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唐华英;郭真;赵巧云

关键词:鼻咽癌, 心理干预, 调强放疗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调强放疗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调强放疗前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前后两组均分别应用Zung氏抑郁、焦虑测评量表(SDS、SAS)、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3.0)]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组放疗后SDS、SAS评分较对照组减低(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多项机体功能有所改善,不适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 重视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调强放疗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腔注射联合微波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关节腔注射联合微波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探讨护理方案.方法 选择2010年1~10月我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得宝松关节腔注射联合微波治疗;注射前后加强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度及行走能力均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注射得宝松联合微波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注射前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

    作者:冯友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口腔护理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脑外科昏迷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住院的昏迷病人中,随机选择22例为观察组,用牙龈炎冲洗剂行口腔护理;选择同期昏迷病人18例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按口腔护理常规操作,比较两组口臭,口腔炎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口臭发生率为3.13%,口腔炎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口臭发生率为35.7%,口腔炎症发生率为17.9%.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在脑外科昏迷病人中,运用牙龈炎冲洗剂行口腔护理,能更好地预防病人的口臭和口腔炎症.

    作者:徐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介绍一种体外搭桥双腿消毒的省力方法

    体外搭桥手术需要双腿消毒备取大隐静脉.双腿消毒时,传统的方法需要两人将双腿抬起,消耗护士大量体力和人力.我们在工作中使用了一种新的消毒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华;王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发生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中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次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临床资料,针对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结果 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原因主要包括滤器凝血、动脉压增高、管路内有空气.结论针 对存在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监测,是保证治疗按照计划有效进行,减少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关键.

    作者:邵亚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例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外渗导致老年患者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通过静脉输注顺磁性造影剂.造影剂进入体内后,能缩短组织中质子的T1及T2驰豫时间,从而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因图像分辨率高,已成为放射显像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诊疗工具.静脉输注造影剂为高压自动注射,注药速度快、压力大,加之机床的移动等,易引起造影剂渗漏,发生率1%~2%[1].

    作者:梁金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腔内隔绝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7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AD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AD腔内隔绝术患者,术前加强疼痛及血压控制等,预防夹层撕裂,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江涛;韩童利;曹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理性行为理论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来源于社会心理学,被认为是研究认知行为基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由Fishbein和Ajzen提出,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在国外,有许多领域以其为依据探讨人的行为意向,如商业[1]、环境保护[2]、医学[3]、心理学[4]、教育学[5]等.

    作者:康华;蒋晓莲;Meyrick Chum ming CHOW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的应用

    目的 为了全面有效地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保留现有客户,不断发展新的客户.方法 2010年2月起我院全面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的应用,开展护理创优服务,成立延续护理中心,进行客户跟踪回访等工作.2011年2月分别对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满意度、门诊病人就诊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病人对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92.5%提高到98.2%,对护士满意度由原来的94.0%提高到99.0%;门诊病人对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93.2%提高到98.5%,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4%提高到98.8%,对收费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93.8%提高到97.8%,对药房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92.6%提高到98.0%;门诊病人平均就诊时间由原来的1 h 57 min缩短到1 h 23 min.结论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开展,真正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了病人各方面的的需求.

    作者:刘艳兰;黄海玲;陈伟菊;李延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调强放疗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调强放疗前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前后两组均分别应用Zung氏抑郁、焦虑测评量表(SDS、SAS)、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3.0)]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组放疗后SDS、SAS评分较对照组减低(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多项机体功能有所改善,不适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 重视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调强放疗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唐华英;郭真;赵巧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婴儿肝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 评价肝穿刺活检术安全性及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在B超定位下采取用单人快速穿刺负压吸引法.结果 9侧肝活检取肝组织成功率为100%,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活检术是一项安全的检测方法,术前术中与术后的护理配合工作对穿刺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肝活检术对明确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庞勤辉;龙梅;朱莉;刘文莉;全小丽;饶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饮食行为干预对儿童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行为干预对儿童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43例糖尿病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随机性护理,观察组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儿接受饮食行为干预后,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饮食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鄢小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LC—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肾移植术后尿瘘患者中的应用

    尿瘘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瘘尿生时,尿液会从引流管戳口处或伤口流(渗)出,导致患者局部皮肤潮湿.尿液刺激易造成周围皮肤潮红、糜烂,甚至影响伤口愈合.临床上常规方法是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戳口处及伤口渗湿的敷料,及时更换被服等.

