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治疗策略

陈戬;姜永明;刘建和;张劲松;贾万健;王光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腹腔镜, 微创,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镜取石术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取石(URS)、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NL)、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四种微创治疗方法 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48例临床资料,根据四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治疗,分别从手术方法 、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ESWL治疗效果差,多需改行URS或mPNL治疗.URS治疗手术成功率达92.85%(169/182),13(7.15%)例改行其它手术,结石取净率86.76%.mPNL治疗手术成功率99.22%(257/259),2例(0.78%)改开放手术,结石取净率93.82%.腹腔镜3例全部成功.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ESWL疗效较差,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 .单纯使用URS治疗,成功率及结石取净率均不高.腹腔镜在处理此类结石方面意义不大.mPCNL则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均较其它方法 高,并发症则较低,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母血、脐血中sFas/sFasL含量与不明原因FGR关系的初探(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孕足月不明原因胎儿生长受限者(FGR)母血和脐血中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L(sFasL)含量的变化,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不明原因FGR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法)分别检测20例孕足月不明原因胎儿生长受限者妇女(FGR组)静脉血、20例正常孕足月妇女静脉血(对照组)中sFas和sFasL的含量及20例足月不明原因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脐血(FGR组)、2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脐血中sFas和sFasL的含量.所得数据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 (1)胎儿生长受限妇女静脉血(FGR组)sFas的含量为(5332.5±1356.0)pg/ml.,正常孕足月妇女静脉血(对照组)sFas的含量为(3172.5±670.0)pg/mL,FG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2)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脐血sFas的含量为(3222.5±886.8)pg/mL,足月正常新生儿脐血sFas的含量为(2092.5±455.5)pg/mL,FG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李风琼;张学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生物素化葡聚糖胺示踪显示大鼠皮质脊髓束的实验研究

    目的 用BDA(Biofinylated Dextran Amine)示踪大鼠皮质脊髓束,观察其在脊髓内的走行.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10只,分A、B两组.A组用10%BDA注射到双侧皮质运动区.B组注射到左侧皮质运动区.3周后灌注取材,取C1-3、T3-5和T9-11节段脊髓做冰冻切片,行DAB染色.结果 (1)横向观察:A组在双侧脊髓白质的后索以及前正中裂两侧观察到棕色阳性纤维.B组在右侧脊髓后索和左侧前正中裂观察到棕色阳性纤维;两组都有显色纤维从后索发出进入灰质且在灰质内分布均匀;(2)纵向观察:阳性纤维自吻端向尾端逐渐稀疏.结论 BDA示踪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大鼠皮质脊髓束在脊髓内走行,阳性染色纤维的数量自吻端向尾端逐渐稀疏.

    作者:郭西良;王昭君;朱兴宝;冯忠堂;王廷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苯丙氨酸脱氨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目的 筛选一株苯丙氨酸脱氨酶高产菌株.方法 从肥沃菜园土样中分离得一株苯丙氨酸脱氨酶产生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结果 初步鉴定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所产苯丙氨酸脱氨酶的适反应pH5.8,适反应温度40℃,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此条件下酶活达1 218 U/mg细胞.结论 所获得的蜡样芽孢杆菌NJU110具有一定的苯丙氨酸脱氨酶生产能力,并为该菌株的菌种改良及高效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晓燕;郭丽芸;戚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两检测系统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的结果一致性分析

    目的 评价我室两个生化检测系统间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测定结果 的一致性.方法 根据美国CLSI GP29-A文件进行样本分割实验,收集病人血清后一分为二,分别校准我室目前用于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的两个检测系统,并在该分析批内确认事内质控在控,在两检测系统分别进行双份测定,后计算两系统之内的允许差异值,判断两检测系统是否能得出一致性的结果 .结果 两检测系统在8.7~45.6 mmol/L范围内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的相关性良好,其结果 一致性可以接受.结论 对于目前暂时没有室问质评计划的项目,运用美国CKSI GP29-A文件进行样本分割实验评价结果 一致性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

    作者:陈玲玲;王玉明;赵滢;詹淑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38 MAPK通路在加热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P38 MAPK在热诱导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癌旁肝硬化细胞株QSG-7701和肝癌细胞株QGY-7703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形态学观察、台盼兰染色、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在热诱导细胞凋亡中表达量的变化,并观察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热诱导使三株细胞P38 MAPK表达量都增多,凋亡明显,使用SB203580可以减轻热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P38 MAPK参与热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邱建武;李宏发;申丽娟;张伟琴;余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异内酚联合芬太尼及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无痛人流是一种短小手术,要求充分镇静、镇痛、快速入睡,术后苏醒迅速,异丙酚的药理特点恰好满足上述要求,但因其几乎无镇痛作用,为使麻醉完善需使用大剂量或联合阿片类镇痛药,但它们都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或合并人流综合征造成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增加麻醉手术风险[2]本方法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和阿托品可明显减少其负作用的发生率,提高了无痛人流的安全性.

    作者:黄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直肠系膜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21例

    1982年Heald等[1]首次提出直肠系膜全切除术(total mensenteric excision,TME),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TME是一种比较好的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2,3].TME正在成为一种标准的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方式而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运用.由于受技术水平和地方经济条件制约,基层医院能够实施TME手术的还不多.我院自2003年开始尝试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ME手术,至2007年1月病例数达21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鸿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观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2.5%[1],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超声乳化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提高,糖尿病已不再是白内障手术的禁忌症,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所做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6例(88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汉玫;李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集糖尿病肥胖组22例,糖尿病非肥胖组27例,正常非肥胖组25例,正常肥胖组28例,均于清晨起床后空腹采血检测血清抵抗素,C反应蛋白,将检测结果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肥胖组及非肥胖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非糖尿病组无差异(P>0.05),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浓度和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正常,因而抵抗素可能没有直接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高血糖增加急性炎症反应产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藉此参与2型糖尿病炎症发病机制.

