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1例

丁传刚;杨跃煌

关键词:掌跖角化, 牙周病, 综合征
摘要:段某:女,白族,14岁,学生。因手掌、脚掌干燥、无汗、反复大量脱屑,牙龈红肿,牙齿松动并逐个脱落13年。病儿于1岁时无明显原因出现手掌、脚掌皮肤增厚、粗糙、干燥、无汗、大量反复脱屑和皲裂,同时伴有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继之牙齿逐个脱落。乳牙脱落后萌出恒牙亦出现松动和相继脱落。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26例急性脊髓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急性脊髓炎26例,全部以激素治疗为主,用氢化可的松1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14日后减量改为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10~30m静脉滴注,7~14日后渐减量改为口服强的松维持。结果:治愈4例,显效6例,好转8例,无效6例,死亡2例,治愈好转率为69%。结论:常规激素对免疫性疾病治疗有效,但疗效有限。

    作者:詹成;张月辉;彭勇军;吴明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新式剖宫产1 70例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2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进行两种术式(新术式组170例、子宫下段剖宫组182例)对比,分别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在上述几项观察指标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冠英;李建萍;夏侯卫华;李庆红;林海;吴长阳;陈艳;王以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女性肺癌l83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女性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88年7月至199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女性肺癌患者中,有完整资料的183例进行临床表现、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部位、预后以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女性肺癌以腺癌为主(109/183),多数患者(15l/183)以咳嗽、血痰、胸痛、胸闷为首发症状,32例患者(32/183)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女性肺癌的认识及警惕,对可疑患者及时作纤维支气管镜、CT、X片、核磁共振及痰涂片检查,这是早期发现女性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胜利;朱疆红;刘爱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巨大子宫粘膜下肌瘤脱出治愈1例

    患者谢某某,女,44岁。因发现下腹包块伴经量增多2年余,阴道肿物脱出2d,于1999年5月1日入院。2d前开始畏寒发热,阴道脱出肿物。检查:T38℃、BP10.66/7.99KPa,P100次/min,R30次/min。贫血貌,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不齐,心脏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在脐下2cm处可触及增大如孕5月约18cm×10cm×10cm之包块。

    作者:段琴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蝮蛇抗栓酶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蝮蛇抗栓酶联合其它综合措施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32例。结果:蝮蛇抗栓酶组32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达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仅达65.6%。蝮蛇抗栓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蝮蛇抗栓酶的应用为治疗肺心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蔡远玲;张乃芬;周红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肠系膜静脉栓塞并广泛小肠坏死1例

    某患者:男,36岁。因上腹痛6d人院。6d前饮酒后出现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并放射至左腰背部,伴腹胀、发热来院就诊,以急性胰腺炎收住内科。既往有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史。体查:痛苦面容,中上腹有压痛,以左上腹为重,肠鸣弱。

    作者:王震;马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度冷T致心源性休克1例

    患者字某某,女,42岁。因右腰痛30min来诊。查体:体温37℃,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96/9.33KPa,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痛苦病容,双肺阴性,心率82次/min,节律整齐,心音强弱一致,心前区无杂音,腹平软,右上输尿管点压痛,右肾区叩痛。尿常规:颜色稍红,红细胞+++,上皮细胞+,白细胞0-4个/HP,诊断右肾绞痛。给予度冷丁针50mg,肌注1次10min后,自述疼痛缓解,感心悸、四肢冰冷。

    作者:赵永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并胎儿软骨发育不良1例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较罕见。我院B超诊断1例,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某患者:27岁,孕1产0,孕32周,既往健康。B超检查:胎头双顶间径8.2cm,股骨长径4.1cm,胎心、胎动正常,脊柱排列整齐,未见缺损,胎儿内脏未见异常。胎盘位于宫前壁Ⅱ级,胎盘内胎儿面可见5.5cm×4.0cm,边清低回声区。

    作者:刘蜻蜻;金梅;周跃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5例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疑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月经前后对比观察,并对有关伴发疾病与本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阴道B超的应用提高了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并对宫腔内其它小型病灶的鉴别诊断帮助较大。结论:阴道B超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诊断与鉴别手段。

    作者:李红;李菊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监测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监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测定118例中,晚期妊娠妇女的胎儿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比舒张末期峰值、脉搏指数、阻力指数。结果:正常孕妇随孕龄增长,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比舒张末期峰值逐渐下降,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孕妇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比舒张末期峰值随孕龄增长而增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提供了一条途径。

