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玲;乔美珍;欧阳骏
目的 探讨应用视听健康教育教材对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将22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实验组采用视听教材行中心静脉置管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讲述结合书面教育方式,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导管自护方法,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工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自制的视听教育教材具有直观、生动、通俗易懂等优点,能有效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王国蓉;杨青;江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时间不同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每日放疗前、21:00~21:30进行鼻腔冲洗.对照组30例,每日放疗前、15:00~17:00进行鼻腔冲洗.两组鼻腔冲洗1周后,在研究者的指导下,患者自评鼻腔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烦躁、睡眠状况的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鼻腔冲洗法,有利于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鼻腔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等不适,缓解患者的烦躁症状,改善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梁微;韦坚;唐忠敏;江岱琪;覃秀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PICU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对氧气进行湿化.监测比较氧疗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舒适度、气道高反应及咳痰困难变化.结果 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Ⅱ~Ⅲ度痰液黏稠度、舒适度、气道高反应性及咳痰困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更有利于提高氧疗效果和舒适度,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
作者:黄建芬;张丹如;程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改进手术室一次性无菌耗材的管理流程,使其更趋向于合理化,更好地为手术患者服务.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和统计资料的方法,对医院手术室一次性无菌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流程再造后漏收费件数、退回产品件数、丢失产品件数、医生满意率明显高于流程再造前,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医院一次性无菌耗材管理流程再造后,一次性耗材采集更加准确,减少了产品积压和不足的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手术安全.
作者:曹红;刘风霞;杨岩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和深厚的死亡文化背景下,居家临终在我国实行较为广泛.居家临终关怀指临终患者住在自己家中,由患者家属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并由临终关怀机构常规地提供病人和家属所需要的各种临终关怀服务[1].1990年,WHO强调以家庭作为临终护理的基本单位[2],目前居家临终是世界上普及的类型[3].对居家临终患者进行长期照顾的主要照护力量是家属照顾者[4],同时,临终患者家属又是临终关怀照护的重要对象.
作者:曹梅娟;郭小璐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体温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36℃,称为术中低体温[1].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2].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3],但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引起术后寒战、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苏醒延迟等[4],给患者的手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张悦;夏玲;姜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设备的不断完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在临床已成为治疗绝大多数肾上腺肿瘤的首选.90°侧卧位为常用的手术体位,其Trocar位于胁部肋弓下与髂嵴上之间的腋窝前线、中线、后线.肾上腺解剖位置较深,位于肾上极内上方,与前内侧相连.此路径术中因肾脏的阻挡妨碍手术操作,尤其是不易处理靠近肾门、前内侧位置的肿瘤,甚至因肾脏的阻挡造成无法暴露肾上腺或因反复推压致肾损伤而中转开放手术[1].为了有效地减少肾脏对操作的影响,故设计了60°~70°半侧卧位,重新布置Trocar位置[2].
作者:朱卫萍;赵丹娟;徐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合理调整患者体位对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填充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气体填充术后被迫俯卧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面部采用俯卧枕支撑;实验组通过调整病床角度合理改变患者体位,面部采用俯卧枕支撑.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应用自制量表观察并记录患者舒适度的主客观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引起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填充术后患者不舒适的主要原因为颈肩部酸胀、失眠、腰痛、胸闷胸痛、颜面部水肿.实验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除术眼疼痛、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之外,其他方面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不适症状大幅减轻,对照组症状稍减轻或不变.结论 通过调整病床角度,合理改变患者体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王靖;柳玲;张雯茜;刘静;彭家琴;秦千涵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但术后常可并发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尤其是会阴水肿者发生率更高[1].2011年1~12月,我校附属医院对产后会阴切口水肿的产妇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红外线理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金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及方式2.1 实地实验具有更接近真实生活、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结果易于推广等优点,在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也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如研究“住院患者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展及转归的相关性”,即需以病房为现场开展实地研究.此外,人为地设计某种模拟真实社会情境的实验场所,间接地探求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模拟实验.
作者:刘晓虹;叶旭春;李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手术前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每天1次,通常需10~14次[1],每次灌肠的时间长,灌肠液量大.临床操作发现,坐位灌肠效果优于仰卧位灌肠,其操作时间短,灌肠液需要量少,节省了人力及物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但临床上常采用由陪护人员抱坐着灌肠,护理人员插管不方便,陪护人员辛苦,长时间固定患儿双腿,患儿不易配合.
作者:王香香;李桂英;李文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封管方法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再通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植入静脉输液港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每天输液完毕和一个化疗周期结束拔除蝶翼针时,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5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对照组每天输液完毕和一个化疗周期结束拔除蝶翼针时,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5 ml肝素钠生理盐水(50 U/ml)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连续输液期间和输液间歇期(一个化疗周期结束到下一个化疗周期开始)静脉输液港再通效果.结果 连续输液期间,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和肝素钠生理盐水(50 U/ml)正压封管,静脉输液港再通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X2=0.109,P>0.05);输液间歇期,静脉输液港再通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X2=16.851,P<0.01).结论 使用静脉输液港,连续输液期间,每天输液完毕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5 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方法佳;输液间歇期开始时,即一个化疗周期结束拔除蝶翼针时,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再用5 ml肝素钠生理盐水(50 U/ml)正压封管方法佳.既经济实惠,没有安全隐患,再通效果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焦俊琴;王建新;谢艳丽;苏金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是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抗血小板治疗在ACS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韩燕颜;梁慧屏;谭爱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护理美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临床护理情境模拟表演、化妆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结果 此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护生良好的护理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结论 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得到了护生的认可,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夏同霞;张亭亭;江智霞;邓仁丽;郑喜兰;李永红;肖烨;权明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教学双方通过双向评价,能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1].以往评价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方法[1-2],每次需要组织大量人力、印制表格、花费时间进行调查和人工统计,其结果存在偏差.我院2011年1~6月采取网上直报的方法开展实习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评价调查,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忠梅;曹阳慧;雷菊红;张湘云;周淑云;高爱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中国的南部和香港地区高发[1].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和EB病毒感染等相关.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常用的有效手段[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治疗的效果.然而,放疗和化疗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白细胞减少甚至缺乏,是常见的严重毒副作用之一.
作者:满莹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多年来,在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中,为了使患儿肢端(手部或脚部)得到固定,防止因患儿肢端(手部或脚部)的活动而致静脉穿刺针移动、液体外渗,通常是静脉穿刺后在肢端(手部或脚部)下面放一个夹板固定.一般情况下,夹板的外层需要放置布类或纸质外套,布类外套在患儿使用后,均需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纸质外套需要一人一用一更换.
作者:曹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寻求更有效的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2月~2008年12月25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25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法、实验组用改进法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出痰液的量、性状、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进法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吸痰,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进法吸痰,能充分吸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残存气道的痰量及痰痂,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状况.
作者:张玉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颅底骨折昏迷伴脑脊液鼻漏、口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为防止脑脊液漏逆行感染,严禁经鼻插胃管,但这类病人病情重,需要胃肠减压或胃肠营养支持而放置胃管.意识障碍病人吞咽及咳嗽反射均消失,在插胃管时不能配合.气管口插管由于气管套管的阻碍等因素,按常规方法从口腔置入胃管难以成功,经常出现盘曲口中等现象,而反复插管可致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2008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此类病人的插胃管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春英;房君;黄淑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更新换代的产品,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近年来普遍应用于国内临床.但输液过程中仍存在导管脱出、静脉炎、液体外渗、感染、长时间保持困难等风险.为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输液风险,笔者自行设计了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既可以保护留置针、延长使用时间,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炎,从而有效保护静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作者:郑春英;韩莲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