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李菊萍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2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回顾总结。结果:失效原因为3例钢板窄小,螺钉长度不够;2例髓针偏细,髓腔扩大较宽,髓针尾端外露过长;10例为过早活动;4例为多发损伤身体太差;经治疗后12例完全愈合。结论: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选择,尽量少的手术损伤,加上合理的术后外固定及功能活动指导能减少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后的失效率。
作者:杨杰东;施云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蚤类自然种群的性比。方法:在对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区室内及室外农耕区进行现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常规分类鉴定所获的小兽宿主及其体表寄生蚤。选择采集数量较大的蚤种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雌雄蚤性比分析。结果:在流行区12个县(市)的抽样调查中,从37种5114只小兽体表检获蚤类27种4288只,其中有8种蚤的采集数量较大,占总采集蚤数的95.48%。8种主要蚤种中,除偏远古蚤的雄性个体比例(52.32%)略高于雌性个体比例(47.68%)外,其余7种蚤的雌性个体比例(54.41%~66.36%)均高于相应的雄性个体比例(33.64%~45.59%),雌:雄比为1:0.51~1:0.84。结论: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群落中主要蚤种的雌性比例略高于雄性比例。
作者:郭宪国;钱体军;龚正达;冯锡光;段兴德;张希昆;李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注射剂对多种离体血管平滑肌的影响。方法:观察该药物对去甲肾上腺素及氯化钾分别引起家兔多种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对2×10-6mol·L-1NE引起兔离体降主动脉、肺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螺旋条及肾静脉、股静脉、门静脉血管条收缩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依次为(5.5±0.6、2.6±0.1、3.0±0.1、8.7±0.5、0.4±0.1、0.5±0.1、10.1±1.4)μg·nmg-1。而该药对40rmnol·L-1氯化钾所引起的上述血管条收缩则影响不明显。结论: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注射剂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扩张静脉的效应强于动脉。
作者:彭芳;陈植和;王德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2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进行两种术式(新术式组170例、子宫下段剖宫组182例)对比,分别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在上述几项观察指标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冠英;李建萍;夏侯卫华;李庆红;林海;吴长阳;陈艳;王以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综述HLAⅡ类基因区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查阅国外有关文献20余篇加以综述。结果:HLAⅡ类基因区内的DQ、DR基因位点与1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结论:HLAⅡ类基因区内含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阿周存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利用引产胎儿长管骨作为植骨材料治疗骨缺损、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24例应用5~7个月引产胎儿长管骨进行移植,并随诊观察分析。结果:2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胎儿骨来源方便,制备及保存容易,诱导成骨能力强,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是替代自体骨的理想植骨材料。
作者:吕志平;徐恒旭;王建龙;刘阳;王双能;李潜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鼠疫在人群中抗体滴度的消涨和阳性转归变化。方法:应用间接血凝实验对耿马县1990年12月确诊鼠疫感染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进行了血清学追踪观察。结果:鼠疫感染者F1抗体滴度和几何平均滴度1990年12月为1:20~20480,GMT104,1991年6月下降1:20~1280,GMT64.02,9月1:20~1280,GMT63.49,呈逐渐下降趋势。鼠疫感染者78.38%在1年内仍有F1抗体存在,21.62%1年内F1抗体消失。结论:间接血凝实验在鼠疫流行现疫区对鼠疫感染者具有实用的追溯诊断价值。
作者:彭何碧;江航;马永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使用纤维胆道镜降低术后胆道残石率。方法:286例胆道疾病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结果:发现结石25例以及胆道狭窄及其部位17例。结论:明显降低了肝胆管手术后的残石率及胆道感染和结石的再发率,对进一步明确胆道疾病性质、梗阻或狭窄部位,结石位置和数量,决定术式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傅江华;李礼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报告原发于口鼻腔粘膜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4例,探讨其放、化疗结合的疗效。 例1,男,58岁,因双眼胀痛、流泪就诊于眼科,间断抗炎治疗无缓解;6个月后因上腭肿块收住口腔科。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不肿大,x线胸片、腹部CT未见淋巴结肿大,ECG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淋巴瘤细胞;上腭肿块组织活检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小淋巴细胞型。转住血液科,用CHOP、COPP、COMP、COMAP、COTP、HD-MTX等方案化疗18次,化疗间隙期曾反复发作眼胀痛、流泪及上腭肿块,颌面部放疗6次,总量为18 000拉德,放化疗间隙期用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生物治疗,现已存活6年7个月。