    作者:吴东娟;康福霞;董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电话随访对初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再次住院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能否降低初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6月,将121例符合出院标准的初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58例)和电话随访组(63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抗类风湿治疗,电话随访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提供心理干预、康复指导以及执行依从性的监督.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再次住院率,并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电话随访组1年内由于复发再次住院率为9.2%,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3.8%,其生活质量也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电话随访可显著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再次人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ICU机械通气病人应用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探讨膨肺吸痰对痰液清除的效果.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膨肺吸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2组病人吸痰前后潮气量、气道阻力、肺的顺应性、呼吸音改善情况、黏膜损伤发生情况和SPO2升至96%以上时间.结果 2组间吸痰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吸痰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膨肺吸痰能较彻底地促使肺部分泌物排出,防止肺不张,纠正低氧血症,同时能有效地改善呼吸,减少黏膜损伤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气道吸痰方法.

    作者:周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及防护意识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向31个临床/医技科室发放“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状况调查问卷”,于次日收回,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中有48.92%的人知晓艾滋病窗口期持续时间,87.29%的人知晓窗口期具有传染性,51.10%的人在工作中没有达到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标准.在接触血液及体液时需要戴手套的问题中,检验员佩戴手套的比例高,达93.17%.在脱掉手套后进行手部消毒,检验员执行比例高,达87.5%.这两项均显著高于医生、护士的执行比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污染的针头回套针帽,比例高的是医生,占52.18%,其次为护士,占42.61%.有38.67%的工作人员知晓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上报,其中检验科知晓率高,达93%.结论 医务人员普遍性防护原则意识偏低,临床操作中存在不良习惯性操作,职业暴露后上报意识淡薄.应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薄弱环节等进行指导.

    作者:李雁凌;张占杰;吴宁;宋晓璟;李太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对8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及16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 侵袭性真菌感染人数、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或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饮食规律、住院时间以及按时治疗,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侵袭性真菌感染组饮食相对较为规律,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侵袭性真菌感染组和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相比,患者及家属对前一组的满意程度高于后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的感染率.

    作者: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风险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的防范措施.由于患者脊柱畸形,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及体型,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且出血多、风险大,给患者的术后护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作者:徐莉杰;张义玲;海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健康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2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管理行为的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萍;刘纯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腹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以生大黄浸液100 ml胃管灌注,2次/d,再用100 ml生大黄浸液保留灌肠,2次/d,连续7~10 d,并联合芒硝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华虹;李晓霞;李冬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循环水温度对外阴白色病变聚焦超声治疗负反应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循环水温度对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治疗负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佳的循环水温度设置.方法 将21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随机分成1、2、3三组,即循环水温度30℃组、12℃组、3℃组.对比观察、分析不同循环水温度下聚焦超声治疗后患者治疗区局部水肿、水泡、皮肤颜色改变等负反应的发生率,程度、持续时间.结果 3组的水肿、水泡程度低于1组(t=2.500,P=0.007;t=2.292,P=0.011),舒适度2组和3组优于1组(t=1.991,P=0.024;t=2.732,P=0.003),水肿消退和水泡消失时间3组短于1组(t=2.682,P=0.004;t=2.306,P=0.012),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降低循环水温度,对减轻聚焦超声治疗后负反应具有一定的作用,采用3℃水温较为理想.

    作者:缪雪阳;朱劲松;缪炜烈;梁志刚;邹焰;何懿;袁志会;李琼;付立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