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昆明市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情况及信息来源分析

耿瑞瑾;谢雪妮;韩云涛;朱敏;焦锋

关键词:大学生, 性健康知识, 性健康知识来源
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市的大学目前对性健康知识的正确掌握情况和性知识的来源,为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昆明市5所高校95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性健康知识的正确率男女生,城乡,省内外,汉族与其他民族同学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异(<0.05).学生第一次谈论性话题的对象多的是同伴,了解性知识的年纪大部分是在初中,学校课堂仍然学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首要途径.结论应该均衡男女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使其对“性”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家庭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阿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硫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伐他汀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硫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屯留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无明确高血压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组成阿伐他汀治疗40 mg组(38例)、阿伐他汀治疗20 mg组(42例),对照组(未用阿伐他汀,20例,治疗10 d.用定量ELISA法测定血浆硫化氢,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比较不同剂量阿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硫化氢、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硫化氢、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阿伐他汀治疗10 d后,40 mg及20 mg治疗组患者的硫化氢及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40 mg剂量组和20 mg剂量组患者血浆硫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40 mg剂量组差值明显高于20 mg剂量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硫化氢、一氧化氮水平较低,应用阿伐他汀治疗后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硫化氢、一氧化氮水平.

    作者:李福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在临床肿瘤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肿瘤内科学案例集》为补充教材,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探讨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肿瘤方向学生,教学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同时统计《临床肿瘤内科学》授课学期期末考成绩和实习后临床肿瘤内科出科考试成绩.结果(1)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信息获得和利用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及自学能力均有提高,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2)两次期末考试中,试验组同学成绩较对照组同学成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深入理解知识,知识系统构建更加牢固,自学能力提高,有益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教学优势;(2)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这在肿瘤学相关的课程中可以推广,但需要不断的完善评价系统的建设.

    作者:谢琳;沈丽达;杨继岚;李科;龙庭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天麻素对老年痴呆树鼩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老年痴呆树鼩脑内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β-淀粉样蛋白(Aβ)侧脑室注射建立树鼩老年痴呆模型.从模型制作后第8天开始,治疗组树鼩连续30 d灌胃给予天麻素.通过RT-PCR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的表达.结果海马BDNF mRNA在天马素治疗组的表达高于模型组(<0.05).结论天麻素能在一定程度上上调树鼩海马BDNF的表达.

    作者:何保丽;角建林;李波;李进涛;王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胸腔积液临床常见,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其病因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虽经胸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学、细胞学、肿瘤标志物、闭式胸膜活检等检查,仍不能明确。可弯曲内科胸腔镜(flexi-rigid pleuroscopy)是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种简便、安全、由呼吸内科医生在局麻下就能完成的有创诊疗技术。可直接窥视病灶,而且可直接行多部位活检,明显提高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阳性率。本研究总结、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呼吸二科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的9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行可弯曲内科胸腔镜的检查结果,探讨这一技术在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价值及安全性。

    作者:梁咏雪;王忠平;虞涛;李娅;姜霞;何杰明;李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糖尿病皮肤缺损愈合进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兔糖尿病皮肤缺损模型愈合进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皮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兔糖尿病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ELISA的方法研究MCP-1在兔糖尿病皮肤缺损模型愈合进程中的局部表达及血清中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MCP-1在糖尿病组中各时间点位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外周血中造模后3 d和1周时MCP-1含量糖尿病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2周和4周时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MCP-1可能在糖尿病皮肤缺损修复愈合紊乱的炎性反应中发挥作用,终干扰愈合.

