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莉萍;常芸;王蓉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2006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大型和巨大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术后加强对出血、呼吸骤停、颅高压、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31例术后患者护理措施得当,无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因高龄肺内感染2例,经积极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对显微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恢复顺利,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涛;仝慧娟;刘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先天性巨结肠(HD)是以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多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取得一定效果[1].术后由于肛门括约肌暂时性失控或切除较长段的结肠,导致肛门长时间被肠液、粪汁浸渍,易引起伤口感染及肛周皮肤炎性反应发生,影响吻合口的愈合.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对31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术中肛门处完成吻合后,放置硅胶肛管行负压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汪淑娟;段成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吸痰器的消毒装置,由于其未能形成规范化,导致消毒效果很不理想,如存放吸引管末端的消毒瓶及固定支架使用不规范,容易造成污染.液态的消毒液经常被吸引管内的负压吸走,导致消毒瓶空瓶或消毒液过少,吸痰管道末端不能达到浸泡消毒的效果,且消毒时往往要用到较多的物品,操作繁琐,效果也不理想.为了解决现有吸痰器消毒装置不规范、消毒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有效保证消毒效果的医用吸痰器吸引管消毒装置,其包括消毒瓶、吸引管和吸引接头.
作者:刘佳;严谨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肺不张是开胸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将进一步降低术后有效肺通气和肺换气,是导致术后氧饱和度下降、呼吸窘迫及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分析开胸术后肺不张原因,采取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及时有效地促使不张肺叶早日复张,是临床护理的关键.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4例开胸术后肺不张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娟;曹影婕;吴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社区护理概述3社区护理的具体内容及工作要点3.7 职业卫生与护理 职业卫生是认识、评估及控制与职业有关的危险或危害因素,以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科学.职业卫生结合医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生理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统计学及管理学等知识,融合人类的经验与理性演变而成.职业卫生的目的是增进员工的生理、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止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及物质的产生;尽量根据员工的心身状态及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及早发现及处理与职业有关的各种疾病.美国护理学会对职业卫生护理的定义为:引用护理专业的知识及原理为各种职业的人提供与职业有关的护理服务,并能使护理服务适应不同的职业环境及劳动者的需要.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和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180例确诊为狼疮性肾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水平.分析影响保留灌肠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灌肠导管的直径和插入深度、灌肠液的温度和量以及灌肠的压力和速度.结果 治疗前后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104/ml患者例数分别为124(68.9%)和28(15.6%);24 h尿蛋白定量≥1.5 g/24 h患者例数分别为152(84.4%)和65(36.1%);血清肌酐≥133 μmol/L患者例数分别为103(57.2%)和37(20.6%),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应重视对保留灌肠操作的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阮金红;宗永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喉癌行半喉切除术,预防性气管切开需用带气囊的气管套管,均使用囊管一体化的硅胶气管套管,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及防止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并发症.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半喉切除手术治疗喉癌患者159例,术中均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有患者出现硅胶气管套管和气囊脱垂及破裂,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晓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24 h治疗与护理,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早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配合精心整体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改善预后.
作者:陈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5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给予术前回流灌肠.结果 45例患儿中,42例肠道准备满意,术中肠腔清洁,未见残渣;3例患儿病变肠管的位置较高,肠腔内可见少量残渣.结论 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难点进行护理,为术前准备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范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综合性护理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视力功能、心理功能明显提高,眼部疼痛和眼部疲劳症状明显缓解,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并改善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控制血糖,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
作者:李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无菌物品供应链中物流的信息衔接,保障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减少消毒供应中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方法.方法 我院信息科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发信息化质量追溯软件,消毒供应中心把条码标签纸运用于各种手工及消毒物品质量追溯.结果 质量管理追溯信息系统及条码标签的开发与使用,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及效果.结论 质量管理追溯信息系统及条码标签的开发与使用,全面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更趋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王辉娥;黄红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帮助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20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以行为转变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常规组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在入院时和6个月后,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和常规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转变有效,其中干预组改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对帮助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志敏;谌科;周凤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由功能制护理过渡到包干责任制护理后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 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修改版)对我院80名由功能制护理过渡到责任制护理的护士进行调查,对其过渡前后工作倦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后,护士的倦怠度较之前的功能制护理有很大改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包干责任制护理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方便,而且也大大改善了护士的职业倦怠度,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
作者:詹亚卿;张晓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大量出血,至少影响2个肺叶[1].常发生在许多疾病的晚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手段.以往常频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但是往往存在低通气压力不能改善肺血氧合状况,高通气压力又易导致肺组织气压伤的矛盾[2].近年来,低潮气量的高频通气作为一种肺保护策略,开始受到重视并应用于临床,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HFOV)是公认成熟的高频通气技术[3].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2012年4月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1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玲红;周萍芳;曹李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脏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在此基础上出现肝脏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及腹水形成的临床表现.我科2009年9月~2011年9月对28例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使用白蛋白联合速尿静脉治疗并予以精心护理,患者均明显减轻腹胀,病情好转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监测两组患儿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动脉血气(PaO2、SaO2)的变化;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 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也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VAP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相比,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能使患儿动脉PaO2、SaO2下降幅度小,痰液黏稠度低,能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及VAP发生,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ARDS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黄建芬;梁亚峰;潘婧婧;张丹如;黄凡;张丽萍;程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将6S管理用于护理管理实践中,探讨其对ICU护理安全的影响效果.方法 运用“人、机、法、环、料”法确定ICU护理安全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比较实施6S前后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得出改善效果.结果 实施6S管理后,ICU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中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安全意识、6S教育培训、日常保养、差错事故发生率、消毒隔离、环境秩序、药品管理安全等7项指标改善效果大于20%;可靠性、操作的规范性、应急能力等3项指标改善效果在10%~20%;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性、有效性、操作的高效性和医疗材料管理等6项指标改善效果小于10%.结论 通过开展6S活动,提升了ICU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安全水平,降低了护理差错、缺陷、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
作者:孟丽娜;刘彦慧;刘洪伟;刘兆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法对第1年轮转期间护士(以下简称轮转护士)轮转实践目标完成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轮转护士50人为对照组,实施终结性轮转出科评价法;2011年轮转护士60人为观察组,实施形成性评价法.对两组护士在每轮出科时进行定量、定性指标比较.结果 在专业知识、护理操作等定量评价指标、健康教育等定性评价指标方面,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开展形成性评价法,增加了轮转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提高了轮转实践目标的进度,并及时反馈信息给带教组员和护士长,促进了年轻护生和高年资护士共同进步,有利于教学相长.
作者:朱丽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 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区域急救护理水平.方法 选择5所大专院校的专科及本科实习护生196名,以及5所一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2所三级医院中急诊从业护士150名,分别按编写的案例版《急救护理》教材教学及培训计划进行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结果 两组护生对《急救护理》案例版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及不同教学方法学习两组护生考核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按计划培训一、二、三级医院急救理论与急救技能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 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从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实现了急救护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区域性急救护理水平.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徐雯;殷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