    作者:吴晓莉;徐永莲;余兆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压宁定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衰28例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压宁定和多巴酚丁胺对难治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以了解两者合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同时静滴小剂量压宁定和多巴酚丁胺。结果:实验组28例,临床治愈18例,为64.28%;好转5例,为17.85%;无效5例,为17.85%。对照组22例,无治愈病例,好转14例,为63.6%;无效8例,为36.4%。结论:压宁定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对难治性心衰的纠正比较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艳萍;张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心脑血管病诊断、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心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流变学检测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或0.01),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有明显改变(P<0.05或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麻卓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2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急危重患者为进行静脉营养,休克救治及中心静脉压监测,肿瘤的系统化疗,建立静脉通路佳方法选择与术后护理。方法:42例中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术11例,选择腋静脉末端置管术31例。结果:术后经X检查,导管前端到达上腔静脉39例,到位率为92.8%,到达颈内静脉3例(占7.14%),无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内科危重症患者及肺心病、肺癌、脓胸、扩张型心肌病建立静脉通道可选用腋静脉末端穿刺置管,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成功率易于掌握等优点。且为内科危重症和抢救、癌肿化疗、营养支持提供简捷通道。

    作者:李琼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4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对23例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1例异位妊娠患者肌注氨甲喋呤,两组同时对照比较观察。结果:米非司酮组成功率为86.9%(20/23);氨甲喋呤组为85.9%(18/21),两组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比氨甲喋呤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杨世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群落中主要蚤种性比分析

    目的:探讨蚤类自然种群的性比。方法:在对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区室内及室外农耕区进行现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常规分类鉴定所获的小兽宿主及其体表寄生蚤。选择采集数量较大的蚤种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雌雄蚤性比分析。结果:在流行区12个县(市)的抽样调查中,从37种5114只小兽体表检获蚤类27种4288只,其中有8种蚤的采集数量较大,占总采集蚤数的95.48%。8种主要蚤种中,除偏远古蚤的雄性个体比例(52.32%)略高于雌性个体比例(47.68%)外,其余7种蚤的雌性个体比例(54.41%~66.36%)均高于相应的雄性个体比例(33.64%~45.59%),雌:雄比为1:0.51~1:0.84。结论: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群落中主要蚤种的雌性比例略高于雄性比例。

    作者:郭宪国;钱体军;龚正达;冯锡光;段兴德;张希昆;李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硬膜外血肿1例

    高某某,男,38岁,已婚,农民。于1999年5月15日晨在客厅行走不慎跌伤头部,当即出现头痛、头昏、右耳道流血,无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立即送人院。体检:体温36℃;呼吸20次/min;脉博72次/min;血压11/7kpa。神清,对答切题,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一)。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石菜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44例TT病毒ELLSA检测结果分析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到本院就诊肝功异常,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标志物阴性患者44例,分别取其空腹静脉血2m1,分离血清作TT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 TTV)、IgM、IgG检测。1.2 方法:1.2.1 试剂:北京肝炎试剂研制中心试剂盒。1.2.2 方法:采用ELISA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判断。

    作者:杨红樱;沙成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傣族地区40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各民族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患病率。方法:对1982年至1996年内科住院的400例甲亢患者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00例甲亢中,傣族262例,占65.5%;汉族124例,占3l%;其他民族14例,占3.5%。同期住院患者30056人,傣族甲亢的患病率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87%;汉族占0.41%;其他民族占0.046%。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甲心病)傣族100例,占甲亢患者的25%;汉族22例,占5.5%;其他民族2例,占0.5%。结论:本地区傣族甲亢的患病率较汉族和其他民族明显增高(P<0.01),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的机率也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P<0.01)。

    作者:粟建国;钟永云;王勇;吴诗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氟已酰胺中毒引起脑电图病样改变2例

    收治2例氟已酰胺中毒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2岁、11岁。因早餐后头晕、呕吐、反复抽搐、意识模糊入院。体温、血压正常、呼吸频率24~28次/min、心电图正常、谵语、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因呕吐物及残存食物中检出氟已酰胺,并有群体发病现象收入住院。

    作者:熊福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左侧创伤性陈旧性膈疝并空肠嵌顿性梗阻1例

    某患者:男性,42岁。1996年8月在采矿时塌方,从山坡上滚下,当时感胸痛、气促。在当地医院就诊摄胸片示左第7、8、9后肋骨折。经住院治疗7d后,胸痛、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出院后反复出现左上腹部及背部疼痛,并时有呕吐。1999年6月5日因左上腹剧痛、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h入院。

    作者:李庄;王俊东;龚冰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大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