    作者:王少云;马翔;张丽;肖砚斌;张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纯心理应激对SD大鼠行为及髁突软骨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探讨单纯心理应激对SD大鼠颞下颌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为TMD的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选取7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设立心理应激组、足部电击组(不作为本实验的观察对象)及空白对照组,通过旁观电击实验建立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采用旷场实验等方法观察其行为改变。分别于实验后1、3、5周处死各组SD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改变。结果 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动物模型构建有效。病理检查显示心理应激组SD大鼠髁突软骨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其中心理应激组Ⅱ为严重,表现为髁突软骨胶原纤维松解、断裂并形成大小不一的裂隙。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SD大鼠单纯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具备了良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长期的单纯心理应激可导致SD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组织结构的改变。

    作者:戴琳;杨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ApoB/ApoA1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载脂蛋白B (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24例NAFLD患者和166例正常对照,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FPG)、胰岛素(Fins)、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计算IR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NAFLD患者ApoB/ApoA1比值(0.76±0.28) vs (0.61±0.26)和HOMA-IR (2.43±1.68) vs (1.86±1.61)明显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AFLD患者HOMA-IR与年龄、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ApoA1比值(=0.34,<0.05)和HbA1c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校正年龄和BMI后,ApoB/ApoA1比值是NAFLD患者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R2=0.28,<0.05).结论 NAFLD患者ApoB/ApoA1比值与IR的关系密切,提示ApoB/ApoA1比值可能参与了NAFLD患者IR的发生.

    作者:沈丽新;侯君;吴强鹏;王红蓉;夏媛;朱丽蓉;段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NCCa-ATP通道的表达变化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1)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2h后恢复再灌注.取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h、6 h、8 h、12 h、24 h等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的脑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SUR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技术,观察SUR1在缺血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核心区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后3 h、6 h、8 h、12 h及24 h各时间点SUR1 mRNA和SUR1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再灌注后8 h达高峰(<0.05),缺血再灌注后12 h,SUR1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非常明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SUR1调节的NCCa-ATP通道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推测应用SUR1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佳时机在缺血再灌注后8~12 h.

    作者:李华;马明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在腹部脏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腹部脏器肝、胆、脾和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脏病变27例,胆囊壁占位病变30例,肾病变5例,肾损伤5例和脾病变6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肝脏病变27例中肝细胞性肝癌3例,转移肝癌4例,肝脓肿4例,血管瘤10例,肝破裂并活动性出血3例,失访3例超声报告符合率约90%;胆囊壁占位病变30例中,超声造影考虑息肉,手术病理诊断全部符合息肉,超声报告符合率100%;肾病变5例,其中肾脓肿1例、肾柱肥大1例、肾血管瘤3例;肾损伤5例:其中挫裂伤3例,破裂并活动性出血2例,肾挫裂伤约61%,肾破裂出血约50%,肾脓肿和肾血管瘤均约100%;脾病变6例:其中脾梗塞1例、脾脓肿1例、脾破裂并出血4例,超声报告符合率约100%。结论超声造影在腹部脏器肝、胆、脾和肾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和泽源;王丽琼;唐双凤;李晓宇;和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分析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症患者的9.2%~14.3%[1],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open choledochotomy T-tube drainage, OCTD).但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易发生术后并发症等缺点.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 T-tube drainage, LCTD)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海天;李越华;戈佳云;邹浩;申思敏;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云南省2012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12年1~12月云南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云南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12月共新发现患者230例,发现率为0.50/10万,其中儿童占4.35%,多菌型占64.35%,2级畸残占19.57%.2012年1~12共发现复发患者17例,其中6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至2012年底,云南尚有现症病例1084例,患病率为0.24/万,其中485例尚需接受联合化疗.结论云南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分布不均衡,重点流行地区仍为文山、红河等.麻风病在云南省仍然是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减轻麻风病负担和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要持续多年的经费投入和防治.

    作者:熊立;杨军;税铁军;张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昆明市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情况及信息来源分析

    目的:了解昆明市的大学目前对性健康知识的正确掌握情况和性知识的来源,为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昆明市5所高校95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性健康知识的正确率男女生,城乡,省内外,汉族与其他民族同学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异(<0.05).学生第一次谈论性话题的对象多的是同伴,了解性知识的年纪大部分是在初中,学校课堂仍然学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首要途径.结论应该均衡男女生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使其对“性”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家庭对“性健康”知识的教育.