作者:李正发;沈晓梅;王云娟;史克倩;杨同华;陆智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阑尾粘液囊肿是一种少见疾病,由于缺乏特征性症状,极易误诊。我院自1996至1998年共收治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彦红;黄国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某患者:男,36岁。因上腹痛6d人院。6d前饮酒后出现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并放射至左腰背部,伴腹胀、发热来院就诊,以急性胰腺炎收住内科。既往有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史。体查:痛苦面容,中上腹有压痛,以左上腹为重,肠鸣弱。
作者:王震;马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脑血管病诊断、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心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流变学检测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或0.01),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有明显改变(P<0.05或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麻卓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方法:8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及统计处理。结果:治疗组(内服外用法)有效率为90%;对照组(内服法)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直肠脱垂疗效确实、使用安全、便于推广。
作者:杨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报导21例合并不全性神经功能损伤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术前X片、CT影像及临床症状作为手术依据,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双哈氏棒撑开固定。结果:21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结论: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不全性神经损伤应早期积极手术。
作者:张乃鼎;洪建斌;杨子斌;吕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波热凝治疗鼻衄的疗效。方法:应用微波的热效应使粘膜组织内部升温扩展,达到凝固止血之目的。结果:501例鼻衄患者经微波治疗后,497例出血即止,4例出血量减少。回访466例,有效436例(有效率93.56%)。结论:本法对鼻衄止血效果好,并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病人痛苦少等特点,为一高效而有临床价值的疗法。
作者:李惠华;孔卫平;张致鳌;杨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为腕管松解术及掌中间隙引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8例(男12、女6)36侧成人固定上肢标本上对手掌部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尺神经在腕掌部分支点和掌浅弓高点与屈肌支持带下缘的距离以及尺动脉终末支与正中神经间距观测。结果:正中神经掌部分支点距屈肌支持带下缘9±3mm。尺神经掌部分支点距屈肌支持带下缘5±2mm。正中神经干与尺动脉终末支间距为10±2mm。结论:在手掌部掌长肌腱与第三指蹼尺侧缘连线尺侧1.0cm,腕横韧带下缘远侧2.5cm内确有无血管、神经的相对安全区。
作者:杨开明;王勇;杨新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高某某,男,38岁,已婚,农民。于1999年5月15日晨在客厅行走不慎跌伤头部,当即出现头痛、头昏、右耳道流血,无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立即送人院。体检:体温36℃;呼吸20次/min;脉博72次/min;血压11/7kpa。神清,对答切题,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一)。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石菜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自1995年以来采用酚甘油棉片外贴修补4mm以下鼓膜穿孔,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资料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小14岁,大52岁,平均年龄33岁。中耳炎残迹21例、外伤性鼓膜穿孔14例。鼓膜穿孔2mm12例、3mm21例、4mm2例。35例中听力曲线平均损失15~25dB,少10dB,多30dB。
作者:刘瑞清;杨永福;董庆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收治2例氟已酰胺中毒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2岁、11岁。因早餐后头晕、呕吐、反复抽搐、意识模糊入院。体温、血压正常、呼吸频率24~28次/min、心电图正常、谵语、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因呕吐物及残存食物中检出氟已酰胺,并有群体发病现象收入住院。
作者:熊福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段某:女,白族,14岁,学生。因手掌、脚掌干燥、无汗、反复大量脱屑,牙龈红肿,牙齿松动并逐个脱落13年。病儿于1岁时无明显原因出现手掌、脚掌皮肤增厚、粗糙、干燥、无汗、大量反复脱屑和皲裂,同时伴有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继之牙齿逐个脱落。乳牙脱落后萌出恒牙亦出现松动和相继脱落。
作者:丁传刚;杨跃煌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