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护理维护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臧继荣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 空气洁净度, 医院感染监测
摘要:目的 促进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护理维护与管理.方法 回顾既往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启用前验收检测与启用后定期监测资料,专项调查医院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监控工作落实情况,分析讨论护理维护与管理对保持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结果 洁净手术室启用前组153间、启用后组216间次尘埃粒子数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56.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006~2011年定期监测尘埃粒子的合格率分别为45.45%、51.72%、61.76%、52.50%、60.47%和60.42%,年份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定期监测216间次洁净手术室,有94间次尘埃粒子数超标,其中清洁卫生不到位31间,占32.98%;专项调查11所医院,日常均每月1次检测洁净手术室空气沉降菌.结论 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洁净度合格率低,护理维护与管理存在问题,急需改进.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概述3社区护理的具体内容及工作要点3.7 职业卫生与护理 职业卫生是认识、评估及控制与职业有关的危险或危害因素,以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科学.职业卫生结合医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生理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统计学及管理学等知识,融合人类的经验与理性演变而成.职业卫生的目的是增进员工的生理、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止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及物质的产生;尽量根据员工的心身状态及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及早发现及处理与职业有关的各种疾病.美国护理学会对职业卫生护理的定义为:引用护理专业的知识及原理为各种职业的人提供与职业有关的护理服务,并能使护理服务适应不同的职业环境及劳动者的需要.

    作者:李小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区域性急诊护理人才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目的 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区域急救护理水平.方法 选择5所大专院校的专科及本科实习护生196名,以及5所一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2所三级医院中急诊从业护士150名,分别按编写的案例版《急救护理》教材教学及培训计划进行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结果 两组护生对《急救护理》案例版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及不同教学方法学习两组护生考核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按计划培训一、二、三级医院急救理论与急救技能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 构建急诊护理人才从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三位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护生、护士到专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实现了急救护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区域性急救护理水平.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徐雯;殷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胸(腹)腔引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应用

    癌性胸(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的胸(腹)腔积液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效的控制癌性胸(腹)腔积液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腹)水,但是所用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和引流袋接口不匹配,常出现衔接困难,引流液渗漏现象.为此,笔者制作了一种实用新型的胸(腹)腔引流管连接器,经临床应用5年多,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朴素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7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单药治疗90 d后,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用药期间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9.63%(8/27),疾病控制率为74.07%(20/27);不良反应有皮疹13例(48.15%),恶心呕吐12例(44.44%),腹泻9例(33.33%),肝功能异常3例(11.11%),口腔溃疡2例(7.41%).结论 用药前进行宣教,用药期间加强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可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涛;宋小花;肖桂英;王笑碧;张玉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一次性湿热交换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过滤器(人工鼻)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插管即刻、1h、2h的气道内温度变化,结合病人的病情和气道分泌物的湿化效果了解其对气道加温加湿的效果.通过血气分析的指标观察其对气体交换带来的影响,并对两组病人气道分泌物的培养结果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横向比较,探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结果 两组气道温度和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过滤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朱玉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护理维护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促进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护理维护与管理.方法 回顾既往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启用前验收检测与启用后定期监测资料,专项调查医院对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等指标监控工作落实情况,分析讨论护理维护与管理对保持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结果 洁净手术室启用前组153间、启用后组216间次尘埃粒子数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56.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006~2011年定期监测尘埃粒子的合格率分别为45.45%、51.72%、61.76%、52.50%、60.47%和60.42%,年份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定期监测216间次洁净手术室,有94间次尘埃粒子数超标,其中清洁卫生不到位31间,占32.98%;专项调查11所医院,日常均每月1次检测洁净手术室空气沉降菌.结论 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室内空气洁净度合格率低,护理维护与管理存在问题,急需改进.

