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0例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筛选试验

李红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过敏性皮肤病, 支气管哮喘, 慢性荨麻疹, 过敏性鼻炎, 临床资料, 筛选试验, 门诊病人, 湿疹, 年龄, 病因, 病例
摘要:过敏性皮肤病在临床上较多见.为探讨过敏性皮肤病的病因,我科进行了过敏原筛选试验,现将1997年10月~1999年3月资料完整的220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220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年龄6~70岁,病种主要为湿疹、慢性荨麻疹,少数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维、汉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6及干扰素r含量测定

    维族与汉族银屑病人血清中IL-2及IFN-r的水平均高于正常人,汉族患者的IL-6与正常人相同,维族患者的IL-6则高于正常人.

    作者:蒋建华;普雄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湿疹样皮损为主要表现的Ⅱ期梅毒疹1例

    作者:于广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昆明地区NGU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与药物敏感情况.方法:使用支原体解脲型、人型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结果:365例NGU患者检出支原体158例,总检出率44.38%,UU为42.98%.9种抗生素敏感的前四位是交沙霉素(91.8%),强力霉素(75.3%),美满霉素(72.2%),司巴沙星(71.5%);耐药的前四位为庆大霉素(58.9%)甲砜霉素(34.2%),美满霉素(20.3%),强力霉素(17.1%).结论:昆明地区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治疗应首选交沙霉素.

    作者:董天祥;王永兰;何黎;李玉叶;周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75例麻风患者胫神经及其分支损害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麻风胫神经及其五个分支损害在麻风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75例治愈麻风病人胫神经形态和功能进行检查,重点了解胫神经及其分支感觉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发现胫神经损害发生率为54.18%(149/275)或43.64%(240/550);腘小腿肌支损害发生率1.82%(5/275)或1.09%(6/550);腓肠内侧皮神经损害发生率22.18%(61/275)或17.09%(94/550);胫后神经损害发生率38.91%(107/275)或30.55%(168/550);足底内侧神经损害发生率44%(121/275)或35.27%(194/550);足底外侧神经损害发生率45.82%(126/275)或36.91%(203/550),胫神经及其分支受损与麻风型别、病期均有关系,临床以感觉障碍多见.结论:胫神经损害以低位多见,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胫神经损害以防止不可逆畸残出现.

    作者:王景权;贾纪根;宣小辉;李爱和;吴桂良;张壤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康惠尔敷料治愈白塞氏病合并的小腿深溃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白塞氏病5年,伴右小腿溃疡1月入院.患者入院前一月,右小腿胫前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皮肤出现一约花生米大小红结节,伴轻度疼痛.约10天后此红结节表面皮肤破溃,渐扩大形成一约胡桃大小深溃疡,其周围皮肤红、肿、热,明显疼痛,伴畏寒、发热(体温未测).静脉滴注青霉素针数天无效.

    作者:王红云;何黎;徐延华;王朝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班秃369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我院门诊部从1990年起至2000年6月底止,共诊治了斑秃患者369例,其中全秃12例,局部秃发357例.年龄分布:60岁以上10例,占2.7%;40岁~59岁132例,占35.8%;20岁至39岁227例,占61.5%,以青壮年多发.

    作者:利铭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尤卓尔软膏治疗婴儿湿疹40例

    我科于1999年5~1999年12月,应用尤卓尔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婴儿湿疹4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例均为门诊经临床确诊病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5天~3岁,40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红斑、渗液、结痂伴瘙痒临床表现,其中以渗出型为主的23例,干燥结痂型17例.

    作者: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药疹200例临床统计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200例病儿,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7天~12岁,平均为8.21岁.1.2潜伏期15分钟至22天,平均为8.72天.1.3致敏药物抗生素128例,镇静催眠抗癫痫药物21例,解热镇痛药36例,磺胺药物6例,喹诺酮类药物5例,中药2例,其他药物2例.

    作者:何敏;宋宁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采用三联同步疗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76例

    我专科门诊于1999年3月~2000年2月,共收治女性尖锐湿疣患者76例,皮损分别为典型的乳头状、鸡冠状及菜花状,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病理报告符合尖锐湿疣的病理变化.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28岁.76例患者中有59例分别合并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非淋菌性宫颈炎及尿道炎等不同程度的外围感染.

    作者:张桂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派瑞松治疗儿童湿疹皮炎100例

    派瑞松(复方达克宁)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达克宁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杀菌抗炎外用制剂.我们自1998年8月~2000年4月,应用派瑞松治疗了100例儿童湿疹皮炎患者,并用丙酸倍氯美松软膏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炉甘石洗剂加克林霉素外用治疗寻常痤疮68例

    我所皮肤病专科门诊应用炉甘石洗剂加克林霉素粉末混合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门诊中的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13~32岁,平均23岁,病程1月~3年.部分患者曾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和理疗,因效果不佳来我所就医.

    作者:朱云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拟治疣汤与0.1%迪维霜合用治疗顽固性扁平疣

    我科从1997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自拟治疣汤口服配合0.1%迪维霜(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用,治疗84例顽固性扁平疣患者,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的病人均为我科确诊的病人,其中男32例,女52例,年龄14岁~40岁,平均27.3岁,病程在半年以上且都用过2种或2种以上药物治疗无效者.

    作者:杨淑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国内外白癜风治疗方法综述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黑素细胞减少或缺失而引起的色素脱失斑,易诊断难治疗,病因不清,有多种学说尚无确切答案.国内外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满意疗法,药物、光疗、外科、中医和辅助疗法、中西医结合等都有较好疗效.

    作者:文京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56例

    1998年3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1 临床资料5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47例,男9例,年龄小33~57岁,平均42岁.病程1~9年,具有典型皮损,上下眼睑内眦部桔黄色斑块,对称分布.

    作者:乔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别嘌呤醇致过敏性紫癜1例

    作者:陈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杭州地区头癣80例病原菌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头癣的发病率越来越低.但由于宠物热的兴起等原因,头癣的发病率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我们在1998年6月~2000年6月共诊治了80例头癣患者,约占皮肤科初诊患者的0.25‰,低于北京等其它地区的水平[1].我们对这80例患者从病原学、传播途径两方面作一分析,以期正确认识杭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

    作者:夏修蛟;郑俊惠;许爱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斯皮仁诺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1例

    1资料来源所取病例均为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的门诊就诊病人.女性霉菌性阴道炎11例,年龄16~41岁,病程35天~4年.2临床表现外阴瘙痒或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痛苦异常.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等.急性期白带增多,典型的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

    作者:张存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93例住院患者药疹的临床分析

    药疹是药物经内服、注射、吸入等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本文对我院近几年住院期间用药后出现药疹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分布及致敏药物的变化趋势.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组病例来源于1996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患者,经皮肤科医生会诊确诊,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

    作者:詹敏;屠善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系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我们采用微波先去除疣体,再联合局部及臀部肌肉注射α-1b干扰素治疗复发性CA,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广琼;张言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囊湿疹89例疗效分析

    笔者近几年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阴囊湿疹89例,其中以中西医结合疗效较好.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89例各型阴囊湿疹随机分成3组.A组26例中药口服治疗,B组29例中药口服并外洗,C组34例中西药结合治疗,年龄15~58岁,平均36岁,患病7天~12年,平均6.5个月.

    作者:徐士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