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烧伤合并气道损伤患者的护理

李安梅;赵光英

关键词:特重烧伤, 气道损伤,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气道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从而获得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气道护理,维持气道“屏障”作用,预防气道黏膜再次损伤,保持气道湿化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结果 28例患者治愈25例,3例死亡,均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对于特重烧伤患者,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恶心呕吐是全麻术后常见的病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返流及误吸,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Mendel-son(吸入性肺酸综合征)、吸入性肺炎等[1].因此,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在国内已得到广泛重视,并有很多相关报道,而对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呕吐,国内的相关报道甚少.

    作者:刘燕芳;余宁先;方菊飞;曾伟萍;杨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减压手术患者的作用

    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减压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减压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48 h和72 h的颅内压水平,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临床有效性比较以及比较两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和72 h的颅内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行减压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的患者,可促进颅内压降低并提高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明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肿瘤术后化疗抑郁情绪的干预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术后化疗的抑郁情绪、负性自动思维及生命质量方面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采用评抑郁量表(SDS)、自动思维问卷(ATQ)和生命质量测评问卷(QLQ-C303.0)分别对两组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负性自动思维及生命质量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肿瘤术后化疗的抑郁情绪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负性自动思维和生命质量有显著改善,显示肿瘤术后化疗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英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描述手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状况,探讨影响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因素,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疼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我院88例术后3d内的住院患者进行同卷调查.问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疼痛自评量表、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表3部分.对疼痛控制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疼痛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4.22士2.49),患者对疼痛处理整体满意度为61.4%.是否给予恰当的止痛措施、患者年龄、医护人员是否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指导、医护人员的反应速度、医护人员是否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共5个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外科术后患者具有中度疼痛,治疗性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服务性因素是影响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转变医护人员的疼痛控制观念、加强对患者疼痛治疗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医护人员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及随访,提高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作者:李虹彦;殷欣;刘涛;王超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 研究中医辨证施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免疫科就诊的1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时及入院两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试,应用11点疼痛数学等级量表(PI-NRS)测定疼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I)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两周后SCL-90、PI-NRS各因子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医辨证护理与类风湿关节炎的转归密切相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王祥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优势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对36例肾铸型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双导管超声碎石术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36例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一期取石,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68 min.术中出血量30~150ml,平均72ml.31例结石一次完全取净,清石率86.1%,残留小结石5例,其中泥沙样结石1例,行ESWL治疗后结石排净.住院时间9~12 d,平均10 d,无护理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9个月,无迟发性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铸型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高艳君;张淑香;潘秀敏;李红梅;李晶;高颖;周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1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58例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岁.单纯肩峰骨折12例,合并肩袖损伤44例.单纯的肩峰骨折,移位较大者,予螺钉或钢丝固定.肩峰粉碎骨折或合并锁骨骨折予钢板固定.合并肩袖损伤者,予可吸收线修补.结果 58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2个月,平均23.5月.根据美国加州大学(UCLG)肩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40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结论 肩峰对肩峰下间隙及肩袖起到屏蔽的作用,肩峰骨折多合并肩袖损伤.在处理骨折时,同时对肩袖进行修复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可减少肩部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赵伟;刘钢;张静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并肾静脉及腔静脉取栓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并肾静脉及腔静脉取栓术的护理.方法 对9例患者术前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对出血、肺栓塞、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9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并肾静脉及腔静脉取栓术患者进行有效地、针对性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丽萍;胡炜焰;文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

    目的 通过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红灯率的降低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随机选定8个试点科室的病房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从这8个试点科室的病房中随机抽出400个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了解经过实施前后这些病房的红灯率的比较.结果 病人对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情况分别为91.7%、93.7%.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红灯率相比实施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 通过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病房红灯率明显降低,同时也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胡碧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的病例临床较为少见,2011年2月我科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1 7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月余,化疗5周期后第2天出现头部间断性钝痛、发热,体温波动在37.4~39.4°C.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完整,未见出血点.神经系统查体:颈项稍强直,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偏高.左侧巴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右侧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腰穿结果:血性脑脊液.头颅CT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脑梗塞.医嘱:制动、抗感染、解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经过严密观察和精心治疗护理,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于35 d后顺利出院.

    作者:马春霞;张中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浴巾巧用于下肢骨折皮肢牵引

    在临床工作中,下肢骨折病人行皮肤牵引时,虽然下肢牵引带号码有大小,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老年病人比较瘦,即使用小号的牵引带也大.牵引带内侧附有海棉垫,但每块海绵垫体积小且海棉垫间有空隙,而且牵引时牵引力往脚跟部,病人为仰卧位,脚跟部容易发生压疮.

    作者:胡淑英;何梅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经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一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排尿功能第15天恢复情况实验组显效10例,对照组4例;实验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5.67士1.82)d.实验组第15天PaCO2(47.8±6.1)mmHg,对照组(58.4士5.6)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护理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作者:赵雪花;蔡秀英;贾莎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上加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与SDS总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和其他指标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缓解MHD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较大帮助.

    作者: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李国荣;张金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配药护士手卫生情况问卷调查及现场观察评估

    目的 了解我院配药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和影响配药护士实施手卫生的因素,为制定手卫生的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不记名当场回收问卷形式了解配药护士手卫生有关情况,并现场查看治疗室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和配药护士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对问卷调查及现场查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卫生时机不明确”、手卫生设施配备不足为影响配药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实际执行手卫生时存在手卫生依从率低,手卫生方法不正确等问题.结论 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加强对配药护士手卫生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配药护士手卫生时机等,是提高配药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

    作者:朱爱萍;李健;孙明杰;南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防范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综合护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 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3.33%,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SCL- 90总分和各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识程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指导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蓉;吴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晚期肿瘤患者异体肿瘤疫苗接种治疗的护理

    疫苗在抗微生物免疫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来治疗肿瘤.肿瘤疫苗治疗作为安全、不良反应小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在增强化疗、放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展示了可喜的前景.有临床研究[1]认为,表达GMCSF的肿瘤细胞疫苗是这一策略较好的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科对50例患者进行了GM-CSF基因修饰的异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晚期肿瘤的I期临床试验.现将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艳;刘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与护理

    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进行营养评估,为手术方式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胸心外科收治的1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围手术期采用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率为41.96%,术后为58.93%,营养不良加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体重、头围、上臂围和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围手术期进行营养评估和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余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提高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眩晕程度、血压控制情况和生命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后发现,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眩晕程度、血压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F-36各维度得分中,除躯体角色外,干预组其他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控制血压,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纪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 了解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28例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护理对策.结果 38例病人中,有9例发生堵管32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5例次,7例发生皮肤感染11例次次发生皮肤感染.结论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积极护理,正确处置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作者:夏亚林;全丽芳;潘寄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