    作者:李若楠;桂莉;郭家智;曹梅;陈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Chiafi畸形(Arnold-Chifianmaly),是因后颅凹中线结构在胚胎期中的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或和延髓下部甚至第四脑室,经枕骨大孔突如入颈椎椎管内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1].在脑发育过程中,后颅窝容积小,脑组织发育过度,以至部分脑组织疝出枕骨大孔.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同时延髓也有不同程度的下移,严重者延髓可完全移到枕骨大孔外[4].

    作者:李树;王伟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174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非肥胖53例,肥胖121例),76例肥胖的健康对照者和65例非肥胖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及口服75 g葡萄糖后30 rain的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水平、C肽,同时观测血,TC、LDL、HbAlc、FA、C-reactiveprotein(CRP)、GLU、尿酸(IJA)及尿微量蛋白(ALB),测身高、体重、腰/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结果 肥胖2型糖尿病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腰臀比(waistto hip ratio)、TC、TG、FA、UA、ALB、C肽、INS、HBAIC、Fasting GLU、IR均较非肥胖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resistin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fasting-insulin、fasting-C肽、OGTT'30 insulin及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中国云南汉族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正常,可能与患者的肥胖程度有关.

    作者:桂莉;李兴国;邓毅书;李若楠;刘莹莹;陈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后迟发大出血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9例迟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均行介入性血管造影诊断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寒治疗.结果 患者出血时间为术后4~18 d,肾动脉造影显示7例为假性动脉瘤,2例为动静脉瘘,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5~31 h后尿液转清.随访肾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术后迟发大出血是经皮肾镜取石术严重并发症之一,出血原因大部分为穿刺通道的小动脉损伤,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

    作者:张建华;官润云;龙江;申吉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例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护理体会

    近40 a来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中,男性肺癌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均居各癌症之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各种治疗方法中以手术效果好,但适于手术的肺癌仅占20%~30%[1],且术后有60%~70%的复发转移,因此手术多学科治疗研究受人关注并取得进步.手术多学科治疗中化疗占重要地位,可分为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

    作者:刘琴;杨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与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不同形式的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病情的病人的治疗适应征.方法 14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分为显微手术组72例,介入治疗组72例.根据病人人院时的Hunt-Hess病情分级结合出院时病人的GOS评分分析其治疗结果 .结果 72例显微手术者中院内死亡2例;6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51例,4分(轻度残疾)10例,3分(严重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3例,1分(死亡)0例.7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者中院内死亡2例;随访6个月,COS评分:5分58例,4分4例,3分4例,2分4例,1分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这两种治疗方法 疗效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方法 效果更好.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作者:白鹏;余化霖;刘文春;倪兰春;马以骝;陈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论人文教育在现代医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

    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需要人文素质教育来填补医科学生在专业素质之外所欠缺的精神、内涵.从人文教育的内涵、外延、改革措施、道德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人文教育的内容、本质、人文教育对医科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对策措施,对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启示作用.

    作者:者丽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癌症病人的临终护理

    对已失去治愈机会其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癌症患者,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缓减癌痛引起的痛苦.维护至死尊严,尤其增强病人对临终生活心理状态的适应能力,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帮助病人安宁地走完生命的后旅程.我科2007年6月开始共收治32例临终病人,在对他们的护理中,运用社会家庭对病人身心关怀与支持,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嗜血细胞综合征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附病例40例)

    嗜血细胞综合征(henophagocytie syndrome,HPS)是一类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的骨髓像表现,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体征多为发热、肝脾或(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障碍[1].本病包括遗传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上以继发性更为常见.该病本质上属于良性疾病,但由于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一些恶性疾病如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相似,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嗜血细胞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检出骨髓HPS40例,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云敏;晋幅臻;付荣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5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特点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病谱性疾病,其皮肤表现多样但有其特点.笔者仅就我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病例皮损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敏华;邓丹琪;付萍;张佩莲;周晓鸿;李晓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乙酰基-L-精氨酸-甲酰胺的理论构象分析

    目的 考虑到非键的和静电的相互作用、拓朴能和键角的变化,研究N-乙酰基-L-精氨酸-甲酰.胺的空间结构.方法 应用主链在低能构象和侧链在低拓朴能时φ,ψ,χ1,-χ4的全部组合作为初始近似,完成了对分子的优势构象的计算,比较了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构象的可能性.结果 计算获得的N-乙酰基-L-精氨酸-甲酰胺的稳定构象与在已知结构的蛋白质中的精氨酸残基的几何构型相符.结论 精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中构象即为精氨酸孤立单肽的优势构象.

    作者:谢惠定;黄燕;郭蕴苹;柳波;黄大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典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1例家系分析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出HNPCC在临床和基因水平上的筛查策略.报道1例典型的HNPCC家族的临床资料.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正常组织DNA,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1个家系3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3例先证者3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均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舁常.结论 典型的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作为HNPCC可疑家系的临床筛选,以及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作者:珠珠;李文亮;李云峰;叶盛威;陈明清;董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