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颅内-颅外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

周亚芬;杨霞;胡文娟

关键词:颈总动脉损伤, 显微手术, 动脉搭桥术, 手术护理配合
摘要: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吻合技术是颅内-颅外搭桥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1],由于该手术所涉及仪器设备复杂,对医生操作技能及手术护理配合要求高,故目前开展仍较少.我院于2010年11月为1例在外院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致颈总动脉损伤患者,急诊施行了颈总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的搭桥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鼻胃管固定法

    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留置鼻胃管时间较长时,因污渍、出汗浸湿,可以导致胶布固定不牢;部分患者粘贴处皮肤对胶布过敏;有些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使用胶布固定时易致鼻胃管滑脱,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反复插管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及医疗费用.为了避免以上弊端,我院改良了留置鼻胃管的固定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丽萍;张露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伤病的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由于需要取自体髂骨,供骨区感染、骨折、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10%~30%[1-2].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应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黄世敏;林明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例糖尿病并阴囊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体会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丰富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部肿胀,产气,肌肉皮肤由红肿到发紫发黑以至坏死,蔓延快,腐肉恶臭,极易引起严重毒血症,是创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2010年3月收治一例糖尿病合并阴囊气性坏疽的病人,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彩娣;陈彩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诊颅内-颅外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

    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吻合技术是颅内-颅外搭桥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1],由于该手术所涉及仪器设备复杂,对医生操作技能及手术护理配合要求高,故目前开展仍较少.我院于2010年11月为1例在外院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致颈总动脉损伤患者,急诊施行了颈总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的搭桥术,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亚芬;杨霞;胡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肠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肠造口术是一种急诊情况下挽救患儿生命的手段或分期治疗的初期治疗方法,为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一般根据病情需要先做临时性肠造口,3~6个月后再择期行二期手术[1].肠造口手术时,如肠造口位置设置不当、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病情变化、营养不良或肠造口用具选用不当时,均可造成肠造口并发症的产生[2].新生儿期是儿童肠造口手术的高峰年龄段,年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国外文献报道为28%~74%[3],国内报道为37.1%~79.50%[4-5].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行肠造口术12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现将小儿肠造口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亚娟;郭岚峰;徐玉香;胡润仪;张小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血液扩容对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血液扩容对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60例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进行急性血液扩容(AHH),对照组则按正常速度输液.监测项目:(1)在麻醉诱导前、急性血液扩容后即刻测定Hb和红细胞压积(Hct);(2)分别监测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时点为输液前(T0)、麻醉诱导后20min(T1)、俯卧位20min(T2)、手术60 min(T3)、手术120 min(T4)、术毕前高值(T5)、术毕后60 min(T6).结果 观察组患者AHH后较AHH前Hb浓度和Hct降低(P<0.01),MAP各时点与T0相比(P>0.05),组内各时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1、T2时点HR降低(P<0.05).对照组MAP、HR、T1、T2与T0相比降低(P<0.01),MAP组间T1、T2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VP有逐渐增高趋势.但组间相比无显著意义.结论 PCNL术中体位改变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急性血液扩容、正确的护理、加强术中病情观察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顾超琼;刘燕洁;甘丽霞;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累及脊柱和骶骼关节为主要表现的进行性慢性炎症病理损伤性疾病,发病年龄多为16 ~40岁,男性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腰部僵硬(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并发脊柱强直畸形,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一定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AS的治疗中,功能康复锻炼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通过对3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素华;俞淑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造影剂肾病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 培养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能善于循证、正确循证,解决实际护理问题.方法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结合临床病例,运用护理查房的形式,对循证护理理论和实践步骤进行培训.结果 护理人员能运用循证证据解决护理问题;并制订了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常规.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护士逐渐形成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行为模式.

    作者:陈泳;杨芸;沈吉梅;汤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探讨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教育,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教育方法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法.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焦虑情绪变化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治疗的依从性和焦虑情绪,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增加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作用.同时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张娃莲;周卫娟;郑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美沙酮门诊的护理管理体会

    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应用医疗上合法的、使用方便的、作用安全和有效的药物(美沙酮)代替毒品,并通过治疗改变人的高危险行为和各种功能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美沙酮维持治疗是海洛因成瘾者维持治疗中广泛研究的一种方式[1].

    作者:李维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下肢缺血性疾病.2000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y Consensus,TASC)提出了下肢动脉病变的分型[1],并于2007年对该分型进行了修订(TASCⅡ),其中对于TASC D型病变(包括主髂动脉和股胭动脉病变)推荐首选开放手术[2].但该类患者多为流出道不佳或伴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不适合行创伤较大的旁路手术,往往丧失治疗机会,甚而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联合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杂交手术成为治疗TASC D型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方式[3].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46例患者(共48条患肢),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蕾;葛幼文;蔡颖;翁艳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脊柱手术患者因手术需要常被安置于俯卧位.脊柱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者虽不甚多见,但一旦致盲,极难治愈,循证护理是循证实践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临床护理的观察和工作方法[1].为预防和减少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本院手术室2010年1月~2011年5月通过循证分析、讨论,制定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爱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晚期肿瘤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58例接受口服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58病例中24例出现面部皮疹/皮肤剥脱,20例出现血压升高,17例出现手足综合征,6例出现胃肠道反应(腹泻),无患者死于毒副反应.结论 索拉非尼能够有效地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药物毒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胡凤琼;张莉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根治术的护理配合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是婴幼儿发育时脊髓圆椎在椎管内上升过程中受膨出的脊膜、增粗变短的终丝、纤维粘连等牵拉,受椎管内脂肪瘤、皮样囊肿等压迫所导致的圆锥缺血缺氧而出现大小便失禁、足畸形、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一组征侯群.TCS发病率较高,但由于被认识较晚,病人分散到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及骨科,极易漏诊和误诊.手术是治疗TCS唯一有效的方法,TCS一旦确诊,不论是否有明确的症状,均应早期手术.2008~2010年我院收治此类患儿51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圆椎,终丝离断术后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育慧;高虹;陈云超;张晖;温秀芬;骆如香;韦敏玲;欧春红;苏庆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各专科护理课程的支柱与桥梁,在整个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护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关系到护生护理能力的培养和对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吸收.

    作者:罗仕蓉;刘宇;郭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预防老年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控制院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1~12月住院的242例老年患者,以病区为单位分为循证组(126例)和对照组(116例),循证组采用预防肺部感染的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监测院内总感染率及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病区的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率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院内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作者:梅映台;徐梅玉;马平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射频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是髓核突破了劳损破裂纤维环后出现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腰痛、腿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外科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椎体稳定性遭受破坏及住院费用高等缺点.射频靶点消融术(PIRF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它是通过对髓核组织即时回缩效应进而解决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很少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同时直接阻断髓核液中糖蛋白和/B蛋白的释放,温热效应对损伤的纤维环、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的炎性反应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1].

    作者:周婉英;汪巧萍;单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卒中患者使用气垫床后不同间隔时间翻身拍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使用气垫床后两种翻身拍背时间对压疮和肺部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使用气垫床的脑卒中患者2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7例,每隔4h翻身拍背;对照组119例,每隔2h翻身拍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使用气垫床后,翻身拍背可延长至4h一次,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压疮与肺部感染的机会,同时保证了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并且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谢士芳;王清;沈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一般常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压疮、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67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行走功能,生活能自理.结论 患者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特别对手术并发症预防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观察、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骨盆骨折病例46例,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 46例患者均康复,无尿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伤情复杂,做好应急急救,严密观察病情,系统的功能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必要措施,对提高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玉梅;沈宝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