    作者:臧继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内镜下潜行切除加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护理

    高位复杂性肛瘘病变部位高而深,主、支管道分布多而走行复杂,治疗上存在难度大、复发率高、并发症后遗症多等问题,因而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难治性肛瘘.为减少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不足,我科设计了一种采用关节镜下超声刀潜行切除、内口切除或截断、负压封闭引流的微创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媛;王业皇;章阳;步琪;陈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院外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遵医行为及疾病复发情况的影响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多见于1~6月的小婴儿.30%的患儿反复发作,终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居家期间的遵医情况是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而院外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家属遵医情况的研究少见报道.因此,我科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院外干预方法[1],并选取我科2011年1~6月的1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对其中78例进行院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作者:彭开珍;卢秋穗;周玉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肝癌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处理方法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肝癌手术后出现谵妄症状的65岁以上患者36例,总结术后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应对方案和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3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34例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谵妄发生;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了解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谵妄的发病率和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作者:刘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ICU 2010年2月~2012年3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插管前口腔擦洗1次,插管后采取刷洗加冲洗(3次/d);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擦洗法(3次/d).全部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4h、12 h、24 h、48 h分别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菌落计数,插管后第1天起分别行痰标本及咽拭子(1次/3 d)定性培养,分析两组口咽部细菌变化及VAP发生率.结果 全部70例患者中,有效病例61例,发生VAP15例,死亡8例.实验组31例、VAP4例、死亡3例,对照组30例、VAP11例、死亡5例.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插管前口腔菌落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插管后4h、12h、24 h、48 h口腔菌落计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细菌生长,降低VAP发生率,可明显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作者:龙云;牟园芬;左右;吕丰梅;冯清洲;杜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运用研究

    目的 在创伤骨科创建无痛病房,应用临床路径规范医护行为,使疼痛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研究其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本科室两个病区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疼痛控制,观察组用临床路径规范疼痛管理,前瞻性研究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73.7%患者术后3d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1~3分),甚至无痛,术后当天及第1d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疼痛控制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增加住院治疗的舒适度.

    作者:王峻;吴志群;楚丽娟;侯莉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云南白药粉加康复新液联合TDP照射治疗Ⅲ级褥疮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粉、康复新液联合TDP照射治疗Ⅲ级褥疮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74例发生102处Ⅲ级褥疮的患者,用云南白药粉、康复新液联合TDP照射治疗.结果 痊愈51处,显效26处,有效23处,无效2处,总有效率达98%.结论 云南白药粉、康复新液联合TDP照射治疗Ⅲ级褥疮疗效显著.

    作者:韦艳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总结19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TUR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 19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精神症状逐渐消失,随访3个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分析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术后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水英;陈云仙;徐文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SSD条码标签在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无菌物品供应链中物流的信息衔接,保障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减少消毒供应中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方法.方法 我院信息科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发信息化质量追溯软件,消毒供应中心把条码标签纸运用于各种手工及消毒物品质量追溯.结果 质量管理追溯信息系统及条码标签的开发与使用,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及效果.结论 质量管理追溯信息系统及条码标签的开发与使用,全面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更趋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王辉娥;黄红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监测两组患儿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动脉血气(PaO2、SaO2)的变化;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 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也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 min PaO2、Sa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VAP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相比,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能使患儿动脉PaO2、SaO2下降幅度小,痰液黏稠度低,能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及VAP发生,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ARDS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黄建芬;梁亚峰;潘婧婧;张丹如;黄凡;张丽萍;程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大型和巨大听神经瘤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后的护理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2006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大型和巨大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术后加强对出血、呼吸骤停、颅高压、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31例术后患者护理措施得当,无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因高龄肺内感染2例,经积极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对显微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恢复顺利,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涛;仝慧娟;刘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连续重复泪道探通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观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将106例(141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行传统泪道探通术法;B组自下泪点进针探通,间隔1h再探通一次;C组自上泪点进针变换角度探通.对三种方法比较其泪道探通成功率.结果 A组治愈率70%,B组治愈率91%,C组治愈率9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比较,自上泪点进针变换角度探通,避免了泪道撕裂及假道等并发症与自下泪点进针探通,间隔1h再探通,均较传统探通方法治愈率高,效果好.

    作者:阎雪梅;张俊霞;张斌;岳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PICC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 预防和降低PICC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本院肿瘤科95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95例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发生3例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均早期发现和处理,终导管通畅,顺利留至治疗结束.结论 针对导管相关的早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是PICC安全留置的关键.

    作者:许大云;冯玉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控制血糖,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

    作者:李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丹参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微粒变化多因素研究

    目的 考察多因素对丹参注射液与溶媒配合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影响,优选配伍方案.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溶液中微粒含量为观察指标,利用显微镜法测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优选的配伍条件为温度25℃、剂量30 ml、放置120min、与0.9%氯化钠配伍.结论 优选的配伍方案稳定,重复性好,建议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微粒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娟;容杰英;黎丽芸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