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沈秀群;刘曙英

关键词:重症监护, 心力衰竭, 护理
摘要: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护4 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除去诱发因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单病种限价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单病种限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分娩、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及法洛氏四联症手术共计90例患者为临床路径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由未实施临床路径前,与临床路径组相同条件、相同数量的患者组成,对照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模式工作.结果 同一病种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日比未实施前住院日数缩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比未实施临床路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对单病种限价进行管理,能有效地降低住院费、缩短病人住院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龙秀红;胡艳宁;岑洁霞;李勉;任洁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香港玛丽医院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见闻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中山大学及香港玛丽医院合作的第一届专科护士培训,于2006年11月起在玛丽医院学习.玛丽医院健全的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的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制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玛丽医院对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强调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顾好病人.

    作者:杨天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球囊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神经放射栓塞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介入神经放射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的长短期疗效已得到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1].球囊辅助下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是动脉瘤栓塞的主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1].这种技术不但需要临床医生精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和配合,才能大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我中心2001年1月~2006年9月共在球囊辅助下栓塞动脉瘤47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虹;秦晓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头部消毒支撑架在烧伤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头皮是烧伤植皮常用的取皮区,但头部发际区消毒需二人配合,托头的助手要坚持较长时间,费力并且难以做到无菌操作.

    作者:刘丽华;吴涛;廖晓茹;黄芬;吴湛青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住院病人口服药发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口服药发送是病人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是护士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工作,病人能否得到准确、及时、正确、安全的药物治疗,关键取决与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1].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使部分病人未能按时服药或随意服药,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造成安全隐患或导致医疗纠纷.

    作者:李文珍;马泽君;黄玉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心脏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动脉置管监测血压、中心静脉置管、放置右心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必须和重要的监测手段.中心静脉导管也是围手术期确保各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重要静脉通路.而动脉、静脉导管感染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心脏手术病人885例动、静脉置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耘;丁璐;李辉;董穗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早期活动对起搏电极脱位的影响观察

    电极脱位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早期报道高达20%[1].由于近年来电极结构的改进,其电极脱位的发生率已降至2%[2].为了防止起搏电极脱位,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一周(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上肢绝对制动,同时持续心电监护一周.实践证明,大多数患者长时间卧床与肢体制动后,引起肩肘关节韧带粘连,上肢麻木、肿胀,上肢抬举、伸屈活动受限等不适;老年患者容易引起便秘和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曾桂英;林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近年来,俯卧位通气成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辅助措施之一,它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本文就目前普遍接受的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机制、通气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及临床上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监护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苏纯音;任国琴;俞萍;涂小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的体位研究

    目的 探讨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的舒适体位.方法 将行硬脊膜外麻醉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术后回房取睡枕卧位,不限制翻身活动;对照组采用教课书上的传统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8 h后取自由卧位.结果 实验组产妇术后6 h子宫底的下降、阴道出血、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有效母乳喂养建立时间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只要术中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取舒适自由卧位,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提高舒适度,利于肠功能恢复及有效母乳喂养的建立.

    作者:韩春红;吴秀芳;唐桂萍;周春霞;顾晓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新生儿由于胎粪吸入,肺部感染,使用人工呼吸机等原因,可能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气漏.肺气漏包括气胸、局部性肺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气等,主要表现为气胸,传统采用空针抽气或胸腔引流排气减压,但空针抽气需反复穿刺,胸管引流需行手术切口,损伤大,易感染.我科2006年1月~2007年3月,采用静脉留置针(套管针)自制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为新生儿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汉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肺心病的观察护理中缺氧量化表的设计和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对肺心病缺氧的临床判断主要依据动脉血气分析,但作血气分析需反复穿刺采取动脉血,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无条件进行血气分析和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探索一种无创的辅助判断肺心病病人缺氧程度的评分方法,引进美国knaus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1]为框架,借鉴施新娟[2]缺氧量化评分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增加、修改设计了肺心病病人缺氧量化评分表,并对699例肺心病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作了回顾性总结,同时严格筛选观察病例中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缺氧状况进行量化判定,便于护理人员观察病情,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质量.

    作者:关萍;吴瑞明;陈仁华;朱绍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早产低体重及极低体重儿的术中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妇幼专门机构于1961年将早产儿的概念定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为低体重儿.近年来,将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称为极低体重儿[1].早产低体重及极低体重儿围手术期死亡率较成人高,术中风险极大,需要麻醉医师、术者和手术护士密切配合,仔细观察病情,及时正确处理病情变化,减轻手术对患儿的生理干扰,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患儿安全渡过手术期.现将我院2004~2006年13例2 500 g以下婴儿术中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低体重婴幼儿术中护理的有效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小琼;许琼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自配漱口液预防和治疗口腔霉菌感染

    长期大剂量应用抗菌素以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患者,常可并发口腔霉菌感染.我科自配漱口液配合药物治疗,经5年82例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桑晶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两种血压监测在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有创血压(ABP)和无创血压(NBP)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测压方法.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而且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随时可取值,较无创血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低血压状态,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血压的瞬间变化,提高了对危重病患者的监护救治水平.我院心内科在2005年1月开始将有创血压这一技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发现有创血压的应用,不仅能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现将开展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加强手术室成本核算及二级库管理的探讨

    手术室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室及全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往手术室、供应室等科室向一级库(医院采购后的库房)领用手术材料再转发至二级库(相关临床科室).为了更好地管理手术成本分摊,我科从2003年以来不断探索,加强对二级库消耗材料科学管理,与原有核算方法做临床比较,成本消耗有显著下降,现介绍如下.

    作者:沈亚琴;赵俐俐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探讨

    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少病人痛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关键环节是封管.为了探讨静脉留置针较为理想的封管液及用量,笔者将3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肝素液(12500 U/200 ml)3 ml,生理盐水3 ml,生理盐水10ml分别封管,并对留置时间及堵管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作者:刘淼;朱月琴;刘风青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32例年龄5~18个月的脑性瘫痪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住院期间均由医师、治疗师及家长共同干预,对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实验组患儿能坚持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则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出院60 d与第1次出院时运动功能评估分之差值为0.53,对照组为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韦琴;廖灵敏;周雪梅;韦文芬;梁绍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饮食指导Dietary Instructions for a Patient with Acute Pancreatitis背景:吴先生,42岁,1.72m,75kg,司机.3 d前的晚上,吴先生和他的几个朋友一起吃大排挡.由于吃得食物太多并且饮了大量啤酒,导致吴先生剧烈腹痛,而由急救车送入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以下是床位护士与他的一段对话.

    作者:徐建芬;王美德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在退变损伤的基础上,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据统计85%~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经过积极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我科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采用三维正脊治疗的2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进行专业护理,收到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红;黄建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肝脏加结肠手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及 ARDS一例护理体会

    我科2006年11月成功抢救一例右肝癌切除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及ARD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萍;李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