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黄建芬;梁亚峰;潘婧婧;张丹如;黄凡;张丽萍;程健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MR850, 吸痰, 气道湿化,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监测两组患儿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动脉血气(PaO2、SaO2)的变化;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 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也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VAP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相比,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能使患儿动脉PaO2、SaO2下降幅度小,痰液黏稠度低,能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及VAP发生,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ARDS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区域性急诊护理人才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目的 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区域急救护理水平.方法 选择5所大专院校的专科及本科实习护生196名,以及5所一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2所三级医院中急诊从业护士150名,分别按编写的案例版《急救护理》教材教学及培训计划进行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结果 两组护生对《急救护理》案例版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及不同教学方法学习两组护生考核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按计划培训一、二、三级医院急救理论与急救技能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 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从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实现了急救护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区域性急救护理水平.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徐雯;殷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大量出血,至少影响2个肺叶[1].常发生在许多疾病的晚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手段.以往常频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但是往往存在低通气压力不能改善肺血氧合状况,高通气压力又易导致肺组织气压伤的矛盾[2].近年来,低潮气量的高频通气作为一种肺保护策略,开始受到重视并应用于临床,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HFOV)是公认成熟的高频通气技术[3].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2012年4月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1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玲红;周萍芳;曹李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白蛋白联合速尿治疗肝硬化腹水腹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脏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在此基础上出现肝脏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及腹水形成的临床表现.我科2009年9月~2011年9月对28例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使用白蛋白联合速尿静脉治疗并予以精心护理,患者均明显减轻腹胀,病情好转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郑州市社区居民非处方药认知度及应用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郑州市社区居民对非处方药知识的认知度及非处方药的应用行为,从而有针对性的促进居民合理用药,避免潜在用药危害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郑州市居民进行整体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知道非处方药标志的仅占26.0%,有46.1%的居民会在服药时关注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50.9%的居民会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知识知晓率有一定提高,其用药行为也有一定改善.结论 郑州市社区居民对于非处方药知识认知度较低,居民用药行为存在一定风险性,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作者:黄青梅;王鹏;刘婷婷;吴国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运用研究

    目的 在创伤骨科创建无痛病房,应用临床路径规范医护行为,使疼痛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研究其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本科室两个病区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疼痛控制,观察组用临床路径规范疼痛管理,前瞻性研究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73.7%患者术后3d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1~3分),甚至无痛,术后当天及第1d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疼痛控制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增加住院治疗的舒适度.

    作者:王峻;吴志群;楚丽娟;侯莉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PICC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 预防和降低PICC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本院肿瘤科95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95例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发生3例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均早期发现和处理,终导管通畅,顺利留至治疗结束.结论 针对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是PICC安全留置的关键.

    作者:许大云;冯玉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护理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24 h治疗与护理,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早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配合精心整体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改善预后.

    作者:陈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同侧椎弓根钉联合复位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同侧椎弓根钉联合复位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9例骶髂关节脱位非常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患者行同侧椎弓根钉联合复位固定术,手术前后进行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以及良好的康复训练.结果 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随访6~20个月,术后6周持双拐下地行走,2月后可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脱位.结论 同侧椎弓根钉联合复位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手术效果固定安全,患者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霞;王正梅;高立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形成性评价法在护理人员轮转培训中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法对第1年轮转期间护士(以下简称轮转护士)轮转实践目标完成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轮转护士50人为对照组,实施终结性轮转出科评价法;2011年轮转护士60人为观察组,实施形成性评价法.对两组护士在每轮出科时进行定量、定性指标比较.结果 在专业知识、护理操作等定量评价指标、健康教育等定性评价指标方面,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开展形成性评价法,增加了轮转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提高了轮转实践目标的进度,并及时反馈信息给带教组员和护士长,促进了年轻护生和高年资护士共同进步,有利于教学相长.

