芳;郭萍;张华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发现正常人血中IL-6水平很低,然而重症病人感染时其水平急剧升高.方法 为了给该类病人预后的正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ROC曲线对此类病人IL-6的预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40例重症合并感染的病人血清IL-6水平均数为(152.02±55.77)pg/mL,重症非合并感染病人的血清IL-6水平均数为(130.98±50.72)pg/mL,二者均升高,但该两组的血清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它们与正常对照组IL-6(85.79±30.96)pg/m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L-6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8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766.结论 血清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相比,对于重症合并感染病人预后的预测,血清IL-6水平是较好的预测因子.
作者:杨兰辉;魏宏建;韩林;段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定位、B超定位、盲穿三种方法经皮肾穿刺造瘘,建立16 F经皮肾通道,使用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灌注泵冲洗进行手术.结果 造瘘后手术时间15~110 min,平均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L,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100%.平均住院9 d,术后平均住院3.5 d.结论 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确切,具有诸多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左毅刚;柯昌兴;杨德林;王剑松;丁明霞;刘靖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嗜酸细胞类癌,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但主要发生在唾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及肾脏.自Sklar于1980年首例报道肺内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来,据文献报道共有18例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生在腮腺的只有1例.作为一种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嗜酸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仍不清楚.
作者:王春艳;聂志;崔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脏瓣膜病在心脏疾患中的发病率较高,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除心功能的恢复外,抗凝治疗是应予足够重视的问题之一.以下总结了我科75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经验.
作者:龚丽明;王忠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病人10例,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10例,共计2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诱导化疗前后Ki-67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口腔癌中Ki-67蛋白表达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其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较诱导化疗前明显增加.结论 术前诱导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春;武斌;温玉明;王晓毅;李龙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结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后门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18例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进行结肠肿瘤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和以肝转移灶为中心的不规则肝切除术,并进行术中和术后的门静脉化疗.结果 18例中生存1 a者15例(83.3%),3 a者10例(55.6%).结论 对结肠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同期行根治术及不规则肝切除术后,采用术中术后门静脉插管化疗,可明显提高肝转移癌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作者:魏晓岗;赵海剑;程若川;田衍;罗华友;李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伤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与增生,一直困扰着人们,是整形美容外科急需解决的难题.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产生的内因,形成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多和胶原纤维沉积,但缺乏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未从根本上解决防治瘢痕的问题.现对瘢痕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状况,为有关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疗收费、总体满意度的评价分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参合农民首选村卫生室就诊,医务人员选择县医院就诊.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合农民选择村卫生室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村卫生室医生服务态度好、可信度高、收费低、交通方便、离家近、就医方便、随时都可以看病,总体满意度高等;医务人员选择县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随时都可以看病、医疗设备先进、药品配备齐全、总体满意度高等.结论 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应增加农村卫生资源总量,改善县级医疗机构服务态度,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罗家洪;李晓梅;毛勇;何利平;喻箴;张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结膜变性疾病,对进行期及复发性胬肉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2004年初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胬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林红;皇甫昌涛;杨瑛;陈萍;赵祝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ICR小鼠经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6 d剖杀,观察减虫率、粪卵减少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肝表面虫卵结节数、肝脏各期虫卵数及各期虫卵构成比.结果 经SIEA免疫后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小鼠粪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3.25%,34.75%(P<50.05);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下降47.76%(P<0.05);肝组织内虫卵总数下降,每雌肝卵减少率为41.83%(P<0.05);每雌成熟虫卵减少率为54.37%(P<0.05);肝组织内成熟虫卵比例下降,未成熟卵比例增加(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原性较强,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卵胚发育及抗雌虫生殖免疫力,可望作为血吸虫抗病疫苗候选抗原.
作者:李翠英;李飞;贾雪梅;王红;陈连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家兔部分胰腺移植早期TNF-α,ICAM-1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乌司他丁保护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糖尿病模型,成模后进行家兔同种异体原位部分胰腺移植手术建立家兔部分胰腺移植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胰腺移植组、移植+乌司他丁干预组,分别检测受体移植术后3 h,6 h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TNF-α浓度,测定移植物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移植物组织中ICAM-lmRNA的表达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廖陈;谭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和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9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09名正常对照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 A多态性.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和对照组之间的上述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 I 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无关联.
作者:徐振波;徐丹;张杰;林勇;陈晓刚;陈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石榴皮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及敏感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对石榴皮水煎剂的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MIC50、MIC75、MIC90.结果 石榴皮对H.pylori的MIC值范围为7.8125~500 mg/mL;石榴皮对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和敏感株的MIC50分别为29.9 mg/mL和28.0 mg/mL,MIC75分别为65.1 mg/mL和59.1 mg/mL,MIC90分别为131.1 mg/mL和115.9 mg/mL;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对石榴皮水煎剂的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中位数潜力1.072,95%的可信区间为0.763~1.513).结论 石榴皮有良好的抑菌效果,H.pylori甲硝唑耐药株及敏感株都对其敏感.
作者:胡伟;代薇;杨宇梅;周曾芬;李晓燕;段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甲硝唑诱导耐药这一方法来分析rdxA基因突变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用非混合感染、敏感的H.pylori菌株进行甲硝唑诱导实验,使其由敏感型转变为耐药型;再提取DNA,PCR扩增诱导前后rdxA基因并测序.结果 甲硝唑诱导菌株12株,4株获得成功,诱导前后的MIC值增加了16~64倍;连续传代3次后,MIC值保持不变.诱导前后敏感型与耐药型菌株rdxA基因序列仅有0.2%~0.8%的差异,而不相关菌株间则有2.2%~2.7%的差异.结论 甲硝唑诱导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稳定的甲硝唑耐药性,并能排外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的影响,有望成为一种研究甲硝唑耐药机制的好方法.
作者:虎月燕;周曾芬;张永生;南琼;蒋海燕;张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 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选取图像质量1级的22例患者的左冠脉主干(left main,LM),左冠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冠脉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右冠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共计8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的88支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显示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假阴性率13.3%.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阳性预测率为6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假阴性率10%.与选择性冠状动脉相比,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局部中度以上或弥漫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差异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χ2=2.85,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狭窄的评价,尤其是有临床意义的病变(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作者:杨晓;柴汝昌;苏云杉;牛云;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周期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斜视,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戴红梅;李兰;李云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创伤性脑损伤是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发生率高、后遗症多,其中学习记忆(认知)能力的损害是持久和严重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认知障碍与烟碱型胆碱能受体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烟碱型胆碱能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与脑创伤和学习记忆间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坪;郭泽云;于建云;吴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长育儿知识水平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42 d足龄体检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44例)与对照组(150例),对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和使用中国版贝利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验(CDCC量表),实验组定期对家长进行婴幼儿育儿知识辅导讲座.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发育等级、智力发育指数(MD1)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1)比对照组高(P<0.05);常见疾病患病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提高家长育儿知识水平,可促进婴幼儿健康.
作者:王美绮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