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排放腹水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朱林静;蔡笃雄;谭琰;王海花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腹腔穿刺, 腹水, 护理
摘要:2007年3月~2008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对B超检查提示有腹水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排放腹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普通肛管与吸痰管对老年腹泻病人保留灌肠的对比研究

    因菌群失调导致腹泻是老年住院病人常见的症状,保留灌肠是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方法.老年患者因生理反应,肛门括约肌比中年以下患者的松弛,而且肛门又是受刺激较敏感部位,传统灌肠方法[1](使用硅胶肛管灌肠)不宜保留液体,经常出现边灌边流,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作者:蔡雪青;王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腹部外科手术后康复治疗现状与建议——从英国Radcliffe医院实践借鉴

    说起康复治疗,人们不由得会想到一些慢性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慢性腰腿痛等.其实,外科手术后的许多病人,尤其是腹部手术后的病人,特别需要进行术后的康复治疗.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高龄手术患者逐渐增多,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更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英国Radcliffe医院术后康复实践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

    作者:杨刚;付娟;钟天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便携式化疗输液泵的护理

    静脉持续输注是消化道肿瘤化学治疗的常用给药方法,临床已证明其在提高疗效、减低药物毒副反应方面的优势[1].笔者总结2005年以来我科使用便携式化疗输液泵进行持续静脉输注化疗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国仁秀;陆宇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PICC管堵塞后再通的护理体会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为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及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建立良好有效的静脉通路就显得尤为重要.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创伤小的置管技术,但随着导管在体内时间的延长,堵管的风险也在增加.我科于2007年4月开始开展PICC置管技术,共发生PICC管堵塞5例,其中4例堵管后再通,报告如下.

    作者:李香利;叶和珍;吴小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不同时段服用泻药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诊治结肠病变常用、可靠的方法.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十分重要,如果清洁效果不佳,会影响病变的观察和检查的成功.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不同时段服药对结肠清洁度及插镜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刘杰民;雷玉萍;金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Chiari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Chiari畸形是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先天性疾患,常合并脊髓空洞症及枕颈骨性畸形[1].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8例Chiari畸形的病人,均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柳华;陈海燕;杨丽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 ml注射器在小儿胃肠减压中的巧用

    临床工作中,小儿肠套叠、肠梗阻等肠道疾病多见,术后需行胃肠减压.由于小儿胃管末端孔径较小,普通的胃肠减压器无法与此相连.较小患儿行胃肠减压时,末端连接20ml或50 ml注射器间断抽吸,产生负压,从而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

    作者:王艳菊;陈嘉;金英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道管理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功能差,全麻开胸手术后肺功能受到损伤,同时呼吸机的应用影响了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小儿开胸术后极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护理不当会影响手术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2007年1月~2008年10月,我们对89例先心病患儿进行了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术后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化疗药的新方法

    现阶段使用的抗癌药物(化疗药)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肿瘤组织杀死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抑制作用,护士在接触抗癌药物时,如不注意防护,对正常人体易产生伤害,如配置药液过程中输液瓶压力过大,在更换过程中药液易外渗,滴在手上、床上,会造成对护士、病人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为此,我们摸索出一种非常简单而又能有效地减少配置化疗药物时药剂弥散、外渗、滴漏的方法.

    作者:徐晓娣;黄态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影响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现象学研究

    从20世纪末至今,我国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专家开始认识到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资料,仅2006年,河南省已有14所护理院校招收大专层次学生,人数达4 949人,且有继续增长趋势.高职护生多就职于临床一线,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护理事业的发展质量.为促进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发展,特进行本研究.

    作者:张艳;路丽娜;伍东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自制易撕标签在手术室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手术室感染监测是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手术室感染控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预警.随着现代医学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手术室感染监测的标准和要求也日趋完善,尤其是层流洁净手术室,要求监测的范围广、数量多、种类复杂且时间要求精确,每月均需数百个监测采样标本方能满足监测要求.

    作者:游春梅;曾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切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病人快速康复的目的[1].其核心是减少病人的创伤和应激损害.它不仅要求手术微创,而且更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16例择期结肠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红;陈晓荣;陈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机械通气气管套囊控制指标对家兔气管黏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气管套囊指标对急性肺损伤兔气管黏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兔90只,按气囊压力不同分为A(气囊压力30 cmH2O,气囊充气时间1 h、2 h、4 h、8 h)、B(气囊压力20 cmH2O,气囊充气时间1 h、2 h、4 h、8 h)、C(气囊压力20 cmH2O,每隔2 h、4 h、8 h气囊放气10、20、30 min)、D(对照组)4组,分别对气管黏膜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气囊压力20 cmH2O维持<8 h,上皮少量纤毛缺失,柱状上皮细胞轻度肿胀,每隔4 h放气20 min,上皮细胞层次较清晰,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气囊压力在20 cmH2O对气管黏膜的损伤轻;气囊充气4 h后放气时间≥20 min再充气,可减轻气管黏膜损伤.

    作者:陈贵华;靳克英;周向东;王导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应用PBL模式进行科间护理查房的效果评价

    目的 提高科间护理查房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进行护理查房,并与传统查房模式相比较.结果 PBL模式查房在培养护士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查房模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PBL查房模式是一种较好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查房方法.

    作者:田茂容;黄芸;徐永素;陈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中药冷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痰热腑实型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研究

    目的 应用中医中药与冷刺激诱发吞咽反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痰热腑实型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痰热腑实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中药冰块刺激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冰块刺激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痰热腑实型患者有良好效果.

    作者:廖喜琳;蔡超群;刘海兰;吴云虎;王庆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膀胱测压对腹腔间隙综合征监测的护理效果评价和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膀胱测压法对腹腔间隙综合征监测的护理效果评价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膀胱测压法监测病人,对照组只观察病情不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 实验组从明确诊断到转入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发现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膀胱测压法对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进行监测,可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提高病人和医师满意度.

    作者:王凤英;杨振林;王志莲;王霞;刘继君;董建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半月板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损伤颇为常见.半月板损伤、断裂若失去早期修复机会,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不稳定的关节容易反复受伤,导致股部肌肉萎缩或创伤性关节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刘颖;张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无创通气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Ⅳ级COPD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收集我院67例Ⅳ级COPD病人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长程家庭氧疗组(A组)和家庭无创通气组(B组),治疗过程中观察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和末梢氧饱和度,平均每年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治疗后家庭无创通气组PaCO2降低、PaO2上升,与长程家庭氧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平均每年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降,与长程家庭氧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Ⅳ级COPD患者效果良好,护士精心指导和家庭护理是关键.

    作者:廖慧中;谢赤敏;张蜀芸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湿性愈合原理在三级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资料统计,大约有7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1].急性放射性皮炎和黏膜炎是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反应[2],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皮肤和黏膜炎发生率为91.4%[3],因损伤严重而影响治疗的发生率为38.1%.

    作者:张惠芹;郑美春;温咏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脉冲式加压注射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不同注射法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介入法插入多侧孔溶栓导管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经导管脉冲注射法(实验组)和经导管微量注射泵恒速注射法(对照组)注射尿激酶,每组43例.结果 实验组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导管脉冲式注射法注射溶栓药物尿激酶见效快、安全、可靠,是治疗深静脉血栓高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邹治真;陈长英;韩新巍;刘佳;冯艳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