    作者:朱丽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对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计算相关性.结果 82.5%的患者(33例)有抑郁症状,抑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差于无抑郁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各纬度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有抑郁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较差.应该高度关注该群体,使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疏导抑郁情绪,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李丽娜;王垚;李凤琼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肺不张是开胸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将进一步降低术后有效肺通气和肺换气,是导致术后氧饱和度下降、呼吸窘迫及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分析开胸术后肺不张原因,采取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及时有效地促使不张肺叶早日复张,是临床护理的关键.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4例开胸术后肺不张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娟;曹影婕;吴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术尔泰外用治疗糖尿病性溃疡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下肢溃疡,且累及筋膜、肌腱,此症病程长,变化快,侵袭性强,不易愈合,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糖尿病性皮肤溃疡(DF)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难治性溃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病症,病程迁延,愈合慢,可长达数月到数十年不愈.由于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皮肤营养障碍,出现皮肤受损,继发感染,且伤面修复能力差,从而引起难以愈合的溃疡,给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如何促进糖尿病性溃疡早期愈合,降低其致残率和治疗费用,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们运用术尔泰具有促进软组织修复的特性尝试治疗DF,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兴翠;周尉玺;刘婷;王江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梗阻性脑积水行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梗阻性脑积水行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科行ETV手术的42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进行密切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给予体位、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结果 39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例术后1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熊君;李琳;彭翔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控制血糖,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

    作者:李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护理能级培训

    我院为绍兴县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医疗任务繁重.近年来,我院护理队伍一直存在着人员紧缺、学历低、年轻化、不稳定等问题.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整合护理人力资源,我院自2010年起实施了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以临床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推行了临床护理能级培训方案.实行两年来,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护士能级定义 我院护理人员500余名,中级以上职称仅占19%.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和小组负责制,由责任护士或责任组负责实施住院病人所有的护理工作.护理部按临床工作年限,将护理人员分为N0到N4共五个级别,N0:1年内;N1:临床工作2到3年;N2:临床工作4到7年;N3:临床工作8年以上;N4:临床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责任组长或带教负责人3年以上.

    作者:牟宝华;祝志梅;陈金芳;陈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伤口收集袋在带“T”管引流出院患者延续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伤口收集袋在带“T”管引流出院患者延续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79例带“T”管出院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管理组41例.出院时常规组由医生常规用敷料固定,管理组由专科护士使用伤口收集袋进行“T”管管理.比较两组“T”管引流出院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T”管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伤口收集袋在带“T”管引流出院患者中能有效固定,保护皮肤,减少就医次数,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

    作者:张小琴;陆信燕;宋赛花;葛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从心理、饮食、围手术期准备、用药、出院指导等几方面进行护理,手术后15d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结果 2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8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1例有临床症状,但感觉功能得到改善,1例无缓解.结论 综合护理有利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

    作者:程永素;黄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内镜下潜行切除加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护理

    高位复杂性肛瘘病变部位高而深,主、支管道分布多而走行复杂,治疗上存在难度大、复发率高、并发症后遗症多等问题,因而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难治性肛瘘.为减少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不足,我科设计了一种采用关节镜下超声刀潜行切除、内口切除或截断、负压封闭引流的微创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媛;王业皇;章阳;步琪;陈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护理维护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促进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护理维护与管理.方法 回顾既往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启用前验收检测与启用后定期监测资料,专项调查医院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监控工作落实情况,分析讨论护理维护与管理对保持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结果 洁净手术室启用前组153间、启用后组216间次尘埃粒子数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56.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006~2011年定期监测尘埃粒子的合格率分别为45.45%、51.72%、61.76%、52.50%、60.47%和60.42%,年份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定期监测216间次洁净手术室,有94间次尘埃粒子数超标,其中清洁卫生不到位31间,占32.98%;专项调查11所医院,日常均每月1次检测洁净手术室空气沉降菌.结论 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洁净度合格率低,护理维护与管理存在问题,急需改进.

    作者:臧继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监测两组患儿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动脉血气(PaO2、SaO2)的变化;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 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也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VAP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相比,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能使患儿动脉PaO2、SaO2下降幅度小,痰液黏稠度低,能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及VAP发生,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ARDS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黄建芬;梁亚峰;潘婧婧;张丹如;黄凡;张丽萍;程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