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初步实践

牛筱婷;刘玉强;马月

关键词:涉外护理, 护用英语, 口语教学
摘要:开展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科建设,无疑也对传统的护理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外护理与普通护理专业的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在外语(主要是英语)方面的应用能力更强,更能够适应学科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这其中又以口语表达能力为重.因此,发掘新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能力和专业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适应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已经成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OSAHS手术治疗的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指导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可发生在新生儿到青少年的任何年龄段,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女的发病率相等,约2%[1].OSAHS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生长发育迟缓、肺源性心脏病、智力低下等.表现有神经认知缺陷,如学习能力低下、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科对58例OSAHS手术患儿实行系统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起芬;赵素云;尹雪艳;刘芳;李国丽;樊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护理因素分析

    帕金森病(Parkingsong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病变,由于病理生理的因素而产生一系列功能障碍,并进行性发展,终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行走不稳而易摔伤[1].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非常高,达20%~3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新型人工关节的出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仍低于一般人群的治疗效果[3].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41例股骨颈骨折的帕金森病患者,其中3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笔者对此36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与术前依从性的培训、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下地活动的时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4个相关性护理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吕莉;许景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亦已迈入老龄化社会[1],且其老龄化速度及高龄老年入口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其他国家.老年人不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患病对象[2],且生理衰老往往还会导致其出现焦虑、离退休和空巢综合征等心理及精神问题,终使医疗开支与日俱增、医院床位周转困难和医疗资源匮乏等.在国内对于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仍侧重对社区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却忽略了连续护理的价值.医院、社区、老年公寓等老年慢性病护理服务机构的工作脱节,不仅浪费了医疗护理资源,亦增加了老年人的不便和负担.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老年慢性病护理工作者对连续护理模式的理解以及现阶段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所面临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淑玲;臧小英;赵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夹层血肿,沿动脉壁延伸剥离导致血管严重损害的一种急症[1],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自1947年Bauersfeld发现第1例以来,近年来临床上报道逐年增多.现就我科8例SMA夹层患者治疗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刘楠;喻贤珍;曹佳;陈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比较常用,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其自身药理的特殊性,微小剂量的改变,都可能造成血压、心率等发生变化,同时,此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容易发生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血管活性药物常经微量泵给药[1].为了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30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漏建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武汉市城区社区护理需求并了解其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百分比、积分描述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居住地与近综合性医院的距离、当前健康状况、自我保健意识、受教育水平是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现阶段老年慢性病护理和预防宣教、社区紧急救护仍是各社区基础的护理需求,但中心城区社区护理需求已由二级预防护理拓展到三级预防护理上来,即由个案护理逐步转向为个人、家庭为整体的护理需求.结论 中心城区社区护理需求代表着社区护理需求的发展趋势,社区护理由初提出以老、幼、妇、残为重点服务对象已扩展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

    作者:邱胜军;钱坤;胡明勤;朱大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惊厥性癫痫的护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其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惊厥性癫痫在allo-HSCT术后发病率虽不足10%,但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永久性神经细胞损伤,死亡率可高达75%[1].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1月完成allo-HSCT 97例,术后并发惊厥性癫痫5例,根据患者的特殊性,我们采取相应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明红;朱霞明;顾芙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部热敷联合饮食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部热敷联合饮食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部热敷联合饮食干预)55例,对照组(常规禁食)5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次数,呕吐胃内容物的量,胃区不适.结果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次数,呕吐胃内容物的量,胃区不适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部热敷联合饮食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仅可以减少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促进患者顺利恢复.

    作者:谭李军;廖春燕;尹秀芬;唐黛青;任碧芬;唐桂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提高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分析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世界首要的致盲疾病,全世界约有1600万人因白内障丧失视力[1].如果在发病早期能够及时治疗,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可能减慢或阻止晶体混浊的发展,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视力.为此,我科对42例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美美;杜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晚期鼻咽癌局部同期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不良反应,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已完成的2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的急性毒性临床表现特征及护理处理经验和近期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主要毒副反应为座疮样皮疹和口腔黏膜炎,其发生率分别为90%和96%,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过敏反应仅见1例.结论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同期顺铂化疗加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患者完全可以耐受,并不影响全程治疗的计划和疗效.