    作者:耿瑞瑾;谢雪妮;韩云涛;朱敏;焦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青春期SD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FAS/FASL系统变化的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青春期一侧睾丸扭转SD大鼠性成熟后对侧睾丸的FAS/FASL系统的表达与对侧睾丸生精功能的变化情况的相互关系。方法建立青春期SD大鼠一侧睾丸扭转模型5组,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为睾丸扭转组;C组为睾丸扭转+甲强龙组;D组为扭转侧睾丸切除组;E组为扭转侧睾丸切除+甲强龙组。于扭转后24h给予睾丸切除或/和注射甲强龙处理,术后1月处死,取对侧睾丸组织,HE染色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的FAS及FASL的表达情况,并对FAS及FASL的表达作定量分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FSH,LH,T的值并做分析。结果 B组对侧非扭转睾丸的形态有病理性改变。各组睾丸组织同时表达FAS和FASL,B组的FAS和FASL的表达强度较其他各组有明显的升高。各组血清中FSH,LH,T的值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青春期SD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对侧睾丸生精细胞发生FAS和FASL的高表达,从而导致细胞的凋亡增加,生育力下降。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FAS和FASL的表达,降低生精细胞的凋亡,维持生精功能的稳定。

    作者:李建凯;赵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46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34例,开放手术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止痛药的使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止痛药的使用、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0.05).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为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陆义芹;吴晓梅;蔡琼;袁涛;李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血吸虫病对靶器官的损害,为评价血吸虫病的危害及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病变结肠组织及9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ɑ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中TNF-α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0.017),结肠间质中TNF-α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略有升高(=0.059),但其表达与性别无关.结论慢性血吸虫感染可诱导患者结肠组织中TNF-α的浓度增高,这可能在血吸虫病引起的结肠病理生理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朱丽蓉;吴泽生;王红蓉;夏媛;冯林森;段艳萍;王金德;DUAN Yan-ping;WANG Jin-de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53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外一科实施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53例,不置T管引流.结果手术成功53例(100%),手术时间100~180 min,术后住院时间6~12 d,发生胆漏4例(7.5%),经腹腔引流治愈,所有病例随访2~14个月,无胆漏、胆管狭窄、胆道出血及残余结石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更加微创、康复更快的治疗方法.

    作者:章志军;龙奎;刘训强;孙敏;黄俊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胸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介入疗法在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4例罹患胸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建立数据信息,包括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主动脉瘤再发率、术后复查支架位置和形态,夹层假腔直径及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支架塌陷等并发症,行胸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治疗后对患者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影响情况等信息进行随访分析评价.结果24例行介入术后患者全部存活,疼痛症状即刻得到改变,术后平均住院日7.3 d,影像学复查无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无传统手术造成心、脑、肾等并发症,3 a存活率95.8%.结论介入疗法对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效果佳、安全.

    作者:文娇;陈春萍;邓圆圆;杨俊;王家平;童玉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昆明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避孕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城市育龄妇女人口流产特征、现状,分析避孕失败原因.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生使用统一调查表对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到昆明市某两家市级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397例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未婚占39.3%,57.7%研究对象曾做过人工流产,其中27.0%有≥2次人工流产史.30.7%在20岁前发生首次性行为.主要的避孕方法为使用避孕套,避孕知识的正确认知率较低,伴侣双方共同参与避孕意识较高.影响重复流产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和获取避孕药具的途径.结论应该采取包括流产后服务(PAC)在内的多种措施,提高城市育龄妇女的避孕知识和能力,降低人工流产率.

    作者:宋向菁;廖戎;叶汉风;周卓君;潘旭阳;彭瑞宇;周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CPAP联和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单纯持续鼻塞正压通气(NCPAP)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NCPAP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固尔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经治疗48 h后,配合细致全面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vs 77.78%,<0.05);治疗组患儿各项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05).结论 NCPAP联用固尔苏配合细致全面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

    作者:杨晓玲;廖永生;邓寿建;刘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AVB时临时起搏治疗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112例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观察研究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全组60例使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出现3例心脏压塞,52例使用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时,选择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减少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赖碁;光雪峰;景舒南;李汝红;左明鲜;盖起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