    作者:冯惠霞;蒋红花;李桂容;邹慧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保守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致十二指肠穿孔的护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导致十二指肠穿孔是其严重的并发症.若在术中发生穿孔,可用止血夹迅速闭合穿孔.但ERCP术中发现穿孔毕竟少见,术后发现穿孔若采用早期手术探查往往也难以发现穿孔所在部位,只能在切开处做估计性的缝合,常规在后腹膜的肾前间隙放置多根引流管作引流.显然,此种手术创伤大,后腹膜腔间隙多而复杂引流难以充分,日后由于仍有感染不能控制,需经历多次手术[1].2008年2月~2011年10月对我科15例ERCP术并发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与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楼奇峰;蒋祯;钟芳群;徐鸿;江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家庭跟进式护理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家庭跟进式护理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出院前进行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和相关并发症知识宣教,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指导患者及陪护者进行居家护理,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关节僵硬,2例患者发生肌肉萎缩,1例患者发生足下垂,3例患者各发生1处Ⅱ期压疮;对照组则有13例患者发生关节僵硬,10例患者发生肌肉萎缩,5例患者发生足下垂,16例患者发生29处Ⅱ期~Ⅳ期压疮,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早期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有效防止外伤性截瘫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同霞;侯根翼;蒋中艳;罗晓兰;段领燕;李媛媛;刘明贤;袁发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转归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1],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0%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由于PU所致[2].多数患者看到自己出血时,紧张恐惧,认为病情恶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易失去信心,变得沮丧,但又害怕死亡,心理不安,产生焦虑急躁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转归及康复.本研究将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应用于PU并出血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靓;孟鑫;余爱玲;嵇云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胃癌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便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营养支持,手术后常需留置静脉导管.由于肿瘤细胞的直接促凝作用和肿瘤反应性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促凝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肿瘤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消化道肿瘤发生血栓的危险性也较高[1],因此胃癌患者更易发生血栓.为进一步明确胃癌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2011年8月确诊为胃癌且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86例,探讨胃癌术后引起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的治疗护理提供依据.现将相关分析介绍如下.

    作者:贾葵;莫新少;潘色杰;窦瑛;谢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型溶药器对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不溶性微粒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的佳方法,减少静脉输液、静脉注射时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方法 百级净化操作台上,采用新型溶药器和注射器分别将氨苄西林钠1、3、6支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中,通过微粒分析仪测定两组≥10μm和≥25μm的不溶性微粒,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μm的不溶性微粒溶药器与注射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25μm的微粒加入1支药物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加入3支药物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加入6支药物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各组随着加药数目的增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多,但溶药器组增加不明显.结论 采用新型溶药器进行药物配置能明显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具有无液体滴漏、操作方便等优点.

    作者:王晓红;崔秀彦;李红娜;赵丹宁;王耀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日间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快速流程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在日间手术快速流程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比较2011年3~7月我院51例日间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与50例住院的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对两组病人的住院费、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住院费、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人术开展日间手术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丁宁莹;龚仁蓉;李德燕;雷静;曾昌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轴型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轴型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9年6月~2011年12月发生的26例轴型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轴型皮瓣术后血管危象与体位不当、皮瓣下出血、血容量不足、皮瓣水肿、寒冷及疼痛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保持正确体位,室温恒定及良好的皮瓣固定,做好皮瓣肿胀、出血及生命指征观察,可预防和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王巧君;姚海利;韩湘兰;刘新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无针缝合器在感染切口应用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和对比无针缝合器与传统的二期针线缝合和蝶形胶布对感染切口的闭合疗效.方法 50例肝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待切口引流物明显减少、创面有健康肉芽生长时,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逐步闭合切口.另81例肝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蝶形胶布拉拢或二期传统针线缝合,对比三组切口自换药开始至切口拆线的愈合时间.结果 无针缝合组的愈合时间(23士6.5)d明显短于蝶形胶布拉拢组(31士10.4)d和二期传统针线缝合组(34±14.1)d组(P<0.05).蝶形胶布拉拢组感染切口愈合时间略短于二期传统针线缝合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针缝合器治疗感染切口可在引流换药的同时,逐步闭合切口,促进其早期愈合.

    作者:许瑞华;曾翠芳;刘玲;许倩;周勇;李富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TCS)系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致脊髓圆锥低位,硬膜内终丝缩短增粗、纤维粘连或脂肪团块等病变,使脊髓活动受限,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排尿、排便功能障碍、下肢瘫痪及足部畸形,并呈渐进性恶化[l].TCS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治疗[2].但手术涉及体位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手术操作相对较为复杂.患儿术前多有硬脊膜缺损、且配合性差,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术后脑脊液漏、伤口愈合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小儿14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李琳;冀蓁;张小超;李姗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ICU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法制逐渐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医疗护理方面的投诉与纠纷日益增多[1].而ICU因危重患者病情复杂易变,治疗护理与监测项目繁多,工作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护理任务繁琐,无家属陪伴,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等特点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积极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控制或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已成为ICU工作的重点.

    作者:卢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